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在香江上 第94节

“还有,公共事业公司。我现在的持股比例只有25%,实在有些太低了。。。”

沙雅脸色变幻了一阵,微微喘气:“也得按现在的市场股价。”

空有几份大项目的合同,但实际经营亏损且后期还需要进行巨额融资,公共事业公司的股票早在第一波大跌时就跌破了发行价。但刚刚在股市上圈到了一百亿现金还在账上,摊下来每股能分到12.5元。所以后期股市无论怎么下跌,这个数字都是没跌破的。

汇丰当初投资只有1.96亿元,持股数量同样是1.96亿。等于是赚了20多亿出局,这让沙雅心理平衡了很多。

孙强也不在乎,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按现在的汇率,这次从汇丰赚了四十多亿,就当是返利好了。

“就这两个小要求。。。您看,我是一个非常知足,懂分寸的合作伙伴。”孙强笑眯眯的给自己打上好人的标签。

“‘联合证券’呢?孙,你不会是忘记这个了吧?!”沙雅带着讥讽提醒到。他已经明白过来,孙强是在乘机报复过去汇丰对他的欺压。

“不用了!”孙强连忙摆了摆手:“拿联合证券换恒盛是早就说好了的,我一向讲究诚信。沙雅先生,如果你想,有利也可以还给汇丰。”

联合证券同样在权证上亏得一塌糊涂,算上还没兑付的权证,不仅把过去几年的利润全部亏完,还净亏损了一个多亿。汇丰肯定不会倒贴钱,那孙强自然不会要。系统小弟张恒的华泰投资同样是主板会员,回头香江会改成公司制,拍卖破产会员的股份时多买点就行了。

有利银行现在就是个空壳子,还有一亿多的贷款大概率收不回来,存款基本都是孙强自己和系统小弟们的,如果沙雅真肯要,孙强就把存款清零后原价甩还给他。

沙雅最终只能是无力的摆了摆手,示意孙强赶紧从他眼前消失。

汇丰银行宣布,已将所持有的公用事业公司24.5%股份,和恒盛银行42.5%股份,全部转让给了孙强。

当天,公用事业公司发布公告:孙强先生已合计增持公用事业公司股份至75%,并向剩余股东发出收购要约,公司将退市。

同时,公用事业公司还宣布:截止本日,已收购中华煤气公司51%股份,已收购香江电话53%股份,已收购香江电灯60%股份。同时,已购得中华电力35%股份,并向持股30%的嘉道理家族提出收购要约。

等到傍晚,华联晚报刊登孙强声明,已购得置地公司51%股份,另购得怡和洋行10%的股份。因置地拥有怡和洋行45%的股权,两家公司现已由孙强绝对控股。从即日起,接管两家公司。

《股市绝地逢生,孙强豪掷近两百亿进场抄底!》

《香江商界中流砥柱!孙强股市力挽狂澜!》

《怡和置地终得报应,香江市民拍手称快!》

在各家报纸的惊呼声中,股市应声大涨,爆发式反弹近百点,重新站到三百点之上并一路高歌着奔向四百。

把人卖了,他们还帮自己数钱!

孙强一份份的仔细阅读着各家报纸的吹捧之词,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认清孙强真面目,勾结港英政府大肆掠夺!》

咦?!仔细一看,原来是香江分社的那一份。

孙强赶紧丢开,这些人总是瞎说大实话,怪不得不受人待见!

特意留在最后的是华联日报,自家报纸的编辑们各个有才,吹捧老板肯定能翻出新花样,达到新高度,孙强对此颇有期待。

《香江出了个孙大圣!》

纳尼?!!!!

满脸的笑容瞬间凝固,孙强顿时觉得自己整个人都不好了。

第二百四十一章

整个上半场,孙强最得意的就是那八亿米元的运用。

先是用来逼迫港英政府实施“自由浮动汇率”,然后又威胁汇丰出让了公用事业和恒盛,最后还赚到了四十亿香江元。

尤为关键的是,操作完之后还没给香江增加任何外汇储备。汇丰最终只不过是在账目上完成了一次货币乘数“减一”,同时消减了自己的香江元资产和外汇负债,实际上一分钱米元也没得到。

如果是调用前期“走资”出去的资金回流,先不说肯定会拉升香江元汇率回升,同样的八亿米元兑换完后盈利绝对会少上不少,让汇丰获得八亿米元的外汇更是破坏孙强整个计划的事情。

最终,完美操作了一把的孙强,从汇丰弄到八十亿出头,扣除掉公用事业公司的26亿多后还有55亿。

恒盛上市后的总股本从1亿股增加到1.2亿股,股价三块多,买下汇丰持有的5100万股,孙强只支付了不到两个亿。

昔日股票市值第一的置地,在接受怡和定增出让掉牛奶场,并面临楼市大跌的前景之下,从股灾之前的12元一路直落到了4块多,连净资产都跌破了。价格虽然低,但总股数却高达24亿股,孙强为了控股,生生砸进去了50亿。加上怡和增发原股本约90%股份给置地后总股份2.6亿的怡和,拿到10%的股权后,正好把钱全花光。

而孙强还从市场中增持了2亿股的公共事业公司,花的钱那就是不是自己的了,或者说不完全属于他自己,那是公用事业公司的钱。

公用事业公司在有利开设一个账户,一张转账支票就把所需要的资金,从原先存在汇丰的资金里,转存到有利。孙强作为有利的老板,肯定不用什么抵押啊!只需要刷一下脸,就可以把钱贷了出来。实现了用公用事业公司的钱,买公用事业公司。。。在后世,MBO瓜分国企的时候,大多采取这类招数,孙强牛刀小试了一下,果然很好用。

至于公用事业公司自己收购的那几家公司,这些年都是疯狂扩股圈钱。股份数量最高的中华电力高达6亿2千多万股,而最低中华煤气也有2亿1千9百万。

他们都以为把自己涨成河豚,就能阻挡住公用事业公司的觊觎,却不想一场大股灾下来,就如同潮水退去后被人发现没穿泳裤。

除了嘉道理家族依靠另外一家上市公司大酒店集团的现金流,还保持着对中华电力30%多点的控股,其它几家公司原控股者们的股权在被不断扩股稀释后,持股比例小的可怜。

公用事业公司总共花费了三十多亿后,就完成了对其中三家的绝对控股,以及中华电力的相对控股。

整场大收购为保证尽量不惊动外界,花了近两周时间以尽量温和的方式吸筹。等到八月中旬,汇丰在沙雅的主持下走完董事会决议程序,并对外公布时,其它几项收购也都完成并凑在一起宣布,达到了最大的震动性效果。

等孙强和沈弼前后脚到达马会门口,并一起走进订好的贵宾室时,以往聚会总是晚到的纽必金已经待在那了。

“嗨,约翰!迈克尔!”

纽必金神色有些不太自然的站起身来。

“戴维!”孙强如同往常一般随意打着招呼,坐下来笑着看他:“是不是有点意外?!”

“呃。。。实在是太意外了!”纽必金脸上露出苦笑:“罗大状带着大批事务律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去接管公司的时候,我还让人报了警。。。”

“哈哈!”沈弼也在边上坐下来,很幸灾乐祸的笑着:“亨利呢?那个老东西有没有跳起来?!”

“他直接被送去医院了。”

纽必金黯然摇了摇头。不过他现在顾不上替失去几代人传承产业的凯瑟克家族感伤,他更需要操心的是自己。

看着纽必金不安的神色,孙强微笑着说:“半年多以前,我们就在这个房间里商量怎么才能让你当上怡和大班,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戴维!你马上就会是怡和跟置地的大班!”

“大班?!”纽必金不敢相信的问到。他这两天都在估量,自己应该能保住总经理的位子但也不是很确定,至于大班,那根本就没想过。

孙强很有自知之明,对于亲自经营管理大型企业毫无兴趣。而系统小弟们又没成长起来,也跳不出合适人选。而纽必金很擅长于搞大额投资,具有丰富的花钱经验,是非常执掌地产板块的合适人选。

在绝对控股的情况下,董事会的成员就可以随便任命,董事会决议也随时能够以股东会过半的名义进行否决。他就干脆连大班也丢给纽必金去当。

“准确的说,是置地大班兼总经理。”孙强笑着点头:“戴维,你需要做的是,当完最后一任怡和大班。迈克尔给我推荐了一位合适的怡和总经理,名字叫韦理斯,他会负责把怡和拆散了变卖掉。”

这家贩卖鸦片起家的公司,连名字都不配留下!

第二百四十二章

七月份,布鲁斯.李死于某女星床上之后没几天,《龙争虎斗》在北米上演,总共拿下了2500万米元的票房。可惜的是,海外产影片在北米发行被当地发行公司盘剥的厉害,最后制片方收入只有票房的百分之十几。扣除掉80万米元的投资后,嘉和也就赚了个三百来万米元。

但这对于香江电影就是一个历史性突破。并且自从五月份《香江电影审查条例》在立法局获得最终通过,嘉和就被新设立的电检处针对,送审影片被各种找茬动辄就要求进行修剪。龙争虎斗这样一部格斗猛片,在以太过暴力为由大幅删除了格斗场景之后,香江上映的版本几乎可以算是悬疑侦探片。

嘉和邹老板在八月底从米国回香江的时候就下定决心,嘉和以后的经营路线改为大投资大制作,主攻海外市场。

而在此之前,他还得先把去年公司收入结算一下,并把孙强跟何制片的剩余的股份都买下来。

老搭档何制片提出退股,无疑让邹老板很是感伤,但也没多说什么。毕竟戴上了孙强友情奉送的爱国电影公司名号,嘉和在香江前景堪忧,何制片选择去攀孙强高枝算是人之常情。而《龙争虎斗》在北米大卖的成绩,则让邹老板就有了在今年请算时,对孙强跟何制片炫耀一番出出气的想法。

可惜,他刚回到香江就正好碰到孙强股市大抄底的尾声。然后他就从报纸上刊登的置地新董事会名单上看到了一连串熟悉的名字:潘莹姿、胡燕霓、白娘子、秦剑、张仲雯。。。

邹老板哪还有什么炫耀出气的念头,恍惚之间脑中冒出的疑问是:置地改做电影了?

孙强也很无奈啊,香江这地方的上市公司,总是弄出一个超级大的董事会,用来安排各路神仙,而他偏偏又是不跟华商社会名流打交道的,也不需要拉拢什么士绅。置地十七个董事席位,他总得凑人头去填啊。

把沈弼、罗大状顺理成章的安排了还远远不够。无奈之下,只好把小妾们和几个不怕暴露关系的系统小弟们塞了进去。而怡和的董事会,那就把潘莹姿和白娘子的哥哥姐夫们填进去熟悉情况,等怡和分拆后每家各自弄一摊生意做做。

最后,还让胡燕霓打国际长途电话给她的德国老爹,询问愿不愿意来香江,跟潘莹姿和白娘子的父亲一起去恒盛银行凑一个老丈人们的局。

反正收购起来花钱很爽,买到手后的经营却是一堆麻烦事。

孙强忽悠了一通以人为本后,对着上门来会谈的恒盛银行何董和利总,拍胸脯表示自己跟汇丰一样的态度,不插手恒盛经营。甚至表态,何董和利总如果愿意,还可以乘着现在股价较低,从股市上购入一些股份就此拿回控股权,而他自己绝对不会继续增持了。

能拿回当初被逼让出的控股权,当然很让何董利总动心,两人回去的路上一直都在思考这事。

汇丰当初入股是以5100万占51%,何董以及其他原股东共持有49%。因此年初上市增发20%的股份以后,两人若是联手原股东稍微收购一点就可以拿回控股权。但在汇丰这棵大树底下已经乘凉了八年,一众原股东未必还有原来独立经营的心气,还有人已经过世,继承人跟何董利总也不一定是一条心。

首节上一节94/11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