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祖龙第一宠臣,赵高麻了 第92节

未来定会有无数秦国将士,会因为他这一时泄愤,最终白白死去。

随心所欲。

那是他以前可以做的事情。但如今,他是雁门的将军。

利与弊。

才是他应该考虑的。

在百姓的注视下,那少年将军,带领铁骑大军,缓缓离开他们的视线,朝着下一个城池方向走去。

“走!我们去雁门!”

"走走走! !"

“女儿,快,我们走! ! ”

而这时候,百姓看着再也没有人挡住他们,纷纷开始拖家带口。

与那少年将军的方向相反,百姓纷纷朝着雁门方向走去。

他们是赵人,不想离开赵国。

但又时逢旱灾。

而比起其他地方,雁门是他们可以接受的。

毕竟在赵人心中,雁门郡,一直以来,都是他们赵人的领土。.

第120章:燕国的惶恐

代郡。

曾经燕将刘善率领一万五的大军,都有把握两天内打下代郡。

而如今的代郡,士气低迷,又面对四万五的秦国精锐。可以说墨一路率领大军过去,除了个别城邑在抵抗,其余的要么不打 自溃,要么出城投降。

不到半日,墨便带领大军,来到了代城。

代城是代郡所有城邑,唯一守军有将近两千人的城邑。此前燕国两度来伐,都没有占领代城。

一直是李牧率兵击溃燕军。

另一次,便是他带领雁门铁骑赶走燕军。

"攻! ”

拔剑,剑指代城,~伴随着墨的命令。

巨弩,攻城车,抛石机这些从秦国运来的大杀器纷纷登场。

很快,无数散石从空中砸向代城。

一根根巨大的箭矢,每当射到城池上,与巨石一样,灰尘顷刻间扬起。

本就只有不到两千人的代城,赵卒纷纷叫苦不送。

特别是伴随着秦国大军的杀来,看着那排山倒海的秦国大军。

这一次,没有百姓的支持,赵卒根本抵抗不了。

"杀! ! !"

"杀! !"

当秦军将士杀到门下,纷纷从攻城车上来快速的爬上城楼。

城道上,顿时出现混乱的局面。

一名名登上城楼的秦军将士,手持秦剑与赵卒互相博砍在一起。鲜血顿时溅射到城墙上。

墨看着混乱的城墙,看着不少将士都被赵卒砍死。

目光逐渐变得冰冷起来。

许久后,代城的城门,缓缓开启。

城门内,依旧混乱,秦国将士与赵国士卒搏斗在一起的身影随处可见。

“杀!"

伴随着墨的带头冲锋,无数铁骑将士纷纷跟随墨,一起冲向城门。

轰轰轰~! ! !

轰鸣如雷的铁蹄声,响彻代城的天空。

代郡被秦军攻下的消息传到燕国蓟都的时候,燕国王宫内,燕王与文武百官纷纷傻眼了。

“报!秦军已攻取锦田! ! !"

“报!秦军已攻取定乡! ! !"

“报!秦军已攻取邯乡! ! !"

从第一份战报开始,几乎一个时辰内,就会有侍卫跑进来禀报。这频率,让所有人震惊的同时,也让他们摸不着头脑。 那秦国大军怎么感觉在代郡,根本没有遇到抵抗,大军如履平地一般。

与他们燕国发兵之时,判若两样。

天下人皆知秦国虎狼之心,为何那代郡的士卒与百姓,抵抗他们燕国,反而不抵抗秦国。

“回禀王上,定是受旱情影响,固而代郡的赵国士卒与百姓,不抵抗秦军。”

看着燕王望着自己,面露疑惑,刘善站出来,对着大殿上的燕王,解释道。

有些话,刘善没有说。

早在数月前,那代郡就无多少兵马。

那时,若是那叫墨的秦将想要攻伐代郡,简直是唾手可得,如今代郡被秦军占领,这是早晚的事。

况且。

别说四万五的雁门大军,就是一万五的雁门铁骑,他燕国士卒能一样吗?

若是真一样,数月前。他何不直接开战!平白无故被那秦将羞辱。

伴随着刘善的话说完,顿时传来熙熙攘攘之声。

“这下怎么办呢? ”

“是啊,代郡与我燕国紧紧相靠,秦国随时都能出兵攻打我燕国。”

“唉,当初就不应当与秦国结盟。”

"虎秦啊!"

大殿之下,燕国的文武百官纷纷窃窃私语,十分懊悔当初与秦国结盟。

如今随着赵国逐渐势微。没有赵国挡住秦国,他们就要直面秦国大军。想起代郡的雁门铁骑,这些文武百官心里五味繁杂。 悔不当初啊!

若是那赵国还依旧强势,哪里会像这般危险。

而一提起强秦,在大殿之中,目光最恨的便是太子丹了。

早年在秦国为质,那已经坐上秦王的嬴政不止一次漠视他,甚至还辱过他。

那断日子,他刻骨铭心。

逃回燕国后,他无时无刻不想报复嬴政、报复秦国。

但奈何燕国以利益为重,根本不听他的。

“众位爱卿,秦军已取得代郡,眼下,我燕国应当如何是好? ”

燕王看着文武百官。

此刻燕王心里也后悔,但说什么也晚了。本想得到代郡,再征令兵马,以图强国。

如今代郡未得,秦军与燕国紧紧相邻,随时都有可能攻打他们燕国。

这..

“王上,当前,我燕国要想办法除掉雁门秦军,秦国与赵国连年交战,损兵折将,如今又刚灭han国。对我燕国有威胁的, 便是秦国留在雁门的铁骑。”

一名大臣站出来,拱手说道,把如今的局势一一分析出来。

0求鲜花..

闻言,无论是燕王还是文武百官,纷纷都看向那名大臣。

"那依爱卿所言,可有高见? ”

燕王满是期待的问道。

然而,当燕王开口后,那名大臣顿时就不再说话。

他只是站出来,分析局势,点名要害。

至于那雁门铁骑,他还真的没有什么办法,连李牧率领大军,都败于那雁门铁骑,赵国都被那雁门铁骑打得元气大伤。

燕王一脸无奈的看着这名大臣。

说半天。

没有对策有何用。

“禀告王上,当今只有联合匈奴、魏国、楚国,合盟抵御强秦。此前匈奴大军被雁门郡屠杀上万人,匈奴人势必会愿意与我 燕国,一同围攻雁门。"

这时候,太子傅鞠武走出来,拱手道。

然而鞠武方才说完,便有大臣反对。

“匈奴未知,然魏国此前便不愿发兵,这次怕是……”

伴随着这名大臣的话,文武百官隐约能听到少许叹息声。

此前攻夺代郡,被雁门铁骑驱逐之时,他们燕国便希望魏国能发兵,一同攻伐秦国。

最终却被魏景滑王一口拒绝。

听着使臣说,魏景滑王已病重。

所以为何不敢出兵,文武百官心中都知道,换做是他们,他们也不敢在随时可能会动荡的时候,派遣大军与他国交战。 而文武百官的叹息,则是伤感。

魏景滑王,是当今天下,少数支持抗秦的君王。

曾经便是景潘王提议,由赵、韩、魏、楚、燕组成联军,共推赵将庞暖为帅。

那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秦国之土被他们拿下,秦国也被联军压着打。

若非当时秦国那已是暮年的秦大将蒙鹫,率兵击退联军。那一次说不定还真能打到咸阳。

天意啊!! !

那时候六国名将数不胜数,而观秦国,只有暮年的蒙鹫一人。

“王上,请王上下令,再遣令一次使臣,前往魏国,与魏王细说其中要害。”

首节上一节92/27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