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给自己做手术,这很合理吧 第424节

  这还是人吗?

  “许医生,你教我!”廖主任快馋哭了。

  这个什么去结肠带后贮尿囊,他要是学成了,往后足以在白云省……不,在全国成为膀胱容量仙人!!

  靠一门技术吃遍天下,在医学界是常有的事情。

  比如许秋靠缝合,就能在各大医院开设缝合班,吃金饭碗。

  比如许秋,靠一个临海小血管缝合术,足以在任何医院开设病区,主导一个省级重点项目……

  比如许秋……

  总之,廖主任不奢望掌握结肠代替膀胱术,能学到后贮尿囊,单靠这项技术、这远远超越同行的膀胱容量,就能成为无数膀胱癌病人的梦中男神。

  ……

  手术室外,荀雨的父母焦急地等待着。

  “你别晃悠了,我头被你转晕了。”荀父对妻子说道。

  荀母手心都在冒汗,她根本坐不住,在原地转了几百圈了,目光则紧紧地盯着手术室的大门。

  “我看网上说,三到五个小时手术就能做完,应该快了吧?”荀母说话的同时,眼睛还黏在“手术中”的红色提示灯上。

  荀父叹气:“你在哪儿看的,这门手术是许医生首创的,根本没有第二个人做过。”

  “那三到五个小时是很什么?”

  “膀胱切除术吧。”

  荀父没有医学背景,但这些天女儿的病情让他也开始关注起这方面的文献,因此也有了几分了解。

  但越是如此,他越恐慌。

  只有外行才以为,这台手术就是切个膀胱、切段结肠,然后把结肠放在膀胱的位置上这么简单。

  实际上的难度,简直让人绝望!

  他问询过不少医生朋友,也托人请协和的主任解答。

  给出的答复都是三个字:不可能!

  手术涉及的、无法解决的技术难点太多了,最基础的就是如何保证结肠在只有一根血管供应的情况下百分之百成活;进阶一点就是尿道、神经之间的取舍,都让无数临床医生望而却步。

  医生朋友更是直言,敢提出这个手术的,肯定是骗他们老两口的积蓄,然后又问是不是去了莆田系医院。

  当荀父说出“临海市第一医院”后,电话那头立刻就安静了。

  过了好几秒,对方才问道:“主刀的医生是不是叫许秋。”

  荀父刚吐出一个“是”字,朋友立刻蹦出“对不起我不配”,然后啪嗒一声挂断了电话。

  之后他就收到了朋友的短信:“许医生也许能行,我没有评价他的资格。”

  荀父又去问协和主任,那边的反应和自己朋友差不多,同样沉默了很久,然后默默地道:“要是成功了,第一时间给我打个电话。”

  这时候,荀父才意识到,许秋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

  医院的宣传能作假,病人之间的口耳相传有时候也有出入,但同行之间,向来都是互相轻视、互相看不惯的。

  能让协和主任在内的所有医生都如此恭敬,许秋在医学界的威望比荀父想象的还要高很多!

  但即便如此,荀父也无法平静下来。

  “灯灭了!”

  突然,妻子惊慌的声音响起。

  荀父赶紧看去,红色的提示灯已然熄灭,这意味着手术结束。

  “怎么办!”

  荀母双腿一软,好在有丈夫及时撑住她。

  “你啊你,从手术开始就等着结束,现在结束了,你反倒又害怕起来了。”

  荀父嘴上虽然这么说,但他的神情同样紧张。

  咔哒

  手术通道的大门被推开,走在最前头的许秋依旧是一副不喜不悲的模样,看不出什么表情。

  但荀父还是从周围人的表现中看出了结果。

  左边的秦祈音握着拳头,瞳孔里闪烁着兴奋。

  廖主任满脸笑容,不时地与许秋请教着什么,又突然露出一个恍然大悟的表情。

  “成……成功了!”荀父观察入微,喜悦涌上心头。

  荀母声音都开始颤抖:“你快去问问,去问问是不是真的成功了。”

  当许秋来到两人面前,亲口宣布“手术成功”后,两人的心才彻底落地。

  荀母泪如雨下,她身子因为兴奋而颤抖,紧紧地握着许秋的手:“许医生,您是我们家的救星……我们就荀雨她一个女儿,没有她我们真的不知道怎么活了!”

  荀父等妻子诉说完,才跟着过来握了握许秋的手:“许医生,大恩不言谢,您的恩情我们会记一辈子!”

  许秋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职责所在。”

  说完,他又嘱咐了一些注意事项。

  比如随时注意贮尿囊引流导管是否通畅、协助护士用抗生素溶液冲洗等。

  当然,更详细的护理工作,比如术后广谱抗生素抗感染等,都是护理部那边的工作,没必要跟家属交代。

  但,也有荀父荀母需要配合的地方。

  像观察体温,有升高随时呼叫护士;

  辅助病人做缩肛运动、恢复并增强外括约肌功能;

  还有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这将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效果!

第495章 改良象鼻支架术!巧妙的鉴别法!

  训练贮尿囊!

  新膀胱的替代,并非是手术结束就一步到位的,结肠去管化后形成的膀胱,必须逐步扩容,引流管从持续开放,到定期开放,最后再彻底拔除。

  届时手术才算是真正完成,荀雨的新膀胱也能达到和原有膀胱差不多的容量大小。

  “我们一定会全力配合护理!”两位家属热泪盈眶。

  ……

  结束手术,许秋回到办公室,直接躺倒在了办公椅上。

  连续几天的爆肝,让他的精力、体力,都到了极限。

  庆幸的是结果还不错,他终于拿下了这台手术!

  而且……

  许秋沉下心神,注意力放在了系统界面。

  S级评价!

  “还有奖励……”

  这次的奖励有两个。

  第一,象鼻支架术改良式的另一份残卷!

  获得两份残卷后,系统就自动进行了合成,许秋脑中也多了一门有些陌生,但又进行了诸多优化与完善的手术。

  和以前的象鼻支架术相比,改良式显然有了更高的上限。

  而最重要的奖励……

  “病人的衷心感谢”!

  随着奖励送达,许秋的疲倦顿时一扫而空,他只觉得神情清爽,与此同时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诊断水平、手术能力等,都迎来了全方位的提升。

  只是顷刻间,许秋就感觉对身体的掌控能力进一步增强。

  如果再做一次结肠代替术,速度应该能提升至少半个小时。

  “先试一试改良式象鼻支架术吧……”

  许秋打起精神,进入了脑中练习室。

  象鼻支架术,也叫开放人造血管支架植入术。

  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手术,而是开胸治疗包括主动脉弓、降主动脉疾病的其中一个步骤,起到的作用是最大限度治疗主动脉疾病。

  尽管如此,它的难度却不低。

  尤其是对于主动脉夹层的病人,把支架插入到夹层之中,是一个无比凶险,且需要极高技术力的挑战。

  开放的主动脉弓部都认识,但,在支架插入后,如何通过远端的第二撕裂破口进入假腔,亦或者贯穿夹层进入假腔……介入科医生在有监视引导的情况下尚且难以做到这一点,更何况是完全无引导、纯粹靠感觉的象鼻支架术。

  也有介入医生提议过,使用支气管镜等,拍摄主动脉远端撕裂口,在摄像机下进行手术。

  但这一方法的局限性太强了。

  简单来说,挑病人。

  如果夹层太深、撕裂的破口太多,支气管镜肯定就派不上用场了。

  而且,缝合位置、血管是否有钙化、庞大的支气管镜是否会对管腔造成二次伤害等,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但,难度高也没有让象鼻支架术就此蒙尘,许多主动脉夹层疾病都绕不开这一技术,如SUN式手术,同样把它摆在很重要的位置。

  许秋在改良SUN式手术时,也尝试过对象鼻支架术进行优化。

  但没能做到。

  一个是难度太高。

  另一个,象鼻支架术主要是依赖于人工血管的性质,说到底是一项倚赖科学技术的操作,科技力提不上去,象鼻支架术就很难有太大的提升。

  此前许秋也是这么认为的。

  然而,在获得两份残卷,获得完整版的《改良式象鼻支架术》后,许秋终于有了思路。

  首先是缺乏引导的难题!

  支气管镜没法应对深处的撕裂,破口太多、或者是如何准确锁定远端夹层,同样无能为力。

  “导丝……”

  许秋话音落下的同时,模拟手术室的托盘中多了一根纤细的导丝。

  他回忆着脑中的手术经验。

  下一刻,便将导丝插入了股动脉,以导丝作为辨别真假腔的辅助,穿入了撕裂的主动脉夹层之中。

  咚咚。

  很快,导丝像是顶住了什么东西,无法再推动。

首节上一节424/74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