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灵法师,召唤055什么鬼? 第62节

  沧溟执掌手向外指了指:“我跟东煌天枢商议过了,民主已经让你们民主过了,既然民不出一个主来,那我们就集中了!”

  “【游子】送回来的这些资源,是拿来报效国家的,不是让你们家孩子借此成为修炼贵族,以后高人一等的。”

  “所有修炼相关资源,全部放在军方,集中到一支特别选拔队伍中。”

  “你们家的孩子想练,可以,通得过‘三审九验’,进入军方的选拔,那就有合规修炼的资格!”

  “甚至我知道你们有些人可能会搞些小动作,也没关系,三审能过,我就算给你们这个特权!”

  全场鸦雀无声。

  三审,指的是政治思想审查,个人意志审查,作战水平审查。

  能过三审的,那都是忠诚度拉满,意志力顶格,体能和战斗技能出类拔萃,万里挑一甚至十万里挑一,真正的“红色兵王”。

  就算放到当年艰苦卓绝的东北抗联,都会是能坚持到最后的那一批。

  但无论如何,上面已经给出了明确的安排。

  报告的最后,军方的负责人又小声的请示道:“此前实验组提出了小规模战场实测的想法,请问是否可以批准执行?”

  “可以批准!”

  “嗯现在跟我们搞冷兵器对峙的,一南一西,看起来,还是西边的恒河莲花联邦稍微麻烦一些。”

  “把修炼测试组放到西边去,或许关键时候,能派的上用场。”

亡灵法师的技术讨论单章

  免费单章,关于本书的一些技术讨论,不感兴趣的请直接跳过,谢谢!

  昨天关于半人马和热武器的搭配组合,引发了大量技术人员的热烈讨论,这也是我始料未及的。

  有热心的读者提出了多种建议,甚至有精通机械原理的朋友都准备给画个三视图出来了。

  好吧好吧,你们都是精通,我肯定没你们懂,但是呢,也想表达一下我的想法,互为讨论。

  很多人觉得作者挺嗦的,总是在文中带出各种各样的背景,设定。

  这确实是作者的毛病,作者一直有一个理念就是,把故事中的世界,当做一个真实的世界,去设想在这种场景下,可能发生什么情况。

  在半人马假设武器这一段,我查阅了二三十种武器的资料,看了能找到的图片和武器操作视频,一个一个的算带弹战斗总重,最终搞出了这个你们觉得非常别扭的用法。

  主要是在作者并不非常精通的认知里,有一个观点(不确定对不对),增加的结构越多,保养和维修配套要求就越高。

  而在异世界,传输量有限,无法就地补给的前提下,这个武器在我的理解中,有一个不可能三角:重量低,后勤压力小,操作便捷/舒适。

  加个转向装置,前置射击,或许不会增加太多重量,但是会不会因为机械结构复杂了,在大漠环境中需要更多的润滑和保养?

  机械组件多了,备件也要多准备一些?

  会不会更容易损坏一些,导致还要另外配套维修设备工具?

  我不知道啊,我是真不知道现在此类机械技术能发达到什么程度,我是下意识的觉得,保养会麻烦些,润滑油要多带些,维修会频繁一些……

  所以,我选择了牺牲操作的便捷和舒适性,半人马别扭就别扭,不舒服就不舒服,你们就是干这个的,拧成麻花也得给我练!

  打个比方,现在要开一个孔,我知道冲击钻好用,但是综合考虑,我给发了把凿子,因为现在是设备精贵,力气不值钱,给我抡大锤去。

  虽然这种构建有些不讨好,但是作者的武器选择标准是保持一致的。

  第一个是轻,第二个是验证可靠,第三个是杀伤效率高。

  不是威力大,是效率高。

  忽略价格,同样重量,子弹杀人的效率,比炮弹会高,只不过拿枪的人危险些,这没关系。

  在主角不存在显著危险的情况下,我不会过分考虑佣兵,骷髅和人马的安全性,不追求超视距打击,不追求先手攻击,重点考虑综合性价比。

  当然,强调一下,我真的不太懂,也许真的会有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不要后勤、无需维护的装备,欢迎大家讨论。

  顺便再说一下另外两个有较大争议的话题。

  小白的半月板!

  可能很多人以为作者是过于无知,不知从哪里听说了个半月板就来写了,所以那个吐槽……

  但是呢,作者曾经因为踢球受过重伤,地方小医院看不了,专门去南京鼓楼医院做的手术,叫做关节镜下膝十字韧带重建暨半月板修补。

  我说个冷知识你们应该就知道我没骗人,韧带分三种,异体韧带,人工韧带,自体肌腱重建,我是最后一种,强度不高,但是便宜,所以,再也踢不了球啦。

  当时医生说,你这个半月板已经毛了,我给你修了一遍,作者由此知道半月板的重要性。

  半月板属于纤维软骨,所以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死后这玩意是无法留存的,这也是大家诟病的主要原因。

  但是,作者的“虚拟真实意识”,让我思索亡灵的行动模式的时候,考虑一个问题,如果没有软骨,行动中硬骨对硬骨的摩擦,会不会很快就要报销?

  没有肌腱连接,分开的骨头不可能行动,所以,必须有某种“魔法力量”来将这两根骨头约束着,既不分开,又不能频繁摩擦,就跟磁悬浮一样。

  然后,就跟上面说的子弹性价比一样,作者的小农经济思想又上来了。

  用魔法去维护一块“半月板”结构,会不会比维持两块骨头之间的“磁悬浮”模式,更加经济,消耗更小,费效比更高?

  这就是骷髅半月板的由来,由于考虑到过于真实,显得相当不真实。

  黄金三章,肯定不能拿来解释这个,后面,也似乎没有解释的必要。

  在魔法世界讲科技,本来就是一场荒诞。

  当然,作者不懂的地方很多,构建体系越庞杂,错误就会越多,大家有兴趣可以多聊聊,没兴趣就划过。

  最后,快速回复一个小争议。

  关于赫兰管家的薪资,很多人质疑,我尝试辩解了一下,后来仔细看后台数据,我意识到一个问题,可能很多质疑的人是因为跳订了,没看前面那一章。

  每天两章连发,跳订其实挺多,很多人看一下后面一章的内容,没有明显阅读障碍,前面就不看了,赫兰管家出现的那天,跳订将近1000,也就是有一千个人没看前面,直接看了后面。

  所以,他们没看到我对管家技能的那一系列描述。

  嗯,也确实挺无聊的就是。

  我贴一下,其中最重要的是这一项:【他们对大陆历史如数家珍,能记住多达数千个现存的,或已经湮灭的贵族家族、骑士团、魔法学院的纹章、格言、历史恩怨、重要成员,乃至复杂的如同深渊魔蛛的蛛网一样的联姻关系……】

  切换到现实世界想一下,懂得就懂,不多解释了。

  关于跳订,这个似乎是普遍现象。

  我询问了其他作者,有人说每天结尾挖坑,再两章分开发,可以减少跳订。

  我想了一下,这对读者似乎不太友好。

  正常阅读的书友,本来一天过来看一次,现在要中午一次晚上一次,麻烦。

  对于跳订的网友,我就喜欢跳着看,你居然不给我跳订?几个意思?

  挖坑又不太会,还是算了。

  最后,我知道一定会有人骂:我还以为加更了呢,有这个闲工夫发单章,还不快去码字,谁要听你在这里叨叨。

第99章 哥布林地精和食人魔的联合入侵

  冬天的沙漠,即使头顶的苍白太阳看起来清冷清冷的,但地表的热浪依然扭曲着空气,烫得吓人。

  沙砾在靴底发出细微的呻吟,仿佛随时会熔化成琉璃。

  木头对此倒是习以为常。

  木头是个铁徽战士,是溪月联邦最南边那一片潮湿酷热之地出来的,在他老家的温度一点也不比这边差,唯一的区别是沙漠这边更干巴一些。

  木头听领主跟身边的人说过,这叫什么……温带沙漠气候。

  作为一名侦察兵,木头大部分时间,都是跟坐在沙地大甲虫背上,沿着那条漫长的沙丘线巡逻,时不时朝着远方抬一抬望远镜。

  沙地大甲虫体型庞大,周身覆盖着厚重粗糙,淡黄褐色的几丁质甲壳,在烈日下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

  它的六条节肢粗壮有力,末端是铲状的硬爪,能轻松刨开流沙,行走时发出沉闷的“沙沙”声。

  骑乘者并非坐在它光滑的弧背上,那地方很危险,不只是一个颠簸就能把人甩飞,而且两只沙地大甲虫有时候迎面碰上,不管是同性相斥,还是异性相吸,都会情不自禁的拱起脊背。

  坐在上面纯粹是自讨苦吃。

  木头的座位,在沙地甲虫的胸腹甲壳连接处,这里顺着甲壳间隙的边缘,固定着藤条编织的鞍座。驭者在前哨兵在后,用皮带把自己固定在鞍座上。

  巡逻的日子异常乏味,除了前排那位裹得严严实实的沙民驭手,木头常常一整天、甚至几天都见不到人影。

  作为铁背城被抓出来的战俘,被云雾领的老文书挑出来,卖给了现在的瀚海领主,木头倒是无所谓,跟谁混不是混,有饭吃就行。

  毕竟这年头,吃不饱饭的人可太多了。

  比如前面那个沙民,平时头巾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只露出两只灰蒙蒙的眼睛,看起来高冷的不行,但每到巡逻队放饭的时候,这家伙的嘴角能咧到耳朵根子后面去。

  巡逻队的饭管够,只是不许浪费,这种日子,对沙民来说也是神仙一般。

  眼下沙民中的青壮年都在跟着领主做事,不仅自己能吃饱,还能接济一下沙窝子里的老幼。

  又爬上一处沙丘的高坡,木头看见了对面巡逻过来的另一只沙地甲虫。

  那小子叫菌子,跟木头是同批的俘虏,两个人一对难兄难弟,都被赫兰管家改了名字。

  底层走出来的佣兵,哪能起到什么好名字,还不是爹妈看到啥了就叫啥。

  菌子原名叫做蘑菇,赫兰管家说,蘑、默发音相近,要避领主大人的讳,这叫为尊者讳,所以“蘑菇”这个名字不能用了,以后就叫菌子吧。

  至于木头自己,原名叫石头。

  赫兰管家说,领主大人与锆石领不和,石这个字最好也别用,这叫为嫌者避。

  所以就改成了木头。

  后来领主大人知道了,把赫兰管家骂的头都抬不起来,继而公开宣布,大家爱用啥名用啥名,没有任何影响。

  嗯,领主是个好人。

  赫兰管家也不是坏人,一看就是跟着大人物出来的,举手投足都有大人物风范,所以,木头也没把名字改回去,万一领主哪天不高兴了呢。

  就这样一边东想西想,一边跟远方沙丘上的菌子举手打了个招呼,沙地大甲虫在驭者的操控下回转。

  又走了几百米,忽然,坐在前面的年轻沙民耳朵竖了起来,一把勒住甲虫,翻身滚下了虫背,快速用手在地上扒开一个浅坑,把头插了进去。

  也就几个呼吸的功夫,沙民拔出脑袋,抹了一把满头满面的沙子,声音有些嘶哑的喊了一声:“北边,有人,多!”

  这是沙民世代相传的天赋,能在广袤的沙海中,凭借对大地最细微震颤的感知,追踪沙地甲虫的行迹,当做哨兵时,刚好用作了预警的利器。

  十几分钟后,两人将大甲虫留在背风的沙窝中,手脚并用,如同两条蜥蜴般,悄无声息地匍匐爬上了视野最为开阔的最高沙丘,小心翼翼地探出半个脑袋。

  一道长长的黑线,拉在远方的漫漫黄沙之中。

  木头压低了声音:“这有多少人,看得出来不?”

  年轻沙民用一只手的拇指对着即将落下的太阳,另一只手的手指对着那支队伍的前沿,慢慢往后移动的队尾,嘴里咕咕叨叨,过了好一会儿,一个翻身躺在了沙子上:“这里两百,三百,多,后面还有!”

  两个人放松四肢,从沙丘顶部顺着滑了下来。

  木头冲到甲虫旁,动作麻利地掀开鞍座旁皮袋的扣带,从中抽出一根折叠的金属杆展开,拉长!顶端“咔哒”一声弹开,形成鱼骨状的接收器。他将其用力插入沙地,顶端精准地对准瀚海领的方向,深吸一口气,用力按下了那枚醒目的红色按钮!

  警报伴随着无线电信号,传回了远方的瀚海领。

  正在利用修炼间隙视察海水净化厂基础准备工作的陈默领主,很快就收到了消息,有一支不明身份的队伍,正在向瀚海领进发。

  其实也不用“不明身份”了,前方哨探拿望远镜仔细看过,那是一只标准的食人魔混合哥布林的队伍,北方荒原最常见的盗匪团队。

首节上一节62/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