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手术室加点升级 第47节

  出门时,方闲恶趣味地想了一下。

  在医学会的等级考核认证里面,并没有4级缝合术就等于多个3级技能的说法,但是在医学技能竞赛里,这样的说法一直存在。

  一个省级研究生技能竞赛,并非是像林辉这样的青年医师参加的主场竞赛,拥有4级的基础技能下场,最后能够拿到的成绩,应是不错的吧?

  老球要开始变成哪吒了。

  还都姓李……

第69章 朋友圈的狂欢(求追读)

  六月三十日,除去是六月的最后一天,还接近七月的开始。

  七月的开始对普通人而言,没有特别的意义。

  可对于医学生而言,低年级的同学就可以看到师兄们开始装逼了,高年级的同学则是可以发表一些去装逼前感言,更高年级的同学则是会在朋友圈找自己当年的影子。

  更高级的上级医师,则是坐观一群小菜鸟去菜鸡互啄,而且每个人看起来还有点小傲娇的那种……

  方闲静静躺在缝合组学员休息室里休息时,空无一人,灯光晦暗。

  清理朋友圈时,方闲发现,就连李球这个逼,都在进技能训练室前,发表了一番感慨,骚文艺(无错字)

  “曾年年看他人,今日变他人,成他人。第一次比赛,有点小紧张……”

  下面一堆点赞和评论,估计李球的朋友圈显示得更多,会有他的父母、家人、高中同学等等一切相关好友。

  方闲在自己的朋友圈,都能看到,同一学年的几乎所有人都给李球点赞了,与此同时还有创伤外科的一些住培师兄和博士师兄们,也给李球点赞。

  “好好比赛,争取拿个好成绩。”这是林介墨教授的一位博士三年级的师兄发的评论。他叫刘思勤,名字普普通通。

  当然,除去李球发了朋友圈外,其余人一个都没少。

  林介墨教授的学生,与方闲同一届的范程鹏则在朋友圈讲:“早就知道第六学年会开始医学技能竞赛的征程,可真到这一步,仍觉不够,却也得硬着头皮学着师兄师姐们的样子,努力往前冲。”

  “可能不肖,但努力尽心。”

  他的朋友圈下面的评论,可比李球热闹。

  范程鹏的师兄们,都给了评论。

  “鹏程万里,名字已经注定了。”

  “小鹏鹏要去比赛了嚯,相信你非常可以的。”

  “……”

  就连主治、总住院等都给范程鹏点了赞和评论。

  “不忘初心、把比赛看作是历练就好了。成为医生之前的试错机会和试错的成本很低,当一个好医生。”薛力的评论。

  “科室里的小范一直很努力。只是平时你遇到的多非你的同龄人,待参赛之后,你便能知自己走到了哪一步。不必骄傲也不必妄自菲薄。”总住院王春涛。

  宋煜副教授也评论了:“争取早点来扛。”

  玲珑的宋煜副教授,在朋友圈都不忘给林介墨教授点赞与配合他玩梗。

  林介墨教授点赞之后在宋煜副教授下面单独回复了一句:“你最好说清楚要扛什么。”

  宋煜:“林教授说扛什么咱们就扛什么,一切行动听指挥。”

  再下面,则是范程鹏的回复,方闲隔着屏幕都知道他的瑟瑟发抖:“谢谢师父和宋老师的鼓励。我争取尽量不落了师门的名声。”

  这TM很真实。

  而同样的一幕,在创伤

  外科的第七学年研究生,以及第六学年的汪波等人那里也有发生。

  师兄们点赞评论,上级下场评论。

  不比像李球、罗翰寻这样的住培,发表朋友圈,就只有上级的点赞。

  至于想要评论,那纯粹是想得有点多。

  方闲的老同学,也就是本科同学龙岩卓,也发表了朋友圈:

  “医学不是儿戏,医学不容炫技,但比赛一直可以。后学不敢儿戏,也做不到炫技。”

  这比李球的更显文艺,也没有太多的骚气。

  然后,还有一些朋友圈,方闲也都一一点赞。

  虽然这一次的繁华,与自己并无相关,可并不影响方闲希望这些兄弟们都能够拿到比较好的成绩归来。

  方闲也只给李球和龙岩卓两人分别评论了文雅的两句。

  “卓哥牛啤。”

  “老球加油干!”

  在这个时候,玩文雅的人才是不懂情趣的。

  ……

  方闲在翻看的时候,还看到了其他外科甚至一些内科的同学也都在发,以前的同学,去了其他地方读研或者住培的同学,同样在发朋友圈。

  几乎是无一例外。

  当然,可能也有例外,方闲不知道具体哪个同学没有发,是没有达到参赛标准或其他理由,方闲自不会无聊到一一去翻看和审验。

  与方闲一样,估计很多人也不会发现他方闲作为同学没有发表出行前的宣战宣言,也不会刻意寻找方闲没发朋友圈的理由来慰问一般。

  除了老父亲和老母亲。

  “儿子,你去参加比赛了么?我好像听说你们这一届的医学生也要开始比赛了呀?”来自老妈。

  “怎么样,到第几队?”老爸估计是和叔叔打听过,还知道比赛的时候,每个医院都有好几个代表队,代表队越靠前,实力越厉害。

  方闲给老妈回:“不去比赛了,老妈,我现在不用比赛。”

  “T0梯队!”方闲给老爸这么回。

  老爸是一位传统游戏的铁粉,经常在家里看比赛的时候说,这个战队是T0,那个战队是T1,也不知道他,四五十好几了,怎么还有心思去看比赛的。

  倒是方闲,对这样的竞技游戏无感,他喜欢的是主机游戏。

  玩一段时间通关了就丢,想玩再买。

  “小方,咱们不伤心啊,明天再来也是一样的!”老妈以为方闲是在湘南大学附属医院里没卷过,3个队伍,也是有人会被抛弃掉。

  方闲只是普通住培,进不了队伍也是正常的事情。

  “你们医学省级比赛,最多就只有三个队,你哪里来的T0,你是没被选上吧?还在被青训吧?”方爸吐槽一句。

  “但没事,咱们可以出道即巅峰,好菜不怕晚……”索性是最后安慰了一句。

  方闲有心想给二老解释一下,最后终究是变成了:“下次你们来沙市的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方闲没让他们去问婶婶,就怕老爸和老妈知道他现在的成绩后,拧出去在家族里面炫耀,用‘化别人柠檬精’大法去反击别人。

  方闲自己不喜这样的形式,不喜欢大群里出现这样的语调,自然也不会用同样的方式以毒攻毒。

  正常年纪的繁华与出征与方闲虽无关,但方闲知道自己所站的位置是在此之上。

  别人拿了奖才能进创伤中心试炼,自己是已经深入到了试炼更深层,那么所谓的表面繁华,又有何妨?

  医学不是儿戏,医学不容炫技。

  睡觉,搞技能点。

  其实方闲内心深处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失落,如果他自己能够下场,后果应该比李球闹海更加刺激,可这样的刺激,却会失去太多的技能点,并不划算……

第70章 是不是装得有点过?(求追读)

  吃过苦,拼命努力过,仍收获无几。

  方知道有些事情并非努力可达到。

  在天赋面前,努力显得一无是处。

  羡慕归羡慕,能够出名,谁又不羡慕呢?

  方闲更加珍惜自己的奇遇,好好努力奋进,生怕这一切就只是一场梦。

  一夜过去,方闲起床外出吃早餐时,又看到湘南大学附属医院很多队伍启程去参赛的朋友圈、分享的医院发布的公众号内容。

  邹君子提前去了切开组,方闲能在八点即开始进缝合组。

  这是正常作息。

  长达一个月下来,方闲实在腻了面包牛奶

  猪油原汤浸一碗米粉,除了天气有点热,方闲真想在这一刻说人间值得。

  嗯,方闲在食物上是一个渣男,对常市的圆粉以及沙市的米粉都有爱。

  刷完朋友圈,且在逗音平台上也看到了关于各个省份的医学研究生技能大赛即将启幕的消息后,方闲反而更加平静。

  于七点五十分赶回。

  七点五十五分,进到了缝合组休息室附近,紧接着方闲就看到,此刻在缝合组门口有一群人队列林立。

  穿着淡蓝色洗手衣、周希音也在人群之列。

  而在这一群人前,邹君子,韩良盛、蒋宇航三人已经背着手站定。方闲出现,邹君子就对他招手,方闲则赶紧在邹君子旁侧立好。

  在两队人之间,王环教授在拿着名单一一清点人数。

  “正好二十八个人。你们可以自行分成四个队伍,或者我帮你们分。”

  “目前我们创伤中心手术室的集训学员,也就是你们需要跟班的对象只有四位。”

  “给们一分钟时间。”王环面无表情,语气严肃。

  不过,来人也很干脆利落,自行以第七人为节点稍拉开距离,分成了四个组。

  周希音被分到了第三组。

  王环然后转头道:“邹君子、方闲、韩良盛、蒋宇航,你们一个人带一个队,按照跟班实习生的带教模式管理。选一个队吧。”

  “他们是按照医院的规定,在出发去参加华中赛区前,进入到创伤中心手术室跟班实习。”

  “原则就只有两点!”

  “一,谁不服从规矩,在没有主刀医师的同意下上台的,马上在频道里呼叫,直接取消跟班实习资格!”

  “二,谁不服从管理,在跟班时,跟班对象离开手术室后,非主刀医师留下且仍不离开手术室的,取消跟班实习资格。”

  王环非常冷酷且无情,看向四队人群:

  “我知道你们都是各个外科专科的佼佼者,可能在科室里已经主刀,但这里是创伤中心手术室,不要拿你们以前的标准来对标这里。”

  “当然。原则上,你们每个人都会拥有三次上台做助手的机会,若想要更多,看你们各自的造化与主刀医师的喜好。”

  王环这么讲完,立刻有人举手。

  说话的是一个女生,不知道来自哪个科室:“王教授,如果我们的助手机会安排在最后一天怎么办呢?”

  “忍着!”王环直接怼了回去。

首节上一节47/1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