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法则 第289节

  “道种境武修苦修四十年,有望大成,铸金甲搬山道果。”

  ……

  李唯一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这花费的时间也太多,严重影响武道长生的修行。

  除非像王术那样,三年就将第一层修炼到大成,施展金甲护体,皮肤如穿法衣,肉身力量短时间暴增三倍,同境界传承者都要避其锋芒。

  “也不知阐门十二散手,到道种境后,会不会发生蜕变,威能是否可比拟大术?”

  李唯一心中没有底。

  因为大术修炼,往往需要一些珍贵资源的辅助。

  像修炼《金甲搬山术》的第一层,就需要金佛砂、地脉玄气、上品血晶,根据体质不同,还得外加一些特殊的百年宝药和千年精药。

  李唯一只知道惯性的修炼阐门十二散手,不断寻找自身的不足,感悟更深的玄妙和法则轨痕。

  这就全靠悟性!

  根本没有具体和系统的方法,去追寻更强威能,更高层次。

  没有典册、感悟、口诀,只有师父教的招式和要去捕捉的神蕴。

  这样修炼下去,很可能,阐门十二散手早就变样,变成只契合于他,只属于他自己的攻击术。

  他感觉,十二散手像是在临摹、感知、连接,某十二位非凡存在的神蕴和攻击法。

  灵谷殿的第二种大术,乃是《葬雪寒狱》。

  第一层,葬雪剑气。

  第二层,冰魄神剑。

  第三层,寒狱降临。

  第四层,幽冥白骨。

  ……

  李唯一脑海中,想到了尧音。

  若能先解决寒气威胁,她的玉碎冰魄之躯,应该很适合修炼这种大术。没有解决前修炼,则是催命之术。

  合上《葬雪寒狱》总纲……

  李唯一心中一动,回想起四叔黎松林曾说过,姚谦的剑气,乃是葬雪剑气,一旦入体,筋骨冻伤,血液凝结,肉身坏死,毁灭力极其可怕。

  可以说,只要被他一剑击伤,道种境肉身都可能瞬间毁于一旦。

  他修炼的葬雪剑气,是否与《葬雪寒狱》有关?

  杨青溪和杨云被送到总坛进修,可见,濉宗与双生稻教,必有极深的纠葛。很可能,这才是最近千年,濉宗迅猛崛起的关键原因。

  李唯一不相信,身为濉宗甲首的姚谦,与双生稻教没有牵扯。

  牵扯有多深就不好说了!

  灵谷殿的第三种大术《六如焚业术》,引起李唯一的兴趣。

  这是一种古婆伽罗教遗留下来的佛门大术。

  安娴静曾说,李唯一的念力火焰,堪比第一层道术的威力。

  她当时指的,应该是小术的第一层。

  在李唯一看来,既然要修炼道术,就要将自身优势最大化。念力既然是火焰属性,那武道道术,自然也选择火焰属性,让两者相互叠加,发挥最强毁灭力。

  “第一层,烬灭指法,十年大成。指尖划过,熔金化铁。”

  “第二层,焚业磨盘。”

  “周身凝聚火焰磨盘!身体为轴,火焰为磨,碾灭生灵,净化逝灵。”

  “第三层,业火化形,直破道果。”

  “可将火焰凝聚成鸾鸟、金乌、凤凰、岩河……化形万千。”

  “第四层,金刚怒目,大道长生。”

  “第五层,琉璃净火,百里燎原。”

  “第六层,六如大乘,焚天煮海。”

  每一层的修炼时间,与《金甲搬山术》几乎一样,想炼成前三层,都得一个甲子以上。

  许长老见李唯一在此术的书架下久久停留:“李真传眼光独到啊,但此术难修,危险性极大,稍有不慎便会业火焚身而死。”

  “神教千年来,能够将此修炼成第四层的,不到十人。能修炼到第五层的,只有两人。修炼成第六层的,只有一人,那便是我们灵谷殿的当代殿主。”

  李唯一脑海中,浮现出安娴静普普通通的娴淡模样,很是诧异:“安殿主修炼的,竟是毁灭力如此霸道的大术?”

  许长老露出得意之态,眼神满是敬仰和崇拜:“殿主三百年苦修,才六如大乘,掌握焚天煮海的战威。举目天下,也是超然之下有数的强者。”

  “殿主修炼到第六层大成后,感觉到术法威力和韵味未尽。曾说,此术或许不止是大术,有可能是一种帝术的前六篇。但不知为何,前六篇只有大术的威力。”

  许长老将安娴静编写的《六如焚业术心得》取出,递给李唯一。

  李唯一细细翻阅。

  以灵念师的念力强度,观阅和理解速度极快。在念力附着的状态下,只需看一眼,就能记住,随后翻向下一篇。

  片刻后,全部翻阅完。

  李唯一将之合上,闭目沉思理解,长长吐出一口气:“大术就如此博大精深,帝术又是何等之了得?许长老,神教可有帝术?”

  李唯一可是知道,整个凌霄生境的帝术,与至上法器一样,数量稀珍,每一种都威名巨大。

  六大千万势力,皆各只有一种。

第298章 神子首座

  许长老道:“传说,神教的帝术,记载在九页光明星辰书上,叫做三千星辰婆伽罗,能够引来天外星辰的力量修炼自身和发动攻击。”

  “但帝术,长生境巨头都很难接触到,没办法修成。只有那些超然,寿命数千年,才能慢慢研究明白,继而凭借帝术冲击天子层次,笑傲瀛洲无数生境,成为主宰。”

  李唯一想了想,抱拳道:“多谢许长老今日的好意和关照,唯一记住了!我想继续观阅研究《六如焚业术》一会儿,你老人家若是有事,先去忙吧!”

  “哈哈!”

  许长老觉得李唯一很懂人情世故,大笑着离开。

  能被南尊者看中,念力天赋超凡,收为大弟子,也是唯一传人。许长老觉得,自己提前释放一些善意,提供有限的帮助,不会是什么坏事。

  ……

  李唯一完全沉浸到《六如焚业术》各种书册的观阅中,打开修行的新篇章,对他这个狂热的武道追求者来说,简直美妙无穷。

  每看一本书都感觉大有收获。

  直到尧清玄来到术法阁,他才从观阅中脱离出来。

  与尧清玄同行的,是一位俊朗神丰的青衫男子,眉心生长有一粒稻谷形状的璀璨晶石,纯仙体的外貌,举手投足之间,彰显深不可测的强者气度。

  他便是神子首座,穹极道子。

  之前,就是他与尧清玄商议外面的局势。

  过去一年,是凌霄生境最动荡的一年。

  “尊者放心便是,南清宫那边,本首座一定帮忙照看年轻弟子需要争斗,才有动力和活力,当然一切都必须在规矩之内。”

  穹极道子冲尧清玄温润的微笑,继而,淡淡看了一眼从术法阁中走出的李唯一,踏着细雨青雾离去,没有要与李唯一说上两句的意思。

  谷雨涤尘的道心外象,洗去一切,独留飘逸圣灵的背影。

  李唯一与尧清玄一起离开,问道:“刚才那人好强的修为,灵谷殿的大人物?”

  “神子首座穹极道子。可列《甲子册》前十,实力胜过绝大多数州级甲首,只有朝廷和六大……五大千万势力的甲首可以与之抗衡。一旦出世,必惊艳天下,长生只是时间问题。”

  以尧清玄同境能够击败凌霄甲首左丘令的天资战力,眼光何其之高,穹极道子的天赋,在她那里,其实只能算是还行。

  之所以夸赞,是想刺激李唯一,给他立一个追赶的目标。

  李唯一知道尧清玄改六大为五大的原因,因为六大千万势力之一的九黎族,当代甲首尧星越,她哥哥,实力远达不到《甲子册》前十。

  甚至,尧星越不是黎州甲首姚谦的对手。

  当然若将九黎族的甲首,换成她,自然将不一样。

  尧清玄道:“许庭生说,你想回地面执行任务?”

  李唯一知道这个问题的背后,暗藏危险,谨慎的回答:“师尊放心,哪怕回到地面,弟子也绝不会泄露神教的任何信息。”

  “你敢泄露,死亡灵火自会启动。毕竟你那边出事,我也难辞其咎。”尧清玄道。

  李唯一道:“弟子其实暂时没有返回地面的想法,想在总坛,借助这里安全而优越的修炼环境,丰厚的资源,先好好的提升自己。有师尊和安殿主的庇护,弟子感觉……乐不思黎州。”

  尧清玄停下脚步,冷冰冰的盯了他一眼:“我这一生从未收徒,你是第一个。一日为师,终日为师。你我师徒,说点实话,不打紧的。”

  李唯一信她才怪,连忙再次道:“弟子是真心话,此间乐,不思黎。神教跟外界传言中完全不一样,绝非邪教。”

  尧清玄继续前行:“你看到的,只是神教的一部分。能够前来总坛修炼的,都是天才,是当成精英培养。”

  “任何势力的上层,都必然有最好的教导方式,如此势力才能发展和长存。”

  “但,神教还有另一面,得培养无数的信徒和教众,他们才是坚定的拥护者,无畏者。”

  “正与邪,在任何势力都是并存的。正压过邪,这个势力就是正的。邪压过正,这个势力就是邪的。”

  “正与邪,只是两种行事风格而已。”

  “神教需要安殿主这种,偏向正道的人,负责培养精英幼苗。神教已经发展到,必须正根的地步,否则会万劫不复。”

  尧清玄说得很委婉,但李唯一听明白了!

  而且,她说得这么透彻……

  李唯一问道:“师尊要离开总坛?”

  “天下局势风云变幻,南境更是仅次于西境的风暴漩涡,做为南境七州的负责人,我怎么可能置身事外?神教藏无可藏,已到必须现世的时候。韬光养晦,只为席卷天下。”尧清玄道。

  李唯一道:“那唐晚洲呢?”

  “已由天理殿副殿主褚天书接手。”

  尧清玄又道:“你心中,肯定很好奇,神教高手如云,为何不一起出手去围猎唐晚洲对吧?”

  李唯一思考,道:“眼下这样紧张的天下局势,我想每一尊长生境巨头,都必然站在关键的位置上。若因唐晚洲,而自乱阵脚,必然暴露更多的破绽,顾此失彼。我猜,唐晚洲也只是棋盘上的一枚棋子,背后操盘的,才是神教忌惮的。”

  尧清玄见他有神隐人的领袖气质,也就点到为止:“你想去地面执行任务,可以!但得等到,你拥有战胜道种境第四重天武修的实力才行。”

  “有没有凝聚出道莲,是真传弟子中的实力分水岭。”

  “九黎族那九个废物部族甲首,半数以上,也只是凝聚出道莲而已。”

  “你拥有如此实力,就可来到地面帮我。南境的许多事,在我看来,还非你不可。”

  李唯一道:“只需战胜道种境第四重天就行?”

  走出灵谷殿,尧清玄眼眸微抬,看了他一眼:“道莲武修没那么简单的,你还差得远。好了,自己回南清宫吧,若遇到解决不了的危险,去求助穹极道子。求人,记得姿态放低一些。”

首节上一节289/43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