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潜规则 第84节

第二上午一上班,董昕主任把龚仲叫到他办公室,从抽屉里拿出一张餐费发票给龚仲,表情木然地对龚仲指示道:“龚主任,你给我把这张发票报了,我昨晚请局领导吃了一餐饭。”

龚仲接过发票后说道:“好的,我知道了。”董昕主任这样的安排也不是第一次,龚仲当然明白是什么意思,更不会愚蠢到问是请哪位局领导吃了饭。董昕主任负责以来,办公室经手报销的类似费用,基本上都是他的。其中的真假问题,这就不是龚仲能够过问的了。

待龚仲接过发票后,董昕主任说道:“龚主任,你也知道,这次审计小组提出了三个问题,要求我们整改。我记得你以前也向我反映过类似的情况,我考虑了一下,我们这次必须把这个问题彻底解决掉,免得每次审计都提这样的问题。”

龚仲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他知道董昕主任这样说,心里肯定已有成熟的方案了。果然不出所料,董昕主任接着说道:“审计强调的问题主要是手续问题,要是我们内部将材料采购、工程维修,按财务管理的要求实施回避,以后审计就没有话说了。”

“我考虑了一下,在我们机关后勤保障中心成立一个科室,专门负责管理材料采购与工程维修这二块工作。采购是采购,施工是施工,验收是验收,实行审计所说的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这样一来就可彻底解决这个老问题了。”

紧接着,董昕主任就将他昨晚与马志兵、曹婷婷商量好的思路详细地说了出来。最后指示道:“龚主任,你立即按这个思路,草拟一个内部呈报件,报局领导审批,记得要以纸质形式进行。”

龚仲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后,立即考虑董昕主任刚刚提出的思路来。他知道如果按董昕主任的这个思路办,确实可以很好地应对审计提出内控制度问题。至于是否能够真正起到监督作用,防止腐败问题的产生,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其实,机关里就是这样,各种规章制度是齐全的,关键要看是否真正严格执行。而是否真正严格执行,关键就要看领导了。如果领导干部不执行,甚至带头违反,那这个制度就只是纸上的东西了。

龚仲收回思绪,冷静下来,很快就有了一个具体的框架。先是简单介绍机关后勤保障中心及所属经济实体的基本职能,以及现有科室及其相关职责,然后简单概述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规范管理的思路。

龚仲知道,如果他直接提出在机关后勤保障中心内部增加一个科室,局领导可能不会同意。因此,他根据自己的了解,决定从“理顺内部工作职责,规范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向局党组提出请求。

把这些关键性的事情考虑清楚后,龚仲就开始动手写呈批件了。他首先将这个呈批件的标题定为“关于进一步理顺机关后勤保障中心内部各科室职责的请示”。龚仲知道,这个标题肯定很对赵一局长的口味。

目前江南正气管理局正根据赵一局长的指示,全省系统大搞质量体系认证工作。从上到下都在加强基础管理工作,提倡规范管理,按程序办事,按职责办事,按规矩办事。

龚仲在这个请示中,提出在机关后勤保障中心新增“物业监管科”,其工作职责为:负责拟定物业管理实施办法,并组织实施;负责局机关公有房产维修维护和后勤设施设备管理;监督、指导、考核物业公司物业服务质量;负责日常性公共服务外修缮项目的监定和经费审定等。

毫无疑问,龚仲的办事效率是很高的。一个多小时后,他就按董昕主任的思路将请示拟草好了。这个呈批件共有三页,龚仲再次检查没有发现问题后,就将请示打印出来,然后送给董昕主任亲自修改。

“不错。”董昕主任将龚仲拟草的呈批件认真地看了一遍,对个别表述性字眼进行了修改,然后对龚仲指示道:“你立即按规定的格式,将这个呈批件搞好给我,由我亲自送给上去。”

看着龚仲离去的背影,董昕主任不禁轻轻地点了点头。对于龚仲草拟的这个呈批件,董昕主任非常满意。不管是整体结构,还是新设“物业监管理”的提法,都非常符合董昕主任的心理,甚至可以说比他考虑更周全。

龚仲的办事能力与效率,毫无疑问是无可厚非的,董昕主任也从来没有怀疑过。可惜的是龚仲不知道天高地厚,喜欢多事,不听调摆,特别是在财务管理上不知道与他配合,经常与他过不去。

想到这些,董昕主任又感觉到龚仲特别可恶。他用力地摇了摇头,将心里刚刚对龚仲产生的一丝好感抛到了九霄云外,在心里对自己说道:“嘿嘿,不管你有多大的能力,还是只得在我的手掌心老老实实过!”

其实,人从娘肚子里出来时,其本性就如一张白纸,都是善良正直的。只是在后天的影响下,人们在追求不同的东西时,采取的手段不一样,态度不一样,才有了各种各样的人性。

龚仲不知道董昕主任心里的这种微妙变化,他也无所谓董昕主任怎么对待他。自从树大明等人搞出“黑山事件”案件后,龚仲被莫明其妙地成为四个当事人之一,他就承受了无法形容的委屈与不公正,他的心智早就麻木了。

但这一切并不能改变龚仲的为人处世。对于工作上的事情,龚仲有一个最基本的底线,那就是不能因为他的工作影响其他人的工作,不能因为他的工作影响整体工作。

龚仲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因此,不管什么事情,他都是凭他的良心,尽他最大的努力做好。他觉得这并不是什么高尚的人品,而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一种做人的底线。

龚仲回到他的办公室后,立即将董昕主任个别修改的字眼改过来,然后按照江南局规定办文格式,正式办理了《机关后勤保障中心关于理顺内部科室职责的请示》呈批件,按董昕主任的要求送到了他的办公室。

第一百三十八章 私下沟通

对于人事、财务等敏感性问题,按江南局办事的一般常规,首先必须走暗面程序,然后再走明面程序。那就是先请示党组书记赵一局长,他同意后才能走下一步程序,也就按组织规定的程序走。

这种暗面程序,也就是从上到下的做法,虽说是私下进行的,但却是大家都必须遵守的;而那种明面程序,也就是从下到上的做法,是公开进行的,是制度规定的。

两种程序,虽说一个是人为的,一个是文件规定,但两者却缺一不可。“从上到下”没有文件依据,但大家却必须严格遵守;“从下到上”有文件依据,但大家却都知道,这实质上却只是走走程序而已。

作为赵一局长圈子里重要人物之一的董昕主任,他当然比谁都清楚江南正气管理局这些潜在的办事规则。但他这次却一反常态,并没有先去找赵一局长请示,而是找人事处长史权私下沟通。

董昕主任这样做,并不是他狗胆包天,敢于违背赵一局长的意志办事。而是他感觉到他与史权私下关系特别,先与史权处长私下沟通,听听史权处长的意见建议,再去找赵一局长请示报告,他心理更加有把握。

听董昕主任说明来意,认真看了龚仲草拟的呈批件后,史权处长思考了一下说道:“我感觉这个呈批件没有什么问题,赵一局长应该会批准。毕竟理顺职责,规范管理,按程序办事,这是赵局最基本的管理理念。”

沉吟了一会儿,史权处长提醒道:“董主任,如果赵局批准这个方案,那么新成立的物业监督管理科负责人,你事先应该考虑合适的人选。我估计赵局同意这个方案后,可能会问你这个问题。”

董昕主任说道:“这个问题,请史处放心,我早就考虑后了。我觉得,物业监督管理科负责人,应该具备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要懂得基建管理。因为物业监督管理科最基本的职责就是物业服务监督,包括工程维修、维修材料采购、设备维修等。”

沉吟了一下,董昕主任接着说道:“我觉得基建办的袁石秋比较合适。他长期从事基建管理工作,对工程维修、工程材料、设备管理等,都有着丰富的经验。”

对于袁石秋的情况,史权处长心里当然清楚。他知道袁石秋是退伍军人,也是局里的子弟。从部队复员回来后,就一直在局基建办工作,确实对基建工作比较熟悉。

只是袁石秋不但是工人编制,还只是一般工作人员。如果把他调到物业监督管理科负责,那就意味着要把袁石秋从一般工人提拔为科级干部。想到这些,史权处长当然不会轻易说什么。

可能是感觉到了史权处长的心理,董昕主任进一步解释道:“史处,袁石秋曾经是局整体搬迁办公室成员,长期负责施工现场监督工作,不管是局综合大楼,还是正气园,他都非常熟悉,完全有能力胜任这个工作。”

董昕曾是湖南正气管理局整体搬迁办公室负责材料采购的副主任,与袁石秋更是多年的铁杆哥儿。考虑成立物业监督管理科后,董昕、马志兵、曹婷婷三人昨晚商量的最佳人选就是袁石秋。如果这个目的达到了,那龚仲所提的财务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史处,我知道袁石生虽说没有什么文化,但他对工作相当负责任。更重要的是,他是从部队来的,曾受过严格的纪律教育,政治思想好。在基建管理工作中,我从来没有发现过他的任何问题,也从来没有听到过他不好的说法。”董昕主任继续努力着。

听到董昕主任这样不停地说,史权处长当然明白他内心在想什么。只是涉及到人员调动与干部提拔,史权虽说是人事处长,但他也只有建议权,决定权在党组书记赵一局长那里。

思考了一会儿,史权处长慎重地说道:“董主任,你的意思我明白。但干部提拔与调动,由党组书记赵一局长负责,我们人事处没有任何权力。你最好直接去找赵局,如果赵局不同意,所有的一切努力都势必白费。”

史权处长这样说,只是一种伎俩,一种官场上惯用的伎俩。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以此点明自己的身份,让求他的人知道他真正的价值。如果你真的相信他嘴上所说的,那就显得你政治上太不成熟了,你会在官场上碰得头破血流。

一个单位的人事部门,毫无疑问,是这个单位的核心部门,肯定有其特定的权力与能耐。更何况在行政机关里,人事、财务、纪检这三个部门,更有其特殊隆,其部门负责人还要经上级部门批准才能任命。

董昕主任当然明白这些官场上潜在的规则,连忙客气地说道:“哪里!哪里!您太谦虚了!你是人事处长,负责江南局的人事工作。全局的人事工作,没有你的点头同意,那可是什么事情都办不成的。”

史权处长没有继续说下去,他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杯茶,然后语气一转,才对董昕主任继续说道:“至于我们人事处,董主任,你就放一万个心吧,我保证我们人事部门会积极支持你的。只是赵局那里的工作,只能你亲自去做了。”

见到史权处长这样表态,董昕主任开心极了,他知道这次来人事处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立即感激涕零地说道:“谢谢史处!谢谢领导!这样一来,我们的这个请示就基本成功了。”

说到这里,董昕主任站了起来,最后对史权处长说道:“史处请你放心,赵局那里的工作我去做。只是如果有适当的机会,在赵局长那里,还要请您帮我多说说话,我到时一定会感激你的。”

从人事处出来后,董昕主任还是没有去找赵一局长,而是来到了财务处马建设处长的办公室。虽说马处不管人事工作,但董昕主任这样运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应对财务审计提出的问题,所以他才考虑私下与马处沟通,取得他的理解与支持。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董昕主任在官场上是如何成熟老练了。不管是哪个单位,财务与人事,表面上看没有什么关系,但实质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说那些潜在的利益关系,就是工资津补贴福利什么的,都是人事部门提供政策,财务部门负责落实。如果没有人事部门的支持,财务部门就是乱发钱物;如果没有财务部门的配合,人事部门很多政策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马建设处长与董昕主任一样,曾经都是江南局整体搬迁办公室的负责人员,一个负责财务工作,一个负责材料采购。整体搬迁工作结束后,马建设回到财务当处长,董昕则几转周折调到机关后勤保障中心负责。一个是管钱的负责人,一个是用钱的负责人,他们的关系更加密切了。

在马建设处长面前,董昕主任就不象在史权处长面前那样有所顾忌了。他直接说明了来意,并详细地介绍了这个请示是因为审计建议整改而产生的想法后,直言不讳地说道:“马处,我就不与你客气了,请你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帮我把把关。”

都是赵一局长圈子里的重要人员,马建设处长当然明白董昕主任的微妙心理,更清楚赵一局长的思维方式。他微笑着说道:“董主任,这个呈批件写得很好,非常符合赵局的管理理念,我认为没有什么问题。”

沉吟了一下,马建设处长继续说道:“董主任,这次审计报告提出的问题,不但以前审计中曾多次披露过,就是我们财务部门也曾多次提出过,但是机关后勤保障中心与物业公司多年来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

“董主任,说心里话,每次财务检查中都提到这些问题,不但你们心里不舒服,就是我们财务部门也感觉不好,赵一局长还曾为此停止了物业公司对外开展工程承接业务,这些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首节上一节84/1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