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娱乐圈,你管这叫一点点爱好 第182节

“你不懂。华艺他们不是缺诚意,而是拿不出诚意!”

“对的。华艺、星空、长城这几家巨头公司都是上市公司,经历过好几次融资,股东不少,而邀约庄也这样的顶级作曲人,势必要给予股份,股份少了,庄也不动心,股份多了,你觉得哪位股东愿意?那不是在他们身上割肉吗?”

“那天宇娱乐呢?就拿得出诚意吗?”

“肯定啊!据我所知,天宇娱乐现在还算是陆天宇一个人的公司,大部分股份都集中在陆天宇手里。只要陆天宇舍得割肉,很容易邀请到庄也这类的顶级作曲人加盟。”

“也不容易吧?一般的公司肯定邀请不到庄也的加盟。”

“确实,如果不是天宇近期表现强势,在歌坛涌现出了一批人气与实力并存的大牌歌手,庄也估计也不会加盟天宇。”

“所以说到底还是王轩的功劳,想想以前的天宇,哪个顶级作曲人看得上啊?在王轩之前,天宇可是一个顶级作曲人都没有。”

“可惜了,若王轩没离开天宇,那天宇的作曲部简直牛逼到极点啊!”

“也不尽然。若王轩还在天宇,估计庄也就不会加盟天宇了。就说一点,庄也现在在天宇的职位原本是王轩的职位,若王轩不走,庄也加盟天宇之后担任什么?特别顾问吗?

以庄也的身份,加盟天宇只当个特别顾问,然后受王轩的领导,你觉得庄也愿意吗?

而若让王轩把首席作曲师的位置让出来,你觉得王轩愿意吗?我打下来的江山,凭什么让给你这个外来者?难道就因为你是前辈?”

“没有前辈的说法,作曲界达者为先。别看庄也在顶级作曲人中排在第二,可比实力王轩和庄也谁强谁弱还不好说呢。我反正站王轩。”

“过了吧?我承认王轩的才华很惊艳,可庄也老师也不是省油的灯。这些年作了很多经典歌曲,在顶级作曲人中排行第二,王轩怎么比得了?就说一点,去年诸神之战,王轩和庄也不是拉出来较量过了吗?结果是庄也登顶了吧?而王轩的歌只排在第三和第四!”

“呵呵!一个精心备战,还拉来黄湛老师作词,一个漫不经心,跟两个小歌手合作,你居然把这种称为较量?“

“你不是说一点吗?那我也说一点,把《东风破》拉到诸神之战,你觉得庄也拿什么赢?也别说《东风破》了,把《心太软》拉到诸神之战,你的庄也老师估计也要被打蒙。”

“跟他说那么多做什么?王轩YYDS,不解释!”

“王轩YYDS,不解释!”

“我说你们的关注点怎么全在庄也老师加盟天宇的事情上了?现在不是更应该关注天宇上市的事情吗?”

“对啊!天宇怎么突然就上市了啊?此前从来没有传过消息啊,也没有天宇融资以及路演之类的新闻。”

“我说你是不是对上市有什么误解?公司上市就一定要进行融资和路演吗?”

“难道不要?”

“可以要,但非必要!

一般公司上市,要经历六大阶段,成立股份有限公司阶段、上市前辅导阶段、股票发行筹备阶段、申报和审议阶段、促销和发行阶段、股票上市及后续阶段。

而这六大阶段,又可以细分概括为10个流程:股份改制、上市辅导、发行材料制作、券商内核、保荐机构推荐、发审会、发行准备、发行实施、上市流通、持续督导。

这10个流程中,股份改制的内容跟成立股份有限公司阶段的内容是完全一致的。

而上市辅导、发行材料制作、券商内核这三个流程算是将上市前辅导阶段和股票发行筹备阶段综合肢解出来的流程。比如发行材料制作流程内容中的项目可研报告就属于上市前辅导阶段,可内容中的招股说明书、券商推荐报告、证券发行推荐书、证券上市推荐书等等这些,无疑属于股票发行筹备阶段。

保荐机构推荐、发审会这两个流程是申报和审议阶段细分出来的。

同理,发行准备、发行实施这两个流程则是促销和发行阶段细分出来的。剩下的上市流通、持续督导这两个流程无疑是股票上市及后续阶段细分出来的。

融资其实属于第三阶段,股票发行筹备阶段。路演则属于促销和发行阶段。

很多公司上市前都会进行融资,甚至是多轮融资,这就给大家造成一种错觉,必须要融资后才能上市。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

上市前融资的目的无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缺钱!

缺钱也是大部分公司进行融资的原因。

打个比方,一家公司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或者有一个超前的想法,公司高层坚信这个产品一定能火或者这个想法能带来一场革命,可致命的是公司没有钱,怎么办?

很简单,做一份商业计划书(BP)或者一个产品小样(DEMO),将你的想法或产品完美展现出来,去融资平台找天使投资人或者投资机构进行融资。

第二,资源置换。

有些公司并不缺钱,但上市前也会进行融资,哪怕融资后手中的股份要被稀释,为何?原因就是看中了投资人或团队背后的各种资源。

第三,提升公司的形象和知名度,降低风险,增加股民的信心,提高上市时的股票发行价格。

所以融资与公司上市并无必要的关系。

当一家公司不缺钱,也不需要投资方的资源,且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他为何要进行融资呢?须知,融资越多代表被分掉的股权越多,如果这是一家能持续盈利的公司,谁愿意呢?

很多不缺钱又足够自信的实体大老板们就不爱这些弯弯绕绕,直接上市。我估计天宇娱乐也是这种。”

.....

第二百七十六章 王轩的左膀右臂,朱旭和李涛加盟天海

是的,陆天宇选择的就是直接上市。

所谓直接上市,又叫直接公开发行(DPO),是一种使公司股票公开交易但没有银行帮助做首次公开发行(IPO)的方法。

DPO(直接公开发行)和IPO(首次公开发行)的类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是让前私有公司能够上市并在公开市场出售股份的方式。

而DPO有别于IPO的是,IPO在上市前与投资银行合作发售首次公开发行股份,而DPO不用与投资银行合作承销发行的股票,而是在市场开盘时,在交易所开始交易现有投资者私人持有的股份。

公司通过DPO方式上市,好处是不会稀释在市场上的股份价值,并给早期投资者一个比IPO程序更快出售股份的途径。换句话说,现有的投资者可直接将自己拥有的股票在股票交易所挂牌,随时兑现,而不用像传统的IPO有锁定期。

此外,相比IPO,DPO减少了很多环节,可以大大缩短上市所需要的时间。

传统的IPO,有一个或多个投资银行承销发行的股票。他们的角色是管理IPO多个方面。从股份改制到上市流通,一套流程下来最起码要一年半,光是上市辅导都需要一年了。。

但DPO不用,DPO没有一级市场,没有券商,投资者在上市当天直接通过公开市场购买股票。上市过程甚至可以缩短到短短一两个月。

比如另一个时空,米国的Spotify公司。

Spotify在2月29号向米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上市申请文件,申请在纽交所上市。

由于选择了直接上市,没有一级市场,没有券商,没有了中间环节,经过了短短1个月,4月3日,Spotify正式挂牌纽交所。

在开盘后三小时Spotify开始交易,开盘价165.90美元,较盘前参考价132美元高出26%。开盘市值为296亿美元,为米国第三大科技IPO。并成为纽约证交所史上规模最大的直接上市公司。

当然,凡事有利就有弊。

DPO虽然减少了环节,可也放弃了承销商提供的安全网,各方面的风险预测、评估。可供交易的股份取决于早期投资者,可开盘价将完全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并受潜在市场波动的影响。这使DPO可能比IPO更具风险。抗风险能力也越差。

所以朱旭在知道陆天宇居然选择了直接上市之时,什么休息的心情都没有了,匆匆回到天宇,找到陆天宇:“陆总,怎么回事?你不是答应过我天宇不会选择近期上市吗?”

“哦!你说这个啊,朱总监,我确实答应过你天宇不会选择近期上市,但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也没想到音乐盛典之后,咱们天宇的曝光度会那么高,这是个好机会。”

“好机会?我之前似乎跟你讨论过,王轩离开天宇之后,现在的天宇,已经不具备上市的根基,哪怕庄也老师以及黎刚老师加盟天宇,天宇还是不具备上市的根基,这算哪门子的好机会?”

“不会的,你不在的这段时间,我找专业人士评估过,只要庄也老师和黎刚老师加盟天宇,咱们天宇完全具备上市的能力。”

“你还找人评估过?看来陆总是完全不信任我啊。也行,我就算庄也老师和黎刚老师加盟天宇,咱们天宇完全具备上市的根基,那么陆总为何要选择直接上市?陆总知道直接上市意味着什么吗?知道直接上市的风险有多大吗?”

“肯定知道啊,这个我也是咨询过专业人士的。直接上市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嘛。”

“专业人士只跟你说,直接上市只受市场波动影响而已吗?”

“不然还有其他影响?”

“看来你请的这个专业人士也不怎样嘛。IPO和DPO的最大区别在于IPO一套流程下来,会经过多轮评估、各方面的评估、各方面的风险预测、调研,及时发现公司存在的不足,提供解决方案,大大增强公司上市后的抗风险能力。

而DPO没有这些流程,公司不知道自己的不足,上市后抗风险能力非常差。一旦出现问题,没法第一时间解决,有心人加以利用,在一旁煽风点火,股民就会恐慌,对这家上市公司失去信心,股价暴跌,公司就得玩完!

所以哪怕你要把天宇上市,也应该走IPO。”

“问题IPO耗费时间太长了,一套流程下来将近2年,太浪费了。天宇好不容易在年度音乐盛典上获得了一大波热度和知名度,若不加以利用,两年之后黄花菜都凉了。”

“两年之后还可以有新的热度,走IPO是为了稳妥,不走IPO直接上市,说不定天宇还撑不了两年,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完了,谈何浪费?”

“不会的,咱们天宇现在欣欣向荣,歌坛、影坛全面开花,各个领域人才济济,不会走到那个地步的。”

“呵呵!天海当年也全面开花,比天宇还全,结果呢?”

“问题天海没上市啊。天宇上市之后,咱们可以用上市后融资得来的资金,扩大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规范公司的规章制度、组织架构,甚至对公司进行彻底的改头换面。天海跟咱们能比吗?”

“相信我,王轩离开之后,现在的天宇绝对要比之前的天海差,天海当时的盘子比天宇的盘子大,也比天宇的稳。”

“王轩王轩,又是王轩,提来提去都是王轩,天宇离了王轩就运转不下去了吗?我们现在有庄也,有黎刚,他们哪点比王轩差?”

“看来我的话你是完全听不下去了,也行吧,感谢陆总这些年的照顾。”朱旭摇了摇头,有些自嘲地笑了。

“什么意思?”陆天宇皱眉,有些不好的预感。

“字面意思,稍后我会办理离职,至于陆总赠予的干股,会原封不动地还到陆总手中。祝天宇好运。”朱旭说道。

“不至于吧?就因为一个王轩,咱们有必要闹到这个地步吗?”陆天宇眉头皱得更紧。

“不是王轩的问题,是我有些累了。”

“累了可以休息,不是批了你一个月的长假吗?”

朱旭摇头:“陆总不必相劝了,我意已决。”

陆天宇根本不明白,有些累不是通过休息就可以恢复的,比如心累。

朱旭心有多累?他进天宇十年,十年来兢兢业业,致力于将天宇发展壮大。在他的努力带领下,天宇也从一个小型电影制作公司,发展成为娱乐圈的一流公司。

尤其是王轩加盟天宇之后,简直让他看到了曙光。

老实说,不单只陆天宇有野望,其实王轩的加盟也让朱旭也产生了野望。

王轩加盟天宇之前,朱旭心中的目标很小,只是带着天宇在娱乐圈中生存下去。

是的,就是那么简单。

但其实这个目标都不容易。当时的天宇,说是娱乐圈的一流公司,但也就影视圈能拿得出手,歌坛没什么建树,其他方面非常凋零。

这种跛脚的娱乐公司在娱乐圈想要生存并不容易,巨头公司对你不屑一顾还好,若是想搞你容易得很。

直到王轩加盟天宇,王轩那肉眼可见的音乐才华,还是让朱旭忍不住产生了野望,他的目标不再是带着天宇夹在一干巨头公司中生存,而是带着天宇向巨头公司看齐,向巨头公司发起冲击。

但这个野望他只是压在心底,没跟谁提过一句,因为他明白,这显然不是一个短期内能完成的野望。而王轩的存在,无疑是他是否实现这个野望最关键的一环。

结果陆天宇居然作死直接把王轩搞走了!

当时朱旭就非常心累了,想过直接离开天宇,可天宇有他十年的心血,十年的兢兢业业才换来天宇的现在,朱旭还是割舍不下。

可他真的心累,这种状态下很难工作,于是他干脆请了一个月的长假。

但在请假之前,他跟陆天宇详谈了很久,给陆天宇分析了很多很多,目的就是让陆天宇明白,王轩离开天宇之后,天宇已经不具备上市的根基。

天宇想要上市必须徐徐图之

当时陆天宇也答应得好好的,向他保证不会乱来,近期不会将天宇上市。结果他休假没几天,陆天宇就要将天宇上市了,而且还是直接上市!

天宇的根基非常虚浮,看似现在一片欣欣向荣,但都是王轩带来的假象,王轩离开后,天宇走IPO流程上市都非常勉强,直接上市,那简直是找死!

所以他第一时间结束休假,回到公司劝说陆天宇。结果陆天宇已经铁了心,被上市后的前景冲昏了头脑,听不进他的话了。

既然如此,他还留下来干什么?留下来看着天宇一步一步走向毁灭吗?

王轩的离开固然让他心累。陆天宇的不信任也让他心累。可明白天宇娱乐会走向毁灭却无力改变,才是让他最心累的地方。

天宇就像他的孩子,是他亲手抚养长大的。不忍看到他亲手打造的天宇走向灭亡,才是他要离开天宇的真正原因。

“那行吧。朱总监,我让徐柯暂代你的位置,你跟他交接完工作再离开吧。”

“可以。”

“至于你的干股,我会以目前的市场估值价格向你回收。”

“不必,我在天宇已经得到了很多,足够抵消我的付出了。所以干股会直接转回给你,到时你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首节上一节182/5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