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祖龙第一宠臣,赵高麻了 第253节

稳坐王座的嬴政,将这一切看在眼底后,倒是再度开口道:

“蒙武上前听封!”

“遂依秦律,识其功绩,即日起,封为十八等大庶长、武安君;食邑一万户,奴仆千人,黄金万金 嘶

随着蒙武的封赏出来,大殿之内又是一阵倒抽凉气的声音。

同时大家也是意识到了不同寻常。

同为十八等大庶长,当初对于墨的封赏可是要比眼下的蒙武高的多了!

此时的众人,已经将所有的目光集中到了王翦和墨的身上。

蒙武已经十八等,那么这两位功绩最大之人呢?

一个十九等,一个二十等?

同时封侯?

同时史无前列?

怕是如此,该是如此啊!

毕竟,王翦和墨的功劳实在太大!

十九等的关内侯,二十等的彻侯,这一次恐怕就得花落王翦和墨二人了。

与此同时。

王翦也是听完蒙武的册封之后,一阵的诧异。

他原以为自己顶多也就是十八等,封个君罢了。

现在看来?.…

难道自己真要被封侯了?

王翦早已心潮澎湃!

嬴政倒是也没人众人久等,直接开口道:

“驷车庶长王翦上前听封!”

“依秦律,识其功绩,即日起,封为二十等武成侯;食邑三万千户,奴仆万人,黄金三万金

轰--

炸了!

整个大殿之内,彻底炸了!

所有人再也顾及不得朝堂的威仪,开始切切私语起来。

大秦的第一个二十等!

武成侯!

大秦的第一个侯!

还不是关内侯那种虚位,而是实实在在的彻侯!

王翦自己更是宛若置身梦幻当中,满眼的不敢相信!

若不是墨暗中推了推他,估计王翦一下子都忘了谢恩了!

看着躬拜谢恩的王翦,墨倒是也能理解。

这恐怕就是帝王心术吧!

若是仅有自己一个二十级,再加上胖子曳的十七级,伊父的九卿之首......

这一下子,自己势力也太恐怖了,整个朝堂恐怕都会因此失衡。

所以,将对于朝堂并无野心,一向执着于军功的王家抬上来,倒是一手制衡自己的妙招。

墨能相通这些,自然这些朝堂之上的老狐狸们,也是很快相通了这些点。

看向墨的眼神,除了羡慕和嫉妒外,俨然有些人已经暗自窃喜起来。

大秦最高也就二十等罢了。

现在王翦封了二十等,就算你墨再获封二十等又如何?

还不是有人能同样制衡于你?

不仅如此。

此时更是有人想的更深!

嬴政没有封王翦十九等,而是直接封了二十等,除了想要制衡墨以外,是不是有这其他的心思? 是不是说明.

飞鸟尽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

就在所有人都开动心思之时...0

嬴政却是微笑着走下了王座,直接来到了墨的身侧。

墨随机便想躬拜,却是被嬴政一把握住了双手,阻止了他的躬拜。

群臣:“......”

彻底懵逼了!

完全看不透嬴政这到底是想要干啥!

走下王座已经非同寻常,现在又是阻止了墨的躬拜!

这到底……

没人众人再乱想,嬴政此时已经直面众人,跟墨并肩而站,掷地有声道:

“武襄君墨,功绩卓著,当......”

“封王! ! ! ”

安静!

整个大殿内,随着嬴政的话音落地后,彻底的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封王?

这.…

这.…

这已经不能用史无前例来形容了 !

更不能用极尽恩宠来形容!

此刻,所有人的发现自己都已经词穷!

封王?…

这可是开天辟地以来的头一回啊!

不过,再想想墨这一生的功勋......

好像除了封王以外,再也没有其他的办法来表达他的功劳了!

而且,从礼法上来说,这也不算逾矩。

毕竟,嬴政已经要成为皇帝,比之原来的王要更高一些,封墨为王,倒也合情合理。 只是……

所有人之前还以为嬴政是想要制衡墨来着,没想到......

打脸来的如此4.8之快!

这哪是什么制衡啊!

完全就是最高最不可攀的恩宠!

此时的这些大臣们,看向墨的眼神已经极度的复杂。

羡慕、嫉妒.?…等等,各种情绪不断的蔓延!

同时,他们也是深知,墨已经真的成了当今天下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他们这一辈子恐怕都别想再撼动墨分毫了 !

同样。

墨也是一阵的诧异。

他也是玩玩没想到,嬴政最终会做出这样惊世骇俗的决定。

虽然惊讶,墨倒也没推辞,连忙躬身谢恩。

毕竟,此时若是推辞,非但不会显得自己高风亮节,反而显得很不正常。

毕竟,这可是封王啊!

正常来讲,又有谁会推辞呢? 除非你有另外的非分之想!.

第274章:一统文字的风波

是年。

嬴政改王为皇帝,称始皇帝。

同时,武襄君墨获封安平王,赐嬴姓,赵氏。封五万户,奴仆五万人,赏十万金......

混乱的时代,也随着这一份诏令,这一份封赏彻底远去。

中原大地上,一个新的大一统王朝,正式建立!

安平王墨也实现了自己对于魏木的承诺,眼下秦国各地无数的医馆宛若雨后春笋般的开设起来。 而有着医仙魏木这位医家大家坐镇,更是全国各地无数的医者,开始走出深山,出世行医。 全新的大秦,整个医疗水平因此明显提高了一大截!

当然。

诸子百家除了医家外,墨更是建议始皇帝,广发招贤令,让诸子百家各尽所长,传播自己的学说。 虽然,墨也知道这或许会带来一定的弊病。

但是终究是利大于弊的好事!

毕竟,百年大业,在于教育!

除了和善的对待诸子百家外,墨更是花了大心30思在纸张之上,进一步的降低着纸张的成本。

想要普及教育,显然纸张是尤为重要的。

眼下的大秦,教育资源依旧拿握在诸子百家以及少数的上层贵族手中。

寒门贵子?.…

这在大秦基本就是难如登天的事情!

显然,想要推动整个时代的发展,这一点无论如何墨都是要改变的。 优化纸张,降低纸张的成本,那还仅仅是第一步。

在此基础之上,印刷显然尤为重要!

只有这样,免去誉写的繁琐,书籍这种东西才能更为广泛的传播,也才能更利于大秦统一文字。 更利于教育的普及,百姓的开智!

首节上一节253/27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