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贝加尔湖,女友战斗民族村花 第218节

会烹饪河蚌,烧出来的味道,不输山珍海味。

河鲜,也是一道小众的美味佳肴。

说到这里,林毅话语一顿:“娜塔利娅,你知道,珍珠是来自哪里吗?”

娜塔利娅...

要是换做是平时,林毅这么问,她还会想很久。

但此时,正确答案,不就摆在眼前嘛。

咳咳...不然林毅不会这么问。

“是它吗?”娜塔利娅朝地上的河蚌努努嘴。

林毅微笑着点了点头。

大部分的河蚌,体内都是可以自然形成珍珠的。

天然的珍珠,是指贝体内的软体部自身发生病变,或无法将入侵的外部异物(如沙粒等)排出体外。

这个时候,由于贝类自身的生理机能,会分泌珍珠质将病变部位或异物包裹起来,经过一定时间后形成结晶物,这种结晶物称为天然珍珠。

天然珍珠,又包括海水珠和淡水珠。

海水珠是由海洋贝体内产出的珍珠。

而淡水珠则是,河蚌体内产出的珍珠。

河蚌也是天然淡水珍珠的来源之一。

娜塔利娅恍然,想不到它居然也可以产生珍珠,她以前一直以为,只有大海里的珍珠贝,才能产出珍珠呢。

“没想到这里居然有河蚌,娜塔利娅,我们找找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河蚌,捡一些回去,放两天,炒上一盘,保证让你眼前一亮。”林毅对娜塔利娅说道。

河蚌肉鲜嫩可口,有嚼劲,烧制的手段多种多样,可以烧、烹、炖、煮..

不仅美味,而且河蚌肉的营养价值也很高。

具有美容,滋阴,平肝,明目,防眼疾等作用。

古语有云,三月螺蛳四月蚌。

在春分到清明的时候,是吃螺蛳的时节,但很少人知道,几乎是同样的时间,也是吃河蚌的最好时候。

大部分人都知道螺蛳美味,炒来,下酒不要太爽。

但河蚌的鲜嫩肥美,比之螺蛳,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四月份的河蚌,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滋养,肉肥味美,无论营养还是口感,都是上佳,绝绝子。

“这里有一个。”娜塔利娅很快又有了发现。

水库里水质不错,因为河蚌对水质要求很高。

水质差的地方,河蚌可活不了。

“我这里也有。”林毅也找到了一个。

林毅告诉娜塔利娅,如何挑选河蚌。

新鲜的河蚌,蚌壳闭得很紧,用手掰开很困难。

闻起来,没有什么异味。

需要借助工具,才能撬开它的外壳。

要是那种轻易就能掰开的,而且带有一股腥臭味的河蚌,那就不新鲜了,不能要。

这种臭掉的河蚌,也叫死河蚌。

除了筛选新鲜河蚌,挑选河蚌的大小,也是有讲究的。

并非是个头越大越好。

大河蚌虽然肉多,但它的肉质更老,难嚼。

林毅让娜塔利娅寻找中等大小个头的河蚌。

这种河蚌的肉质,才最为鲜嫩,而且也不会过于肥腻。

这个办法,也是以前小饭馆老板透漏给林毅的经验之谈。

掌握了这二点,基本上挑选的河蚌品质都不会太差。

当然,林毅还有其他的办法,筛选河蚌。

比如说,看河蚌的外壳。

外壳富有光泽,表面光滑,而且带点青色的,这种河蚌是最新鲜的。

不过林毅没有跟娜塔利娅说太多。

知识点太多,难记。

河蚌大多数生长在沙中,寿命达几十年,大的河蚌,甚至会长到十几二十斤。

这种大的河蚌,肉就不怎么嫩了。

林毅也不会选择。

“毅哥,这几个河蚌,都快把桶给装了一半了,差不多了吧。”娜塔利娅看到桶里已经有快十个河蚌,已经不少了。

林毅闻言一乐:“娜塔利娅,这你就有所不知了,别看河蚌虽然大,但它的肉很少。”

大部分都是外壳。

一个几斤重的大河蚌,打开之后,就一点肉。

十斤的河蚌,能有一斤出肉率,就已经很不错了。

第240章 捡河蚌的小姑娘

所以啊,这点河蚌肯定是不够的。

即便是装满他们带来的这个小桶,最后得到的河蚌肉,可能还不够他们一餐吃的呢。

娜塔利娅...

这河蚌也不中用啊。

看着那么大,肉居然这么少。

好在,水库里的河蚌,数量很多。

两人也不钓鱼了,转头捡起河蚌来。

直播间的水友都傻了。

“钓鱼人永不空军,除了鱼,啥都能钓到...看,这河蚌不就又到手了。”

“笑死,主播鱼也不钓了,去捡河蚌。”

“河蚌贼难吃,主播捡这个干啥玩意,又腥又难嚼,吃过一次,再也不会吃第二次了。”

“那个,会不会是你烧的难吃?处理不当...”

...

直播间的水友,纷纷讨论起河蚌的味道来。

众说纷纭,各执己见。

有人说好吃,有人说难吃,分成了两派。

林毅看到直播间的水友居然为了这个争论起来,也是醉了。

一样米,养百种人。

众口难调,河蚌本就是小众的河鲜,喜欢吃的人有,但也有人觉得河蚌难吃。

这个没有答案。

也没有必要跟别人争论个输赢。

试图改变别人的想法,很困难。

林毅觉得,这个世界,也不该只有一种声音。

偏信则暗,兼听则明。

娜塔利娅在旁边点了点头,正解。

所以啊,争论这个,挺没劲的。

你说服不了别人,也加入不了。

争来争去,最后还是输。

林毅总结了一下,说河蚌难吃的那些水友,可能是因为烹饪的时候,处理不当。

没有用对方法,当然也就不好吃了。

别说是河蚌,就连最普通的猪肉,你要是炒的老了,也是很难吃的。

掌握火候是做菜的关键。

真正会烹饪河蚌的行家里手,烧出来的河蚌,肉质很鲜嫩,吃起来绝对不会难嚼。

可就连他们,也会有失手的时候。

要是火候一个稍微没有掌握好,煮出来的河蚌肉便会老。

煮的时间越长,河蚌肉就越老,这样的河蚌,就连林毅也是难以下咽,又老又硬,而且嚼不动。

的确也是真的难吃。

但林毅自己烧,基本上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娜塔利娅十分期待,只要是林毅烧的,她都觉得很有质量保证。

美味确保。

不一会,娜塔利娅已经沉浸在捡河蚌的快乐中。

当然,这种乐趣也是对当代人而言的。

对70-80后,这不就是日常嘛。

时过境迁,如今的年轻人,小孩子,可体会不到这种下河摸螺蛳,抓鱼,捡河蚌的快乐了。

几乎所有的野河和池塘,都竖着禁止下水的牌子。

这是为了防止小孩子下水玩,溺水而竖的。

每年溺水的事情,都很多。

就林毅他们现在捡河蚌的这个水库,林毅小时候便听说过好几起,几乎年年招生。

不仅有小孩子,也有成年人,会游泳的。

野泳,对陌生水域环境不熟悉,出意外的概率还是不小的。

首节上一节218/22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