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诊所练医术 第229节

李敬生放开了之后,也不再畏手畏脚,而是全力以赴。

“行行行,有这种打下手的活,我最在行了。”

陈医生捞个扶头的工作还高兴得眉开眼笑。

家属看到儿子的态度坚决,虽然还是有些担忧,但是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在旁边紧张的看着。

给患者小心的解开脖子上的护颈后,李敬生已经可以凭借肉眼观察到患者的颈椎存在明显间盘突出。

“我给你先检查一下,放松!”

他给患者摸骨,细细感受颈椎的关节构造,骨位变化,骨质,骨温,软骨是否存在损伤与局部软组织肿胀等等。

摸过后,他心里有了底。

患者颈部的第四、五椎间隙明显不对称,左宽右窄,颈部的第四棘突偏斜。

进一步摸骨时,棘上韧带有剥离感。

患者的颈部向前倾斜15度以上。

问题基本上查明了。

给这位患进正骨将会运用到多种正骨手法,而且对细节把控需要达到相当严格的程度。

已经学会的五门高级正骨手法,以及基础正骨手法都达到了精通级以上,经过反复评估后,他认为有能力挑战这个病例。

如果能够把拔伸牵引、摇摆触碰等手法提升到小成级别以上,给这个患者复位的把握要更大。

现在由他操作,安全把握50%左右。

要是这些高级正骨手法能升到小成级别,安全系数至少达到80%,甚至更高。

现在正式入职了第二医院,徐医师也有意锻炼他的正骨能力,给他一些风险系数颇高的练手机会。

相信赚取生命值的速度会非常快。

到时候逐一提升这些正骨手法到更高境界,不出一个月,他的正骨水平就能再上一个大台阶。

“摸清楚了吗?”

徐医师问他。

“已经摸清了。我有一定把握帮他复位成功。”

李敬生这次回答可就自信多了。

“不就是一个颈椎间盘复位嘛,别说只有两节颈椎出了问题,就算有三节甚至四节,以你现在的能力也完全可以挑战一下。为了复位更安全,病人的痛苦少一点,我建议你可以分三到四个疗程给他复位。”

听得老师这话,李敬生的眼神微亮。

徐医师敢让他治,原来早就有了稳妥安排。

害得李敬生还在那里白担心了半天。

分阶段治疗在临床上并不是什么新颖方法。遇到难度大一点的病,或者存在多个症状合并时,医生们往往会采取分阶段治疗的办法。

先治要命的,等到解决了最重要的问题,再去解决那些不致命的问题。

手法正骨复位,李敬生接触到的都是一次性操作到位。

分三四个疗程手法复位,还是新娘上轿头一回。

“分四个疗程可以,我们反正住的也不远。只要保证治疗安全,我们多跑几趟没关系。”

老太太说道。

“城北的烟霞巷到这里坐公交也要近两小时呢!”

患者的父亲在旁边小声纠正。

这是担心医生不知道实情,真的让他们有一趟没一趟的奔波。

“不说话又没人把你当哑巴!就住在市内还不近呐?真是!”

老太太被丈夫扯了直白,很不高兴。

怒瞪了丈夫一眼。

丈夫尴尬的缩着脖子往后面挪了挪。

两人的目光却是不约而同的盯着李敬生。

因为在说话的功规,李敬生已经开始上手为患者实施手法正骨。

“放松,放松!”

李敬生一边叮嘱着患者,站在其身后,右手扣住患者的头顶天灵盖,左手捏住患者的脖子。

只见他不断调整姿势和正骨手法。

推、扳、压、拔、手法牵引……哪种正骨手法能用得上,能达到好的治疗效果,他就用哪种。

旁边的陈医生看得好一阵羡慕。

这些正骨手法中,很多基础手法他也会,但是要像李敬生这样娴熟自如的随意运用,他根本做不到。

至于李敬生用的一些暗手法,高级正骨技,陈医生根本看不懂。

其中的发力技巧,还有推拿角度,双向配合等等,如果操作的医生不详细讲解,手把的的教,想学都学不到。

“嗷……痛,痛……”

患者突然发出惨叫把家属吓了一大跳。

其实从李敬生给他摸骨开始,患者就一直在咬牙忍着。

身体不停的颤抖,牙关咬得咯吱作响。

可能此刻实在太疼了,击溃了他的忍耐极限,这才痛呼出声。

“好了好了,别动,别动。”

李敬生已经帮患者把棘突纠正到了正确位置,脱出的椎间盘恢复了90%以上。

剩下的10%他不敢强弄。

担心出事。

其实,他手心全是汗。

论紧张程度,他比两位家属更紧张一些。

“老师,现在给他推回到了90%左右,剩下的10%靠牵引的方式慢慢纳回原位,您看可以吗?”

“完全可以。”

徐医师对他的表现感到十分满意。

只是稍微点了一下,李敬生直接就能自行给患者制定出合理的制疗方案,这需要很高的天赋,并且对正骨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达到相当的水平才能做到。

“跟你们说一下,现在复位了一大半,但是接下来的复位因为风险极高,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在这里办住院,打上牵引,让其慢慢复位。”

李敬生看向两位家属。

“要住院啊!我们在家里弄行吗?”

老头一听要住院,心疼的肯定是钱。

“这种高风险的操作,就算是我们专业医生都得小心翼翼,你为了省这点住院费,在家里自己弄?其实他住院的费用并不会很高,因为用药不多,主要就是护理费贵一点。但是这个钱花得值啊,有医护人员盯着,可以确保安全。并且让牵引的效果达到最佳。”

李敬生开过诊所,现在做家属的思想工作,那是十分高效。

“那要住多久的院呀?”

老太太问道。

“这个要看他的恢复情况,快的话三四天就好了,慢一点的话,一个星期以上吧!你们没必要纠结住院时间啊,医院的床位非常紧张,还有住院时间考核制度,只要达到出院标准了,就算病人不想出院,我们医护人员也会催着办出院。主要目的肯定是把病治好嘛!”

听了李敬生的解释,两个家属都同意了。

就这么一个儿子,肯定要给他治好。

现在能够手法复位,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这边给他先上护枕,我给你们开住院,你们去交钱办手续,办好了再来这里把人接到住院病房。可以减少他的活动风险。他在没有康复之前,还是要以静养为主。”

徐医师给患者做出了安排。

办住院并不复杂,先去骨外科住院部找护士台的护士办手续,然后再去住院窗口交费、登记。交完费,住院部会给安排床位。

这个过程需要楼上楼下到处跑。

患者留在门诊室肯定是最佳选择。

李敬生给患者装完护枕,悄悄查看了一下属性面板的收获。

等级经验+10,普外诊断+1,摸骨术+10,普通正骨手法+10,拔伸牵引术+10,旋转屈伸术+10,提按端挤术+10,摇摆触碰法+10,生命值+11。

收获真不是一般的丰厚。

特别是六门正骨手法的熟练度,每门都是+10。

这种高风险的操作难是难了点,但是对技术的提升有极大帮助。

“小李,跟我进来一下。”

徐医师把李敬生叫到里间。

“老师,是不是刚才我处理这个患者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李敬生主动问道。

“牵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固定牵引,一种是手法牵引。你选择让患者住院做牵引是怎么考虑的?”

徐医师显然准备全方位培养李敬生的处事能力。

“手法牵引一个费时,我们门诊每天都有大量病人,完全可以把这一部分时间腾出来救治更多的患者。还有,患者现在的颈部椎骨并不稳定,即便装了护颈也不是很保险。他们住在城北,离这里非常远。家境估计也不太好,舍不得打车,宁愿挤两块钱的公交车。

患者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大量风险。

万一出了事,对患者所在家庭将会是毁灭性打击。对咱们医院同样不利。

让患者住院治疗,费用应该不会很高,而且方便咱们随时查看患者的恢复进程,相对而言,患者也会更安全。权衡方方面面后,我认为让他住院做牵引治疗是一个最优方案。”

李敬生详细说出自己的考虑。

听完,徐医师的脸色缓和多了。

“看来你考虑得比我更周全。住院治疗这个方案看似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却是最稳妥的一个。应该也是最实惠的一个。做完牵引后,你准备怎么弄?”

有些治疗方案看起来费钱,但是稳定、安全,一次到位。

可能反而更省钱。

万一这个患者在回家途中,颈椎出现二次移位,治疗费用上升都是小事,就怕截瘫甚至人直接没了。

“做完牵引后,我估计颈椎间盘应该基本复位了。剩下的恐怕要交给您才行,得按摩治疗。我现在连夹挤分骨术都还没掌握呢!”

李敬生的学习速度算是十分惊人了。

但是想要把八种高级正骨手法全部学会并且掌握,难度极高。

他需要更多的时间。

首节上一节229/5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