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青云路 第1173节

燕纺集团现在的债务欠了好几亿,主要是欠的银行贷款和利息,供货商的货款,电力局的电费,职工的工资等等,这些债务每天都产生巨额的贷款利息,所以每过一天,这个数字都在加大。

而更加严重的是,燕纺集团的供销网络确实被破坏得很厉害。

因为广大贸易公司在最近几年垄断了燕纺集团百分之八十左右的供销业务,燕纺集团原来大部分的供货商和销售商的关系都断掉了。

再加上这两年的亚洲金融风暴,让不少做外贸的销售商都垮掉了,这让燕纺集团的供销网络破坏得就更加厉害了。

现在的燕纺集团,可以说是奄奄一息了,就算有人想要投资进来,看到这种情况都得惦量惦量。

而像银行贷款,这两年国家在搞不良资产剥离,把这些呆滞和呆账贷款拨给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让他们负责清收。

而这些资产管理公司的清收手法也比较灵活,主要是收回欠款单位的固定资产来进行拍卖,或者搞债转股,总之,他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把这些不良资产进行盘活。

对于燕纺集团来说,搞债转股当然是最好的一种办法,债转股也就是公司的债权人把自己的债权转变成公司的股份,如果这些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银行贷款本息都转成股权的话,这些资产管理公司也就成为了公司的股东。

把这些银行贷款变成股权了,以后就不需要再增加贷款利息了,而银行也不会再催收了,这就极大的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要不然光是这些贷款利息,都得把企业给压垮。

不过呢,现在燕纺集团这样的情况,那些资产管理公司未必会同意搞债转股,因为把债权转成了股权之后,他们就成了企业的股东,企业如果经营得不好,他们连债权都没有了,企业亏损倒闭,他们的股权也就没用了。

所以呢,柳云清想要设计一种股份制改造方案,就必须要考虑到现在公司的情况。

公司的盈利能力如果不够强的话,是很难找到合作方来进行股份制改造的。

而燕纺集团连供销网络都被破坏了,而且也没有启动资金,还欠着这么多债务,谁能相信他们今后的生产和盈利能力呢?

柳云清道:“不过呢,燕纺集团也有它自己的优势,燕纺集团的机械设备都还是比较先进的,燕纺集团的工人素质不错,现在工作积极性也挺高的,只要重新建立信用,供销网络的建立也是顺理成章的,所以应该还是能够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的。”

“我目前的想法是尝试债转股,尽量减少燕纺集团的债务压力,对那些不愿意债转股的债主,跟他们签订还款协议,另外,还可以将欠职工的工资转化为他们的股本金,让他们也成为企业的股东,这样,他们就能够成为企业真正的主人翁了。”

“如果这些职工还有多余的资金入股的话,那就更好了,那样的话,公司就能够获得一笔比较多的启动资金了,就说三万职工平均每人入股一千的话,都是三千万啊!”

“当然,如果能够唣到一个有实力的投资人来入股公司的话,那是最好的了,据我估计,燕纺集团要想顺利恢复生产,最少要有两到三亿的启动资金,所以,必须要有那种有实力的投资人,我看,那位于总应该就是苏组长你找来的人选吧?”

苏星晖微笑着点头道:“对,他确实是我找来的有意向的合作人,不过呢,这也要看他出的条件怎么样,要是太苛刻的话,我还不跟他合作呢。”

柳云清点头笑道:“苏组长真是大公无私啊!”

苏星晖收起了笑容道:“燕纺集团太不容易了,再也禁不起折腾了,于总他们也不在乎这些东西,再说了,我觉得燕纺集团的前景还是相当不错的,他们如果真的入股燕纺集团,以后一定会大赚一笔的,当然,这也是双方双赢的合作。”

柳云清道:“行,那我明白了,我会继续留在燕纺集团的,燕纺集团股份制改造的方案,我也会尽快做出来的。”

苏星晖道:“辛苦你了,柳总,现在燕纺集团的情况不太好,账上没什么钱,所以这一次你的报酬可能也得欠着了,等公司走上正轨之后,我会让他们优先付给你的。”

这一次柳云清做的这个审计项目,再加上燕纺集团的股份制改造的方案和指导,费用加起来至少是几十万,这对现在的燕纺集团来说,不是一个小数字,现在让他们把费用付给柳云清,还真付不出来。

柳云清洒然一笑道:“没事儿,欠着吧,我现在暂时还没到揭不开锅的时候。”

苏星晖摇头道:“真是不好意思,燕纺集团现在倒是到了揭不开锅的时候了,下个月给职工发的生活费都还得借钱发呢,那电费、煤钱也都还欠着。”

柳云清道:“这个我当然明白,燕纺集团现在是最艰难的时候,不过这也是黎明之前的黑暗,我相信,燕纺集团一定会好起来的。”

柳云清开始做那份燕纺集团股份制改造的方案了,而苏星晖又找到了殷德山、谷志林两人,他跟两人说了想要让企业的职工把公司欠他们的工资和生活费转成股本金,在公司入股的事情。

燕纺集团欠这些职工的工资和生活费,平均每人也有几千块钱了,这么多工人加起来,有一亿多了,这是燕纺集团欠债的大头之一,如果能够把工人的工作给做通了,就能缓解很大的资金压力。

不过呢,这个工作不好做,因为这些工人们家里基本上都是等米下锅,好多人都是欠了一屁股的债,等着公司补发这笔工资呢,你现在跟他们说,他们的工资发不了了,转成公司的股本金了,他们会怎么想?

因此,殷德山和谷志林一听,就皱起了眉头,他们当然也知道,这个工作不好做,殷德山道:“苏组长,这件事情重要吗?”

苏星晖道:“老厂长,现在公司欠职工的工资和生活费已经达到一亿五千万以上了,而且这个数字每个月都在增长,这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啊,如果这个压力不消除,公司很难恢复生产。”

殷德山点起了一支烟,闷闷的吸着,良久,他把烟头往地上一甩,狠狠的碾熄,然后说:“行,这个工作,我一定帮你做通。”

谷志林道:“老厂长,咱们也要相信工人们的觉悟,他们只要对厂子还有信心,就一定愿意把这些工资变成股本金的,这样一来,这些职工就成了厂子真正的主人了。”

殷德山点头道:“对,我也是这样想的,苏组长,你就等着吧,就在职工大会那一天之前,这件事情我一定帮你办妥!”

第1141章 高志勇

燕纺集团的职工代表大会召开了,在会上,职工代表们选出了新一届的公司领导班子,新的领导班子基本上都是从上一次工人堵门时,跟苏星晖对话的那些职工代表里面选出来的。

这些人都是当过中层干部的,年富力强,经验也丰富,在职工当中的威信也很高,所以他们才会被职工代表们一致推选出来,在这其中,秦和顺被选为了公司分管生产的副总。

秦和顺原来就是机修车间的车间主任,以前也当过纺纱车间的车间主任,他对厂里的机械设备是最熟悉的,对公司的生产流程什么的更是不陌生,所以,他来当这个副总也是实至名归。

而担任燕纺集团总经理的,名叫蔡立业,原来曾经担任过织布车间的车间主任,并且有很高的呼声担任副总经理的,后来由于他执着的反映邓复平他们的问题,被疯狂的打击报复,当了一个闲职。

后来他干脆一气之下,离开了公司,到一个朋友开的民营纺织厂去担任了厂长,在那里干得挺好的,工资收入都挺高的,已经有一年多了,这一次,是殷德山给他打电话,说了公司现在的情况,他才回到公司,参加了职工大会,并且被选举上了公司的总经理。

除了他们之外,公司其他的领导也都被推选出来了,而公司的中层干部,将会重新竞聘上岗。

燕纺集团原来的中层干部,大部分都是邓复平、熊万华等公司领导任命的,他们任人唯亲,把公司领导的家属、亲戚、朋友,还有那些给他们送过礼的人都放到了这些岗位上,这一次,趁着公司改革的机会,这些人全都被撸了下来。

这些人当然不服,可是在现在这种形势下,他们不服能怎么样?不服也给我憋着,连邓复平、熊万华他们都被抓了,这些人还想翻起什么大浪?再说了,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两万多职工呢,有这些人,他们闹起来都属于少数群体。

而这一次的职工大会,绝大部分职工都决定将自己被拖欠的工资转为股本金,入股到公司,这代表了他们对公司的信心,他们认为,在新一届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燕纺集团会越来越好的。

苏星晖知道,这是殷德山等人做职工工作的结果,这些职工们为了公司能够恢复生产,也是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苏星晖是经常到职工宿舍区去的,他看得到,许多职工的家里都是家徒四壁,都是等着这笔工资过日子的,现在他们作出这样的决定,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除了把拖欠的工资当作股本金入股之外,一些家庭情况稍微好一些的职工还凑了一些钱,交到了公司当作他们的股本金,当然,这更多的是对公司的支持,因为他们听说公司现在要恢复生产,可是缺乏启动资金。

像公司的新任总经理蔡立业就一次性拿出了两万元,交到了公司,当成了他的股本金,他在朋友的工厂里当厂长,这一年多来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他把自己的积蓄全都拿出来,还向亲戚朋友借了一些,凑齐了两万元,这两万元也显示了他的决心。

就在几天之内,公司职工断断续续的交上来的股本金已经超过了两千万元,这些钱对于公司来说并不算多,不足以让公司恢复生产,但是这却代表了公司职工的凝聚力和对公司的支持决心。

公司拖欠职工的工资,绝大部分都转成了股本金,这就让燕纺集团的资金压力减少了很多,苏星晖和蔡立业肩膀上的担子顿时就是一轻。

接着,苏星晖让公司给他们欠贷款的几大银行都发了函,请他们到公司来商量债转股的事情。

这几家银行现在也都在搞不良资产剥离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燕纺集团的贷款本息当然就算得上是不良资产了,他们基本上也都把这部分资产给剥离到了燕北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所以这一次,他们委托燕北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到燕纺集团跟他们洽谈一应事宜。

燕北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派来了一位副总,这位副总名叫高志勇,今年四十多岁,曾经是燕北省人民银行的一位副行长,在燕北省的国有银行搞不良资产剥离之后,燕北省成立了燕北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他被调到这个公司担任了副总。

这一次,高志勇就被派到了这里跟燕纺集团洽谈债转股的事宜了。

高志勇对这一次在燕北省发生的官场风暴当然是很清楚了,而这一次风暴的始作俑者,他也很清楚,就是这一次国家计委派到燕纺集团的工作组组长苏星晖了,对于苏星晖,他是敬畏有加。

首节上一节1173/19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