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综:未来巨星,被女嘉宾狂追 第174节

这场诡异的案件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波洛到底要做什么实验?

口干舌燥的李野咽了一口唾沫。

这一刻他心中的好奇如同烈火一般剧烈的燃烧了起来......

第285章 震惊的真相

书房内,墙壁上钟表的指针正在一分一秒的走着。

周围安静的环境与此刻李野内心好奇心燃烧的混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波洛到底要做什么?

难道波洛已经知道真相了?

真相到底是什么?

李野有些焦急的抓了抓头发,整个脸已经快要贴到了电脑屏幕上。

如此混乱繁杂的线索,其中真的有通往事情真相的道路吗?

李野有些不敢相信,却又不由得想要去相信,这种矛盾纠结的心理让他的内心想要得知真相的欲望越来越强烈。

继续看下去的

案件调查到这一步,波洛的心中似乎有了眉目。

在最终真相揭晓前,波洛还要做几个试验,随后波洛又将几名嫌疑人员重新单独叫了过来,再次进行了一轮新的询问。

询问过后,波洛的心中似乎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

于是,波洛让车长布克先生将列车上的所有人都叫到了餐厅。

看到这里,李野的心跳开始疯狂加速,脸色也变得有些潮红,为了这即将到来的真相,李野整个人已经完全亢奋了起来。

终于要揭晓答案了吗?

真相到底是怎样的?

为什么会有如此混乱的线索?

犯人到底是谁?

心中燃烧着浓烈的求知欲望,李野点开了下一页

车厢内,波洛向一同调查案件的车长布克先生以及康斯坦丁医生说道:“让我们总结一下到目前为止的发现,我们恐怕会得到两个结论。”

“第一个结论,这场案件是由死者萨缪尔雷切特也就是卡塞蒂曾得罪过的仇人,西欧黑手党成员派来的杀手一个个头不高、说话女里女气的男人犯下的,这个人假扮成了列车员潜入了被害人的房间,杀死被害人之后在列车途径车站减速时跳车逃离了命案现场。”

“不不不,等一下。”

布克先生喊道:“这不对,这样以来,很多地方都解释不通了啊,如果是杀手,他完全可以在杀人之后立刻逃之夭夭,根本没必要迎着暴露的风险在杀人之后花更多的时间藏起列车员的制服再跳车吧?而且又是谁给死者下的药?要知道死者的咖啡杯根本就没有陌生人碰过。”

“所以。”波洛道,“就要说到第二个结论了。”

说到这里,波洛站起身来到了车厢中央:“凶杀案原本计划得像是外面的人干的。凶手原本打算等火车零点五十八分准时到达布罗德时下车,有人可能会在过道上碰见一个奇怪的列车员,制服则被扔在一个显眼的地方,这样人们就能看清凶手设计的骗局。这样所有的旅客都不会有嫌疑。我的朋友,凶案原本是想以这样的形式展现出来的。”

“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却改变了一切。凶手没有料到列车发动机会熄火,列车会被大雪阻隔停止前进,停在这白茫茫的荒野之中,这所有的一切都导致凶手原本的计划被打乱了,而凶手不得不为此而改变计划!”

波洛低沉的声音微微一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所有人。

“那个凶手就在我们之中。”

车长布克瞪圆了眼睛:“凶手就在我们之中?他到底是谁?”

“我来提一个问题。”波洛道,“这场案件,谁会是受益者呢?”

“受益者?”布克先生道,“金钱吗?”

“我的朋友,不要把你的眼光放的太过于狭隘,对于一场谋杀案的凶手来说,益处有时不一定会是金钱或者权利,或许是在精神上的比如解脱一种折磨,平复脑海中让人夜不能寐的叫喊声。”

说到这里,列车外冰天雪地的冷空气仿佛钻入了车厢,让整个车厢温度都降了下来。

波洛再次扫过车厢内每个人的眼睛:“还记得列车刚刚离开伊斯坦布尔后的第一天,我与布克先生在餐车吃午餐时布克先生曾说过一句话我十分的同意聚集在这里的人很有意思,形形色色各不相同,来自不同的阶层和国家。”

“我试着想象这样一群人在其他条件下是否有可能聚在一起。我的答案是有的,而且仅有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就是北美洲。”

“在北美洲,可能有这么一个家庭,包括了这么多不同国家的人一个意大利汽车司机,一个英国家庭女教师,一个瑞典护士,还有一个德国女仆,诸如此类。这让我产生了一个猜测的框架就是说,像导演选角色那样,给每个人分配一个在阿姆斯特朗家中出现的角色。这不仅十分有趣,而且让我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结果。”

“约翰阿巴思诺特上校。”

波洛望向了坐在餐车角落中的上校:“一位敢于现身,对阿姆斯特朗上校心怀感激的朋友或者战友。在玛丽德贝纳姆的陪伴之下,他遇见并找到了慰藉。”

听波洛说到这里,上校与玛丽德贝纳姆小姐全都陷入了沉默之中。

“而玛丽德贝纳姆小姐。”

波洛道:“一位家庭教师她明明去过北美洲,但是在她的证词之中您却坚决否认这一点。我想那个在阿姆斯特朗案中被绑架的小女孩黛西,作为玛丽德贝纳姆的学生来说,玛丽德贝纳姆小姐应该就像犹如母亲一样吧。”

“除此之外。”波洛继续说道,“玛丽德贝纳姆小姐与阿姆斯特朗太太的妹妹海伦娜戈尔登伯格相熟,而妹妹嫁给了一位颇有权势的男人,这个人男人是匈牙利的外交官鲁道夫安德雷尼伯爵。”

窗户旁的安德雷尼伯爵下意识握紧了身旁妻子的手。

“与我们同行的,还有小黛西的教母,她就是案发现场发现的绣有姓氏首字母的手帕主人字母H在俄语字母中发音是N娜塔莉娅德拉戈米罗夫公主。”

“而公主那位忠实的具有厨娘慧眼的女仆,她在受雇于现任雇主之前受雇于谁呢?我可以猜测是阿姆斯特朗家的厨师吗?”

“这还不算完,护士格丽塔奥尔森小姐,她新晋的宗教热情源自于她看护的孩子被绑架的内疚之情。”

“还有阿姆斯特朗家的司机安东尼奥福斯卡雷利先生,现任汽车公司代理人;爱德华亨利马斯特曼先生,在担任死者的贴身男仆前您一定是在服侍阿姆斯特朗上校吧?以及塞勒斯B哈德曼先生,您在成为侦探前曾是北美洲的警察,您爱上了一位您负责的案件中的姑娘,而那个姑娘就是阿姆斯特朗案中含冤跳楼自杀的阿姆斯特朗家的保姆;当然,与含冤而死的保姆有关系的不止一人,还有我们本次列车唯一的列车乘务员皮埃尔米歇尔先生,他是那位保姆的父亲。”

“最后,还有最重要的人卡罗琳玛萨哈巴特太太。”

波洛看着沉默不言的卡罗琳玛萨哈巴特太太道:“扮演一位个性独特的富太太应该是一项很具有表演挑战性的事情,而这件事恐怕只有阿姆斯特朗太太的母亲北美洲著名演员琳达阿登能够办到了。”

波洛直起身子再次望向了在场的所有人。

“起初我以为死者的秘书赫克托麦奎因先生与阿姆斯特朗案有关只是一个巧合,但当无数的巧合全都聚集在一起时,那么巧合就成为了必然。”

“为何所有的证词都指向了不同的地方?为何所有的线索都杂乱无章?为何每个人的口供都与事实背道而驰?为何死者身上的道口每个都角度不同力道不一?原因只有一个你们每个人都在撒谎,正如我开始所说一样,凶手就在我们之中。”

“而你们每个人,都是凶手!”

啪!

那是电脑前李野手中的茶杯坠落在地板上的声音......

第286章 本格推理之巅,现实的思考

“卧槽!”

作为一个常年喝文字打交道的人,李野几乎从来不爆粗口,但今天他打破了这个习惯。

面对着案件真相的揭晓,李野整个人都傻了。

他曾怀疑过车上不止死者秘书一个人和阿姆斯特朗绑架案有关,他也曾考虑过有没有可能是多人合作犯案,但打死他都想不到车上所有嫌疑人竟然都与阿姆斯特朗绑架案有关,所有人都是阿姆斯特朗绑架案的受害者,所有人都参与了案件!

他们彼此隐藏了身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坐上了这一班同样的列车,为了就是一起亲手杀掉一个让所有人都夜不能寐的恶魔。

这一刻,死者身上十二个创口角度不同、力度不一,甚至就连左右手都不同的伤口是怎么产生的得到了完美的解释。

车上所有人的口供都完美的彼此呼应,却又与许多事实背道而驰也有了完美解释。

案情之复杂,线索之混乱,这所有的一切都有了完美的解释。

当答案揭晓的这一刻,当波洛通过完美的逻辑和缜密的推理把真相从杂乱无章的线索中整理出来的这一刻,李野的内心的震撼是无以复加的。

说实话,这个真相真的很令人感到不可思议,但身为推理小说作者的李野知道,当将一个案件抽丝剥茧,将一条又一条不可能的事实排除之后留下的唯一一种合理的解释哪怕这个解释听起来再不可思议,它也绝对是无法质疑的真相。

故事到了这一步,离奇的案件、完美又缜密的推理与令人惊掉下巴的真相已经让李野不断的在心中拍案叫绝了,但李野没有料到的是,令他更加震惊的发展还在后面......

“现在,真相已经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波洛道。

车厢中充满了沉默。

“大家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先生。”

阿姆斯特朗太太的母亲琳达阿登女士站了起来,接着,响起了一个柔和、梦幻般的声音,跟在这次旅行中所用的声音截然相反。

“我总是幻想自己能演喜剧。”

她继续梦幻般地说道:“洗漱包的安排是个疏忽,我们来的时候曾经演示过,我想那时我在一个双号房间里。我从未想过插销的位置会有所不同。”

她稍稍移动了下身子,直视着波洛。

“你全都知道了,波洛先生。你是个了不起的人。可就算是你,也无法想象那种感受那可怕的一天!我悲痛欲绝,仆人们也是。阿巴思诺特上校也在那儿。他是约翰阿姆斯特朗最好的朋友。”

“战时,他救过我的命。”

阿巴思诺特上校说。

“先生......”

琳达阿登女士继续道:“这里每一个人都是阿姆斯特朗一家的亲人、朋友、战友或者曾受施恩惠......卡塞蒂利用司法漏洞和金钱逃过了法律的追捕......也许我们都疯了,但我们发誓一定要执行卡塞蒂逃过的死刑。”

“先生,如果法律没有让罪有应得之人受到该有的惩罚,那么法律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看到这里,李野沉默了。

是啊,如果不能给予罪有应得之人之惩罚,那么法律的意义是什么?

在蓝星,自推理小说诞生以来,侦探便一直都代表着绝对的正义,而罪犯也一直都是混沌与欲望的化身,但现实世界真的是非黑即白的吗?

自人类社会法律这一概念诞生以来,法律的公平与正义便一直都是人类在不断追求的东西。

但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绝对的完美。

现实中,白与黑之间的灰色才是最多的主色调。

法律是绝对理性的产物,但作为法律执行主体的人却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体,这也导致了人类历史发展多年,法律漏洞和审判人主观意识上的徇私枉法所造成的冤假错案从来都是不在少数。

所以每次社会上发生震动法律程序的大案时,人们都会发问法律需要人情吗?

人类现行的所有法律都不是绝对完美的,都会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存在着错误的可能。

但正是这些错误,才推动着人类不断的、一步一步的完善着法律。

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不能脱离人类共同的道德情感。

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

因此,人情、国法、天理是相互统一、相互依存、契合无间的。

也许人类法律永远都无法达到绝对完善的那一天,但人类向着彼岸前进的过程却是人类最光辉的时刻。

现在让我们再来回答那个问题,法律需要人情吗?

面对这个问题,波洛抬起了头,那双灰色的眼眸扫过了在场每一个人。

良久之后,波洛向着自己的老友开口了:“布克先生,你是本次列车的车长,我想这个决定最后还是由你来做吧。”

布克先生清清嗓子。

“我的意见是,波洛先生。”他说,“你提出来的第一个推论是正确的。我建议,南斯拉夫警察到达时,我们把这个结论提交给他们。你同意吗,医生?”

“当然同意,”康斯坦汀医生说,“至于医疗证据,我想呃我会提一两个奇妙的建议。”

首节上一节174/24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