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我,东海龙太子,拜师菩提 第23节

但见如来端坐于莲台之上,双手结禅定法印。

宝座之下,有无数诸佛、菩萨、罗汉、比丘。一个个都执着幢幡宝盖,异宝仙花,摆列在灵山佛境。

那些佛陀、菩萨、罗汉、比丘之众,周身都散发着一轮轮圆光。

有的是头顶散发法芒异彩,唤做“顶圆光”;有的是全身笼罩着佛光氤氲,称作“举身光”。

这些光芒式样有圆形、宝珠形、火焰形不等。佛光的形状从某种程度上,便代表了每一尊佛陀、菩萨、罗汉所修持的“佛法”。

有的冷冽如刀,有的温柔似水;有的慈悲,犹如心置阳春。有的暴躁,仿佛身处酷暑。

而如来周身的光芒,则最为庞大,且澄澈,唤作“无量佛光”。

那如来的无量佛光平静、祥和。覆盖灵山,弥散西方大地,更笼罩着诸佛、诸菩萨。若仔细看去,便会发现灵山宝刹的所有佛陀菩萨,俱都维持着一尊尊奇妙的姿态,似一动不动般的。

而其实,这是因为他们的法相并没有在这灵山之中。

他们的法相,或在一座座佛国之中,或在三界之内布法传道。

但是,于灵山存在的佛法金身,却始终在聆听佛祖的无量佛音。

一方面,能以般若智慧澄净邪祟。另一方面,也是受如来教化,增长修为。

不过。

这一日,那观音大士的法相,忽然来到灵山雷音宝刹之中。那始终响彻大殿的滚滚雷音,在菩萨来到时,似乎平静了许多。

佛祖缓慢睁开双眼,看向殿下。那菩萨持佛礼道:“世尊。”

观音菩萨此次前来,自然,是为了禀告敖青之事。

不过,还未等她开口。

那佛祖却缓缓道:“观音尊者此次前来所为之事,我已知晓。但在大岁月中,有慧根者不计其数。能归我佛门的是缘,不能归我佛门的,亦是缘。何必强求?”

“善哉。”

观音菩萨双手合十:“我佛慈悲,那龙太子是否入我佛门,却还在次要。但其不但推测出我之本相,更在三星洞中,悟破了菩提心路。此等天资佛性,以往从未有过。弟子因而好奇,又恐此子之身份,若一意孤行,难免心生魔罗,此次前来告之我佛,以防天地生出浩劫。”

佛祖微微点头。

观音菩萨的担心,不无道理。每当三界中有天资卓绝者,往往,也会代表着诸多变数。既然遇到了,有所关心,也是当然的。

“也罢。”

佛祖看向菩萨,旋即说道:“既如此,我便以神通监听三界前尘,追溯一番此子的前因后果。”

言罢。那佛祖右手便结轮转法印,以大法力监听诸天。

顿时,每一粒微尘变动,每一道纹络生衍,都在佛祖的心中迅速划过。

那敖青的过去、现在、未来,也都浮现在佛祖的眼中。

而也就是在此时,那观音菩萨,竟然看到佛祖的目光浮现出了一丝丝好奇,进而,则是一丝丝讶异。

是的,讶异!

那代表着“现在”的万佛之祖,眼中竟然浮现出了惊讶之色!

虽然,那惊讶之色,仅仅刹那,便即隐去。

弹指过后,佛祖眼中重归古井无波。面向观音菩萨,说道:“此子,的确与我佛有一番善缘……”

……

……

却说敖青拜了菩提祖师,得了法名,便被安排了住所。

这“三星洞”,虽然是“心界”,可是洞天中的建筑,却与凡间一般无二。琼楼玉宇,雕梁画栋,可以说是一应俱全。

在樵夫的带领下,敖青住到了距离瑶台最近的一间屋中。

虽然,若论建筑之雄伟,三星洞肯定是比不过水晶宫的。但是,在这里得到了属于自己的一间屋子,敖青还是很兴奋。

同时,也有一点点的怀念。毕竟,他已经很久没有身为“人”生活过了。

“请问师兄……该如何称呼?”敖青看向樵夫。

他对樵夫,自然是很好奇的。

而樵夫,在《西游记》中,其实也只是一个指点道路的角色,并不起眼。

却没想到,竟然也是菩提祖师的“弟子”。

当然了,且不说其对敖青所念的《水龙吟》,这樵夫在《西游记》中的《满庭芳》,也是祖师传下的,总也不太可能是寻常人家。

樵夫看向敖青,故作羡慕之色道:“称呼?我倒不像师弟这般天资。我虽蒙祖师教诲,但却始终未能得到祖师赐名。至于前尘之事,却也忘得干净了。师弟可称呼一声樵子便是。”

敖青道:“料想师兄年长于我。便是叫‘师兄’也有些不当,又岂敢如此称呼?”

樵夫哈哈笑道:“我也没有那么老了。”

敖青见樵夫甚好说话,倒也安心了几分。至于樵夫的身份,他也没有执着,时机到时,自然会知晓。更何况,现在他还有一件事想要询问,这或许比樵夫的身份更重要。

“敢问师兄,我在这三星洞中,耽搁了多久,不知外面如何了?”敖青问道。

樵夫闻言,便已知道敖青的想法。

是的,敖青虽已“心证菩提”,但终究还是念及龙族的。虽然修炼很重要,但是他也想知道,外面到底怎样了。

樵夫道:“师弟在这三星洞中,已度过二百一十五年整也。外界,自然也是如是。”

敖青目光微凝。想不到,距离自己来到这里,竟然已经过了两百多年了。

这可真是,山中无甲子!

也不知道,东海怎样了,父王怎样了。

那樵夫似乎看出了敖青心中所想,道:“不过,师弟放心,东海那里师父早已有所安排。料想那敖广……料想东海龙王,不会有所担心。”

樵夫如此一说,敖青倒是松了口气。

其实,敖青却也不是在乎过了两百年。

就好像,在花果山,他也可以捺住性子,等几百年。

他在乎的,还是敖广。毕竟自己前去南海,在回去的途中消失不见了,和自己出去一游玩玩个百年的性质却是不太一样的。

如今,敖广那里既然已有消息传达。自然,也就没什么了,自己只要安心在这里修炼便是。

不过话说回来,这又过了两百多年了,估计猴子还是没什么动静呀!也不知,那猴子还有多久,才会出世?

第三十二章 采秀

敖青还是颇为在意猴子的。

只不过,与之前不同。之前在意猴子,是因为敖青想要和猴子一起拜师,而现在,则不免想到,猴子可是未来自己的“师弟”呀……

能当孙悟空的师兄,这未免也是很令人感到愉悦的一件事情。

当然,想归想,敖青也并没有太过追思这件事。

现在对他来说,还是修炼放在第一位。等猴子入门以后,届时,自会有一番因缘!

方才他见过了祖师,并得到了祖师赐名。旋即,又被樵夫安排了住处。

而三日以后,则是他正是开始在三星洞修炼的日子。

不错,三日以后!

这还是因为,那菩提祖师说,要教授敖青,需要三日时间准备一番的缘故。

是的。正如敖青预想的一样,祖师给自己设下的三道“考验”,其实正是类似“预授课”的内容。

自己花了二百多年,度过了那三道考验,则不需要像《西游记》原着中的猴子一样,再在三星洞住很久,才得授祖师真传。

但是,之前敖青没有联想猴子,可现在想一想。那猴子,说不定也经历了与自己类似的事情。

自己走“修道路”,猴子,则在南赡部洲走“红尘路”。

自己搬山筑阶,以大毅力抵达霞光峰。那猴子,则也翻山越海,以大毅力,抵达方寸山。

自己心证菩提,料想,也就是对应了猴子在三星洞中拜师以后,于“烂桃山”吃七次桃子了。

所以,看来想要拜入三星洞,的确是要有悟性、毅力和道心的。

只是,自己可别像猴子一样,真正学艺没多久,就被赶出了三星洞……

敖青心中谨记。

旋即,他缓慢站起身来,推开门,看向庭院处。

距离真正开始修炼,还有三日,他自然要好好观赏一番三星洞。毕竟,这可是菩提祖师的道场!

菩提祖师是谁?那可是孙悟空的师父!

至于其真实身份,前世也有很多人猜测。有人说,他是太上老君的化身,有人说他是佛祖的化身。也有人说他是猴子神通自生,心中颖悟的恩师。

每种说法,都是有可能的。

不过,对于敖青来说,他则更认为,菩提祖师,就是菩提祖师。

就好像佛祖就是佛祖,道祖就是道祖一样。菩提祖师糅杂三教,也是一位与他们相当的大神通者!

所以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三星洞”,和太清天、雷音寺没什么差别。

这种神仙福地,既然来了,岂能不好好采秀揽胜一番?

于是,敖青便在这三日之中,纵情观赏了一番。

这三星洞,瑶宫琼宇,云楼玉台自是不说。古木层层,重峦隐隐,亦是与家居住所完美的契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人烟与美景极为和谐、自然的感觉。

谷秀峰奇,栈道惊悬;群峦拱日,一柱擎天。

青峰争峻,白练斗芳;飞泉澄澈,云梯幽险。

虽无水晶宫之磅礴华美,却有一种飘飘出尘,仿若画卷般的神奇雄丽。

而且,除了这些风景之外,敖青还在这三星洞中,感受到了一道隐隐的“空寂自然”之意,与那菩提树给自己的感觉,极为类似。

仔细感悟,则似乎神思浮空,只仿佛身处梦中一般,有一种亦真亦幻之感。

“这所谓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究竟是怎样的存在?祖师真神人也!”敖青不由感到敬佩。

眼前的一切,都是如此的真实。而且,在这里进行修炼,所得到的修为也都是真实存在的。

可是,这里却是“心界”。祖师甚至明摆着说了,这一切,都是由心象汇聚,本质是虚假的。

这当真是虚假到了“极致”,也便成为了真实。那“菩提”的力量,当真难以想象。

不过。

想到这里,敖青忽然想起了,自己在菩提树下得到的那枚“菩提子”。

祖师说,自己在菩提树下,心证菩提。其实他没有什么意识,但莫非这就是所谓的“菩提智慧”?

敖青目光汇聚。很快,他脑中灵光发散,眉心之处,逐渐浮现出一道菩提印记,犹如“天眼”一般。

那正是那枚菩提子。

随着菩提子的显现,敖青顿时感受到,自己的“精神”似乎能够脱壳而出。

首节上一节23/23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