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我,东海龙太子,拜师菩提 第87节

如此来看,音声大道,就相当于是广义上的“自然之道”。而与钟子期的友谊,则是伯牙的“初心”,也是求道之心。

所以,这对哪吒来说也是一样的!

追朔大道,求根源,变强,或是改变世间,改变天意等等,都是广义上的“大道”。

而与敖青的友谊,与敖青的信赖。便是他狭义上的“道心”!

当然,如果道心是这个的话,那么哪吒也就是有弱点的。

比如,若是敖青对其绝情绝义,或是敖青身死等等,都会很有可能让他道心断绝,甚至是堕入魔道,消湮于红尘之中。

类似如此的劫难,又叫做“红尘劫”。对哪吒来说,日后的“红尘劫”,无异于是最强大的灾劫。比三灾、天人五衰什么的,还要可怖。

但是道心既生,那么就是很难改变的了。

何况哪吒也并不觉得,这算得了什么。他相信敖青,更信任敖青。

哪吒当即道:“多谢祖师指点,哪吒自觉受益匪浅。”

祖师道:“你也无须谢我,我只是将你本就拥有之物,揭示给你而已。不过,你今日虽明本心,却尚无通玄之法。可留在三星洞中,我当以菩提境界启发与你。”

哪吒看了看敖青,敖青点了点头,道:“此乃大机缘也,贤弟不必迟疑。”

“好!那就……麻烦祖师了!”

哪吒当即同意。

而敖青,也为他感到欣喜。

因为用不了多久……哪吒将会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届时,他的法力道行,都会有很大的增长!

是的,祖师所说的菩提境界,正是“菩提树”。如今哪吒已明道心,那么在菩提树中得到的机缘,就相当于是类似敖青“菩提子”的机缘。

当然,哪吒自己的道心,表现形式不会是与敖青一样的菩提子,但是绝对也是威力强大。

等哪吒修成以后,纵未必比得上现如今同时具有“菩提子”和“清静心”的敖青,也一定会远超现如今的自己!

祖师一挥手,那哪吒倏地消失不见了。

很显然,是被祖师送到了“菩提境界”之中。

做完了这一切,哪吒之事便算告一段落了。

接下来的事情,也是等哪吒从菩提境界之中有所感悟,出来以后的事情了。

当然了,祖师对这些并没有怎么在意。毕竟,这对他来说,也只是举手之劳的提点而已。

只见那祖师重新看向敖青忽然开口说道:“心玄,此次你回来,为师也有一件事情,想要与你知会一番。”

祖师如此开口,敖青一怔。

他还是第一次听说祖师有事情要对他知会。

毕竟,类似祖师这样的大神通者,按说应该没什么事情需要敖青相助的了。

当即道:“师父请说。”

祖师颔首说道:“此事,却是与你未来的师弟有关……”

“未来的师弟?”

敖青愣了愣,但旋即反应了过来。

难不成,菩提祖师说的是……猴子!?

第一百三十章 佛门往事

自己乃是祖师真传,若是说“师弟”的话,在自己之后,恐怕也只有那孙悟空了!

想到这里,敖青不由得想起在极乐世界,如来佛祖隐隐也提到过类似的事情。

他转念之间,心中已有了猜测:“祖师所说的此事,可是与佛门有关?”

虽然,孙悟空是菩提祖师未来的弟子,这一点敖青是知道的。

但是按说,这跟现在自己,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虽然自己是祖师的真传弟子,但是祖师要收徒弟,也没必要知会自己。

所以此事,肯定是与佛门有关,而且说不定还和自己有关!

菩提祖师本就没有卖关子的心思,见敖青猜到了,便直言说道:“不错。在你出山之际,那西方如来佛祖,曾来到过我三星洞。”

果然。

敖青心中了然。一定是如来佛祖,和菩提祖师说了什么,此事与佛门有关,也与自己有关。

说起来,在极乐世界,佛祖就说过,自己和佛门有“善缘”存在。甚至不仅仅是与佛门,与道门和天庭,也有不少善缘。

当然了,所谓善缘,不是那么玄妙的一件事情。这大概是和敖青自己的行事方式有关。

敖青从来没有过想要与佛门、天庭或是道门为敌的意思。

既然不为敌,和中三教,那么未来有缘,自然会是“善缘”。

这是很正常的!

但敖青却没想到过,这善缘所说的含义,竟然是孙悟空?

敖青道:“不知那佛祖是何意思?师父只管说来。但有什么需要我去做的,徒儿一定不会拒绝。”

祖师眼中却浮现出了些许严肃:“徒儿,我知道你有孝心。不过,修道路上最重要的是坚守本心。很多事情都得顺应自己的内心,万万不可强求。若是你内心不喜,大可拒绝。”

敖青闻言,也知道祖师是为了自己好,心中领受,道:“徒儿知道了。”

祖师这才浮现出欣慰之色,缓缓说道:“心玄,你可知道昔年佛祖成道之前的事情?”

敖青想了想,道:“此事,我有所听闻。那如来佛祖原是西方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唤做乔答摩。因其为释迦族之圣人,因此又叫释迦牟尼。”

释迦,是释迦族。牟尼,则是“圣人”的含义。

祖师点头:“不错,你了解的很清楚。那如来佛祖成佛之前,正是释迦牟尼。那你可知道,在他之前,佛门所行的佛法与现在大不相同?”

“这个……弟子却有所不知。”敖青说道。

祖师道:“你不知道,却也正常。这本就是上古,甚至是太古时的往事了。在那释迦牟尼之前,佛门依然存在,但所行的法义,乃是‘寂灭’之法。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觉悟‘三乘法’,方才有小乘、中乘、上乘之分。”

祖师缓慢将一系列的往事说出来。

敖青听在耳中,方才了解到了佛门的往事。

其实这和他了解中的,也大差不差。

虽然,现实世界中,释迦牟尼就是佛教的创始人。但是在佛教神话中,释迦牟尼却只是“过去七佛”中的最后一位。

象征着“承前启后”的意思。

按这个说法,别说是“诸天万界”中横三世的“佛中之王”阿弥陀佛了,就算是在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也并不是最古老的。

佛教有三劫,过去庄严劫,现在贤劫,以及未来星宿劫。

这里的三劫,也是代表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竖三世佛的时期。

过去庄严劫有千佛出世,为首的正是燃灯上古佛。

燃灯古佛为佛祖时,西方奉行的是“寂灭佛法”。寂灭佛法的含义是“其体寂静,离一切之相”。换句话说就是,“表象”是不重要的,爱恨情欲,善恶快乐,都只是外在的表象。

想要成佛,就得行奉寂灭,寂灭一切表象。其中不仅仅是“恶”,包括“善”也是一样。

因为善是恶的相对,有善,就会有恶。同理快乐,痛苦,都不是真正的快乐和痛苦,乃是迷惑人的杂志。需要“寂灭”。

上古佛门,就是行奉此法。

但是。

令人没想到的是,此法,证得诸佛以后。却同样也滋生出了许多魔头。

其中包括直到现在,还令佛门棘手不已的第六天魔王,魔主波旬!

因为,佛门的“寂灭”,使得“表象”被剥离了出去。表象所代表的善、恶、因果、快乐、痛苦、爱恨情欲、生死离别等等,都汇聚成了与佛门相对的另一个世界。

魔主波旬以及欲界六天,也就此诞生。

可以这么说,如果说上古佛门是极端的“寂灭”,那魔道,便是极端的“喧嚣”。

甚至,有一种传说,那魔主波旬,曾经本就是上古佛教的佛门大圣。

但是最后,却被佛门的所作所为打击,心灰意冷,由此走向极端。

后来,释迦牟尼出世,他虽然学的是寂灭佛法,但却同样觉得寂灭佛法,不能拯救世间。因此他不断求索,最终千佛被老君启发,因紫气东来的影响,佛祖在菩提树下开悟,领悟了三乘佛法。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yeguoyuedu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从此,成正等觉,被诸佛奉为佛祖,并成为了佛门的“现在佛”,开创了如今的佛门。

但是,诸佛虽然承认了如来佛祖。那魔主波旬等魔道诸天,却并不认可。

甚至,波旬认为如来佛祖的三乘法,只是披上了伪善外衣的上古佛教,更加可恶。因此,多次阻挠佛门,与如来佛祖针锋相对。

虽然,波旬落在下风,但是受到他的阻挠,三乘法却始终无法传播开来。别说是四大部洲,即便是在西牛贺洲,也无法压制住魔道。

不仅如此,佛祖还算出了西方佛门会有一场劫难,届时三乘法若是覆灭,则必会生灵涂炭,即便重生,也只会重新走一遍寂灭佛法的老路。因此他想方设法,要将佛法传播到南赡部洲。

哪怕真的三乘法消灭了,至少,可以在南赡部洲流传下去。

但在这个过程中,波旬是不可能不出手阻挠的。因此他只能寻求其他方法。

而这个方法便是……西游!

第一百三十一章 推动西游

是的。

西游目的很简单,就是要让三乘法传播到南赡部洲,用以防止三乘法失传断绝。

哪怕是现在,三乘法已经在西牛贺洲成为了佛门的主流,但也仍然没有完全取代上古佛门,再加上魔道的威胁,未来保不准会断绝传承。

传教,为的不是发扬光大,更多的可能是先求存。

听到这里,敖青不由得想起了前世的佛教。

前世的佛教,其实就是如此。

佛教虽然起源于尼泊尔,传播于印度,但从来没有真正取代本土主流宗教。

后来释迦族被灭,佛门又先后遭受冲击,最后死的死,逃的逃,到如今几乎已经所剩无几了。

现代的印度和尼泊尔,真正信佛的人着实不多,信原始佛教的人就更少。佛教可以说是成为了印度教的一个小分支。

反倒是在中国,佛教在玄奘取经之后,逐步发展,后来更是融合了道教、儒教和神话,经历了不少世代,衍生出了禅宗、净土宗,反而发扬光大了。

原始佛教的一脉,则是逃亡到了吐蕃,即密宗。

而现如今,敖青所在的神话世界,似乎和前世的脉络,也差不了多少。

都是要依靠传教,来避免被灭法。

不过,想到这里,敖青却产生了一个疑问。

这样的传教……从《西游记》中来看,最后,确实是成功了的。

首节上一节87/23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