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途情路 第416节

夏文博这会还有点目瞪口呆呢,好一会,才反应过来。

“嗯,这事情你做主就成!”

“夏乡长,他这个工资能不能不要扣了,这娃也可怜!”

“不扣,不扣,今天的事情那里听,那里放,我和徐主任也不是多事的人,但以后你这个支书在这一方面,还是要多注意,多警惕,不要有人重蹈覆辙。”

“是,是,这点是我大意了,我给夏乡长做检查!”

夏文博一摆手:“做什么检查啊,算了,我们还是研究一下修路和种植板栗的事情吧!”

刘支书过去和夏文博没太打交道,但今天一接触,觉得夏文博这人真还不错,心里也很感激他对金庙村的关心,也不再藏着掖着,把金庙村的家底都亮出来,和夏文博商议的时候,也绝不讨价还价,用上了最大的诚意。

这一商量啊,就到了下午的五六点钟。

种植板栗问题不大,操作简单,费用也不高,除了金庙村作假安排劳力之外,就是购买一批树苗,并不很贵。

至于修路吗,大概的情况夏文博心中也都有了底,实际上要把金庙村和外面的乡道接通也就十多里的山路,比夏文博他们今天走路进来的距离还要短很多,因为没有路,他们走的时候只能来回绕,见沟绕沟,见水绕水,但要修路了,稍微搭建几座小水泥桥,推开几条坡道,路程能缩短许多。

只要村里出劳力,剩下的就是运输沙石,还有征调农机站的那几台推土机,这些费用并不太大,乡道的要求也不高,路面推宽,上面垫上砂石,再夯实铺平,也就行了,他们仔细的算了算,就是三十万左右的样子。

这点钱对金庙村来说,那是很多,但在夏文博的心里,却并没有认为有多少。

他站起来伸个懒腰,说:“好了,大概情况就是这样,你们先组织村民把板栗种植这块搞起来,我会让乡农技站给你们弄一批树苗,开春了就种上,修路的事情我回去准备资金,只要购买砂石的钱有了,就可以先动起来。”

“谢谢夏乡长上任伊始就帮助我们金庙解决了这么大的两个问题,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晚上不要走了,就在我家住一宿,明天再走吧!”

“不用了,我赶一赶也就回去了!”

“那怎么行啊,我让老婆给你杀只土鸡,弄点高粱酒喝了再走!”

“我车还在山下路边呢!”

“我马上安排人过去给你看着,一晚上没事的,走走,你们几个,都到我家去。”

刘支书不由分说,拉着夏文博的胳膊就往外走,这可不是虚情假意的客气,夏文博从他脸上看到了一种真诚和热情。

夏文博不能再推辞了,在农村工作,要想让下面拥戴你,那就是和他们打成一片,要能和他们喝烈酒,抽旱烟,说粗话,你的客气会让基层的干部感到你架子大,你人虚伪,爱作假,那你以后的工作就很难展开了。

因为,基层的干部和群众,就是那么简单和执着,太多的弯弯绕是他们最深恶痛疾的东西。

正文卷 第四百零二章:骗婚

一行五六个人,顺着村委会前面额那条土路,往刘支书家里而去,夏文博本该很累的,但因为今天一来就解决了两件金庙村的大事,心情非常好,走路的步伐也感觉轻快了许多。

夏文博和他们一面聊着,一面放眼四顾,欣赏着群山峻岭中的这个小村落,夕阳中,乡村里各家各户炊烟袅袅升起,整个乡村便笼罩于轻柔的烟雾之中,朦朦胧胧。村里不时传来几声奶牛唤犊的叫声和几声狗追赶牲畜的吠声,更显示出乡村的安谧与闲适。

泥土的幽香,野草的芳香,还有那乡村各家飘出的饭菜的清香,飘荡在整个空间,沁人心脾。

真是一片好地方啊,夏文博想,这里的美不是城市的繁华可以比拟的,这是一种原生态的美,更重要的是,这里是自己的领地,是自己叱咤宦海的起点,只有把这美丽的土地建设好了,自己才能去接纳更大,更多的地方。

“咦,哪里在干什么,人很多,是集会吗。”

夏文博远远的看到山下的一处院落里,人影晃动,进进出出,而且那院子里还有好几股炊烟在袅袅升起。

“奥,你说的是李大头家啊!他今天娶儿媳妇,办着酒席呢!”

“这时候还在办酒席?”夏文博有点好奇的问,要知道,城里结婚一般是上午就请客结束了,哪有现在还请客的。

“夏乡长,这是我们当地的风俗习惯,这叫流水席!”

“什么是流水席!”

“流水席的意思就是说酒席像流水一样,不会间断的,从上午接回了新媳妇开始,酒席就开始了,但不是一起开,因为农村住的有远有近,来的有早,有迟,通常是来人凑够一桌子,就开一桌子的席,没人来,就暂停,只要够十个人,就开一桌子,这样下来,要折腾到晚上。”

“这样啊,哈哈,我倒东岭乡真还没有参加过婚宴,对了,他们咋不请你!”

“嘿,哪能不请我呢,一大早我全家都过去帮忙了,这不是听说你来了吗,我就是好抛下她们,去见你!”

“哎呀,要不我们也送点礼,过去参加他们的婚礼,吃一顿流水席!”

夏文博的兴致一下呗提了起来。

刘支书就笑着说,农村办这样的红白喜事,都是不赚钱的,你送不送礼,只要人去了,就要招待你,有的一家三四个人,送一二十元钱,在这里连吃三顿都成。

“我们可不能白吃,徐主任,这里有六个人,每人按五十算吧,你一会送三百!”

“好的,好的!”徐主任连连点头。

夏文博又叮嘱了一声:“记得把我的名字也写在礼单上啊!可别白送了,以后我结媳妇的时候,他们要还礼的!”

这一说,所有人都笑了。

大家绕着小路,走了半个小时的样子,到了李大头的院子。

一进院子,夏文博就看到了院子里面竟然在地下用砖石磊起了七八口床那样大的灶,十多个妇女忙忙碌碌的在灶边忙活着,院子旁边还用木板支起了一个十多米长的案板,上面摆满了各种菜肴,装菜的盘子也是五花八门,有铁的,有不锈钢的,还有磁的,除了盘子装菜,碗里也装菜,碗的大小,花色,品种也各不相同。

显然,这都是乡亲们各自从家里带来,借给他们的。

这李大头一听乡长亲临家门参加婚宴,心里那个高兴和激动啊,试问,全村百十户人,从解放以后到现在,谁家娶儿媳妇的时候乡长能来?这是多大的荣耀啊,这在金庙村的历史上都能写下重重的一笔。

他屁颠屁颠的跑了过来,夏文博一看,我去,李大头啊李大头,果真名不虚传,哪颗脑袋真的够大,就算是刘欢的脑袋,也要小他一圈。

“夏乡长,我代表我们全家,对你的到来,表示十二万分的欢迎!快请进,快请进!”

夏文博刚刚踏进了院子,全体都有,几十个客人呼啦啦的一起站立,鼓起了掌。

这阵势,夏文博还是第一次遇到,他手忙脚乱的给大家招呼着,他也不知道是该摆摆手,学毛主席他老人家在重庆谈判时候下飞机的那样招手好呢,还是学周润发在电影赌神中下车进**的动作好?

最后感觉都不合适,他就对大家笑着,说了句‘大家辛苦了’什么什么的。

但坐下以后又想想,这些人都在吃肉喝酒,辛苦个辣子啊!

李大头把夏文博等人安排在了堂屋中央的一张高桌子上,上面的菜很丰富,只是看像差了一些,但很实在,肉片可以用‘巨大’这两个字来形容,一片肉足足有烟盒大小,而且还很肥。

夏文博呲呲牙,这家伙,吃上一片估计都再也吃不动了。

首节上一节416/86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