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真觉得丧尸很弱吧 第617节

目的地是位于小镇边缘的一栋四层建筑,那里能俯瞰整个城镇的西南角,距离中心广场大约有1200码。

这栋楼可以为其他执行作战任务的小队提供绝佳的支持,简直是绝佳的狙击和守望位置,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占领。

“行动时间只有五分钟。”皮尔斯大喊。

他从座位上抽出步枪,快速清点战术胸挂内的弹匣和弹药。

悍马车猛然停止,除了驾驶员、机枪手和两名在建筑周围建立防线的队员,其余人从座位上纵身跃下,迅速冲入目标建筑一楼,开始仔细搜索整栋楼,寻找可疑之处。

皮尔斯跑得那叫一个快,身上的战术胸挂、挂和头盔就差不多有50磅,更别说他们所携带的备用弹药、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

得来回运上好几次,才能让据点运作起来。

皮尔斯的注意力放在窗户周围,预测着武装分子可能开火的位置。同时,其他队员迅速包围过来。

三台车靠近楼层,建立起三角阵型的防线。

按照室内作战的规则,剩下8人立即组成队伍,逐步探索小楼内的所有房间。

随着他们的行动,点点枪声传来,那是他们在用破门枪开锁。被扣留在楼内的只有几名虚弱得无法动弹的妇孺,除此之外周围没有别人。

皮尔斯一直在巡视整栋建筑物,试图找到些什么。

这时通讯员走到过来,他正透过无线电了解楼内行动,只要碰到幸存者,就会立即把他们带出来,然后呼叫快速反应小组,把他们转移到安全地带隔离观察。

最终,他们找到的幸存者只有三人。

“好了,我们准备开始吧。”

皮尔斯说完,就拿出三角支架,开始

安装观测仪。

两百码外,一名中尉正在组织掩护行动。他拿着地图与守望小组交流,告诉他们接下来由他所率领的排将会对西南侧的B.O.W.群展开攻击。

“我们需要掩护的地带有这里、这里和这里……你们找好房间,准备展开行动。”

队员们立刻执行命令。和皮尔斯搭档的射手是个熟人,他们在水下爆破训练时碰到过,是叫做瑞恩。

这家伙是遗留的武器专家,极其热爱枪支,对它们了如指掌。虽然不知枪法如何,但和他比起来,皮尔斯自认是个外行。

虽然好久不见,但是如果没记错的话,他们俩水下基础训练时相处得还不错,也都拿到了海豹资格章。

皮尔斯必须确认自己的搭档绝对靠得住,毕竟战场上,战友是唯一可以托付生死的人。

第十卷 高橡树镇之灾 : 第五十六章 反击

战斗打响后,诸多活跃在一线的士兵和军官都有所发现,他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充满智慧的生物武器,还有许多装备精良的武装分子。

他们利用熟知地形的优势,在各种不经意的地方神出鬼没。

皮尔斯率领守望小队占据新的点位后,竟然在那栋三层楼建筑里搜出二十多把枪,其中包括机枪和狙击步枪,除此之外还有自制的火箭弹和迫击炮。

那只是街区里众多建筑中的一栋而已,能想象如此长的街区中像这样的“军火库”还有多少吗?

说实话,他觉得那房子不错,安装有空调,菱形吊灯也挺精致,尽管是西式家具也还是带着斯拉夫的古典风范。

休整时,他们利用那些家具好好休息了一阵。

在这里,俄罗斯装备很常见。

它们大多都老的掉牙,有些步枪和手榴弹甚至是二战时期的存货,双筒望远镜上还有镰刀锤子标志,筒身铭文显示它的确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为数不多的数字恰好是皮尔斯能读懂的内容1944。

比起东斯拉夫的“自由斗士”,活跃

在此地的武装分子运用B.O.W.的技术更加熟练。他们给普通人变成的复眼魔绑上延时炸弹,下达失去理智前的最后一道命令:向敌人发起冲锋。

自走简易爆炸装置,这比那些恐怖分子强多了……

这一招防不慎防,几分钟前的无线通信中,来自营部的通报让他们变得更加小心翼翼。

在这个地方展开合法杀戮,根本不会有任何生理和精神上的反馈。命中复眼魔后,不少士兵感到很奇怪,它们身中数颗子弹,却丝毫感觉没有。

身体上的一切对它们来说已形同虚设,灵魂早已离开,而身体却还留在人间。

一旦确认受损肢体无法使用后,躯体就会立即发生变异,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出不属于人类的镰刀状胳膊、拥有一定防弹能力的外骨骼……

不愧是名为人类的种族,异常的顽强。

就算在病毒的摧残下,依旧尝试着保持住“人”的形态。

……

前一天还在外海徘徊的马汉和辛普森号于深夜23时向B.S.A.A.所占领的港口开航,在它们后面的是6艘运输军需物资的散装货轮。

变成现在这样都是被逼出来的。

过去的36小时内,辛普森号执行了三次拦截作战。从飞行性能来判断,应该是法兰西生产的飞鱼导弹。它曾在战场上立下赫赫之功。

尽管这款反舰导弹系统已经落后于时代,但用来攻击毫无对抗设备、航速缓慢的散装货轮,自然没有压力。武器不会过时,只要运用对象和场景合适,一样能发挥出至关重要的结果。

那天深夜,航海长巴德看见SM-2升空的景象,正是辛普森号执行拦截作战的景象。

几乎没有人料到,武装分子竟然拥有对舰攻击的能力。

“舰长,请到通讯室。”

广播系统急匆匆地呼叫,克里斯蒂娜立刻走进战情室侧方那间似乎永远上锁的通信室。

“这玩意儿来真的。”

通讯官拿给她一纸黄色的信息纸,克里斯蒂娜在微弱的灯光下读着:

「格林威治时间:2月24日10:35分;发文者:大西洋舰队司令部;命令:执行无限制的空中与海上战斗,拦截一切未知海空单位;交战规则:七、九」

看到熟悉的交战规则,克里斯蒂娜很高兴,因为第七条生效意味着没有核武器威胁;第九条是宣布B.O.W.不用有任何权利,见到它的所有美方人员都有毁灭它的义务。

现在她可以自由地响应交战区内的求援;一直以来活动在舰上,临时充当应急武装小队的DEVGRU小组总算是有了用武之地。

克里斯蒂娜点点头,她将此份电文揣进口袋,走回舰桥,不发一语地走到麦克风前。

“这里是舰长,注意:这是正式公告,我们现在进入真正的战争,不会再有训练、演习等字眼。各位,从现在起,如果你们听到警报,则表示进入战斗状态,完毕。”

克里斯蒂娜挂上话筒,看向负责舰桥事物的值日军官说:

“布鲁斯先生,我要推进静音系统不停作业,如果它们有变化,我要立即知道,这是正式命令。”

“遵命,舰长。”

这套系统是用来降低推进系统噪音,以对付潜艇声呐系统。它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两条金属环带绕着这艘驱逐舰的船壳四周,一级引擎室的前后部。

第一部分采用压缩空气,在船体四周生成数以百万计的微小气泡。系统的另一部分则是利用桨叶做同样的事。

细小的空气泡生成了一个半透性质的屏障,可以有效降低船只发出的声音。

该系统的终极版本就是安装在潜艇上的对抗系统,它就是就是瞬间制造大量的起泡来屏蔽自身的声音,以欺骗鱼雷,让其丢失目标或再进入目标搜寻状态。

但是潜艇也有对抗的方法,只要有声音发出就能大致探测船只所在的位置,而后以线导模式控制鱼雷走向,最终以尾流制导模式攻击目标舰艇。

矛与盾的发展,永远是你压过我、我压过你的局面。

“还有多久我们才能

抵达港口?”

“十二个小时。”

“太慢了。”

克里斯蒂娜跳上自己的专属位置,悬空的双脚有一搭没一搭地晃着。

满载货物的散装货轮即便能航行得再快,船长们也会选择正常的经济速度,节省燃料。

“雷达有信号,导弹!方位3-1-5,距离90。”战情室的雷达官宣布道。

克里斯蒂娜坐正身体,心里对这种毫无意义的攻击行为充满鄙视。

总算来了。

她开口吩咐道:

“测算导弹发射位置,BGM-109导(战斧),1枚填装。”

马汉和辛普森自从开始护航后,全船就处于战备状态。

这次飞过来的是六枚,它们越过山脉后就出现在雷大荧幕上。面对这种掠海飞行的老款武器,两艘战舰各自射出3枚用于低空点防御防空的海麻雀导弹。

就像电影剧本中上演的那样,反导作战官冷静报数。直到不断靠近的光点和己方射出的光点相撞,他才停下读数。

唯一漏掉的导弹也在密集阵的拦截下化作焰火。

似乎对于全数被拦截的局面不满,武装分子操控的陆基反舰力量再度展开攻击。

左舷观测台的观测员发现了60公里外,自山巅升起的火光……

“逮到你了。”一名雷达操作员大叫。

同时将反击所需要的一切

数据送至导弹武器系统主管的系统上。

“开火!”

第十卷 高橡树镇之灾 : 第五十七章意外收获

“让直升机起飞。”克里斯蒂娜下令。

五分钟后,马汉号的直升机离开停机坪,以全速向东北方向飞去。他们的任务指挥官借用了舰尾附近的空仓库,充当作战指挥为中心。

虽然就三台电脑、两部能接上通信卫星的电话,以及可以用来操控无人机的摇杆节流阀组合。

无线电通讯可以借助战舰的收发系统,至少在联络上不会出现问题。

接下来就要看他们自己了。

地面小队的目标是搜索可能存在的导弹发射阵地,听起来就不像是个容易的差事,但他们的行动又是必须的。

直升机高速掠海飞行,旋翼的气浪连绵不绝的敲打着海浪,激起阵阵水花。机组的这番操作,让在甲板工作的水手看得心惊胆战。

小插曲结束后,克里斯蒂娜把舰桥的指挥权移交给执行官,彻夜未眠的她打算下去补会儿瞌睡。

途径战情中心时,她侧头看了眼里面的情况。

战术官始终关注着天上和水下的情况,声纳控制组努力地想要从视界内的绿色荧幕上的杂乱讯号中分辨出有用的资料。

因为他们的资料将决定战舰是否有能力对水下目标施以反击;四名航海室的士兵在后面角落的航海图桌前徘徊。

气氛已然没有日前的那番紧张,虽然还是很凝重,看得出来他们已经将心态调整回来。这是好事,因为只有保持着平时的心态,才会将自身的能力发挥到最大。

克里斯蒂娜刚迈出的步子收了回来,转道进入航海室,站在航海图前:

“状况怎样?”

首节上一节617/9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