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分流献祭
接下来的几分钟,成为了微光三组学徒们毕生难忘的景象,也成了他们日后无数个场景中,和别人吹牛逼的最好谈资。
陈默的法术模型构建稳定而流畅,虽然其中似乎夹杂了某些不明所以的额外灵能通道,但整体时间上仍然远低于这些中低级学徒。
第一幕,经过短短几秒钟的定位,两道纤细凝练的灵能光束,精准的将主模型一分为四。
第二幕陈默选择了难度显著增加的六线,先后在主模型上增补了直线和圆弧等多道辅助线,最终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六线分流。
如果说前面莫顿还能勉强跟上,那么陈默对于三线分流的操作,他已经完全看不懂了,总之在那么一番眼花缭乱,错综复杂的划分之后,陈默精准的找到了四个点,将主模型一分为三。
用最严苛的角度去看,这个划分依然还有那么一点点偏差,但这是常年泡在法术模型中的莫顿才能感觉到的轻微差异,仅从肉眼上看,这已然是一个非常标准的三线分流。
现场出现了死一般的寂静。
莫顿的嘴巴张开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弧度,约莫可以直接塞进一只泰亚平原的巨行鸟蛋。
而其他微光三组的同学们,则缩在学舍的各个角落里,互相交换着惊恐又茫然的眼神。
亦或瑟瑟发抖!
陈默完全没意识到,他的这个操作有多么逆天。
事实情况是,即便是他的训导,这位阶位虽然不高但基本功无比扎实,号称“人型魔法刻录板”的莫顿法师,也仅仅是在二线分流和四线分流上操作纯熟。
对于奇数类分流,尤其是五以上的奇数类分流,绝大部分法师根本不会去练习,因为投入和产出严重不成正比。
火球既然能便捷的分成四路,不行再补一个火球就是了,为啥非要费老大劲去分五路呢,又不是传说中的五火球神教!
这就如同你练厨艺,别人一个土豆两刀四块完事,你非要削出一个完美的七剑下天山,你练这个的时间,够别人多学十几道大菜了。
至于用几何学理论去简化操作,那就更是天方夜谭了。
在繁星大陆,教育是少数人的特权。即便是这些幸运儿,数算与几何这类学问,也绝非优先学习的对象。
只有到了升阶门槛的日冕以上法师,为了尝试构建更加复杂的法术模型来冲阶时,才会投入精力和时间进行更细致的学习研究。
对学徒和低阶法师而言?没条件,更没必要!多练就好,一个目不识丁的人,经过千百次的重复练习,也能在墙上刷出漂亮的空心字标语,熟能生巧就够了!
正因如此,陈默仅用一个晚上的练习,就掌握了三、四、六、八等分流操作,此刻还在锲而不舍地“纠缠”五线分流……这足以让在场的所有人,包括莫顿训导在内,都清晰地意识到一个残酷的事实:
这家伙,跟我们压根不在一个赛道上!
我们在跑步,虽说领先了几百米,但是身后这家伙追来时骑着马,还是特么带翅膀的银翼飞马。
莫顿果断决定结束这个话题。
“我……这方面,我也教不了你,不过,我不建议你在这上面投入太多的时间。”
“能做好四线分流就已经够用了,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硬实力的修炼上,抓紧时间让精神力和法力提升上来或许更好。”
“好的!谢谢训导!”陈默虚心受教,从善如流。
这一天剩下的课程,莫顿教得无精打采,组员学得心不在焉。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软绵绵的无力感。
而我们的陈默同学,一刻也没有为此焦虑,迅速回到了修炼,修炼,再修炼的正常轨道上。
莫顿训导赠送的药剂,经过卡托的亲身测试,恢复效果良好,无明显毒副作用,用卡托的话说:就是口味差了些,像掺了泥土的烂树根!
这种小缺陷完全不是问题,陈默日常的装备背包里,又新增了一样重要道具。
按莫顿的本意,这药剂是帮助陈默缓解长时间冥想带来的巨大精神负荷,减轻压力,让他能多休息一会儿。
但是在陈默看来,休息?什么休息!
原本每天需要五六个小时间歇性休息才能保证修炼,现在只要三个小时了,如果省下来的时间拿来休息,那这药不是白喝了?
当然是继续肝了!
加一场一个半小时的冥想,剩下的时间都拿来练灵能分流!
确认自己的四线分流技术已经足够熟练且稳定,不致引发什么意外之后,陈默稍作休整,斥巨资包下了一间单人技能练习室,再次启动了召唤祭坛。
四线分流,意味着原本需要一次性、长时间维持的臃肿召唤仪式,被巧妙地拆解成了四个独立、轻量化的微型魔法框架。这对陈默的意义极其重大他终于摆脱了“守株待兔”式的漫长等待!蓝星那边什么时候“上货”,他只需要找个安静角落,随时可以“立等可取”!
寄给家里的信早就写好了,临发出前又仔仔细细看了一回,字斟句酌的改了几个措辞,添上了几句这两天又涌上心头的絮叨。
然后是检查已经打包好的寄回家的物品。
包裹在最下层的,是取自山藤小队的魔法徽章。
此前因为魔法知识的匮乏,陈默对于魔法道具有一种强烈的敬畏心,小金毛身上的魔法装备不敢拿,怕有什么追踪印记,手中的其他魔法物品也不敢往蓝星发送,生怕给家里带来什么意外。
直到从莫顿这里相对完整的接触了魔法基础知识,他才开始尝试向老家递送这些魔法道具。
除了魔法道具,物料里面最有价值的,是从莫顿导师那里弄来的几种魔法材料和药剂。
接下来是一大叠存储卡里面塞满了这段时间他在繁星大陆采集的所有环境数据、摄录影像,以及配套的、密密麻麻写满字的日常记录和学习笔记手稿。
陈默在训导那里事无巨细,把每一点最细微的修炼体悟都记录的详详细细,可不仅仅是认真而已,更重要的就是为了给老家把这些技术和心得送回去。
看着还有一点点传输余量,而这段时间一直没法外出采购,陈默本着“不浪费”的原则,将一些从修炼室的角落里薅来的泥土和碎石小心的放了上去,总算将这次分流式召唤祭坛的传送空间,塞得满满当当。
确认单人练习室的门禁已牢牢锁死,陈默再次输入了那段冗长繁复、承载着星辰轨迹的空间坐标。
嗡……
微弱的空间波动闪过。分流之后仅四分之一的祭坛传送量,成功为遥远的蓝星捎去了一份来自异世界的,重量约为一点八公斤的新“礼包”。
嗯,还没有一次月壤采集来的多……
密集的蜂鸣警报,再一次在长乐宫,慈航工程处特别战备办公室内骤然拉响。
第51章 设计任务书
对于东夏【慈航工程处】来说,当前阶段他们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守候那跨越未知维度的,【游子】的回音。
当看到屏幕上跳出数据流的一瞬间,林向东代处长先是一喜,继而心里一紧。
欣喜的是【游子】终于有了联络,距离上一次献祭已经过去了四十多个日夜,按照之前游子的说法,哪怕是第一次使用了刺激性药剂,恢复期也没有这么长。
对于他们这些始终守候在这里的人来说,超出的每一天,都是如坐针毡,倍感煎熬。
林向东只能期望是游子太忙,被某些事耽搁了,千万千万不要是出了什么意外。
如今新一轮的传送信号抵达,总算是让慈航的这几位工作人员心里松了下来。
而随之而来的担心,源自于屏幕上显示的传输重量。
上次传送结束后,慈航工程处对机密仓进行了扩建和改造,一个高精度的地磅被放置在了信标下方,当传输重量显示出来时,林向东心提到了半空。
不会是游子受了什么伤,或者遇到了什么万分紧急的情况,急需增援吧。
他甚至顾不上严格执行消毒程序,抓起一个面罩扣在脸上,便一头撞开了机密仓沉重的隔离门。
万幸,虚惊一场。
平日严苛的应急处置演练此刻发挥了作用。整个慈航工程处如同精密的齿轮组瞬间飞速转动,将指令传输到每一个端点。
平安讯息以最高优先级飞向两位东夏领袖的案头,跨界物资分配向各核心研究所,物料调配指令有序调整,各项工作任务被有条不紊地拆解、分配、传达。
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环,是解析,那些源于异界、与现实物理法则格格不入的“离奇需求”,乃至“游子”自身可能都未曾明晰的深层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世界技术人员能理解、能执行的具体技术项目,并分配给合适的单位。
很快,东夏军工东方工业集团麾下的航空光电研究所,负责光电视觉系统的工程师许彦峰,就接到一个来自军方的特级加密文件。
送文件来的是一名年轻的校官,在签署完相关的保密协议之后,对方将设计任务书递给了这位总工程师。
“你们这是瞎搞!”许彦峰只匆匆扫了几页,就把文件放回了桌面。
“小同志,我不知道你的上级是哪里来的,但他肯定一点都不懂技术。”
“外行指导内行,莫名其妙!”
“平视显示器,核心参数是什么?视场角、虚像距离、亮度对比度、分辨率刷新率、延迟时间、眼盒范围、阳光负载安装位置……等等这些参数呢?没有参数,你们不是在开玩笑吗?”
“应用场景呢?匹配平台呢?需求指标呢?啥都没有!就让我闭着眼睛设计?这不是瞎搞是什么?”
许彦峰所说的平视显示器,也被称为HUD,是最早应用在战机上的一种投影显示技术,让驾驶员可以无需低头观察仪表盘,就能将重要参数投影在驾驶员正前方的视线范围内。
在民用领域,这一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车辆的仪表替代,已经算是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了。
正因为成熟,许工程师才会对这个莫名其妙的设计要求感到无比愤怒,这帮官僚实在是一点都不愿上心!
年轻的校官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许工,我必须提醒您,这是军方下达的设计任务书,不是设计意向书,它的效力等同于军令!”
许彦峰一下子愣住了。
他深吸一口气,扶正眼镜,仔仔细细把这份《设计任务书》看了一遍。
“我……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你们需要的是一个体积足够小,可以胸前佩戴,外观上几乎无法察觉的平视显示器;要全天候状态下投影清晰,只能让主控人自己看到;虚像距离要能够自主大范围调节,不但能够调整高低上下,还要能够快速拉远拉近;移动时要求平滑,稳定,精准……”
“其中内嵌的核心要素,是能够自由切换和投影出一套几何图形???”
“恕我直言,这个设计概念太荒唐了,单人应用,你配个VR眼镜不行吗?或者3D投影不行吗?甚至,你至少得告诉我一个虚像的聚焦点吧,什么都不知道,你知道这会增加多么巨大的工作量吗?”
“军令也不能这样莫名其妙,麻烦你转告那些大爷们,别不懂装懂,实在不知道怎么表达,把应用场景告诉我,我来具体评估如何设计相关的参数。”
“而不是他们一拍脑门子,来一堆莫名其妙的设计要求,还只给这点时间!”
显然,许彦峰已经是尽量压抑着怒火了,他再次将文件放回桌上,想了想,用缓和一点的语气又做了一下解释:“这位同志,科学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胡来。这个任务,除非你下到东夏重点科研工程项目里,否则,我不能把宝贵的时间用到这么荒唐的项目上。”
“我们的新一代飞机还等着更新呢!”
年轻军官点点头,“好的,那么请您稍等,它马上就是东夏国家级重点科研工程项目了!”
二十多分钟后,来自东夏国家战略发展委员会的函件送到了许彦峰手上,鲜红的印章刺的这位中年工程师眼睛有些发痛。
狂奔过来的东方工业集团副总看着他一脸迷茫的样子,拍了拍他的肩膀。
“老许,这是加急传送的影印件,正本已经上飞机了,会尽快给你送过来,你相信我,我不会拿这个事跟你开玩笑。”
“战略委给了最高授权,从现在起,全国范围内,只要是你认为需要的研究团队、仪器设备、专家人才无论他是国家队的、科研院所的,还是民间企业,只要你点名,一律无条件配合!”
“预算,不设上限!”
“要求只有一项,按需求,尽快,尽快,尽快!提供一套成品!”
“拜托了!”
“明白了……”许彦峰点点头,这还能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我会尽快拉一份人员和设备清单,沟通协调方面请领导多费心。”
“还有,领导,不是我拿腔作势提条件,上次那个‘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的名额,你们不给我我也没意见,所里优秀的工程师多的是,给老徐老周他们都行,但是报给一个拍马屁搞行政的,真不合适!”
副总深深的,超大幅度的点头:“对,你说的对,要尊重工程技术人才,你放心,这个我们回去就调整,立刻改正!”
“至于你,许工,万人计划你就别管了,干好这个项目,我给你申报长江特聘!”
第52章 溪月 翡翠与绿松
东夏在全力以赴帮小陈设计制作各种需要不需要,用着用不着的辅助道具,或者说“作弊工具”。
与此同时,陈默同学如同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在继续日以继夜,夜以继日的爆肝。
到目前为止,他连绝大部分同组学员的名字都叫不出来,但“罗伊”卷王之王的恐怖名声,已经在微光组广为流传,甚至连上一级的旭光组都有所耳闻。
而在大陆的另外两个方向,还有两批人,不约而同的牵挂着这位小小的亡灵法师学徒。
一组,自然就是来自翡翠公国云雾领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