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之我是天堂岛主 第257节

而听到“乐经”两个字,所有学生也都是猛然呆了一下!

这竟然是,只存在于记载之中,先秦之后从未有人见过真容的《乐经》,也是四书五经,不,以后将是四书六经之一!

“错不了,错不了,上面记载的,全都是夏、商、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理论,皇家乐舞,民间小调等,简直太过详细了,这可真是国宝,国宝呀!”

丰大师竟有种喜极而涕的感觉。

“这是一首古曲,以纪念伏羲率领族人结网捕鱼的场景,名曰:《立基》。”

一名学生翻开一卷竹简,里面赫然是一篇古乐谱。

“这是纪念神农氏率领族人告别渔猎的古典时代,进入农耕时代的乐舞,名曰:《扶犁》。”

“这是古时祭奠黄帝的巨型乐舞,名曰《云门》。”

“这是夏王朝的乐舞,名曰:《九歌》。”

“这是《承云》。”

其他学生,也都发现了不少古代乐谱,脸色也十足的激动。

一直以来,**流行音乐,一直受日、韩、欧美影响,不少不成器的**音乐人,都将自己的无能怪罪在老祖宗身上,说华夏音乐传统不如欧美。

这一次发现的《乐经》中的曲目,绝对是对他们的一次完美反击!

“丰大师,《尚书》72篇,《乐经》100篇,还需要人翻译成现代文字,这份重任,非你不可呀。”

苏诚又说道。

亲手将遗失两千余年的古文经典,翻译出来传于世间,这可是莫大的荣耀,丰大师也是心头微微激动。

0求鲜花

不过他还是说道:”苏岛主,两本经典,意义非凡,老夫一人,实在是怕出了纰漏,成了华夏之罪人。不如向您推荐几个人如何,中原饶世雄、江浙梅红桑,岭南叶穆。”

听到这三个名字,就连苏诚也是眉头挑了一下。

燕京、中原、江浙、岭南,并称**四大国学圈,而丰大师和其余三人,也分别是四大国学圈的代表人物,都可谓是国学大师。

如果四位国学大师,能齐聚天堂岛,那可真是南海之巅,风云际会,当属华夏的一大盛事!

.... ...... 0

不过,文人相轻,这是改不了的毛病,丰大师真的请得动他们吗?

“老师,我燕京学派,和其他三大学派,向来理念不合,这能成吗……”

也有学生担忧道。

“哼,有《尚书》、《乐经》在手,他们敢不来的话,那也不配当什么国学大师了。”

丰大师十分自信的笑了笑,然后捋了捋胡须,又道:

“以这两本经典为契机,或许正是兴盛我华夏文化的绝佳机会,不仅要让他们来天堂岛,也要让他们留在天堂岛,陪老夫在神农书院安心教书才行!”

噗……

闻言,苏诚差点没一口老血喷出来。

能得到丰怀瑾大师的青睐,肯来神农书院教书,已经是十二分的意外惊喜了,如果再来其他三位国学大师的话,那画面太美,苏诚连想也不敢想!

……

当天,天一亮。

丰大师就命学生分别致电了其他三大国学圈,邀请他们来天堂岛。

而苏诚则安排人,选拔一批优秀的传统音乐人才进岛,嗯,《乐经》上那么多古曲,可是需要专业的人员演奏才行,而他也早就迫不及待的想聆听一番了。

至于那名在文华部任职的学生,也拨通了政务院的电话,要求直接和大首长通话。

他表示,有万分重要的消息要汇报!干.

第317章

中原,古老的洛水之滨,洛城。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这里就变成了东周的首都,此后,东汉、北魏,唐先后在此建都。

而如今,这里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也孕育出了国学圈四大学派之一的中原学派,和燕京学派的独尊儒术不同,中原地区有着厚重的宗教文化传统,道教、佛教,都曾着这里辉煌兴盛。

取儒、释、道,三家之长,便是中原学派的最显著特征。

这一天,在龙门脚下。

中原学派的扛鼎人物,国学大师饶世雄,正在同时翻看着三本书,《尚书》、《金刚经》、《道德经》。

同时在三种不同文化里遨游,这种体验,着实令人沉醉。

饶世雄大师也频频点头四六零,不过唯一让他遗憾的是,这本《尚书》,只有28篇,颇为可惜。

“老师,燕京学派丰怀瑾大师的学生来电,说邀请您前去南海天堂岛,共论国学。”

一名学生上前道。

“丰怀瑾,眼光太窄了,我与他有何好谈的。”

饶世雄微微摇头道。

七百多年来,燕京一直是华夏各王朝的都城,绝对的政治中心,崇儒之风,十分兴盛,这也是燕京学派的特点。

“老师,学生原本也一口回绝,不过,他们发来了一篇文章。”

学生说着,递上了一份传真过来的文章。

“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

饶世雄扫过一眼之后,目中立刻爆射出一抹精芒,以他的见解,一眼就瞅出这是《尚书》的文体,上面所阐述的内容,是“厚父”对“王”阐述了畏天命、知民心的重要性。

而这篇文章的标题,正是:《尚书厚父》。

“这,这莫非是《尚书》第29篇?!”

饶世雄目光凝视,神色有些激动。现存的28篇《尚书》中,并没有《厚父》这一篇,意思已经非常明显。

“安排下去,我中原学派,一同奔赴天堂岛,会一会他燕京学派。”

最后,饶世雄大师郑重吩咐道。

……

江浙,杭城。

公元220年后,随着汉王朝的崩塌,随后建立的东晋、西晋都无力震慑北方的游牧民族。西晋末年,发生了永嘉之祸,五胡乱华,北方的大地陷入了连绵战火。

在晋元帝的带领下,西晋大批文臣武将南下,将华夏文化的种子播撒在了富饶的江南土地之上。

史称,衣冠南渡。

此后,公元755年,安史之乱,使强大的唐王朝一夜之间陷入崩溃,胡人长驱直入,诸侯割据,进入五代十国。北方再次深陷战火,大量士大夫举家逃往江南地区。

再然后,公元1126年,金兵攻克北宋汴京,北宋灭亡,中原人口再度南迁,并在临安,也就是如今的杭城,重新建立起了南宋政权。

三次衣冠南渡,让整个华夏大陆的文化中心,由北方转移到了江南。

苏、杭,也渐渐成为了文人墨客心中的圣地。

如今,在曾经的南宋都城,杭城,坐落着国学圈四大学派之一的江浙学派,他们继承了魏晋以来的文人传统,精通于琴、棋、书、画,诗、歌、词、赋等技艺。

江浙学派,也是四大学派中最为婉约浪漫的一派。

这一天,西子湖。

一艘雕栏画舫,飘荡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上面欢声笑语,歌乐阵阵。

以国学大师梅红桑为首,江浙学派的十几位诗词大师,音律大师们,正在使用编钟、古琴、笙箫等传统古乐器,演奏着他们编奏的古风音乐。

曲声委婉动听,意境深远,一曲奏完,众人都是意犹未尽。

“可惜,这么好的曲子,已经很少年轻人有人会谈了。”

一位大师又忍不住叹道。

如今钢琴、小提琴、吉他、萨克斯管等西洋乐器大行其道,华夏传统的古筝、琵琶、笙箫、唢呐已经越来越少有人会用,更别提更古老的编钟等。

“我华夏文化,饱受磨难。古文诗词,多有残篇,但至少传了下来,而音律一脉,很多古音曲谱,都已丢失不说,就算流传下来的,今人也不知如何弹唱... 0”

梅红桑大师也点头说道。

尤其是令他心痛的是宋词,拥有优美的韵律,本来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唱出来,但因为丢了曲谱,今人只能干巴巴的朗读。

而其他一些曲目,也多多少少残缺了一些。

就在谈论之间,一名学生走了进来,手里小心翼翼的拿着几页纸张,递在了梅红桑大师眼前。

“这,这是……”

梅大师目光瞬间亮了一下,纸张之上,印着“黄钟”、“大吕”、“太簇”、“夹钟”等字眼,这正是华夏古老的音阶划分方法,而纸上所记载的,赫然是一首古曲。

曲名:《乐经九歌》

其他几名大师也围了上来,当他们看到上面古老的曲谱之后,都下意识的跟着弹奏了起来,声音曼妙,婉如仙音!

“快说,这曲谱从何而来,上面记载的可是《乐经》中的一篇?”

梅红桑激动一手按在了学生肩膀,神色几乎痴狂。

“禀老师,这是燕京学派丰怀瑾大师的学生,从南海天堂岛发来,说在那里发现了一些古曲,请您去看一看。”

学生回道。

“这个丰老头,2.5还真是会吊人胃口!”

梅红桑长吐了一口气,他还是不敢相信这真的是《乐经》,但这篇《九歌》,却绝对是一篇水平极高的古曲,曲谱十分复杂,只能看懂一小部分。以他们现在的乐器,也根本无法演奏。

“马上调头回港,我江浙学派,也是时候离开江南,去一趟南海天堂岛了。”

按捺不住心痒,梅红桑大师又说道。

《乐经》,为“四书六经”之一,相传记录有夏、商、周、春秋、战国等先秦时期的乐理知识,以及各种宫廷、民间、以及祭祀的古曲。这对命运坎坷的华夏传统音乐来说,将是极为的宝贵。

而就算不是真的《乐经》,仅凭这一篇《九歌》,也值得他梅红桑去一趟天堂岛。.

第318章

广省,羊城。

从秦朝开始,羊城一直是岭南地区的行政、文化中心。在东汉时期,这里被设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将丝绸、瓷器等商品运往东南亚、印度洋各国,换取那里的草料、染料等。

此后各朝各代,羊城一直是华夏通往世界的通商口岸。

而在开元年间,张九龄执掌大唐宰相之位后,他所代表的岭南学派,也正式走上了历史舞台。

千余年和外界文化的接触,也赋予了岭南学派更为广阔的视野,岭南学派中,不仅有华夏传统文化,也吸纳了世界各国文化的优点,可以说是立足华夏,放眼世界。

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这也正是岭南学派最显著的特征。

首节上一节257/10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