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天之开局成为气运之子 第431节

  “古今多少帝与皇,都付烟尘中……”人皇叹息,他是一个如神明般的男子,英姿伟岸,黑发披散,尽显其年轻时代的雄姿,眸子可以洞悉一切。

  “没曾想,我竟然还有再活一世的机会!”太阴圣皇眼中孤寂之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朝气。

  “万古难见的轮回,竟被我人族的天骄开辟出来了,当浮一大白!”太阴圣皇很开怀。

  “多谢两位!”太阴圣皇拱手行礼道,很郑重。

  “陛下客气了!”秦天连忙回避,太阴圣皇对人族有大功德,昔日的他,端坐九天之上,规划秩序,守护天下苍生,传授自身大道真经,令人族在太古时代有了一丝反抗的余地,被奉为人族母经。

  降魔杵更是在行礼,在请罪,阿弥陀佛大帝将太阴人皇神念镇压于此,肆意研究,算得上是侮辱了。

  “一道恶念而已,算不了什么,无需请罪。”太阴圣皇如同一尊威严的至尊,俯视诸神,有一种至高无上的气概。

  “况且,若无阿弥陀佛困住我的恶念,我也等不到轮回的现世。”太阴圣皇很开明。

  秦天上前一步,主动开口:“请陛下入阴间,化身太阴冥尊,平衡阴阳,造福阴间万灵。”

  “理当如此,对于我那位后辈皇者,我也十分感兴趣!”太阴圣皇点头,在复苏神念时,秦天就将当世的信息一并传给了太阴圣皇。

  对于太阳圣皇,这一位执掌与他截然相反力量的后辈,他很是好奇。

  他有预感,这一次与太阳圣皇的论道,他会有很大的收获。

  太阴太阳,孰强孰弱,阴阳共济,天下称皇,是他晚年流传下来的,本想一窥太阳奥秘,阴极生阳,试着能否再活一次。

  但成仙路的开启,让他打消了这个想法,欲要成仙,却不曾想在其中遭劫。

  “不死天皇,前世身死的因果,总要清算的。”太阴圣皇声音不大,却有一种无上威严。

  太阴圣皇目光深邃,看向北斗星域,开口说道:“我要去北斗一趟。”

  “您请便!”秦天道。

  他虽然复苏了太阴圣皇,邀请他入阴间,但这并不意味着太阴圣皇就成为他的手下了。

  在他没有拥有超越几位圣皇、大帝的实力之前,他只是一个晚辈,一个潜能无限,且对他们有恩的晚辈。

  在立场上,他们一致,一些小事情也可以麻烦他们,但想要指挥他们……不可能。

  每一个大帝都是唯我独尊,不可能屈居人下。

  “看来,我的天庭任重道远啊!”秦天想明白了后,忍不住摇头感叹道。

  如今的太阴圣皇刚刚化身阴神,状态不算太好,但也不算太差,发挥出准帝战力,没有任何问题。

  他迈步斗转星移,像是过去了数以万年那么久远。

  他的速度太快了,径直在宇宙中穿梭,一瞬间就从这片星空消失了,赶向北斗星域那个方向。

  哪怕他不再是升华的神念,但拥有了前世所有记忆,又链接回了太阴圣皇的精神神藏,能施展出的手段超乎常理,即便是大圣也只能仰望。

  “那老僧也告辞了!”降魔杵开口说道。

  秦天点头:“去吧!”

  ………

  太阴圣皇降临北斗,虽无升华般的无上帝力,但神通亦非凡,一眸可观遍三界六道,在西漠那里停顿了一下。

  须弥山上,圣佛法身颂念经文的声音停顿了一刻,对着太阴圣皇微微点头。

  “阿弥陀佛大帝的传承吗?!”

  “汲取如此多的信仰之力,塑造法身,目前来看,无碍!”

  “未来若有灾厄,我以帝力纠之!”太阴圣皇字字铿锵,威严尽显无遗,话语浩荡于苍茫大地间。

  他重活一世,一切灾厄都将不再重要,昔日的他,可以上击九天,下镇幽冥,横杀圣灵,镇封一切动乱,如今自然也可以。

  自然不需要再去呵问佛门。

  若有灾厄,未来他以帝力平息。

  这一日,姜家出现一个伟岸的男子,他出现在太阴体姜婷婷身旁。

  “你……是谁?!”

  见到姜婷婷,太阴圣皇脸上的威严散去,只有慈祥与灿烂的笑:“或许成仙路只是一种希望,有什么比见到血在后人体内流淌,朝气蓬勃,而更具有希望的意义?”

  “你可愿成为我的弟子。”

  “我愿意!”姜婷婷下意识说道,转而又觉得,拜一个陌生人为师,太过仓促了。

  “前辈…您是?”姜婷婷小心翼翼的询问道。

  太阴圣皇露出一丝笑容:“我是谁?…昔日我为太阴圣皇,如今我为太阴冥尊!”

  “您是先祖!”姜婷婷大惊失色,露出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

  太阴人皇很温和,对于这位拥有与自己相同体质的后人,极尽疼爱:“是我!”

  姜婷婷迟疑道:“可您……您不是……”

  太阴人皇温和一笑:“已经死了对吗!”

  “机缘巧合之下,再活一世,未来,生与死之间的界限会被模糊掉。”

  太阴人皇感慨不已:“轮回已现,世界将步入一个崭新的纪元。”

第367章 阴间蜕变,阴阳共济的奥秘,太古道场,力之大道

  太阴圣皇如太阳圣皇一样,二者并未一直待在阴间,而是在姜家教导他的后人。

  当然已经死去的后人,他也没厚此薄彼,以体内的本源之力,化作最纯粹的太阴神力,助其巩固神魂,延续阴寿。

  “可惜,太阴月桂树也不知道去哪里了。”太阴人皇感叹,他终究是死去太久,历经一个时代,昔日他所执掌的太阴月桂树,如今已经不知所踪。

  连他都难以寻找到。

  “否则以太阴月桂树的特性,在阴间应该十分受欢迎。”

  太阴与地府可以说是最佳搭配,更别提还有扶桑神树,二者简直是天作之合。

  为姜婷婷安排好课程之后,太阴圣皇借助秦天的力量,开启了通往阴间的门扉。

  幽幽暗暗的通道缓缓开启,散发出幽冥之气,侵蚀阳间的物与景,令周遭的灵草尽数枯萎。

  看上去诡异极致。

  对此秦天也十分无奈,哪怕太阳圣皇步入其中,令至阳之道遍布阴间,可阴间的画风依旧阴间,是死活改不了的。

  伴随着太阴圣皇步入阴间,独属于太阴圣皇的大道规则也融入到了这一方天地。

  “轰隆隆!”

  无形的涟漪以太阴人皇为起点,向外扩散,一种种异象在阴间浮现。

  太阴临空,月兔奔腾,月桂尊贵,又有瑞彩千道,神虹万条,五色纷呈,七彩照耀,整个阴间的万道规则都在震动,在这一道前都在表示臣服。

  那是昔日太阴人皇证道的法与理,昔日一道压万道的极道规则。

  如同极尽升华一般,在阴间尽情挥洒。

  那一种太阴独尊的极道融入阴间之后,整个阴间都仿佛被一股无形之力所震撼,产生了剧烈的震动。

  太阴独尊的万道与原本的万道规则发生碰撞,潜藏在万道之中的太阳极致之道绽放出恢弘的大道气机。

  太阴之力如潮水般汹涌,席卷每一寸土地,每一缕幽魂都在发出哀鸣,似乎承受了什么不可承担之重一样。

  阴间仿佛要崩溃了一样,虚空再一次遭遇劫难,发出哀鸣。

  太阴太阳,孰强孰弱,阴阳共济,天下称皇。

  这是至高的成帝奥义,也是天地间最根本的对立与平衡。

  阴阳比起相融共济,更大的可能是相对,相互克制,一瞬间,两种宇宙本源力对冲,虚空之中出现了无数裂痕,仿佛这片世界即将分崩离析。

  “咔嚓!”

  一时间,整个阴间仿佛撕裂了,两种极道规则在碰撞,太阴太阳,这是世间最根本,最对立的法理,

  “轰隆隆!”

  阴阳共济,天下称皇,所诞生的威能是不敢想象的。

  他们本身即是极道者,如今两种极道对立之道,于一界统一,甚至隐隐有仙道规则气机在阴间弥漫。

  太阴人皇与太阳圣皇对视一眼,驾驭己身之道,收敛了威能,避免将阴间撕裂,亿万魂灵遭劫。

  他们都是一道压万道的无上存在,又岂会驾驭不了自身之道!

  只不过,遮天人懂的都懂!

  太古时代的两位圣皇,无敌一世,孤傲一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如今难免碰上一个同层次的人,当然要一战。

  这既是一次另类对决,也是一场论道之战。

  极致的太阴之力与极致的太阳之力彼此碰撞,两种代表宇宙本源的力量在阴间肆虐,不过二人都默契的庇护起了阴间的生灵。

  一丝丝混沌气自阴阳碰撞中产生,一个个混沌符号的出现令两位古皇眸光大亮,最终,阴阳共济,产生了混沌的奥义。

  渲染了阴间,令诸天成空,成真。

  原本崩碎的虚空,也在这一刻合隆,代表“无”的混沌气息,填充了阴间,给予其“有”的根基。

  不光令阴间产生变化,甚至流淌入云梦界中,一丝丝真实气机在云梦界中弥漫,让人分不清真幻。

  阴间与云梦界本身就是一体两面的造物,如今阴间发生蜕变,带动云梦界升华。

  云梦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缕气息都染上了真实的色彩。山川河流、草木生灵,都流转出“生”的气机。

  混沌有无演化,赋予了云梦界根基,令云梦界一下子壮大了数倍,空间稳固,哪怕将成道者在其中出手,也无法撼动这一方世界。

  若是继续演化下去,或许有朝一日,云梦界也可超越常理,成为一方仙域。

  “不愧是太阴人皇,果然名不虚传。”太阳圣皇感慨不已,他是继太阴人皇后诞生的人族古皇,可以说幼年时期是听着太阴圣皇的威名长大的。

  “道友修为通天,不弱于我!”太阴圣皇不再高高在上,很和蔼,互相吹捧。

  太阳圣皇不光是与他同级的强者,二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密切,犹如阴阳太极一样,很相似,却又截然不同,一个如太阴一般孤傲,一个似太阳一般威严。

  他们是世间最好的道侣,为太阴太阳的创始人,叠加再活一世的buff,说不定真的会超越巅峰,踏足天帝领域。

  另一边,目送太阴人皇离去后,秦天目光扫过太阴神土,唯一能引起他兴趣的,唯有那一株十二品道莲。

  若此刻立即使用这朵仙葩,或许还能为他带来些许裨益。

  但可惜这一朵莲花尚未成熟,等它绽放,说不定秦天已经要成准帝了。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最终,秦天将其放到云梦界的兑换栏中了。

  秦天转身准备离去,继续闯荡人族古路。

  至于太阴神土中剩余的神物,秦天完全看不上,将当做后人的机缘。

  毕竟,整个宇宙都将化作他的道场,世间生灵都是他在子民,这里的些许造化,完全不比他在云梦界中放的福利。

  ……

  等到秦天回归星空古路时。

  已经处于黑夜了。

首节上一节431/46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