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258节

  “那实在是太好了。”

  野村秀赶忙跟摄像师招招手,让他摆好机位,现场给王祖贤做了一段简单的采访。

  等到机位摆好,还没等野村秀开口,王祖贤就再次朝着摄像机招了招手,“大家好,我是王祖贤,很高兴能够来到周彦的音乐会现场,也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我们非常有才华的周彦先生哦。还有周彦先生的电影《第六感》,明年就能跟大家见面了,里面也有我的表演,希望到时候大家能够去电影院支持。”

  王祖贤这段话是用中国话说的,野村秀听不懂,不过没关系,今天到现场,他随身还带了一个中国语翻译。

  等到翻译把王祖贤的话翻译成霓虹语之后,野村秀不住点头,王祖贤这么主动,他可太高兴了,要是每个嘉宾都能像王祖贤这样给面子,那他的工作也好做多了。

  既然王祖贤提到了电影《第六感》,野村秀也就顺势问了一句,“王祖贤小姐,能聊聊你跟周彦先生合作的感觉么?”

  王祖贤不假思索地说道,“当然非常好,我跟周彦已经是第二次合作了,不过上一次合作我们都是演员。”

  “能说说两次合作,有什么不同么?”

  “非常不同,第一次我们都是演员的时候,我作为前辈还能教教他,但是他当导演,我就只有挨训的份啦。”

  “听起来,周彦导演在片场是个暴君?”

  王祖贤摆摆手,“算不上暴君啦,不过他在片场严肃起来也挺吓人的,他真的非常严格。”

  “嗯,可以理解,因为只有严格才能制作出优秀的作品。”

  ……

  虽然王祖贤配合很主动,但是今天毕竟是周彦的音乐会,野村秀也不可能逮着王祖贤一个人拍,所以简单问了一个问题之后,他就跟周彦他们告辞了,然后去拍其他地方。

  等野村秀走后,王祖贤向周彦邀功,“我是不是很棒?”

  “特别棒。”周彦竖了竖大拇指,然后问王祖贤,“你那个清酒广告拍的怎么样了?”

  来的那天,他们又聊到这两天拍广告的事情,周彦就顺嘴问了一句。

  “清酒的广告拍好了,不过洗发水的广告还有点问题。”

  王祖贤前年就代言了久娘清酒,当时广告费三百万,还创造了外国演员在霓虹代言费的记录。久娘的清酒广告前年就拍过一版,这次是来拍新版。

  而她说的洗发水指的是资生堂,这个代言是去年接的,当时也拍过一版,这次过来也是拍新版。

  “有什么问题?”周彦问。

  “拍了一版,但是资生堂那边看完之后不太满意,觉得广告效果不行。”

  “那现在他们准备怎么办?”

  “他们准备再换一个方案,重新拍一个。”

  “那不是耽误你时间么?”

  演员之所以喜欢接代言,就是因为这个钱好赚,随便花点时间拍个广告就能拿到一大笔钱。

  王祖贤接久娘的代言时,她的片酬才一百万香江币左右,等于是她要拍三部电影才能赚到这一个代言的钱。

  拍一部电影,至少也要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后续还要配合参加活动做宣传。

  而代言就不同了,一部广告短的几秒钟,长的十几二十秒,基本上一天就能拍完,演员随便抽点空就能搞定。

  单单从赚钱的角度来说,代言的性价比可太高了。

  通常品牌方会跟广告公司先把广告方案定下来,再邀请演员过来拍摄,正常情况下,也不会出现拍完了一版,重新再拍的情况。

  一方面演员未必愿意,毕竟这一来一回很耽误时间,另一方面品牌方也不想折腾,花时间不说,也会浪费很多钱。

  “没办法啊,他们给钱了嘛,而且这次方案没弄好,跟我多少也有点关系,是我把时间提前了嘛。”

  原本王祖贤拍资生堂的广告,是要等到明年春天才来霓虹的,但是她想看周彦的音乐会,所以就跟资生堂那边商量,把时间提前到了今年冬天。

  其实这事跟王祖贤也没什么关系,因为她也只是商量,并没有强迫人家,自然资生堂答应了,那他们没有做好准备就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了。

  “那我下一场去名古屋,你去不了么?”

  王祖贤笑盈盈地看着他,“你是不是特别想我去?”

  “你这不是明知故问。”

  “嘻嘻,下一场我能去的,他们方案还没定好呢,等他们定好了新的方案,我再拍。我跟他们说了,我会在霓虹待一段时间。对了,资生堂今天也有人过来哦,拍摄的时候听他们说过。”

  “那我一会跟他们说说,让他们给你加钱。”周彦开玩笑道。

  “你让他们给我加多少?”

  周彦认真地想了想,“要堆起来比东京塔高才行,毕竟我雇你当翻译都要这个价。”

  王祖贤给了他一个白眼,“不跟你扯了,你好好准备吧,我去前面了。”

  “嗯,你去吧。”

  ……

  等王祖贤走后,周彦又带着方秀他们把今晚的流程对了一遍。

  到六点半的时候,他们陆续开始上台做准备。

  音乐会七点钟开始,六点钟检票进场,乐手们六点半开始上台时,观众基本上到差不多了。

  今天这场音乐会跟《燕京无声》不同,并没有安排专业的主持人在台上,只安排了一个报幕员。

  六点五十八分的时候,周彦走到舞台一侧,等待着报幕员报幕。

  虽然他还没上台,但是观众们刚看见他,就热烈地鼓起掌来。

  周彦只能站在侧边,向观众们挥手致意。

  六点五十九分,报幕员开始报幕。

  “接下来,即将演奏的是今天晚上的第一首乐曲《故宫的记忆》,有请周彦上台。”

  报幕员的声音充满感情,非常激动,如果不是周彦知道报幕词是什么,还以为是霓虹动画片里面的人物正在介绍大招。

  这么正经且平淡的报幕词,竟然让报幕员说出了一种中二的味道。

  在众人热烈的掌声中,周彦走上了舞台。

  他先走到指挥面前的椅子坐下,然后举起话筒,作为开场,他这个主角自然要讲几句话。

  “大家好,我是周彦,非常高兴来到霓虹,来到东京,《东方遗音》从很早之前就开始筹备,我自己也非常期待这场音乐会的到来。”

  因为要照顾翻译,所以周彦说完一句,就停下来,等翻译完了之后,他再继续。

  “做完《钢琴少年》四场音乐会之后,我本来想要继续做这个专题,但是后来因为《神秘国度》的反响不错,所以我们就换了个思路,开始筹备《东方遗音》。”

  “各位已经拿到节目单,应该也知道这场音乐会为什么会叫《东方遗音》,今天表演的所有曲目,都将主要由东方传统乐器演奏。其中有一些原本就是采用传统乐器编排的曲子,比如《故宫的记忆》、《万里长城》等,另外还有一些,原本主要是西洋乐器演奏,后来经过我重新配器,大量使用东方乐器的曲子,比如《永远同在》、《风筝》等。”

  “当然,除了大家已经听过的曲子,今天还会有一些新曲子,比如《遥远的旅途》、《借黄瓜》。”

  周彦也没有嗦太多,简单说了几句之后,就把话筒放到一边,开始了今天的演奏。

  三得利音乐厅确实规格很高,作为一个刚刚建设才几年的音乐厅,整个厅的音效结构非常先进。

  音乐厅的大小对音响效果的影响非常明显,特别是座位区的面积,过宽的坐席往往会导致过多的吸量。

  三得利音乐厅超过两千座席,但是这方面做的非常好,吸声量的影响控制的很到位。

  在不同的音乐厅,乐团的编排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第一首《故宫的记忆》,之前《燕京无声》音乐的时候,燕京音乐厅规模相对较小,听众人数只有不到一千人。

  在那种规模较小的室内乐大厅里面演奏的时候,乐团人数不宜过多,因为乐器过多,就会导致音量太大,听众会感到不适。

  到了三得利音乐厅,同样的曲子,编排的人数就要多不少,不然的话听众会感到音量不住。

  虽然是第一次到国外演出,但是钢琴少年乐团已经见过不少大场面,所以今天的演出也是游刃有余,丝毫不出差错。

  服部次郎坐在第一排,看着台上的演出,不禁在心中感慨,现场听音乐会的氛围确实很不错。

  作为资生堂营业部的部长,服部次郎平时非常忙,而且他也不是一个爱好音乐的人,上一次到音乐厅来听音乐会,可能要追溯到七八年前了,还是他妻子把他拉过来的。

  不过那一次的感受不太好,对一个不太关注音乐会的人来说,音乐会现场的气氛非常重要,虽然那一次音乐会的水平应该很高,但是音乐厅上座率非常低。

  一场音乐会,如果上座率很低,那带来的影响将会是致命的,听众的观感也会直接受到影响。

  反观今天这场音乐会,先不说演奏的水平如何,至少看到音乐厅满满当当的,所有人都在认真聆听,这种氛围给服部次郎的感受很好。

  《钢琴少年》和《神秘国度》里面的曲子,他之前听过一些,但不全,这次为了来现场看周彦的音乐会,他把这两张专辑的音乐翻来覆去听了好几遍。

  听cd的时候,他已经觉得这些音乐很好听了,但是此刻听了现场,他才明白,为什么大家热衷于来听音乐会的现场,这种被精妙的声乐自然音包裹的感觉,很容易让人沉浸在音乐当中。

  特别是当你发现,音乐厅里面其他两千多个人都跟自己一样沉浸在音乐的时候,会让人感觉很上头。

  还有就是《永远同在》这类音乐,经过重新配器之后,味道也是完全不一样了,让人感到非常惊喜。

  音乐会听到一半的时候,服部次郎也找到了霓虹人这么喜欢周彦的原因,周彦的这些曲子,都写在了霓虹人的审美上面。

  服部次郎的妻子服部爱就坐在他边上,《永远同在》演奏结束的时候,服部爱轻轻地把头靠在丈夫肩膀上,“谢谢你带我来听这么好的音乐会。”

  “只要你喜欢,就好。”服部次郎低声说道。

  服部爱看着丈夫,眼中充满了爱意。

  这次丈夫破天荒地主动邀请她来看音乐会,虽然知道丈夫是因为工作,但她还是感觉非常高兴。

  她平时自己也经常会来音乐厅,但还是更希望能和丈夫一起来。

  这会儿台上的演奏继续,她又把目光重新投向台上。

  ……

  一场音乐会,两个小时,但是过得却很快。

  最后一首曲子之前,周彦再次拿起了话筒。

  “接下来是今天最后一首曲子《借黄瓜》,这首曲子是我四月份的时候作出来了,你们中有些人可能看过这个录像带,那正是我即兴创作这首曲子时拍下的画面。”

  观众们正听得入迷,听到竟然已经是最后一首曲子,都有些懵。

  两个小时,这么快么?

  对于一般的音乐会来说,两个小时可以说很长了,但因为今天这场音乐会里面的曲子质量太高,每一首都可以称得上经典,所以让他们感觉时间过得非常快。

  周彦继续往下说。

  “这首曲子创作于燕京的将军坨,当时吴子牛导演正在那边拍摄《树洞》,因为我是原著作者兼编剧,所以就去了现场探班。当时跟我一起过去的,还有两个作家朋友,余桦跟史铁笙,没错,就是你们在录像带里面看到的那两个人。”

  “很多人听了《借黄瓜》后,来告诉我说,他们在这首曲子里面听到了少男少女的春心懵懂,以及爱情的可爱,他们还问我,为什么这样一首少女怀诗的音乐,会起《借黄瓜》这样的名字。”

  听到周彦这话,台下观众忍不住小声议论起来。

  他们跟周彦口中的那些人一样,也有这个疑问。

  大部分人听完了《借黄瓜》这首曲子,都感觉曲子充满了青春、爱情,只不过这首曲子的名字却让人摸不着头脑。

  借黄瓜,谁跟谁借黄瓜,为什么会借黄瓜?

  黄瓜是否是一种意象,一种典故?它到底代表什么?

  如果它代表爱情,那原因是什么?代表爱情的意象有很多,但他们从没听过黄瓜也是。

  周彦看着观众们一脸期待,似乎在等着他说出答案。

  其实周彦原本是想恶趣味地把答案公布出去,但是看到观众们的表情,他还是没有忍心。

  他担心,自己如果说出真相,忽然很多人之前在心中构建的美好画面瞬间破灭。

  有趣固然是有趣,但也会让他产生罪恶感。

首节上一节258/4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