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青云路 第1818节

苏星晖带了几名救援队员,兴阜县政府的一名年轻干部给他们带路,而他们身后跟随着一台铲车和一台挖机。

他们搜寻的这片区域是兴阜县城的东南部,一片老城区,这里的大批建筑物都是至少三十年以前建的,而且在原来的街道上还搭建了各种各样的违章建筑,这是典型的棚户区。

这片棚户区的建筑物房龄都很长了,全是砖混结构,在建造的时候也没考虑过抗震的功能,所以在这次大地震当中,这片棚户区的建筑物无一幸免,全都成了一片废墟。

这片棚户区的道路错综复杂,又很狭窄,所以在地震发生之后,能够跑出来的人并不多,这一带几千名居民,除了当时在上班上学不在家的人,其余上千人至少有一半人都被埋在了里面。

昨天一天到今天,救援的人们从这里倒是救出了不少人,因为这里的建筑物楼层都不高,最高的可能也就四楼,所以就算被埋,也埋得不深。

不过,到现在为止,这片棚户区里还至少埋着一两百人,需要赶紧进行搜寻和救援工作。

这一次,于锐志的薪火基金会带了不少高科技装备,比如卫星电话,每个救援小组都有一部,用来在通信网络被摧毁殆尽的灾区互相联络,以及跟外界联系,苏星晖便用这个给家里报了平安。

另外,他们还带了生命探测器,用这种装备就能够探测到废墟下面是否有生命迹象,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这支救援队各种救援设备都非常齐全,加上大型机械,他们一个五六人的救援小组,能够发挥的作用都相当大了。

很快,生命探测器便探测到一处废墟下有生命的迹象,苏星晖立刻让两台机械对这处废墟进行开掘。

这处废墟应该是一栋三四层的楼房倒塌下来形成的,从废墟外面还看得到里面有油毛毡,这应该是当地居民自行搭建的违章建筑也倒塌了。

两台机械的开掘工作进行得非常小心,就算没有生命迹象的地方,也可能有遇难者的遗体,所以他们都是小心翼翼的把这些废墟里的水泥构件一件件的刨出来,运到一边。

苏星晖他们都戴着安全帽,帽子上有特制的充电氙气灯,把这片废墟照得雪亮,好方便机械操作。

其间,救援队员们发现了两具遗体,他们指挥着机械小心的将遗体旁边的大块水泥构件移走,最后一些比较小的水泥块,他们就用手搬开了。

苏星晖也参与了搬水泥块的工作,他亲眼看到了那两具遗体,那两具遗体一个是一位老年男子,另一个是一位中年妇女,他们的脸上满是痛苦,身上伤痕累累,身体还扭曲着,显然在临死之前经受过巨大的痛苦和恐惧。

苏星晖还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救援工作,他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地震中的死难者,这给了他巨大的震撼,不过,他很快也就适应了,毕竟他连重生这样的事情都经历过,还有什么能够吓得住他的呢?

而其他几名救援队员,他们更是对这种场面司空见惯,毕竟他们都是参加过类似的救援活动的。

在搬去了大量的水泥块之后,生命探测器的信号越来越强,他们知道,就快要挖到目标了,这个时候,他们更加小心。

在搬去了最后一大块的水泥块之后,他们听到了一个婴儿的哭声,这让他们都有一些不可思议,原来被埋在这么深的废墟下面的,居然是一个婴儿?

婴儿的哭声很微弱,怪不得他们刚开始谁都没有听到,这也是一个信号,证明这个婴儿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所以,他们必须要加快速度。

现在大块的水泥块已经被机械全都移开了,那些比较小块的水泥块不能再用机械去移了,因为机械毕竟没有人手这么精细,在移动的过程当中,很容易让水泥块发生第二次的倒塌,造成二次伤害。

因此,他们都用手搬起这些水泥块来。

这些水泥块虽然算是比较小块的了,但是重量也都不轻,至少都有几十斤重,也只有他们这些年轻力壮的人才搬得动。

他们一连搬走了几十块水泥块,其中有几块超过一百斤的水泥块,都是两三个人抬走的,婴儿的哭声越发清晰,但是这个婴儿哭一阵便停一会儿,显然这个婴儿已经很累了。

就在这时,大家看到了一块巨大的预制板,横亘在了废墟当中,而婴儿的哭声就是从下面传来的,这块巨大的预制板人力是不可能搬得动的,因此,苏星晖当机立断的让那台挖机把这块预制板搬走,因为哭声已经清晰可闻,所以预计搬走这块预制板之后,就能见到婴儿了。

为了防止水泥块再次塌陷下去,大家已经把预制板上和旁边的小块水泥块搬得一干二净了。

挖机司机展现了他神乎其技的水平,他用挖机挖斗上的一个铁齿,勾住了预制板上的钢筋,然后轻轻的将它提了起来,这让大家都是非常紧张,他们屏住了呼吸,似乎生怕他们呼吸一重,这块预制板就会掉下来。

如果预制板掉下来,那后果不堪设想,这么重的预制板,势必会造成水泥块的大量移位,这样就很有可能会伤到那个婴儿,所以,这次操作必须一次成功,不允许失败。

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 伟大的母亲

挖机司机的技术非常好,他稳稳的操作着挖机,将那块预制板慢慢的移开,直到他将那块预制板移到了一块空地上,将预制板轻轻的放下来之后,现场的救援队员们情不自禁的爆发出了一阵欢呼声,因为现在婴儿的哭声已经越来越清晰了。

这块预制板下面有一个小小的空间,这显然曾经是一间小屋,不过现在里面已经堆了很多水泥块,这些水泥块都不算太大,救援队员们用最快的速度搬走了这些水泥块,下面的情况就可以看得到了。

下面的情况让救援队员们一个个都惊呆了,只见里面有一个女子,看上去还很年轻,她显然已经失去了生命,不过她至死都还趴在一个摇篮上面,她的姿势是跪坐的姿势,是在保护着摇篮里的婴儿。

死者的上衣掀了起来,她显然在死前都在给婴儿哺乳,她希望这样能够让婴儿多坚持几天,可是,在她死后,婴儿就已经吸吮不到乳汁了,婴儿又饿又累,自然会不时发出啼哭声。

这样的场景让所有人都震撼不已,苏星晖掏出了手机,将这一幅场景给拍了下来,然后他和救援队员们将死者的遗体抬了下来,放到了一块空地上,用一块白布盖了起来。

一个救援队员将摇篮里的婴儿抱了起来,婴儿大概两三个月的样子,是个男婴,他现在连伸展手脚的力气都没有了,只会啼哭,啼哭声也是越来越微弱。

苏星晖让那个救援队员将婴儿赶紧送到他们的临时营地去,那里有护士可以照料这个婴儿,这个婴儿的生命真的是来得太不容易了,如果不是这个伟大的母亲用自己的身体替他支撑起了一个空间,他是不可能活到现在的。

那个救援队员抱着婴儿上了一辆越野车,开向了临时营地,这个时候,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宝贵的,要是耽误了,也许这条来之不易的小生命又会夭折,那样的话,在场的所有人都不会原谅自己的。

这个晚上,救援队员们的救援工作进行得还是很有成效的,他们在各处废墟里用生命探测器进行搜寻,用大型机械来清理废墟,从废墟里,他们又找出了一百多具遇难者的遗体,还救出了二十多名幸存者。

这个数字是非常可观的,因为昨天一天,当地的群众和附近的驻军也只找出了一百多具遗体,救出了十几个人,而且他们找出来的都是比较浅的,而救援队员们都是从比较深的地方找到了这些遗体和幸存者。

值得一提的是,于锐志的薪火基金会在兴阜县城北部修建的一座抗震公益学校,在这一次的地震里,没有一幢教学楼和校舍倒塌,这里的上千名教师和学生,全部都及时的转移到了学校的操场上,只有少数人受了轻伤。

这个事实让于锐志长长的松了一口气,他一直都为之担心不已,生怕他修建的抗震公益学校没有起到什么作用,那他心里可就太不好受了。

这座抗震公益学校,将附近的几所村办学校的学生都吸收了过来,所以才有这么多学生,这些学生的安然无恙,也让兴阜县的伤亡大大降低了。

苏星晖记得,在他的前世,兴阜县属于极重灾区,死亡人数就有好几千,受伤人数更是不计其数,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学校的学生,因为学校的学生当时都在上课,人员密集,学生应对灾害的能力和反应也不如成年人,所以他们很难跑出来。

再加上学校的教学楼和校舍都没有抗震设计,所以一般学校的教学楼都倒塌得比较彻底,这就加重了伤亡。

可是在这一世,由于苏星晖的干预,于锐志在川西省修建了大批抗震公益学校,现在这些抗震公益学校明显已经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这一座抗震公益学校,至少就让一千多名师生安然无恙了,而这样的抗震公益学校,于锐志在兴阜县的每一座乡镇都至少建了一座。

这个消息让于锐志明显振奋了很多,他在忙了一夜之后,还是精神抖擞,他不停的用卫星电话打着电话,让于若秋安排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准备更多的救灾物资,准备送进灾区来。

贺富生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就醒了过来,他起来之后,便找到苏星晖,让他去休息,让他们兴阜本地人上,不过苏星晖一时还没法休息,因为他也有很多事情还要安排。

他要安排卸完货的大卡车将遇难者的遗体送回蜀都,而那些孩子和伤员,也要用车辆一批一批的运到蜀都去,在那里他们能够得到更好的照料和治疗,而那些大卡车回到蜀都之后,又要马上装上那边准备好的救援物资,再回到兴阜县来。

兴阜县城现在还有数万军民,每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资,光是这五十卡车的物资,是远远不够的。

而那几台加油车,现在已经有两台的油用光了,他们也开回了蜀都,把油加满之后,再回来,如此循环往复,现在这些油料就是他们的生命线,他们几乎所有的工作都要依靠这些油料。

除了这些事情之外,他们的救援还需要向更深的地方延伸,要找出每一个幸存者,另外,他们还需要去兴阜县下面的乡镇去帮助那里的人们进行救援工作,下面的乡镇各种条件更差,所以也更需要他们的救援。

因此,苏星晖执意不肯去休息,他的精力很旺盛,早上的时候练了一套拳,就把损失的精力补了回来。

贺富生拗不过他,只能是大家坐在一起,吃了一顿早餐,这顿早餐也就是每人两碗方便面,在这个时候,能够维持他们基本的能量需求,又方便的食物,就是最好的食物了。

首节上一节1818/19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