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给自己做手术,这很合理吧 第300节

  “超过六十五岁的老年人发生重症肺炎,死亡率在四成左右。”

  “啊?!”

  女人瞳孔瞬间收缩,感觉脖子像是被人掐住,呼吸困难。

  “不过不用担心,ICU这边处理过很多例重症肺炎。在重症里面,他还算轻的,还有希望。”许秋安慰着。

  果然,病人的情绪立刻又涨了不少。

  优秀的医生,往往能把控“不切实际的期望”与“杞人忧天的恐慌”之间的平衡,轻松拿捏病人与家属的心态。

  江主任不由得点头。

  既不让家属有过高的期待,也不吓着他们,这是很多医生要学一辈子的沟通艺术。

  而许秋,已经运用得炉火纯青。

  ……

  看完病例后,许秋也终于明白江主任为何专程在门口堵自己。

  这个病人,入ICU后的第一个七十二小时,治疗效果很不错。

  临床上,广大医生总结了很多黄金时间。

  比如,急性梗死的黄佳抢救时间是两个小时。

  脑梗死是3~4.5个小时。

  心脏骤停黄金四分钟、气管异物4~10分钟,手外科的手指离断黄金六小时。

  术后,也有个黄金七十二小时。

  这是最容易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时候,只要度过前三天,后续再出现感染、出血的几率会小很多,基本上就宣告平安度过手术了。

  而ICU这里的重症肺炎,同样有黄金三天。

  三天治疗效果佳,就能快速控制住。

  只要不反复,病人康复的概率大于百分之八十。

  陶昌翰经过三天的治疗,用上了广谱抗生素,感染指标下降、神志越来越清晰,影像科发来的胸片也提示肺炎有了改善。

  但问题就出现,接下去的五六天,随着老人所有指标都在明显好转,所有人都等着他从ICU转入普通病房之际,陶昌翰开始反复发热!

  一检查,肺炎并没有加重,而且对比之前的依旧在好转。

  另外,病人烧的不算高,也就37.9~38.3之间。

  但,这个温度对一个躺在ICU、插着气管的老人来说,是致命的。

  陶昌翰的精神肉眼可见地萎靡了下去,尽管各种指标都在报喜,但病人的实际表现不容乐观。

  江主任颇为头疼地开口:“这几天我们也用了退烧药。

  这发热也是奇怪。

  用了药,立刻就降下去了,病人的精气神马上就回来。

  一停药,温度又窜上去,病人神志开始模模糊糊。”

  管床医生说道:“第四天的时候我们都打算给他脱机了,结果开始发热,呼吸指标又下去了,我只能赶紧重新连上。”

  “体格检查呢?”

  “都查过了,胸腹部、下肢、中枢神经,还有泌尿系统、皮肤、瞳孔、颜面部等,都没有发现异常。”

  ICU这边和其他科室不一样。

  比如呼吸科那边,一个医生管十几个病人,晚上值班,一个病区只有一两个护士。

  重症监护不同,拿临海一院来说,ICU医生与床位比是0.8:1。

  假设有十张病床,十个病人,那么至少得有八个医生,基本上医生和病人数量是匹配的,一比一特护。

  因此,ICU医生对病人的了解往往更加详细,病历更是倒背如流。

  “嗯。”

  许秋点点头。

  来到病房后,他又重新进行了一次检查。

  的确如管床医生所说,肉眼能看到的地方,和检查能摸到的地方,都没有值得关注的异常表现。

  像什么脊柱弯曲度增加、椎间盘萎缩等,都属于老年人的退行性病变,俗称年纪大了,没什么诊断意义。

  “问题在哪……”许秋扫过插着管子的老人,思索起来。

第325章 你说句话啊,快谢谢许医生!

  临床上,发热的原因一抓一大把。

  而对这种反复发热,还有重症肺炎史的老人,主要考虑三个方向。

  感染、肿瘤,以及风湿免疫疾病。

  感染很好排除。

  陶昌翰的感染指标在好转,最直观的胸片也显示感染灶减小,炎症减轻,基本上能排除掉反复肺炎发作。

  那么,问题就很有可能在肿瘤和风湿免疫疾病之间了。

  “要不要叫个会诊?”江主任问道。

  ICU这边,吊命可以,但找肿瘤、排查风湿免疫病,还得肿瘤科和风湿科的专科医生。

  “不用。”

  许秋摇摇头。

  肿瘤科和风湿科那边,没一个能打的。

  他一人,就能顶几个科室的精锐了。

  “病人之前有过肿瘤吗?”许秋重新扫视病历,一边提出问题。

  “有。”

  抱着餐盒的女人说道:“差不多十三四年前吧,他得过结肠癌。”

  “结肠癌……”

  这是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的癌症,四十到五十岁发病率最高,男女之比为2:1,甚至到3:1,其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三位。

  癌症早期可以内镜微创治疗,切除后多数患者能获长期生存,算得上是少数几个能根治的肿瘤之一。

  如果病人之前患过结肠癌的话,倒是要警惕一下了。

  这种癌症容易沿着肠壁环形发展,进行淋巴管、血液的转移,此外也能向腹腔内种植。

  “做个腹部CT,再查一下肿瘤指标。”

  许秋说完,继续排查起风湿免疫系统的疾病。

  这一领域他也有不少的知识储备。

  名刀大赛省内赛,那位反复发热、全身多处炎症,最终确诊复发性多软骨炎的,正是风湿免疫病。

  如今许秋有了更加丰富的罕见病诊疗经验,以及多日签到带来的综合加成,再处理起这类病人,很是得心应手。

  “风湿热……不像。”

  “狼疮,也不是。”

  “皮肌炎,一般会累及皮肤和肌肉,也能排除。”

  许秋摇摇头,把能想到的,能扯上关系的风湿免疫病都排除了一通。

  但都没有所得。

  “再查个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和总补体C3、C4……”许秋一板一眼地说道。

  这些检查,统称为风湿免疫指标,只不过他需要看更细致的项目。

  “收到,出结果了我立马打电话给你。”江主任说道。

  有许秋在,他也觉得安心了不少。

  管床医生道:“其他倒是没什么大问题,我们就用着退烧药,不然病人一天天地烧着,我怕他撑不下去。”

  “可以。”

  没什么禁忌,吃药自然也是没有问题的。

  “哎呀,爹,你说句话呀,快说谢谢许医生!”女人嘀嘀咕咕道。

  病床上,陶昌翰已经是服药后的状态,脑子十分清醒,正瞪着大眼睛瞅来瞅去。

  管床医生嘴角一抽:“说什么话,你爹嘴里插着气管,还连着呼吸机,说不了话。”

  “也是,这老头最近话少,当时我拿放大镜看刚出生的小宝宝,发现她脚底也有一颗痣,他这个当外公的一点反应都没有……真是的,以前还到处跳广场舞勾搭老太婆呢,现在连个满月酒都不敢上去讲两句!”

  江主任:“你赶紧把你放大镜扔了。”

  许秋又看了眼病人,确认老人除了反复发烧外,没有其他的表现,就回急诊科上门诊了。

  ……

  今天的门诊,被控制在了80左右。

  如今,临海一院对许秋越来越宝贝了,生怕给他门诊量太大,影响休息。

  因此很多病人都被分流到王凡、何海、王平这些人头上。

  毕竟后面这些人是累不死的,也不怕累死。

  中午上完门诊,许秋简单对付了两口饭,就听手机在叮咚叮咚地响。

  他打开一看,科室群炸了。

  护士长在群里发了好几条60秒的语音,一听就是在骂人。

  原因是一位主治医师收了个胳膊几乎变成抹茶的病人。

  从拍摄的图片上看,病人整个左上肢都遍布着灰绿色的痂块,像是戴上了一层抹茶色的手套,乍一眼看,简直就是个绿巨人。

  躯干、四肢都有大量暗红色的丘疹、丘疱疹。

  表皮部分剥脱和结痂,部分皮损表面有脓性分泌物,手掌还有厚积的角化鳞屑斑,指缝能看到小水疱。

  结果,转诊到皮肤科那边,皮肤科的对接医生没太重视,给办理常规的收治入院手续了。

  直到今天才查明白,这根本不是普通的湿疹。

  而是挪威疥疮!

  这种病,在许多版本的皮肤性病学上都没有记载,属于是不上临床基本不知道的疾病类型。

  然而,即便是临床上,也很难碰见。

  如今的大医院连疥疮都很稀缺,只有基层能经常看到疥疮、阴虱等。

  更何况是被称为痂皮性疥疮的挪威疥?

首节上一节300/74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