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躺赢为什么要努力?
赵姑姑笑得淡然。
她道:“听说温故这人颇有手段,倘若他是个黑心肝的,跟他对上容易吃亏!你跟你爹都不擅此道,咱们敬而远之就好。”
贺文昱很是赞同。
这乱世,经历过失去挚爱亲友之痛,看过太多人间惨事,他们只希望自己的小家和和满满,
关起门来过日子。
每天家人能一起吃饭,一起说话,享受难得的岁月静好,就很满足了。
他们的自我定位就是富贵闲人。
多少人毕生的追求!
在这乱世里能过这样的生活,他们真的心满意足!
另一边,赵家。
赵少主将姑姑和表弟送出门,又同温故一起往里走。
刚才赵姑姑对温故的态度不太好,赵少主多解释几句:
“姑父生于北方的书香之家,长于文词,不善刀兵。”
北地文风不盛,如今歆州城人才济济,随着南边过来的人越来越多,姑父原本的才华也就更不显眼了。
赵少主说:“姑父为人谦和,端方持重,性情泰然,表弟与他很是相似。”
温故听懂了,是说那父子俩没有上进心,难当大任。
心里立刻琢磨开了。
书香之家,长于文词?
端方持重,性情泰然?
嗯……
洪老爷子的那些老友,大部分上了年纪,远比不上洪老爷子那硬朗的体质。
书院开办之初肯定许多事情,那帮老年人未必能处理啊,做事的年轻人肯定有,但身份未必够。
若真像表哥说的,贺家那父子俩性情才学如此……
才华尚可,又识时务,还有一种亲戚身份加持,比那些成天琢磨干架的人安分多了。
也不像南边过来的文人,还要更多时间来适应新环境。
不会水土不服,不怕天气变化,看贺文昱那身形,看着就扛造。
如果父子俩相似,想必能够处理更多事务,能扛住更大压力的……吧!
想想刚才赵姑姑那一连串的表现,温故宽容地对赵表哥笑道:
“刚才赵姑姑极力推荐文昱,表哥你也可以考虑考虑嘛。说来,书院的事你应该也知道了,或许可以让文昱兄去协助办学。”
书院的纯学术型人才可以慢慢补充,洪老爷子他们更在行。
赵家能这么快支持办书院,如今的生存形势下,必定要在书院中扩大行政体系,以方便掌控。
赵家主肯定有考虑好的其他人选,但也可以再加两个人。
没有上进心,难当大任,无所谓,能做事就行!
温故的建议,赵表哥听进心里了。
有道理啊!
不过他的考虑角度与温故有所不同。
除了扩大书院行政体系加强掌控,他还想加深南北交流。姑父和表弟这两人,有学识,够身份,性情还宽和,确实是不错的人选。
赵少主若有所思。
温故不再多言。
贺家父子俩年后多半会有新职务。
赵姑姑心愿得到满足,一定很高兴的……吧?
不知道对方会不会高兴,反正温故挺高兴的,来到姨母这里的时候,眼中还带着笑意。
赵少主还有别的事务,暂且离开。
沈夫人也是刚闲下来,看着温故,问道:“今天心情不错,有好事?”
温故说:“确实如此。今天运气好,刚进院门,就看到有人在自荐。”
来吧,大家一起负重前行!
第94章 年礼
温故拿出给沈夫人准备的年礼。
一个木匣装着,上下两层,分别装了两个物件。
上层是一个放大镜,边框和手柄镶嵌了宝石,制作精美。
放大镜对于上层人士来说,并不算稀奇之物,沈夫人以前没见过但也听说过。
只是以往都是匠人们用净透的天然无色水晶,打磨而成的小巧物件,拿在指尖把玩的。
而温故拿出的这个放大镜,要大出许多,但大小正好。太大会显得笨重。
沈夫人收到这个小玩意确实心喜,拿在手中把玩片刻,又看向木匣:“下面那层呢?”
温故打开隔层,放着一个布袋,从里面取出一个小巧但同样精致的圆形物件,乍一看像是悬挂的配饰:
“此物为端容镜。”他打开外层的盖子,露出里面的镜面,“可以悬在扇头或者系在帕上,便于携带。”
沈夫人好奇拿过去。
镜面光洁照人清晰,即便是新磨冶的铜镜与之对比,也会逊色几分。
拿在手中把玩的短暂片刻,沈夫人已经想了许多。
她出身商人之家,又在歆州上层受过权力熏陶,不需要温故解说太多便知道如何以此换取更大的利益。
“辛苦你了!”
沈夫人说道。
她知道这两样东西,温故在庆云坊花了很大精力,现在才能得到这些成果。
温故有些可惜地道:“不过如今的工艺水平依然有限,制出来的镜子好好养护,也只能用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也无法量产,制作比较麻烦,如今只能庆云观炼制出来。”
沈夫人笑道:“无妨。”
对于有身份的人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玩几个月换新的,以及“人无我有”更能彰显身份,增强那帮富户的满足感。还有不少人手中藏着大量钱粮。
表嫂和表侄子的礼,温故也准备了,沈夫人会派人送过去。
镜子的事先放一旁,沈夫人跟温故商议起赵家的年宴。
除夕家宴倒是其次,重点在初一的大宴。
过年要宴请许多重要人物,其中不乏贵族富户。
那帮富豪在家都是细炭铜锅,烫食蘸酱,有新鲜野兔肉的时候来点拨霞供。
外面各种疫病,这样的大环境下,有身份的人更追求热食。
不管什么场合,热的食物更能带给他们安全感。
火锅这类东西,对于有身份的人来说,并不是新鲜玩意。以前皇都最繁华的街道,还有这样的暖锅店铺。
冬季或者疫四起的时期,在自家用餐会架一个小暖锅,烫菜蘸酱食用。
现在赵家的宴请,又是冬季,当然也更倾向于热锅烫食。
此前温故给了一些建议,紧急打造出来一批炭火铜锅,可以用在这类大型宴会上。
餐桌上的东西不能太寒碜。
虽然是冬季,但蔬菜还是得备上。
“堂花”“暖室”,温室培育是早就有的技术。
今年秋冬时节,沈夫人提早就让人在暖室培育蔬菜,玻璃窗出来之后,立刻改建,更强的透光性,让暖室的蔬菜长得更快更肥壮。
虽然依旧比不上应季蔬菜的口感,但放在冬季,绝对史无前例吊打级别的优势!
今年就算了,供应宴会之外,自家食用和送礼,能够消耗掉。
明年可以扩大规模,到时候拿一批到市集售卖。
冬季暖室的蔬菜,价钱肯定不会低,也就只有那些富户们能消费得起了。
温故听到不少坊间传闻
有些人刚投奔赵家的时候,大量物资换成歆州钱引。那时候是抱着上供的心态,换取的钱引也没想过真能全部花出去。
不缺吃不缺穿,又没有消费的地方,手中大量钱引有的垫桌脚,有的当厕纸,听说还有几个傻叉喝醉酒之后烧钱引玩,现在悔得肠子都青了。
坊间传闻,玻璃窗上市的那段时间,有人在家里挨打,哭得可大声了。
铁头跟着温故进屋时,一直抱着个提盒,有侍女过来想要接过,被避开。
直到温故跟沈夫人谈完事,姨父那边有人来传话,让温故过去一趟。
温故拿过提盒,对铁头说:“你先回院。”
他们在赵宅有个小院子,在赵家过夜都住那边。
沈夫人道:“让他先留下来陪我说说话,待会儿我让人带他回去。你先去你姨父那边。”
沈夫人目光在温故手里那个提盒上稍稍停顿,正要说让人帮忙提过去,对上温故看过来的视线。
这一刻,姨甥之间完成短暂的交流
沈夫人没有追问,话头一转,让身边信任的女使亲自带温故去赵家主的院子。
当然不是温故不认识路,只是过年期间来往的人多,以防不长眼的惹事。
过去姨父那边的途中,女使告诉温故,这几日家主那边的检查更严格一些。
进家主的院子,危险的武器和携带的礼,要么在这里直接交给管事,要么打开先检查。
将温故送到地方,那女使也不便多待,快速回去。
温故看着来过几次的大院落。
确实如女使所说,检查更严,也加强了守卫。
这种时候确实不能低估人心,加强安检也好。
温故把随身携带的“岑苔”剑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