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13节

  “是听到他吹笛子了?制景的刘清跟我面前说了好几遍,说他笛子吹得特别好,回头我真要听听,他到底吹的多好听。”

  苏瞳却摇摇头,“我还真没听过他吹笛子。”

  “那你怎么被他震住的?”

  苏瞳吐了一口烟,笑眯眯地看了眼周彦,“他当时给我来了一通文学分析。”

  “呦呵。”倪振饶有兴趣地看向周彦,“小周你胆子不小啊,你可知道苏瞳老师可是燕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

  周彦笑着点头,“确实是班门弄斧了。”

  “不不不。”苏瞳摆摆手,“周彦对文学方面非常了解,我当时都怀疑他到底是不是作曲系的,他的表现更像是中文系的。”

  倪振看着周彦的表情变成了惊讶,苏瞳没有必要为周彦夸大,所以周彦的表现应该真的让苏瞳认为非常好。

  正如倪振所说,苏瞳是燕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在文学分析方面苏瞳是行家,倪振自己平时也做一些文本研究,但是要说文学分析还是比不上他们中文系的专业。

  既然周彦能让苏瞳这个行家说好,那肯定是有专业性的。

  倪振忽然发现,他这个室友还真有点深藏不露的感觉,关键周彦才二十岁,正常发展的话前途肯定不可限量。

  这时外面忽然传来“哐当,哐当”几道响亮的声音,听起来像是敲盆,正在苏瞳好奇往外望的时候,周彦笑道,“走吧,两位老师,放饭了。”

  中午好,票票有伐?

第26章 大小调

  今天来吃晚饭的人很多,除了倪振跟苏瞳,剧组还多了不少人,都是为了明天开机仪式来的。

  新来的这些人中,有很多都是台岛的口音,周彦还看到了电影的投资人邱福生,不过只是离挺远看上一眼,没有打招呼。

  当天晚上倪振留在宿舍睡觉,苏瞳则跟邱福生他们去县里面住旅社了。

  倪振是个挺健谈的人,晚上他靠在床上,一边叭着香烟一边跟周彦侃大山。

  贺无名则一直在自己床边坐着……他除了睡觉,从来不会坐到床上去,周彦他们聊天时,他就安安静静地看书。

  聊到一半的时候,倪振主动跟贺无名搭话,“小贺,还是你们京剧演员苦啊,从小就要练基本功,学成了之后还要每天练功保持,丝毫不能懈怠。”

  贺无名只是点点头,“嗯,还好。”

  见贺无名这么冷淡,倪振也觉得没意思,就没再跟贺无名主动搭话。倪振脾气算好的,碰到有些老前辈,觉得面子挂不住,都能生气。

  周彦在旁边看着,心说贺无名真是一视同仁,不熟的人,他都是这样冷冷淡淡的,即便对方是倪振都是如此。

  不过接触多了就能发现,贺无名这人也没那么冷。当然,就贺无名这样,如果不是特定环境,一般人也很难跟他有太多接触。

  周彦要不是跟他住一屋,也不可能主动找他说话,即便是住一屋,最开始的时候两人也很少说话。

  倪振虽然健谈,但是今天来的路上毕竟很辛苦,聊到八九点钟,他就熬不住睡着了。

  他睡着了,却苦了周彦跟贺无名,因为他睡觉打呼,而且他的呼声还挺特别。

  一般人打呼,即便声音的分贝高一点,大多都还是比较平稳的,声波属于是周期性波型,但倪振的呼声那是上下乱窜,毫无规律,属于是非周期性的,又或者是周期太长,周彦他们还没有听完一轮。

  如果把倪振的呼声比作交响乐,那它一会儿是大调,一会儿又是小调,旋律走向十分之诡异。大半夜的时间,周彦都在这大调跟小调之间来回切换中反复受折磨,这是周彦第一次感受到继承原身音乐记忆的痛苦,他听到倪振的呼声,都在找音高。

  ……

  第二天早上,倪振睡饱起床,还舒舒服服地伸了个懒腰,“没想到昨晚睡的不错,果然天气凉快了,觉就好睡。”

  周彦揉了揉眼睛,因为没睡好,所以他眼皮子有点发沉,昨晚演奏了一晚交响乐的倪振没有累,他这个倒霉听众倒是累成狗。

  不过在看到目光呆滞的贺无名时,周彦脸上露出了笑容,好嘛,这家伙也有人能治了,唯一不足的是,人家连带着他也给治了。

  开机仪式是上午十点准时开始,这个时间据说是投资人邱福生选的,寓意十全十美。

  仪式的地点就在乔家大院的门口,一大早刘清他们就在门上挂了个横幅,上面写着:《大红灯笼高高挂》开机大吉。

  在横幅的下面,摆了一个敬香台。

  敬香台挺简单的,两个一米长的普通折迭桌拼在一起,用一大块红色的布盖着,上面摆着几盘应季的水果,中间放了一个小小的香炉。

  在敬香台的两旁分别立着两架摄像机,也都用红布盖着,等到仪式开始之后导演会把红布揭开,所谓开机,就是这个意思。

  周彦跟倪振他们走出大院,就看到好几个记者模样的人拿着相机在拍摄。

  《大红灯笼高高挂》因为是两岸合拍,而且打着“两岸国际名导首度携手合作”的名头,话题性十足,电影开机自然有很多媒体关注。

  今天来乔家堡的不仅仅是一些地方媒体,还有央视以及一些大报社的记者。

  周彦大概数了一下,光是带着照相机的就有十四五个,还有些没有带设备,不过脖子上挂着工作证的,所有的加起来总共得有二三十个。

  到了十点钟,开机仪式正式开始,张一谋走到敬香台前讲话,大概说了一下仪式的流程,也介绍了今天参加仪式的重要嘉宾,最后还说了一下为什么会有这部电影以及他对这个故事的想法。

  张一谋说完之后,又将邱福生跟侯啸贤请了过去,三人一起将摄像机的红布盖掀起来。

  再之后邱福生、侯啸贤、苏瞳以及倪振都发了言,原本张一谋他们还安排了赵季平发言,毕竟赵季平的咖位比较大。

  不过赵季平这段时间太忙了,根本脱不了身。

  除了他们几个之外,其他工作人员和演员都没有发言。

  有些电影开机的时候,会邀请一些业内的大咖来助阵,不过今天现场只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演职员。

  等到发言环节结束,从张一谋开始,剧组的主创人员走到敬香台前敬香。

  周彦演的陈飞浦虽然戏份不多,但也是重要角色,所以他也被安排上前敬香。

  他是第一次参加开机仪式,啥也不懂,又怕闹笑话,就提前问了刘清敬香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是不是嘴上还要念叨。

  刘清告诉周彦,敬香没什么特别的,就是上去点三根香插到香炉里面就行,拜不拜,念不念词都要看个人。

  说白了,开机就是走个过场,没多少人真指望靠这玩意让拍摄顺风顺水。

  而且内地的导演在这方面,跟香江、台岛不同,现在大部分内地导演拍戏的时候依旧不会特意搞开机仪式。

  这要是在香江,那是不可能的,他们对这种仪式非常重视,而且环节也更复杂,比如香江那边会切猪头,内地这边就没有。

  不同的人对待仪式的心态也是不一样的,像刘清他们认为这玩意就是给自己营造仪式感,告诉自己要认真做事了,他们就是把这个过场走完。

  还有些人是真迷信,这些人在敬香拜神的时候十分虔诚,生怕因为心不诚,导致拍戏的时候遇到问题。

  当然了,大部分人都像是周彦这样,随大流而已。

第27章 第一场戏

  虽然周彦是随大流,但是样子也是要做的。

  他敬香的时候十分认真,不仅拜了三拜,而且嘴里面还念念有词,看着有模有样的。

  但如果离近了就会知道,他纯属是假和尚念经,嘴里面念的都是“快结束”“快结束”。

  等到敬香环节结束,周彦又蹭到主创人员里面拍了张合照,因为咖位太低,他被安排在最边上的位置,不过第一次参加开机仪式他挺开心的,对着镜头元气满满地比了个耶。

  合照完了,开机仪式基本上就结束了,这时进入到记者采访环节,现场的二三十个记者都涌到了张一谋他们几个大咖面前。

  周彦一开始还寻思着会不会有人来采访他,便在旁边等了一会儿,但是根本就没记者注意到他。

  见没人采访自己,周彦也乐得清静,回了院子里面。

  大概四十多分钟之后,采访环节结束,年代国际公司的工作人员领着记者们去县里面吃饭,毕竟这些记者大老远来的,自然是要招待的,而且后面还指望这些记者帮忙说说好话,做做宣传呢。

  记者们走了之后,大院子一下子安静了不少,敬香的桌子很快被撤走,上面摆着的水果也被片场的人给分了,周彦也分到两个桔子,不过桔子太酸了,他只吃了一个,另外一个给了贺无名。

  通常情况下,举行开机仪式当天,是不会拍戏的,但张一谋是个急性子,记者一走他就招呼剧组人员去吃饭,吃过饭就开始拍。

  那些记者得知今天张一谋就要开拍,都表示想要留下来看看,但是他们的请求被张一谋无情地给拒绝了,张一谋可不希望这些记者在旁边添乱。

  第一场戏当然不是什么大戏,是一场室内戏,涉及的角色也就三个,雁儿、宋妈和颂莲,宋妈带着雁儿过来,说以后让雁儿当颂莲的贴身丫鬟。

  这场戏说简单也不简单,因为雁儿受老爷疼爱,所以想要上位当四太太,可是颂莲却来了,在雁儿看来是颂莲抢了她的位置,所以她心里面对颂莲有怨恨。

  只不过雁儿毕竟只是个丫鬟,即便心里面有怨恨也没什么办法。

  这边颂莲因为之前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雁儿的态度不好,对雁儿有意见,所以这次见面要刁难雁儿。

  因为要现场收音,不能围太多人,其他组不相关的人都没有过来,周彦仗着是主角,在屋里面墙角处的位置占了个地方,近距离看巩莉他们演戏。

  还没开始拍的时候,宋妈带着雁儿就站在门口等着,一副随时待命的样子。

  “开机。”

  “打板。”

  “一次。”

  “开始。”

  等张一谋说完开始,宋妈就开始说台词,然后带着雁儿往里面走,这场戏也正式开始了。

  演雁儿的是女演员是孔玲,二十出头,不过演技很扎实,跟巩莉对戏一点都不落下风。

  现场比周彦想象的还要刺激,他一个旁观者都感觉压力很大,生怕三个人中有谁出现失误,同时也怕自己不小心弄出声音,影响到收音。

  其他人也没有好到哪儿去,都是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谁要是弄出点声响,张一谋凌厉的眼神立马就会投射过去。

  失误总是会发生的,即便三个演员都很厉害,但总会出现一点差错,台词、走位、表情,有一点出错都不行。

  就算三个演员不出错,也不是那么好过的。

  张一谋的要求非常严格,很多时候明明周彦感觉已经非常不错了,但是依旧没有过。

  有时候张一谋挑演员的问题,也有时间挑的是其他问题,比如现场的光线、声音、道具……

  比如刚开始的时候就出了问题,宋妈带着雁儿站在门口等着进屋,但是因为离门口太近,她们两个人的影子提前进屋了,张一谋直接叫停。

  再比如,颂莲让雁儿洗头,雁儿猛地站起身来的时候,额头的刘海往上扬了一下,就这也不行,必须重新开始。

  像这类的细节问题还有很多,即便张一谋没有发现,掌镜的赵飞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也会发现,他们当然不会直接喊停,但是会去跟张一谋说,然后张一谋再喊停。

  周彦光是看演员表演都感觉很累了,张一谋他们却要顾及这么多东西,这让周彦感觉导演真不是一般人能当的。

  这场戏总共有两个机位,一个是固定的,一直对着颂莲的位置,另一个是移动的,主要拍雁儿跟宋妈。

  其实在现场单看他们这样拍,并不容易构建出后期电影呈现的画面,但是周彦相信,现在张一谋的脑子里面应该已经有大概的成片画面了。

  等到这一场戏拍完,都已经快到晚上的饭点了,别说是演员跟其他工作人员,就是周彦这个观众,从头到尾看下来,都感觉非常累。

  虽然周彦不清楚这场戏最终在电影里面能占多少篇幅,但是时间肯定不会长,最多恐怕都不超过两分钟,而这不到两分钟的戏却花了半天时间来拍摄,这还不包括前面的准备时间以及后期的收尾时间。

  这第一场戏,就让周彦改变了对拍电影的认知。

  ……

  观摩完第一场戏之后,周彦回到宿舍,先是将“配乐日志”写好,然后又开始写自己总结,将他在这场戏里面看到的、学到的都写了出来。

  受到这场戏的刺激,周彦认为自己之前的练习还不够,按照张一谋这要求,到时候他肯定刚要被叫咔很多次,因此他还要加把劲练习。

  再找巩莉也不现实了,现在电影正式开拍,巩莉这个大女主肯定非常忙,再说了,老是麻烦人家也不好。

  找其他人呢,也比较难找。

  现在不仅仅巩莉这个主角忙,其他人也都很忙。

  想来想去,周彦只想到贺无名这个闲人,这家伙现在也不用带何赛菲排练了,天天就抱着本书在宿舍看,要么就是出去遛弯,反正没个正事。

  整个剧组里面,之前最闲的是周彦,现在最闲的变成了贺无名。

  ……

首节上一节13/4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