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我能进入梦境捡属性 第243节

  松开嘴巴后,徐宁咧嘴笑道,“刘姨得亲一口,不然我大声喊了。”

  “你……就一口,亲完赶紧回家,不要在这里,看见你太闹心了。”

  说完,刘姨朝门外看了一眼,然后趴在他身上轻轻吻了一下,便立即起身向楼下走去。

  徐宁对着镜子看了一眼,确定脸上没有口红之后,才下楼,来到楼下和茜茜还有苏畅聊了半个小时。

  一直到晚上十点半,他才和苏畅出门,苏畅坐在车上,叽叽喳喳讲着电视多好看。

  “干爸,你下次演电视带着我好不好?”苏畅捧着小脸,撒娇般的问道。

  “好,干爸答应你。”

  徐宁说完,苏畅就要亲过来,他连忙抬手挡住她的嘴:“别,不能亲我,我是你干爹……”

  “哈哈,我就要亲。”还没等徐宁继续说,苏畅就绕过他的手,吧唧一口亲了上来。

  “你……是不是预谋很久了?”

  “哈哈,不告诉你。”苏畅坐在座位上,嘿嘿一笑,“干爸那么疼我,我肯定

  要亲亲你啊。”

  “小丫头,你这是在犯罪,小心干爹变成……”徐宁有意吓唬吓唬她。

  可没想到,苏畅就吃这一套,她歪着挠头眨巴着眼,“变成男朋友么?我有点期待……”

  这丫头,

  可恶,竟然说这种话?

  看来自己收了个假干女儿!

  “……”

  “快回家,早点睡,不要想有的没的,记住,我是你干爸,干爹,懂不?”徐宁义正严词训了一顿。

  “嗯嗯,我懂。”

  “嗯,那就好,快回吧。”说完,他一踩油门,车子往前窜去。

  翌日。

  上午十一点多。

  徐宁坐在办公室,刘经理正在向他汇报工作进展,就在这时,蔡亦侬打来了电话。

  看到是她,就知道一定是来报喜的,接了电话,笑着打了招呼:“蔡姐,早啊!”

  “都十一点多了,还早啊。”蔡亦侬说完,又道,“猜猜,昨晚全国收视率有多少?”

  “1%??”

  “太小瞧自己了,往大了猜。”

  “那就3%吧。”

  “再大点,太小了。”

  “不会吧……蔡姐,都那么大了还要再大一点吗?再往上会不会太大了些?”

  从全国来看,能超过1%就已经算是不错的剧了,而超过3%就算比较火的。

  “不大不大,我就喜欢大一点,大说明我们的电视剧受欢迎啊,对吧?”

  “那就5%……”

  “哈哈,差不多了,具体的收视率我说给你听听。”顿了下,她继续道,“苏省卫视5.2,魔都卫视5.3,山城卫视5.0……平均收视率5.1……”

  这样说可能没什么概念,需要搬出一个剧来对比才行……同样是2005年播出的《小鱼儿与花无缺》,收视率为5.8左右。

  这部由王晶导演,谢霆峰和张位健主演的武侠剧,当年可是火了半边天。

  而《仙剑奇侠传》开播第一天,就有5.1的好成绩,只能用一个词形容:“有点牛笔。”

  “牛啊……恭喜蔡姐。”徐宁对这个结果也很满意,笑哈哈的回道。

  “哈哈,该恭喜的是你才对,你知道在苏省范围,咱们的收视率是多少吗?”

  “10%?”

  “是17.8……”蔡艺侬看了下手里的报表,非常激动的说道,“按照这个趋势,苏省的最终收视率肯定超25%。”

  之后,

  俩人又在电话里聊了五六分钟才挂断电话,蔡亦侬言语中透露出的喜悦,差点顺着电话线爬过来。

  糖人成立以来,虽然出过几个电视剧,但至今没有爆款,眼看《仙剑》有爆的潜力,她的心里急得很。

  昨晚到现在,蔡亦侬几乎没怎么休息,一直在想办法加大炒作力度。

  早上一醒来,她就召集全体管理层开会,研究部署宣传方案……得出一个结论“炒CP”。

  但刚才她跟徐宁提了一嘴,被否决了,只能作罢,准备继续开会研究,“丽丽,喊人开会。”

  吩咐完之后,她立即到会议室坐下,等待其他人到来,研究下阶段的炒作(宣传)事情。

  而徐宁,

  正在进行刚才被打断的事情……刘经理已经找到小说《官司》的作者,并且签下了八年影视改编权。

  这本小说时间背景是1948年到1956年,主人公叫做谷子地,是一名军人。

  前世,这部小说被冯晓钢看中,改编成了电影《集结号》,相信很多人都看过。

  口碑和票房都很精彩……就连一向对国产片挑剔的某瓣,评分都达到了8.2分。

  徐宁选择这部电影其实经过很长时间的考虑,首先这是一部主旋律电影,对他个人而言好处很多。

  励志歌曲+主旋律战争大片,逼格会非常的高,一下就与那些只靠搔首弄姿的艺人区分开来。

  “刘经理,我今天会写个大致的框架,你拿去找两个厉害的编辑改编成剧本。”

  “收到徐总,我这就去安排。”刘经理毕恭毕敬回了一句话,转身出了办公室。

  人走后,徐宁打开Word2003开始码字,在最上面一行敲了“集结号”三个字。

  感谢大家支持!

第226章 226:改编集结号,小虎牙女星(求订

  阅求支持)

  在动笔写之前,徐宁回顾了《集结号》这部电影,一幕幕场景在他脑海中飞快闪过。

  皑皑白雪覆盖的淮海大地,忽然一声冲锋号响起,战士们跳出掩体发起无畏冲锋……当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时,没有一个人后退……这就是我们最可爱的战士!

  想着想着,他想到了多年前牺牲在老山前线、仅仅见过两次面的小叔。

  那是1985年。

  当时他只有5岁,几年没有回来的小叔从部队回家探亲,但没待几天就接到命令紧急归队,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一直到1995年初三暑假,他才和爷爷奶奶、叔叔伯伯们一起去边境看过一次小叔。

  在那庄严肃穆的陵园中,他看到了无数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

  ……

  过了许久,努力让自己平复心情,徐宁再次让自己回归剧本大纲的创作中。

  在《集结号》中,团长让谷子地所在的九连去汶河南岸阻击敌军,并约定以集结号为令,听见即撤退,听不到就死守阵地。

  最后,全连仅剩的48个人,除了谷子地外,全部壮烈牺牲,但悲哀的是,47个英雄全部按照失踪处理。

  多年来,谷子地耿耿于怀。

  他一直纠结团长有没有下令吹响集结号,最终他得到了答案是没有。

  团长刘泽水因为担心大部队被敌人咬住,所以没有让司号员吹号。

  谷子地感觉自己和战友被欺骗,所以异常的气愤,最可悲的是死去的战友被当成了失踪人口,无法被定为烈士,让他无法释怀。

  徐宁看着电脑屏幕上写好的几行字,沉思良久,“要按照原电影的故事进行吗?”

  原电影对于故事的起因处理的有一点瑕疵,比如,“为什么不吹号?”

  冯晓钢版本给出的答案是团长为了大部队不被后面的敌人咬住,所以要牺牲掉九连。

  电影中给出这个答案,有一点欠妥,联系前因后果之后再看这一说法,会让有些人觉得团长在欺骗九连。

  但其实,并没有没有欺骗,认真看过电影的都知道,团长当时说的是:

  “听不见号声,你就是打剩下最后一个人,也得给我接着打下去。”

  谷子地敬礼:“是!”

  这里,

  是个人都能明白,这场阻击战九死一生,谷子地应当预料到最坏的结果。

  但电影给人的感觉,是谷子地没听懂团长的话,电影刚开始的时候,还在老团长的墓碑前指责他骗人。

  这种表现方式,把谷子地这个男主角的档次一下就拉下来了,变成了前后矛盾的人。

  一边是战场上悍不畏死、身先士卒,一边又指责团长骗人不吹集结号。

  如果谷子地真的置身死于不顾,一心为了革命的胜利,那他就不会在团长的墓碑前又骂又摔

  酒瓶。

  毕竟团长去打朝鲜战争英雄牺牲了,骂这样的英雄人物欺骗九连……非常不妥。

  这也是后世电影出来后,一些人骂的原因,把革命先烈的家国情怀刻画的太小家子气。

  “我要翻拍,一定要处理好这两个问题,首先就是处理好为什么听不到集结号这个矛盾点!第二个是丰满谷子地这个人物。”

  关于第一个点,其实很好解释,就是战场形式万变,最后没吹集结号是因为根本吹不了。

  如果把这点讲清楚,故事就会更加的完美,就不会让人误以为团长在欺骗谷子地。

  再把谷子地的人物性格丰满一下,这部电影就会更加的合理,相信拍出来的效果会更好。

  在这两个问题上,他想了很久,手指敲着桌面自言自语道:“团部撤退号手吹号流弹击中号声没响。”

  如果这样安排,故事就变成了:战况紧急,团长安排大部队先撤,并吩咐小号手,部队撤出三小时后吹响集结号,但小号手在后方吹号时,被流弹击中脖子而昏迷,导致九连没有听到号声。

  一切就顺理成章,不会让人觉得团长在骗战士,也埋下一个剧情爆发点。

  想清楚之后,徐宁双手飞快的在键盘上飞舞,仅仅一个多小时,就写出了3500多字的大纲。

  期间,大姐来喊他吃饭都被拒绝了,毕竟码字的时候不能分心。

  等到全部写完,时间已经到了一点多,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

  “茵茵,饭还有吗?”他朝外面喊了声,很快,柳茵茵就一蹦一跳的跑过来。

  “有啊,给你留着呢。”

  “行,热一下,我去外面客厅吃。”说完,他拍了拍屁股往外走去。

  此时,公司里的人都在外面聊天,看到徐宁过来后纷纷起身问好。

首节上一节243/5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