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懵懵懂懂中,逐渐了解了自己的状态,通过竹简对蚕变也有了清楚的了解。
通过修炼蚕变,之前受的重伤基本已经没有性命之忧,经脉受创严重,好在并没有完全断裂,就像是一件带着裂纹的精美瓷器一般,之前几年辛苦修炼的内力,都投入了蚕变的修炼之中,丹田中现在是一点都不剩。
还有周身筋骨和内脏,因为那颗丹药的影响,在最后阶段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其后果自然也是触目惊心,多处筋腱根骨撕裂,五脏六腑重创,全身上下千疮百孔。
果然不愧是天魔解体大法的丹药版,效果足够强,但后果也足够的可怕。
正常情况下,武成玉只能闭目等死,但蚕变的效果实在是太难以想象了,居然硬生生把他的命给拉了回来,至少能一直有口气,但现在的武成玉不亚于一个废人。
蚕变的效果其实远不止保命这么简单,但在维持住武成玉的生机之后,蚕变的修炼也难以为继。
它跟天蚕神功不同,没有什么天蚕九变,每一变就会功力大增,九变以后天下无敌。
蚕变的效果是一次性的,受伤根基受损后再造乾坤,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不停的服用天材地宝,或者百年人参之类的大补品提供能量,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江底的这一段时间,蚕变是吸收了武成玉的内力,外加体内长期积攒的精血才维持住武成玉的生机,可要是再进一步恢复根基,就必须有新的能量补充。
所以蚕变的过程不得不中断,武成玉也终于醒了过来。
等武成玉挣扎的撕破蚕茧,抓住一根浮木慢慢游到岸边,他根本不知道过去了多长时间,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
上岸之后,他好不容易找到一处村庄,又遇到了好心人的收留救治,这才知道距离杀死史弥远已经过了一个多月,而他居然来到了江苏扬州。
而武成玉在分析自身状况后,刚刚能勉强行动,就选择了从扬州上船,前往湖北襄阳。
第164章 抵达襄阳
金系武侠世界里,真正的天材地宝可没有多少,什么朱果,万载空青全是传说。
射雕世界里只有梁子翁养的药蛇,不过算算时间,这个时候梁子翁是否已经养蛇了还未可知,至少现在没啥效果。
其他如百年人参可不是现在的他能找到的,而且若只有一根两根也跟不上修炼蚕变的需求。
武成玉思索良久,终于想到了菩斯曲蛇,这种蛇的蛇胆效力极强,能够提升人的根骨臂力,增强内力,已经算得上是天材地宝的范畴,最重要的是数量极多,满山满谷,当饭吃也能吃上几个月。
心有定计,武成玉也不耽搁,直接在扬州找了一艘前往湖北的商船,长江并不流经襄阳,他的计划是到达宜昌后下船,再北上襄阳。
商船从江苏出发,过安徽,走走停停足足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进入湖北境内,再过一天就要到达宜昌了。
武成玉现在唯一的优势就是他的五感并没有受到影响,这些日子旁听船上人的交谈,重新了解了现在的时事。
武成玉当天在琅砀岭的惊天刺杀,直接改变了大宋的朝局,也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历史。
史弥远这个原本能权倾朝野二十多年,完全不亚于秦桧的奸臣,在走上人生巅峰的前一刻,就彻底嘎了。
史弥远一死,朝野震动,上至宋宁宗,朝廷百官,下至黎民百姓,全都受到影响。
尤其是朝堂中,相当于直接空出一个右丞相的位置,在主战派已经被一网打尽的基础上,原本史弥远一派的人,立刻分成了几个势力,加上其他合作的派系,为了史弥远的位置打得头破血流。
在武成玉河中漂流的这一个月中,几方势力在不断的内斗妥协后,最后居然是武家上层的靠山,郑清之成了最后的胜利者,在武成玉不知道的历史中,郑清之本就是史弥远死后的丞相继承人。
宋宁宗已然下令郑清之接手了史弥远的位置,成了新一任的枢密使。
按照正常的发展轨迹,郑清之会在明年成为大宋朝廷的新任右丞相,可想而知,武成玉那个同族三哥武成廉也必然水涨船高,前途不可限量。
郑清之上台之后,跟金国使团重新进行谈判,首先商谈的就是恢复秦桧封号谥号的问题。
原先是金国提出要求,史弥远劝说宋宁宗,最后宋宁宗首肯之下,首先传出了要恢复秦桧封号谥号的消息,然后史弥远借这个名义铲除异己和岳家军这些不稳定因素。
正式恢复秦桧封号的明旨还没有昭告天下。
而金国使团这边,完颜洪毓彻底被武成玉的刺杀吓破了胆,当时武成玉就是在他眼前,夹死史弥远,又连杀四名高手,每个都死相凄惨,肢体不全。
特别是他手下那个金国刀客,脑袋上的五个指洞更是吓得他当场就尿了,之后几天夜不能寐,精神恍惚。
对于郑清之提出的要求,他也不再像之前那般坚决,他也怕啊,现在的完颜洪毓对江湖上的武林高手产生了本能的畏惧,若是执意恢复秦桧封号,万一又有哪个高手杀到眼前,又该如何是好。
其实是否恢复秦桧封号谥号金国根本不在意,一个死了很多年的大宋权臣,当年还是金国的走狗,何足道哉。
他们只是想用这件事试探宋朝朝堂议和的诚意,才又把这条狗拖了出来。
经过郑清之的据理力争,完颜洪毓惊恐之下,关于秦桧的事情总算告一段落,只不过岁币三十万,犒军银三百万,完颜洪毓怎么也不肯松口。
宋宁宗还是始终害怕金国,为了和议早些完成,金国退兵,宋宁宗根本不在意花多少钱,老百姓会有多少负担。
至此历史上的嘉定和议还是照常出现,武成玉的刺杀除了干掉了史弥远,阻止秦桧恢复名誉,其他的都没有改变,南宋还是那个南宋,在最终灭亡的道路上一去不回头。
不过最终受益的还是郑清之,史弥远放风要恢复秦桧名誉,立刻成了人们心中的大奸臣。
现在又传出消息是郑清之说服了官家和金国使者,一时之间,郑清之的声望一时无二,人人称颂,老百姓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
武成玉脑子里想着这些,又觉得好笑,没有了史弥远这条大腿,武家长房二房居然又要水涨船高,想到因为自己,三房与长房二房已然闹翻,四伯武正梁未来的日子恐怕不会好过。
一日之后,商船缓缓驶入宜昌码头,武成玉一个人默默的下了船。
宜昌到襄阳足足五百里路,武成玉现在可不敢只身上路,他果断的找了宜昌的一家镖局。
正好镖局要护送一支商队前往襄阳,武成玉花了三两银子,在商队的马车上拥有了一个位置。
这一路也算是翻山越岭,可没有那么多大路,但总算是太平的,商队足足花了7天时间终于到达了襄阳这座在射雕和神雕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城市。
武成玉看似漫无目的的走在襄阳街头,他现在的身体让他只能缓慢的移动,一副痨病鬼的样子更是让周围的人侧目,纷纷避开他。
不过武成玉很快找到了自己的目标。
湖北人不像两广人那样爱吃蛇,但作为一种野味,总有人好这一口。
街面上还真有卖蛇的人,一般都是一些捕蛇人在山里抓到些野蛇拿到城里贩卖。
武成玉走上前,眼前的是一个老者,穿着粗布衣衫,满脸皱纹,应该是常年翻山越岭,他的皮肤晒的黝黑,此刻正蹲在街角,眼前放着五六个竹笼,竹笼里是一条条颜色各异的蛇。
武成玉凑上前,他对蛇的了解不多,大致可以认出是菜花蛇,还有几种蛇头是三角形的毒蛇。
老者看到有人凑过来,以为来了生意,连忙招呼。
“客官可是想吃蛇,我这是前几日进山捉来的,你放心,这几条带毒的,毒牙毒腺都已经被我拔掉了,绝无危险。”
看到武成玉有气无力的样子,老者将自己的竹凳让出,拉着武成玉坐下。
武成玉现在也不想客气,坐下后稍稍还礼问道。
“老丈在这襄阳附近的山里,可见过一种身带金鳞,头长肉角的毒蛇,甚是凶猛?”
第165章 菩斯曲蛇
老者听了武成玉的话,先是一愣,接着皱着眉头思索了半天,这才像是想起了什么。
“客官可算是问对人了,老朽家中世代捕蛇,倒似听过你说的这种蛇。
在我们襄阳城南十几里有一处岘山,人迹罕至,那一带全是山和密林,连绵不断,里面有不少毒蛇猛兽。
有些捕蛇人胆子大跑到那里捕蛇,结果正好撞到过这种毒蛇,而且数量不少,他们当时没敢太深入,可是也遇到了几十条,按我们的经验,这种蛇在那里数量绝对不少。
这些蛇可都不小,他们遇到的都至少两尺长,就跟你说的一样,蛇鳞带金线,头上有肉角。
可这种蛇着实凶猛了些,毒性猛烈,咬一口十息之内必死,最重要的是速度极快,来去如风,当年遇到的捕蛇人准备不足,好几个人当场就死在那里。
我们这些捕蛇卖蛇的,抓蛇只看大小,蛇大肉多卖的就好,普通的蛇有的是,根本没必要去招惹这种凶猛的毒蛇,所以后来大家就都不再去那片山林了。
客官若是喜欢吃蛇肉,又何必找那些蛇,我这里的蛇就很不错,你要不要挑一条。”
武成玉心中暗叫运气不错,随便找到一个老人,还真问出了线索,这些家中几代捕蛇的本地老人,常年出没在襄阳附近的山林,知道一些菩斯曲蛇的信息也很正常。
菩斯曲蛇算是猛兽级别了,数量又多,他们自然不会去招惹,所以一直以来也没人知道这蛇的蛇胆具有奇效,否则就算这蛇再毒再凶猛,也早被抓完了,永远不要小看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
不过哪怕知道了菩斯曲蛇的线索,现在的武成玉也不敢去,他现在恐怕连一个普通的街头壮汉都打不过,进入山林,随便冒出一头狼来就能把他当成大餐,说不定还会嫌弃他的肉味道不佳。
武成玉心中斟酌,他现在至少需要十几条菩斯曲蛇,先试试蛇胆的效果,如果达到预期,十几条蛇的蛇胆足以补充一些能量,至少先恢复部分武力,到时才能独自进山,大量捕捉。
他看了看老者卖的这些蛇,突发奇想:“老丈,既然是吃蛇,那这襄阳城里有哪个酒家做蛇羹做的更好?”
老者笑着回答道:“这襄阳城吃蛇的人不多,可也不算少,要说蛇羹做的最好的,还属前面不远的珍香楼,以卖野味为主,整个襄阳城就属他家的蛇羹最好。”
“不知这珍香楼的主人平素里名声如何?”
“好啊,这珍香楼的掌柜姓周,那可是出了名的仁义,平日里乐善好施。
不瞒客官,我们平日里捕蛇都是把最好最肥的先送过去,眼前这些小了点,不好意思给人家,我才留下单卖。
周掌柜那是出了名的童叟无欺,从来都把钱给的足足的。
而且不止如此,前两年他托一位猎人上山替他寻些野味,谁想到遇到了老虎,那猎人当场就被老虎吃了,只剩下些骨头
周掌柜听闻此事,不但出钱收敛尸骨,还替那猎虎赡养老母幼儿,猎户的儿子现在就在珍香楼里学厨,去年周掌柜还替他订了一门婚事。
你说,这样的人谁不竖起大拇指夸一声仁义。”
“如此便好,多谢老丈,在下这就到珍香楼去尝尝你说的蛇羹。”
武成玉按照老者的指点很快来到珍香楼前,说起来,自从他穿越至今,跟酒楼真的是结下不解之缘。
固山的鸿运酒家,余小五的德胜楼,自家的五味楼,当初打擂台的得月楼,还有眼前将有大用的珍香楼。
他跨步进去酒楼,自然有小二上前迎接:“这位客官,里边请,您是在这大堂,还是去楼上雅间。”
“大堂里随便一张桌子就好,小二,刚才听人指点,说你这珍香楼的蛇羹极好,给我来上一份。”
“客官是个有口福之人啊,我珍香楼的金汤蛇羹,那可是襄阳城的一绝,不但有鸡肉火腿搭配,还是用高汤烧制而成,这襄阳城的老饕,几日不吃就浑身难受。”
“多少银子一份。”
“也不贵,我们这金汤蛇羹用料讲究,又耗时耗力,所以一份三钱银子。”
武成玉点了点头,就让小二给他上一份,他掌管过五味楼也算行家,如果真的如小二所说,这个级别的酒楼一份蛇羹三钱银子确实不贵,这座珍香楼绝对是良心商家。
过不多时,金汤蛇羹就送到武成玉眼前,还附送了一碟解腻小菜。
武成玉拿起汤匙小心品尝,味道确实是不错,蛇肉嫩滑无异味,口感与鸡肉近似,而且羹汤鲜香细腻,吃完之后立刻感到身上暖洋洋的,放在任何一家酒楼都能算作是招牌菜了。
但是对于武成玉那超凡的味觉来说,仅仅这样还远远不够。
武成玉当年经常去广东出差,他可是个馋嘴之人,到了广州岂不是立刻大快朵颐,一有时间就走街串巷,花了不少钱,光是卖蛇羹的菜馆就去过不下二十家。
相比宋朝,后世两广之人可是把吃蛇吃出了花来。
武成玉不是来踢场子的,喝了蛇羹心中有数,他放下银子,走出酒楼,又回到刚才那老者身边买下几条蛇,接着去了药店买了一些药材,这才找了一家客栈投宿。
之后几日,武成玉借了客栈厨房,按照后世吃过的作法,加上竹简的说明指导,反复研究蛇羹的作法,一点一点的还原,再一点一点的超越,足足花了三日,终于归纳出了新的配方。
三日之后,酒楼午市尚未开始,武成玉离开客栈,手里提着借来的食盒,再次回到了珍香楼。
“小二,可否请你家掌柜出来一叙,我今天来与贵掌柜结一个善缘。”
过不多时,珍香楼的周掌柜就出现在武成玉面前,矮矮胖胖的样子,大概五十多岁,面容和善,一出场就双手作揖,笑容可掬,他看到武成玉这幅快要病死的样子心中奇怪,但脸上却不露分毫。
“这位客官要见老夫,不知道有何关照,若是有需要老夫帮手之事,老夫必尽力而为。”
武成玉还礼,请掌柜坐下说道:“在下姓武,今日前来是为了与掌柜结个善缘,绝无恶意。”
说罢就将食盒里早已准备的三道菜拿出,放在了掌柜面前。
第166章 结善缘
一共三道菜,都是用蛇肉制成,一拿出食盒就香气扑鼻。
“武某向来贪吃,那日在贵酒楼尝了金汤蛇羹,着实不错,今天是来以菜会友的,请周掌柜品尝一下,不吝赐教。”
周掌柜没想到是有人来自己的酒楼让自己试菜,心生诧异,但看看武成玉个子虽高却极其虚弱的样子,看其表情也确实不像有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