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末世的文弱书生 第16节

  当初镇上肯定也有人家买过,或许能翻找出来。

  温故看着他们。

  升官发财不屑一顾,驱邪捉鬼众人哄抢。

  雕刻着图纹的桃符也抢,抢不到?

  再去找!

  找不到?

  去别家撬!

  饶有兴致看着这一幕的道士,瞥了眼温故:村民们性子愚鲁粗犷,不知这位书生作何感想?

  温故的眼神奇怪诧然,理解,若有所思。

  道士:???

  狗书生又在想什么?

  温故只是对本土习俗好奇,并想着,若是以后在北地安顿下来,如果没有别的谋生手段,或许可以试试画年画、制桃符?

  没再多看,温故也去搜寻自己能用上的东西。他在一户人家的屋中找到想要的。

  不显眼的衣箱里,找到了十多个大檐帽,有点像他印象中的范阳笠。

  小刘猎户看了看,“这户人应当是接了做大帽的活儿。”

  找到的这十几个笠帽,温故自己留一半,另一半给村里。

  这是如今村里的规矩。

  温故自己留两顶,给堂兄两顶,道长有特制的斗笠不需要。嗯,再给小刘两顶。

  够用,多出来的还能跟村里换点别的。

  接下来更让温故惊喜的是,他在另一户翻到个小铜炉。

  有点像温故印象中的染炉,只是比那个更小巧精致,方便外出带着,路途可以煮东西吃。

  这户人家瞧着小有家底,屋门关得严实,里面也没见到明显血污,或许混乱之初就已经离开。

  随后,温故推开那家的书房,看到书桌上的笔架,悬挂着的毛笔,还有质感不错的书画纸以及砚台。

  目光顿时一亮,眼神向往。

  “空弓难责养由射,快剑始堪孟贲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笔墨就是文人的刀啊,岂可不精择!”

  道长把嘴里的丹药残渣,“呸”的吐出来。

  前几天是哪个狗东西在我面前说“能书不择笔”?!

  大家过年好!

第12章 还有多少我不知道的小才艺

  小刘猎户没注意身后道长的反应。

  刚才他先进来检查一遍是否有危险,然后就站在边上守着了,也多观察温故。

  他看见,温故目光灼灼盯着书桌上的笔墨纸砚好一会儿,不知道在想什么,随后才开始搜寻。

  这边是个书房,空间不大,陈设一目了然,也没看到玉石之类的贵重物品。

  全是小刘猎户不感兴趣的,就算是他自己亲自搜,也搜不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他只对食物和武器相关的那些感兴趣。

  这房间里许多物件,对如今的乱世并没有实际用处。

  他知道本朝的朝廷重文抑武,文人都不再配剑,所以,别想在这儿寻找到刀剑之类。

  书籍和木质家具,如果别处的家具门板那些都消耗完了,或许村民会来把这里的搬走。

  如今他们有更好的选择,村民们对文人的东西还有那么一点敬畏心理,再加上他们时间有限,能搬运的东西也有限,这里看一眼就去别家了。

  小刘猎户也就是跟着温故,才耐着性子在这儿等着。

  继续观察。

  他看到温故搜到个小东西,瞧着只是个竹子做的不起眼的小玩意,就算他自己寻到,也只会扔灶里当柴烧。

  然而等温故拔出刀鞘,他才知道这是把刀。

  小刘猎户心中顿时一阵卧槽。

  不是说文人的刀是“笔墨”吗?

  竟然真的有刀?

  再小那也是刀啊!

  “裁纸刀。”温故说。

  “也……对啊。裁纸要用。”小刘猎户尴尬笑着。

  一句话还没说完,温故不知道从桌上哪里又摸出来一个,看上去精致的、细长的小装饰。

  再看,咦,好像又是刀?

  不是贵重材料,但刀柄花纹细腻,清新雅致。

  “拆信刀。”温故说。

  “哦哦。”小刘猎户只傻傻点头,这玩意儿对他而言,有点华而不实了。

  但,这也是刀啊。

  文人的东西就是讲究!

  在他以为温故已经搜完的时候,温故把书匣里面的书取出来翻了翻。

  从书里又翻出一把刀。

  在小刘猎户看来,这都不能算刀,只是有个刀的形状。更像是书签。

  刀刃也不是金属,而是兽角制成,不如金属那样锋利,但整个刀身光滑润泽,上面已经形成了一层包浆,显然主人家经常把玩。

  温故也挺喜欢的。可以裁纸,拆信,还能当书签。收着收着!

  起身环视屋内,观这里的饮茶习惯,没有茶刀。不然他还能再寻摸一把。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带刀。

  显眼的刀要带,不显眼的也得藏几把。

  “裁纸刀,拆信刀,书刀,是不是看着就很有文雅之气?”温故说。

  “呃……是。”小刘猎户只能点头,神色有点恍惚。

  总觉得某些刻板印象不太对。

  他嘀咕道:“文人这么能藏刀吗?”

  道长意味不明地笑了笑:“他们笑的时候更能藏刀。文人就是这么阴……含蓄。”

  那边,温故已经把能带走的东西打包好。

  虽然眼馋这里的许多东西,但对他们赶路并无多大用处。

  纸可以带走,裁剪了缝成一个小本,再找道长要一支炭笔,那样沿途做记录更方便。

  书籍,更珍贵的那些可能已经被主人家带走了,这里放置的,都是书铺能买到的。

  温故带不走,村里不需要。

  这些书也不知道在这里还能放置多久,房屋无人居住打理,加速破败,若是某天屋里漏雨,那就败得更快了。甚至某一天,幸存者们可能会把这些书都当柴烧掉。

  毛笔、墨水、砚台这些都带着,村里有用。

  典雅的陶瓷笔洗、水丞,温故用不上,但带回村。

  又找到一大一小两个香炉,小的玲珑精巧,能带着赶路,大的那个跟村里换东西。

  搜到的其他物件,针线剪刀,茶具软垫,等等那些都装了拖回村。扣除需要上交的,以及运输费,还有分给小刘的那部分,剩下的要么自己留着,要么跟别人换。

  接连三天,村民们都忙着从镇上搬运东西,夜里休息都少了。

  直至三天后,外面出现的邪物又多了起来,刘猎户便不再耗费药草,招呼村民们撤离。

  剩下的东西,他们会在冬天来搬。

  到时候虽然没有烧荒的烟气驱赶,但冬季严寒,邪物们行动僵硬迟缓,容易对付。

  村里,温故也要为出发多做准备。

  他用搜寻得来的物品,再搭上些布匹原材料,请村里的几位婶子帮缝制四套秋冬的衣服。

  他和堂兄每人两套,一套穿,一套用来换。

  鞋靴手套等也用物品换得。

  鞋靴用兽皮在外面包了一层,更厚实。手套不占地方,多准备些带着。

  铁甲没有,早就被村里搜刮过,于是温故与村里换了两件皮甲。

  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东西做得比较粗糙,不过这时候也不必讲究,能用就行,能增加点防御力。

  青一道长那边,也同样繁忙。

  既然把这里当作退路,人设还要继续维持的。

  村里提供的东西,他分出一部分,制作驱邪香。

  没了他这个“仙长”做法事,也可以采取替代措施。

  制好的药香交给村民,直接点燃即可。村民们若是心里还不踏实,也可以自己走走流程,搞个仪式拜神祭天。

  温故知道后,又去找青一道长聊了聊,让道长挑两种简单的药香制作方法教给村里。

  道长一开始不愿意,但温故说得也对,简单的药香方子,只要不涉及他的保命技能,其实没啥影响。

  许多药材本地就有生长,这半年来他让村民去挖药材,村民们其实已经能辨认了。还有村长家的那个豆苗,估计都快自己琢磨出方子。

  倒不如在离开前,他这位“仙长”再给自己加点圣光。

  于是,青一道长端着他那标志性的高人姿态,对村长他们说:

  “疫毒降世,众民死伤,我辈修行之人,盛世隐居避繁华,乱世下山救苍生……”

  先来一段高大上的发言,把人设稳住,再加以施恩,表示愿意传授点儿独家秘技制作药香,也就是村民们口中的“驱邪香”。

  只是简略版的工序手法,更精尖的技术是打死不会轻易传给别人的。

  温故也不会在这事上慷他人之慨。

  村民们对药香非常看重,但更关心那个拜神祭天的仪式,认真询问细节。

  你要说杀虫驱毒之类的,说怎么做,他们不一定能记住,还可能偷懒。

  但你要是说怎么专业地去燃香敬神……

首节上一节16/1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