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185节

  周彦笑了笑,继续说道,“内地几场开完之后,如果有机会,我们乐团也会考虑出国,到霓虹或者周边其他国家演出。”

  听到有可能出国,众人都非常兴奋,纷纷议论起来。

  “我还没出过国呢。”

  “是啊,我们这段时间是不是还要学点霓虹语,到时候去了霓虹方便交流。”

  “听说他们那边到处都是汉字,咱们可以写字。”

  ……

  去霓虹演出这事,张有安之前提过一次,不过他们认为暂时时机还没有到。

  这么多人出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且去一次也不能像去香江或者台岛那样,只在当地演出两场,不然的话,成本摊不开,很容易就亏本。

  想要把成本给摊薄,就必须要多开几场,但是场次多了,未必就有那么多人买账。

  而且霓虹那边的情况,张有安也不是很了解,需要提前去趟趟路子。

  给学生们画完饼之后,周彦就没再说什么,让他们自己好好练。

  虽然周彦让他们先练《万里的长城》,但是学生们还是先研究起了《清晨初雪红太阳》这首曲子,因为《万里的长城》他们之前已经听过,而《清晨初雪红太阳》是一首全新的曲子。

  之前周彦吊他们胃口,所以这段时间学生们也一直在念着这首曲子。

  《清晨初雪红太阳》的谱子比《万里的长城》要复杂不少,整首曲子的篇幅也比较长,钢琴部分的难度相对较低,但是提琴的难度直接上了个层级。

  汪锋迫不及待地对着谱子拉了一段,旁边李碧茹忍不住说道,“这首曲子好像有点回归周彦师兄之前的风格了。”

  “嗯,最近两年,周彦师兄很少写比较复杂的曲子,这首……应该是这两年他的作品中最丰富的一首了。”

  这时候有人又拉了后半段。

  于然惊讶道,“后面这段感情很热烈啊。”

  方秀笑道,“所以曲子叫《清晨初雪红太阳》,这名字一听就知道创作的过程了,我怀疑这首曲子是不是去年燕京下雪的时候,师兄写的。”

  “有可能。”

  “可惜师兄让我们先排练《万里的长城》,我更想先排这首曲子。”

  “周彦师兄只说来排练的时候先排《万里的长城》,但是我们私下里,自己可以练一练这首啊。”

  “也对哦。”

  看他们先研究起了《清晨初雪红太阳》,周彦也没说什么,学生们拿到一首新曲子,急着研究,这种心情他也是非常理解的,换作是他,肯定也是先看新曲子。

  周彦在台下坐了一会儿,忽然口袋里面的传呼机响了起来。

  他掏出寻呼机看了看,有些意外,竟然是张一谋发来的消息。

  内容非常简单,就问他在不在燕京,上面留下的回拨电话也是燕京的号码,张一谋应该是人来燕京了。

  周彦把方秀叫到身边,跟她嘱咐了几句,然后去办公室给张一谋回了个电话。

  电话接通之后,周彦笑道,“张导,来燕京了啊?”

  “是啊,来燕京了,你现在在学校么?”

  “在呢。”

  “我去找你,有点事情要跟你说。”

  周彦想了想,说道,“你别来学校了,去我家吧。”

  ……

  通过电话之后,周彦就回了家,等了大概四十多分钟,张一谋跟巩莉一起来了。

  他们俩还挺客气,还拎了一袋水果。

  “张导,莉姐,你们来就来了,干嘛还带东西,太客气了。”

  “这新年大节的,来你家,总不能空手来。”

  “你们人能来,我就非常高兴了。”

  周彦接过水果,把两人请到客厅,给他们倒了两杯茶,随后笑道,“张导你这时候怎么有时间到燕京来?”

  张一谋接过茶杯,笑着说道,“我来准备下一部电影。”

  听到张一谋在准备新电影,周彦也是感叹,这家伙精力真是旺盛,根本不让自己歇着,最近几年他基本上每年都有一部电影,这个强度,一般导演根本不行。

  周彦自己已经算是个劳模了,但是平时的工作强度还是比不上张一谋。

  “新电影要在燕京拍么?”周彦问。

  张一谋摇摇头,“不是,定下来在鲁省那边取景,我来找你呢,是想问问,你有没有时间为我新电影配乐?”

  周彦好奇道,“怎么没找赵老师?”

  张一谋跟赵季平合作比较多,他最近几部戏都是找的赵季平。

  “找啦,但是他最近太忙了,这也怪你,他不是接了《树洞》的配乐嘛,另外他自己也在做一套组曲,时间上磨不开。”

  如果只是给电影做配乐的话,赵季平一年接几部电影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不过赵季平自己有本职工作,而且平时还在创作,所以确实可能忙不过来。

  赵季平没有时间,张一谋就想到了周彦。

  现在周彦在配乐界的名气不小,其实在张一谋之前,就有不少导演找到过周彦,邀请他担任电影的配乐指导,不过周彦都给拒绝了,主要是那些电影他都不太感兴趣。

  “是什么电影?”周彦问道。

  “去年年底《收获》上出了一部长篇小说叫《活着》,你有关注么?”

  听到《活着》,周彦微微愣了一下,他刚才其实已经想到了这部电影,看时间的话,《活着》电影大概就是这两年出来的。

  对于《活着》,周彦当然很感兴趣。

  “你说的是余桦写的那部《活着》么?”

  张一谋笑呵呵地说道,“果然,你也是作家,对文学上的事情比较了解,怎么样,有没有兴趣?”

  周彦点点头,“有兴趣。”

  随后他又问道,“演员都找好了么?”

  “已经定下来了,你莉姐是女主角,男主角找的是葛悠,你应该跟葛悠挺熟的,我听他说你们找他出演《树洞》。”

  “嗯,过段时间就要开始拍了。”

  张一谋笑道,“幸好我们是夏天拍摄,时间上不冲突,不然你们不仅抢了我的配乐指导,还抢了我的男主角。”

  巩莉在旁边也笑道,“他一直在念叨这个事情,你要是不还他一个配乐指导,我估计他要一直念叨你。”

  周彦想了想,说:“我应该是没有问题,不过你们拍摄的过程中,我估计不能经常去现场,我自己的电影也是夏天开始拍摄。”

  “没问题,你偶尔去几次就行了,主要是后期。不行的话,你就跟赵老师学,也派一个配乐助理到现场。”

  周彦沉吟片刻,点头道,“这个提议不错,我还真有一个合适的人选,而且这个人你可能还认识。”

  “我认识?谁啊?”

  “赵老师的儿子赵嶙。”

  “哦,是赵嶙啊。”

  赵嶙去过不少次长安制片厂,张一谋也见过几次。

  “对了,赵老师的儿子好像是在你们学校上学吧。”巩莉说道。

  周彦点头,“嗯,就在我班里。”

  听到赵嶙就在周彦班里,张一谋忍不住感慨,“你跟赵老师这是什么缘分,之前他找你当配乐助理,现在倒好,他家儿子落到了你手里,又要成你的助理。”

  “确定是夏天拍吧?”

  周彦这么问,是在考虑赵嶙的时间,他总不能让赵嶙为了个配乐助理请长假,如果是暑期拍摄,赵嶙就能顾得上。

  “是夏天,应该不会耽误他上学。”

  “行,那我回头问问他。”

  “那……咱们这事就这么定了?要不我们聊聊片酬的事情。”

  “片酬的事情,你跟我经纪人张有安聊吧,我们太熟了,不好意思问你要高价。”

  听周彦这么说,张一谋哈哈一笑,“听你这意思,要好好宰我一把,没关系,我们这次的经费还是比较充足的。光是《活着》的影视授权费,我就给了余桦两万五。”

  说到给了余桦两万五这事,张一谋挺骄傲的,这说明什么,说明他重视文学,重视版权啊。

  之前拍《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时候,张一谋就给了苏瞳四千块钱授权费,当时就破了纪录,这次给余桦的两万五,再次提升了一大截。

  周彦见他瑟,只是笑了笑,也没说自己从《树洞》剧组拿了五万的影视授权费。

  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他能从《树洞》拿到五万,跟剧本还有导演没有关系,完全是因为汤臣,换一家公司投资,周彦绝对拿不到这么多钱。

  “你们剧本审过了么?”周彦问道。

  “还没,不过这个快得很,我在应对审核这一块,还是比较有经验的。”张一谋非常自信地说道。

  现在国内要拍电影,前期的剧本审核非常重要,审不过就不给拍,拍了也不给上映,而且审过之后必须要按照剧本拍,不然的话也会出问题。

  周彦记得田壮壮就在这件事情上栽了跟头,他为了过审,把剧本改了,但是后来拍摄却还是按照原本的剧本拍的,后面肯定是不能上映的。

  不能上映也就算了,田壮壮又擅自把《蓝风筝》送到霓虹去参加电影节,导致最终被禁拍。

  看到张一谋这么自信,周彦暗自摇头,他可不认为《活着》过审能有那么容易,这电影按照原著拍,百分之一百过不了审,事实上,最终的电影版也改动了很多,那即便改成那样,最后也还是没能在内地上映。

  周彦之所以问审核的事情,是因为他自己最近也遇到了这个问题,《灵异第六感》的剧本审核就被卡住了,不过问题肯定没有《活着》大。

  相关部门给出的意见主要也是集中在“亡灵”这个点上,虽然国内没有明文规定不准出现鬼,但是这两年在这方面卡的比较严。

  不过问题不算很大,国内上映的版本到时候直接把结局再反转一下,电影名字改成《第六感》,在其他地区和国家上映再用回原本的结局。

  对于《活着》的审核,周彦也没多说什么,反正他也给不了什么意见。

  “等你的剧本审核完了之后,再拿给我看看吧。”

  “没问题。”张一谋笑了笑,随后问周彦,“你今天晚上有没有时间?”

  “怎么说?”

  “请你吃饭。”

  “来燕京还要你请啊,你跟莉姐就别走了,就在我这里吃。”

  “不用,我还约了余桦。”

  听到张一谋还约了余桦,周彦笑道,“没事,让余桦也过来吧,我请你们。”

第150章 你要把担子挑起来啊

  余桦看了眼四合院的门牌号,确定没有找错地方,然后抬手敲了敲门。

  不一会儿,门开了,张一谋、巩莉还有一个年轻人站在里面。

  张一谋笑道,“来得还挺快,快进来吧。”

  余桦笑着点点头,“我是一路马不停蹄赶过来的。”

  进了院子之后,张一谋为余桦介绍,“这位是咱们的配乐指导,周彦周指导。”

首节上一节185/4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