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毕业,你让我烧大席? 第97节

“这味道够劲啊,辣辣的,吃起来还脆,嘎吱嘎吱的,真下酒。”

“这鸡胗不错,够辣。”

“哎,你们别吃那么快啊,给我留点。”

“谁让你手慢了。”

幸好他们这些人还要点脸,没有出现打包的行为。

“辣椒炒牛肚、爆炒肥肠。”

“京酱肉丝、红烧鸡块。”

“大炖羊排、排骨玉米汤。”

随着两道凉菜上去,接下来上菜的速度明显快了很多。

在另一边,郑飞把锅都快颠冒烟了。

铲子在锅中铲的飞起,刺啦刺啦的火星子都快冒出来了。

今天这场大席,郑飞终于摸清楚自己的体力达到了什么程度。

自从吃过体力丸,郑飞还是第一次感觉到累。

今天做的菜实在是太多,一个人看着三个锅,实在是累的不行。

要不是有范海和王明天两人,郑飞早就累趴那了。

看着锅里的糖醋汁,郑飞尝了一下。

郑飞点了点头,这味道可以了。

糖醋鲤鱼,做法讲究,外形美观。

在做糖醋鲤鱼之前,要先把鲤鱼炸成鱼身弓起的形状。

把鱼炸的外焦里嫩,最后把熬好的糖醋汁倒在炸好的鲤鱼上。

这样,一道外焦里嫩、酸甜可口、鲜香味美的糖醋鲤鱼就做好了。

博好的糖醋味很浓郁,整个公园都能闻的到。

喜欢吃酸甜的人闻到这股味道,口水都流了出来。

随着五十道糖醋鱼做好,郑飞又赶紧来到另外一个锅前,这口锅里面做的是糖醋里脊,同样的酸甜口。

看到正站在一旁的十位上菜员,开口说道:“这道菜还没好,你们先把糖醋鲤鱼端上去吧。”

“居然是糖醋鲤鱼,这道菜我好久都没有吃过了。”

蔡慧娟看着桌子上的糖醋鲤鱼,整个人陷入了回忆。

再她结婚的第一年,旁边的邻居家结婚,当时她去了,当时的菜不多,可是味道很好,最让她记忆犹新的还是那味道酸甜的糖醋鲤鱼。

大席菜上的糖醋鲤鱼和酒店的糖醋鲤鱼做法差不多,要说好吃,那个味道好,半斤八两吧。

在以前,大席师傅大多都会做糖醋鲤鱼,可是随着时间推移,以前的大席师傅因为年纪不干了,新上任的大席大多数都不会做这道菜。

不光这道菜,糖醋里脊、锅包肉等菜都不会做。

郑飞想不明白,他们既然不会做,为什么不学呢?

难道是躺平了?

“这道菜是叫糖醋鲤鱼吧?真好吃,酸酸甜甜的,很适合我的口味。”

“妈妈,这条鱼很好吃,你在给我夹一块。”

“想不到今天居然还能吃到糖醋鱼,礼钱送的值了。”

“这道菜做的人很少,好像只有大一些的酒店才做。一般饭店因为做这道菜太费时间,菜单上根本就没有这道菜。”

“这条鱼太小了,要是在大点就好了,一人两筷子就没有了。”

“慢点吃,小心点鱼刺。”

糖醋鲤鱼很受女人和孩子的欢迎,不大的鲤鱼刚放在桌上没有两分钟就吃完了。

看着只剩下鱼骨,没有吃够的小孩子开始磨人。

哭着吵着要吃酸甜鱼。

“不嘛,我就要吃酸甜鱼。”

“我上哪给你去找酸甜鱼,你看看那里有?别人都吃完了,别闹了,等着吃下道菜,到时候我多给你夹点。”

小孩子根本就不知道刚才那道鱼叫什么名字,只知道味道酸甜。

小孩子很好哄,听到还有下道菜,立马就不闹了。

果然,吃货的属性从小就觉醒了。

刘清放下筷子,喝了口水,这才感觉到嘴里的酸甜味淡了许多。

放下水杯,看了一眼侧面,不知道下道菜是什么。

第85章 三年大办【月票加更】

“我过来了,你在那坐着呢?”

于鼎新看着公园中正在吃饭的人,对着电话说道。

于庆龙拿着手机站起来,扭头往公园外面看了看,发现了正站在那里打电话的于鼎新。

“我看到你了,你站那别动。”

挂断电话,于庆龙给同桌人说了一声,不舍的看了一眼桌子上的菜,扭头就走了。

虽然很想吃,可是他知道什么事情重要。

于鼎新这个时候也看到了他。

走过来问道:“哪位做大席的师傅在什么地方?”

于庆龙早就问好了,指了指东边,然后带着他过去。

闻着空气中的香味,于鼎新有些担忧的说道:“你说这位大席师傅会接吗?”

于庆龙也不清楚。

“问问在说吧。”

两人来到做菜的地方,看到了正在忙碌的郑飞三人。

看着穿着厨师服的三人,于庆龙和于鼎新两人拿着烟走了过去。

“两位有什么事吗?”

看到走过来的两人,郑飞疑惑的问道。

于庆龙抽出一根烟递过去,一脸微笑的说道:“我们过来找郑师傅。”

他刚才吃饭的时候问过杨兴,知道做菜的大师傅姓郑,叫郑飞。

郑飞举了举手里的锅铲,没有接过烟。

“我就是,两位大哥有事?”

听到他就是郑飞,两人心里很惊讶。

想不到这位大席师傅居然那么年轻。

于庆龙更是把惊讶显露在了脸上。

能把大席菜做成那样味道的人居然会是一个年轻人。

他还以为郑飞是一位老师傅。

也怪他,没有问杨兴郑飞的年龄。

两人惊讶过后,于鼎新说出了自己的来意。

“是这样的郑师傅,十一月初三是我母亲的三年,我想请您过去帮忙做大席。”

听到于鼎新的话,郑飞皱了一下眉头,问道:“在那里办?”

要是距离太远,郑飞可不接这个活。

“在八里桥镇于楼村。”

八里桥镇,位于安庆县和平安县交界处的一个镇。

地理位置属于安平县,归属于安庆县管辖。

八里桥在他们这里很出名,这里家家户户都做纺纱。

在五十年代初期,八里桥镇引进了第一台纺纱机,从此在镇子上拉开了纺纱的热潮。

到了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后,八里桥镇的居民开始办起了私人纺纱厂。

因为在纺纱界名声很好,质量够好的原因,八里桥的纺纱一直供不应求。

这也让八里桥的居民们发了大财。

而因为八里桥开了原来越多的纺纱厂,生活在周围的村民们也找到了工作。

在八十年代,周围的几个村子就是十里八乡最富裕的地方。

别的村子还在苦哈哈的种地,而八里桥周围的村子已经开始拿工资了。

一个月的工资比他们种地挣得钱还要多。

可是因为八里桥的纺纱厂招人的时候首先招的就是八里桥镇下面的村民,外人根本就进不去。

“准备摆多少桌?”

既然距离不远,郑飞决定接下这个活。

于鼎新说出了和家人早已经商量好的价格。

“我们准备摆三十桌,五百块钱一桌就行。”

听到这个价格和桌数,郑飞点了点头。

“没问题,这个活我接了,到时候我过去。”

听到郑飞接下了这个活,于鼎新两人高兴坏了。

“哎呦,那就谢谢郑师傅跑一趟了,这个事就这么定了。”

找到了一个手艺好的厨师,于鼎新很高兴。

毕竟,他家在八里桥也算是有名有户的人家,要是找个厨艺不好的大席师傅给他娘办三年,还不得让人笑话死。

在他们这里,人去世以后,第一年第二年只有自家人和亲戚过来烧一些纸。

到了第三年,会大办一场,因为从这一年开始,以后每年只有自家人会去坟前祭拜,亲戚朋友就不会在去坟前烧纸。

范海和王明天两人虽然在忙着,但是也听到了两人说的话。

看到有人找郑飞做大席,两人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首节上一节97/1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