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祖龙第一宠臣,赵高麻了 第83节

“草原!”

墨说完,便看向北方。

此刻的墨,再次想起那个梦,目光逐渐坚定不移。

咄发!"

伴随着墨的话,无数铁骑将士,如洪流一般,从府邸大门处驾马而过。

第112章:有他在,便好。

雁门百姓不知道秦国铁骑为何北上。但回来之后,一个征用农夫的召告,便传了出来。

一名名秦军士卒手持秦剑,长戈严守城门口。不准任何人离开雁门。

"他们为何突然要征用农夫啊。”

"那将军到底想干嘛? ”

“不会是让我等打仗吧? ”

一时间,雁门城的百姓,都纷纷惶恐不安。互相议论着。

他们不明白,这方才没有结束战事没多久的秦军,为何突然要征用农夫。难道是要补充将士人员。但这根本就不像。

好在百姓并没有疑惑多久。墨一声黑衣,来到了城门。

“将军,为何突然征用我等百姓? ”

“是啊,将军,我等皆是普通农耕的百姓,将军将军为何突然下令征用我等。”

看着眼前的少年,不少老者颤颤巍巍的站出来,开口问道。

他们相信,眼前之人,不会害他们。

若是要害他们,当秦军第一次击退李牧将军的时候,就已经可以。但眼前这将军只从进入雁门后,从未真正伤害过他们。甚 至还帮他们赵国击退匈奴大军。

这才让他们这些老者,装着胆子,轻声询问。

墨看着眼前无数雁门百姓,纷纷望着自己。让他又一次,想起梦中雁门的惨景。

“我方才去30草原边境,去看了哪里的河水。”

墨扫视眼前的百姓,轻声道:“雁门恐有旱灾。”

一句话,却让所有百姓一脸错愕,似乎怀疑自己耳朵。去草原看水,这与旱灾有何关系。

“这

“怎么可能

"是啊,旱灾,怎么可能会有旱灾。”

无数百姓纷纷交头接耳,你望望我,我看看你,满脸不知所措。

别说百姓,就是茏、曳胖子等一系将领与雁门铁骑将士,都满脸懵。特别是今天早上,墨带着他们去草原逛了一下,他们本 以为是去巡视,若是看见匈奴,也好警告一番。

结果万万没有想到。将军去草原,根本不是去警告什么匈奴。而是去观察草原上的河流。

怪不得。

将军一回来就下令召集农夫,原来是这样。

不过,将军怎么会知道雁门未来会有旱灾?难道就是去看了今天那几条河?

而方才开口询问墨的一名老者,拿着拐杖,看向墨:“将军,会不会是哪里弄错了?赵国百年都没发生过一次旱灾。将军看 着天,或许不久便要下雨。”

伴随着老者的话,得到无数百姓的赞同,随后纷纷看向墨。

应该是这将军弄错了。

赵国,怎么会发生旱灾。甚至现在最担心的的,应该是大雨才对。

“不会弄错的,想想,今年的河水是否与以往不同,物极必反。”

墨开口道,他无法用后世的学说让这些百姓理解。但他百分百确定。过不了两个月,雁门,定有旱灾。

“将军,若是弄错了,您岂不是?.…”

老者听不懂物极必反是什么意思,但他还是忍不住想劝一下,毕竟堵河渠,可是一个劳民的事情。如今农耕之际就要来了, 若是男子都去堵河渠,农耕势必会受到耽误。

而且老者也是有心,想提醒一下墨。

若是到时候没有旱灾,这件事情,势必会让全天下的人,贻笑大方。他就从一个威名赫赫的将军,成为他人口中的笑话。 但老者话还没有说完。就看到墨望向他。

“老先生,我懂!”

随后墨看着雁门百姓。大声道:“从即日起,男子年过十五,女子年满二十,皆要去兴水利,堵河渠。”

说道这里,墨的眼神逐渐冷漠,缓缓开口:“违者,斩!"

这是他第一次在雁门,强制全城百姓。

当墨离开后,雁门的百姓久久不能回神。这一次,他们清楚的感觉到,眼前这个少年将军堵河渠的决心。

但更让他们说不出话的。不是那句:违者,斩。而是方才安静的城门,那句轻飘飘的。

“我懂!”

回想那日城门拔剑斩匈奴的身影,在看着眼前,这个离去的背影。在想那方才的话。

他懂!

也知道知道后果!

但他还是做了。

人,孰能无心。

而他们此刻,看着那个少年的身影。一句话都说不出。他们所有人都有点恍惚,眼睛都微红。

就凭一个判断,但是为了雁门,为了他们这些百姓的安危。不惜冒着被天下人贻笑大方的风险,赌上自己一次次血战,方才 拥有的名誉,声望。

值得吗?

他们试问,

问问自己,给他选择。一边是名声地位,一边无亲无故的百姓,值得吗?

不值。

他们试想,若是换做自己。当自己是秦人,是拿管一郡的大将军。

是否像他这般,愿意做这种全天下,没有那个人会做的事情。

不会!

不仅他们不会,全天下,也没有人会。更别说那些其他地方的将军,郡守。

酒池肉林,美人软玉,这些不好吗?为什么要做这种所有人觉得傻的事情。

是啊。

很傻。

但。

眼前那个离去的背影,却做了。

或许此刻每一个雁门百姓,都能清楚的体会到,第一次,有人关心他们百姓。甚至不惜嬉笑大方,不惜成为天下笑柄。 想到这里,不少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人,眼睛似乎进了沙子,有点红。

这是个好将军。

哪怕他是秦人。

但,却比他们赵国所有将军都要好。好到他们都在想,有这个将军在,其实雁门郡是秦是赵,都无所谓。

他在雁门,便好!

脑海里再次想起那少年将军的话。所有人百姓,都浮现出这个念头。

"老赵人,碰上个好将军咯~!"

不知哪里,一个老人含泪的声音,轻轻飘荡在雁门城口。传入每一个百姓耳中。

府邸内,兮儿看着墨,她也听闻了城门那里的事情。

“你有把握?"

兮儿没有注意到,说这句话的时候,她的语气,尽是前所未有的温柔。

很难想象,她这样的冷美人,会对一个人,有这般的语气。

似乎,是在担心。

“比起我有没有把握,你更应该祈祷,是我猜错了。”

墨没好气的看着兮儿,此刻他简直心烦意乱,那种压力,没有见过雁门那人间地狱场景的人,根本无法体会。

"你

所以难得又一次好气的兮儿,看着墨居然这般对待她。

那俏脸瞬间冰冷起来。

但一想到他的压力,兮儿就发现,根本维持不了几秒。

他原本根本就不需要这般做。说到底,是为了雁门的百姓。

念及至此,兮儿再冷,也无法冷漠。

或许他的判断是真的。

然而一想到这个,即使是她,都忍不住颤抖。

美眸再次望着眼前这人。

满是希望、寄托。

甚至连她自己都发现,不知不觉间。他仿佛成了雁门百姓的倚靠,也不知不觉间,在她心中,成为了倚靠还有…心上…。 自己怎么会喜欢他。

兮儿清冷的俏脸上,浮现一丝红晕。努力压下心中的慌乱。

墨没有瞧见。

此刻墨目光一直认真的看着桌子上的方布。上面画的是雁门郡,整个郡的地图。

手指放在一个又一个位置上,但下一刻,又摇了摇头。

这年代,面对旱灾。基本上都是只有几个做法。

米粟储备,移民、移假田,还有就是兴修水利。

首先是储备,所谓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悍水溢,民无菜色。 但眼下别说别说九年、三十年,就是三年的耕种,雁门都拿不出一年的存粮。

赵国连连战事,邯郸皆是权贵,宗室贵族怎么可能愿意牺牲,那么粮草无疑基本上都是从其他郡征收。而雁门,早已没有存 粮。

百姓迁移,更加不可能。先不说邯郸哪里的贵族宗室有多吝啬,就是秦国也不会答应啊。

移田。这他更做不了主。赵国都没打下来,他让百姓换田,换到哪里。估计就是打下赵国,在不知道范围的旱灾下,又能往 那移。

首节上一节83/27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