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高深的佛经,就只听得这么一小截,简直让他浑身里外都不舒服。
“怎么会没有了呢,那只鸟儿什么样子,往哪边飞走的!”
老僧急急忙忙,询问具体情况。
玄觉被长老的样子吓到,竹筒倒豆子的说明了情况。
老僧又风风火火去追寻那只所谓的青鸟。
……
另一座寺庙,一众僧人聚在佛殿之中打坐念经。
木鱼声和诵经声回荡不绝。
在大殿的角落,一个年轻僧人脑袋低垂,嘴巴微微张合,整个人浑浑噩噩,陷入半睡半醒的状态。
坐在附近的同门看着眼中,早已习以为常。
这位摸鱼的年轻僧人本是富家弟子,加入寺庙不过是为了学点佛法能入修行,平时这样的功课都在混水摸鱼。
年轻僧人坐在那里睡得迷迷糊糊,但听得脑海中另有佛经诵念之声。
忽地,年轻僧人站了起来,一双眼眸甚至都没有睁开。
“观自在菩萨……”
年轻僧人闭眼诵经,顿时打乱了其他人的节奏。
听得僧人念着另外的佛经,殿中众人都为之一静。
诵经声和木鱼声皆止。
徒留年轻僧人一个人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
看着闭眼的念经人,其他僧人表情怪异。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待念了一段经之后,年轻僧人闭了嘴,身体抽搐了一下,猛然醒了过来。
僧人睁开眼,就发现全殿人的目光都盯着自己,那一双双眼神显得有些古怪。
他忍不住打了个哆嗦,还不明所以,朝着一位老僧道:“方丈,我不是故意睡觉的,昨晚学经太晚,所以刚才不小心睡了过去。”
当然,这番话是他瞎编的,主要是大家做功课的念经声太催眠……
被称为方丈的老和尚一脸惊疑,“你可知你刚才做了什么?”
“啊?我、我干了什么?”
年轻僧人一脸懵逼,不知所措。
见到年轻僧人无知的模样,众人一时惊诧不定。
要不是在这佛殿之中,还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们都要怀疑此人刚才是不是被什么鬼祟附身了。
……
一户普通小院,一个汉子提着一尾大鱼,乐呵呵进了家门。
他的妻子刚为他诞下一个儿子,是个喜庆的日子。
今天高兴,汉子便花了些钱去到集市挑了一条大鱼,好给自己的媳妇补一补身子。
鉴于媳妇的身体不便,汉子亲自下厨做饭。
当他拿刀打理大鱼,剖开鱼腹的时候,眼尖的他发现鱼腹之中竟裹着什么东西。
汉子连忙把东西掏了出来,打开一看,是一片帛布,上面还有一些字迹清晰可见。
汉子识字不多,没看明白这帛布上到底写了个什么。
但其中认识的那几个字,“菩萨”二字最为扎眼。
因为他家中就供奉着菩萨排位,所以这两个字看起来复杂,但他一眼就认了出来。
见到这两个字,汉子也不敢这片布随意丢弃。
他挠了挠头,想到隔壁的王石匠识的字多,还常给人刻碑,便揣着帛布去了隔壁。
……
在魏国的北方各地,陆陆续续有一些异象显露,一篇不完整的经文逐渐传遍开去。
一些有底蕴的寺庙,觉察出这部佛经的不凡,开始派人寻找去根源,想要找到缺失的那一部分。
有的寺庙得到了经文,还想捂着不让人知道,但很快发现根本捂不住……
因为如今大街小巷,都在谈论其这部佛经,还有各种奇怪的事迹。
而这样的传言,还在迅速弥漫向魏国其它地方。
第642章 无上妙法
平城,怀阳王府。
元重带着一众妻妾在佛堂念经,诵念声悠扬不绝,有淡金色的佛气笼罩大堂,给人一种难得的祥和宁静。
元重盘坐在蒲团上,微微仰头看着眼前的几尊金佛,心中悠悠一叹。
这世间,不知何时才能再出一尊真佛。
前朝神道昌盛,佛门式微,直到大魏立国,佛门才重新兴盛起来。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也无一人得道成佛。
“我大魏佛门以千数计,竟还出不来一尊真佛吗?”
元重眼眸闪烁,总觉得不该如此。
他常常求佛,也不见佛祖显灵,给些什么指示。
是他修行不够吗?元重浮想联翩,传闻有天赋异禀者,是可以得见佛祖真意,受真佛点化。
元重觉得自己已经足够诚心了,每年佳节都会举行盛大的仪式,祭天拜佛也得不到什么回应。
他都有些怀疑,他的方法是不是不对。
就在这时,有府中管事前来禀告。
得知明心大师从北域归来,元重缓缓起身,整理一番仪容便去接见明心。
等不紧不慢来到一处豪华的待客厅,元重见到明心站在里面。
元重笑呵呵迎了上去,“辛苦明心大师去了一趟北域,不知可见到了那个陆正?”
明心微微颔首,“贫僧有幸得见陆施主,此子当是人中龙凤……”
元重闻言心中微讶,他可是难得见明心如此评价一个人,还是一个年轻人。
元重连忙道:“大师请坐,且与我详说一番。”
元重有些好奇,被人传扬的陆正到底是怎么样的人。
之前都是些道听途说的故事,现在让明心过去亲眼见了真人,怎么也能探究出一些虚实。
元重笑眯眯虚扶着明心入座,让人奉上好茶。
明心不紧不慢,将自己与陆正见面时的情况说了出来。
当元重听到那两首诗偈的时候,神色惊诧,只感觉其中蕴含大智慧,精深佛法,忍不住坐在那里沉思起来。
明心知晓元重也很通佛法,便闭了口安静坐在一旁,等待元重回神。
过了好一阵,元重才回过神来,面带一丝歉意道:“本王突然有所悟,倒是耽误大师的时间了。”
明心微笑道:“王爷能从诗中悟得佛法,当是可喜可贺之事……”
元重哈哈一笑,又转而抚须道:“说起来,本王阅读那么多佛门经典,竟不知这两首玄妙诗偈,恐怕是古时遗失之作吧?想不到那个年轻人在佛法一道,还涉猎颇深……”
佛门经过数次大起大落,诸多佛法古籍都遗失或缺损。
以至于如今魏国的佛门没有统一的修行标准,各大派别在修行佛法的时候,对于佛经都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所以形成了大大小小许多学说派系。
关于陆正对于当下佛门的尖锐批判,元重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些认同的。
在他想来,一个年轻人能看得这么透彻,属实难得。
或许陆正所说的那些,也是佛祖真意不显灵的原因?
毕竟当下的诸多佛门,恐怕都脱离了佛祖创立佛道的本意。
元重神色微凝,心中思绪万千。
过了一会儿,元重看向明心,询问道:“大师还与他聊了什么?”
明心将陆正那番惊天动地的话语说了出来。
不仅是元重,连旁边侍奉的一众人也听得咋舌。
那么一番话,能引得天地为之共鸣,足见其心日月可鉴。
“好一个年轻人,背后是天下苍生,是历代圣贤……”
元重啧啧称奇,这样的话太有魄力了。
哪怕是他也说不出这样的话来,说出来都违心,没那样的魄力和底气。
明心轻声道:“可谓我人族之中难得的天骄。”
元重闻言微微挑眉,听出来明心是在跟陆正说好话。
接着,明心又将自己在北域那些城池中的见闻描述了一番。
之前明心跟陆正辞行之后,还去附近地域又仔细了解了一番,知晓了陆正的诸多管理政策,似乎真想创造一个不一样的天地,圣贤们理想的国度。
元重得知陆正将那些地方管理得井井有条,心中惊奇,难不成此人真是一个天纵奇才?
他现在都有些好奇,想要亲自去北域瞧上一瞧了。
“传闻他得几位王朝天子的嘉奖,当真是一个人才,可惜怎么不是我魏国人呢?”
元重摸着下巴,相当惋惜地摇了摇头。
“他既然不受安国指使,有那样的大志,便让他在北域闹腾吧,本王好奇他能到达什么程度……”
反正北域也不归他们魏国管,更与他一个王爷没多大关系,索性当个看戏的,不必刻意去针对。
至于朝廷那边得知了情况,会是什么样的反应,那也和他无关。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要不是收了些好处,加上自己也对陆正有那么点好奇,元重才不会管那么多。
明心见元重是如此态度,心中也松了一口气。
如果陆正因此而遭难,他怎么也脱不了因果罪孽。
因果罪孽还算小事,就怕引来什么强者的报复。
虽然陆正在北域的行事无人指使,但明心并不认为陆正的背后真没有倚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