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真觉得丧尸很弱吧 第955节

船头顺势扬起,连带着底部圆润的球形鼻艏也暴露在空中,接近八千吨重的战舰就像是要飞起来一样。

这位刚刚生出雄心壮志,励志征服未知病毒的教授,瞬间被船身的剧烈摇晃所击败。

额头的温热感和阵阵刺痛,让他认识到现实是何等惨烈。

他想要是在做高危实验的时候,海洋来这么捣乱一下,乐子可就大发了。

就在马努艾拉和同僚们忙着思考如何利用手头的设备时,克里斯蒂娜拉斐尔坐在欧洲战区司令部总部大楼的会议室里。

部分与会者的职业生涯岌岌可危,差不多了解B.O.W.发展脉络的人几乎都在这个房间里,围坐在一张长形会议桌前。

两周前,向她发布命令的将军占据桌首的位置。

他身穿迷彩工作制服,高大硬朗,主导这场会议。

柯蒂斯斯卡帕洛蒂上将不希望会议变成争权夺利的战场,但也不希望所有人都挂机摆烂。

然而,会议室里的气氛怪异的到极点。

英军波顿唐国防科研基地的负责人穿着黑色正装,显得拘谨而冷淡其实是紧张得不知所措。

欧盟的卫生官员瞪着光滑到反光的桌面,一言不发。

波罗的海三国卫生部门的官员也在场,同样是眼观鼻,鼻观心,仿佛斯匹兹卑尔根群岛的事完全跟他们无关一样。

制服队的人到挺正常,各个坐得板正,都低着头在阅读发放

至手中的文件。

反倒是几乎没怎么遭受过B.O.W.袭击的联邦德国,派来的疾控中心官员很上心,胸膛前的吊牌上写着“彼得迈考斯克,传染病学研究部主任”。

克里斯蒂娜不着痕迹的扫过在场的诸多人员,心里想着,要是恐怖分子给这个会场来上一发IED,北约和欧洲战区司令部以及欧盟诸国的疾控专家和行政管理人员都得一起扑街。

瘫痪十天半个月绝对不成问题。

而这十天半月,依照现在生化病毒的传播速度,都不用提依靠雾气传播的“C”,随便从老病毒或寄生虫里面挑一款亚种出来,这些天的时间就足够它们扩散到很大一片区域了。

西欧和北欧诸国到场的官员之间,气氛很不对劲,有股水火不容的架势。

克里斯蒂娜作为本次调查任务的实际控制人,首先站在台上发言,用照片和图表向众多出席本息会议的官员和军官们解释。

紧接着,她的助手查博吉布森威廉姆斯中校发言。

他非常紧张,用有些发颤的嗓音描述了他在这期间跟踪探索调查小组时,见到的那些轻症感染者走向死亡时出现的临床针状。

等他讲完,他觉得谁也没有注意到他的紧张。

克里斯蒂娜向他投去赞许的眼神,看来这家伙还是第一次来到这种“国际性”的场合,那么多高官向他投去的眼神,给他制造了不小的压力。

基本情况介绍完毕,整个会场骤然化身菜市场。专家们互相争论起来,跟摊贩前讨价还价的顾客们没什么区别。

而官员们的看法就没超出过克里斯蒂娜的预料,光是在会议召开前,飘荡在他们之间的诡异气氛,就能说明一二。

西边的官员们用漂亮含蓄的外交金句指责北边的人们不负责,将民众的生命视作儿戏;

而北边的人指责西边的官员袖手旁观,毫无同理心。

整一个扯皮现场,克里斯蒂娜注意到上将的脸色开始变得难堪,不过她并不打算站出来。

当然,这事儿也轮不到她站出来。

猛砸桌子的人是位列案首的另一位将军,身穿淡蓝色的制服,看桌子上的帽徽

就知道他是英国的人。

“安静!我再重复一遍,”他的声音就像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一样,“安静!”

第十二卷 清算 : 第七十章 主流观点

好不容易等到平静下来,彼得迈考斯克的发言让整个会议室重新炸开锅。

他认为这种未知生化病毒没那么容易传播,尤其是难以通过空气传播。

大家都被死者遗骸的惨状所震慑,却忽略了报告上提到的那几组数据。

感染者固然会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但驻扎在那里的无国界医生幸存了下来。

“你们看第24页,16行的描述:他连续几昼夜呆在满是感染者的隔离区中,呼吸那里的空气,却没有生病。”

迈考斯克强烈认为,未知生化病毒不是那么容易感染的疾病,一定有别的传染方式。

因此,按照他的观点,情况并不像美国这些人认为的那么危险。

其次,生化病毒对人体的侵袭速度如此迅速,这也是个好事。

就像那些高概率死亡的传染病一样,在没有可靠治疗手段时,将患者们集中起来,让他们自然死亡,就能让疫情自然消失。

而到了生化病毒,最惨痛的手段不过如此。最多在结束之后,对疫区进行严格消杀。

当初的东京都就是这样,遭到“雾化-C”病毒导弹袭击后,清理工作持续了半年之久。

即便展开消杀作业,也还是时常有见到非人生物活动的踪迹。

东京都从遭受打击,到恢复正常,前后差不多耗费了两年的时光。

就算事情已经过去五年,那些曾经遭受污染的地区,仍然让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感到心惊胆战。

但考虑到那些岛屿,实际上就是个天然的大型隔离场所,只要不出现那种超级感染者,实际上就没那么危险了。

柯蒂斯斯卡帕洛蒂上将向这几位持有相同观点的专家提问:

“根据你们的模型,要是它在大都市中出现,要多久才能知道病毒的类型,以及药物研制需要多长时间?”

迈考斯克回答道:“视当地疾控中心设备所限,也许需要一周,也许时间更长。研制抗病毒药物的时间则无法估量。”

英国波顿唐基地的负责人插嘴道 ,等一等,他们有全新的设备和化验手段,能在3天内完成测序。

他的意思是,病毒样本应该交给波顿唐实验室来处理。

英国陆军波顿唐国防科研基地拥有Lv4级别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性毋庸置疑。

那位负责人暗戳戳地指出,总比交给德特里克堡那个每天都要整点新活儿的生物实验室来得强。

美国陆军传染病研究所一直都有安全问题,虽然有号称安全等级很高的BSL-4生物实验室,但仅仅在2016年,也就是去年,出现过多起实验室安全事故。

时间再往前推一年,那地方还发生过一次设计安博拉病毒的事故。

更早之前,还有里面的研究员向社会投放炭疽杆菌粉末的事件。

美国境内一直没有找到真凶的“T-毒信”案子一度被怀疑与德特里克堡有关,但FBI苦于缺乏证据,一直得不到进入调查的许可。

设施方面,除了被反复提及、饱受附近居民诟病污水处理系统外,基地内部的防护方面,也存在严重问题。

非要交给陆军传染病研究所的话,还不如交给B.S.A.A.和地方大学共建的有机生物武器研究所来的靠谱。

波顿唐的这番发言,直接让柯蒂斯斯卡帕洛蒂上将的脸涨成了猪肝色。

英方似乎根本不顾及美方的颜面,他们只想拿下未知病毒样本,至于帮助什么的,就提供

除了帮助之外的一切支持。

不过很快,斯卡帕洛蒂将军就平缓下来,只要海军的两艘驱逐舰仍然在当前海域徘徊,就有源源不断的病毒样本从那边送回。

话又说回来,他也承认陆军传染病研究所的管理非常混乱,把一些高危的东西送去,指不定还要闹出什么大事来。

研究所往北走不到一百英里,就能抵达哥伦比亚华盛顿特区,简直是要命的选址。

斯卡帕洛蒂面无表情,心里却在腹诽个不停,想要帮老伙计在这件事上捞点资本,但那家伙毫不遮掩地表露出某种敌意。

他扫了眼克里斯蒂娜,发现她正津津有味地听着那些专家们吵架似的讨论。

斯卡帕洛蒂觉得脑袋有点疼,看来都不是个省油的灯。

那么说来,对方在国内的行事的确威胁到了那位,逼得莫瑞斯伯德不得不拉下脸面,耗费积累的人情把她扔到这里来。

水面舰艇和突击队资格章一上一下,看起来就知道是个不好相与的狠角色。

他对最近几个月来,在国内发生的事还是有所了解,稍加思索就得出了大部分真相。

而部长这么做的目的就两个:

其一,排除干扰,保证新项目的正常推进;

其二让宝贵的政府资产离开权力争斗的漩涡,万一新项目失败,这些被刻意调离的人就会成为保障兜底机制,重新活跃起来。

无论是直接组成新的小队,还是去担任教官,都能发挥难以估量的作用。

仇恨哪有这么容易就消除,先别说那个有资格做到E-9,却走了准尉路线的军士长;

陆战队有个E-8的资深军士长已经放出狠话来,只要让他知道是谁下令干得,他豁出命都要为家人报仇。

那名WO-4级的准尉,差不多已经展开复仇行动了,还对那位部长和其部下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威胁,所以才会把人发配到这里来。

不过,伯德似乎忘记了一点,那就是

现代信息社会拥有极为丰富的通信联络手段。

况且,她的身份背景完全可以获得一条不受干扰的加密通信线路,以此中转指引完全忠于她的团队继续活动。

蛐蛐人事调动,军官或许麻烦了一些,但士兵方面就完全不同了。

伯德啊,你还是太天真了。

斯卡帕洛蒂上将收回视线,将注意力放回进入辩经状态的专家组。

“你的方案太激进,这样搞会出问题……”

“生化病毒正在流行期间,海上战舰无法提供平稳的环境,绝对不是实验证新技术的好时机。”

第十二卷 清算 : 第七十一章 互相分锅

柯蒂斯斯卡帕洛蒂上将始终作壁上观,一言不发。

这会儿他开口了,用震耳欲聋的大嗓门冷静地建议各退一步,他建议多方都参与进来。

看起来妥协是最好的出路,两方结束无意义的甩锅行为,迅速讨论出结果。

结论,病毒研究工作由英美联合展开;

波罗的海诸国,尤其是挪威自行承担人员健康问题;

要是在陆地上出现人类感染者,就交由北约主导处理;

临时编入欧洲战区的海军编队负责群岛和感染者,也就是这场爆发的源头。

皆大欢喜的局面呢,会议室里的人们欢呼起来。要不是场

合不太对,克里斯蒂娜敢打包票,绝对有人会开上一瓶香槟,以此庆贺麻烦事总得以解决。

“上校,我们得到了开火权?两艘战舰搭载的战斧导弹达不到移平小镇的程度啊。”

“不够,”克里斯蒂娜轻喝道:“根本不够,再来两艘也不够。”

查博悲哀地说:“我担心的是,如果走到无可挽回的地步,而挪威方面继续无动于衷的话,你不可能排除他们单独要求高温消杀的可能性啊。”

首节上一节955/9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