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长歌 第82节

水田都是试验田、种子田,大部分还空着,露着去年收割后留下的稻秆杆茬口。一小部分已经犁开了,应该是用作培育秧苗的。

旱地里培植着各种各样的幼苗,有膝盖高的猕猴桃苗,也有出芽不久的山药苗、辣椒苗、中药材苗,嫩绿嫩绿的叶片上挂着露珠,煞是喜人。

紧挨着苗圃区的是一片成年果木林,主要是猕猴桃、蜜桔。经矮化处理后的猕猴桃藤木附在水泥架上,叶片还不太稠密,嫩黄嫩黄的在阳光下更显生机勃勃。

闻同对猕猴桃兴趣很浓,蹲下身体仔细察看幼苗。虽说他也恶补过一些相关知识,却只是泛泛地了解一下,真要看是看不出什么的,纯粹是因为幼苗嫩嫩地惹人喜爱。过了一会儿,他站起身往四周张望了一下,寂静寂静地看不见一个人。

闻同信步走到成年果木边,猕猴桃枝叶还很稀疏,没有封林。他随意地走动查看着,忽然发现几垄外站着一个半百老头,黑瘦黑瘦的,正伸手拉着一根藤蔓仔细地看着,神情极为专注。

闻同没有见过林忠轩,但猜测很可能就是他。老者穿着夹克,下身一条黑裤子,衣服有些旧,脚上草绿色的胶鞋沾满了泥土。

见他那么投入,连自己走近了也没有察觉到,闻同不想出声打扰,就一直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心里感慨地想,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专家,真正的科研人才。

他正这么想着,老头突然扭过头,带着些讽刺的神情斥道:“年轻人,看够了吗?不好好上学,跑这儿来玩,对得起你父母的血汗钱吗?”

闻同登时张口结舌,竟不知道如何回答。

这时候杜子坤到了,听见了老者的话,忍不住“哧”地一声笑。

原来老头误以为闻同是逃课的学生,见他傻呆呆地盯着自己看半天,不由心里有气,就出言相责。

杜子坤连忙上前,引见道:“林老师,这位是我们闻书记,闻书记,这就是林老师。”

闻同笑道:“让林老师误会了,真抱歉!”

林忠轩颇为难堪地道:“对不起,对不起,我老糊涂了!你看,子坤跟我提起过你的,还犯这样的糊涂!”

“怪我们事先没打电话。”闻同说,“林老师精神矍烁,让人想到‘杂交水稻之父’的风采。”

“哈、哈、哈,闻书记真会说话!”林忠轩听得高兴,仰头大笑,神情一片豁达天真。

“林老师也是国立农业大学毕业的,我们是校友,不过我是半吊子水平,给母校抹黑。”杜子坤在旁边为闻同介绍道。

“子坤和我不一样,我只晓得钻到田地里,他是干大事的人。”林忠轩显然很欣赏杜子坤,丝毫不吝啬溢美之辞。

“林老师,我们这次来,是想请您去镇里看看,指导一下。”见林忠轩没有邀请自己进办公室的打算,闻同也就不提,心想大概田地就是他的办公室吧。

林忠轩道:“你们搞环保农业的思路,子坤和我提过几次,很好啊,就应该这么做,我还真想去看看。”

闻同道:“我们做的只能是尽力引导,不搞行政强制,最终还是要让市场来说服他们,所以目前的规模并不算大。”

林忠轩好奇地道:“农户的投入怎么解决,全靠自筹资金?”

闻同道:“大部分农户有投入能力,一小部分没有投入能力的,如果意愿强烈信誉又好,就由镇农行营业所发放小额支农货款扶持。”

林忠轩点点头,道:“你们做得很踏实,就是要一步步来,一口吃不成胖子。”

闻同道:“林老师过奖了,镇里还想聘请您为专职顾问。”

林忠轩沉吟着道:“这事我个人可以答应,不过还需要所里点头。”

农科所王所长对闻同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现在县里谁都知道,在全县乡镇干部中,杳踪镇的书记闻同是县委的头号大红人,是财神爷。财神爷主动上门,不欢迎才怪了。

闻同简明扼要地道出来意。王所长没想到他是为这事来的,原本以为他是来洽谈订购种子、苗木的,顿时心里失望。

王所长四十来岁的样子,在农科所所长位置上混了十几年,上进心早磨没了,一门心思图的是多捞几个小钱。他眼珠子轱辘一转,说道:“闻书记,你看这样行不行,镇里和所里签个协议,由所里向你们输出农业技术服务……嗯,我看这样最好,合作共赢嘛!”

闻同看他的眼神,立即明白了他的用心。要按他的意思搞,技术服务费最终怕不得大半落入他的腰包。他克制住厌恶,笑道:“镇里怕是没能力承担服务费,所以只想请林老师一个人当顾问,还请王所长支持。等以后有条件了,我们再考虑合作。”

王所长一脸掩饰不住的失望,毫不客气地道:“这个……我有难处啊,你想想,老林这么搞,别人会怎么想?不平衡嘛!到时候人人都四处当顾问去,我们工作还怎么开展?”

他这自然是找的借口,农科所有能力四处当顾问,还会穷得叮当响?

第130章 突发事故

闻同不和王所长争辩,让步道:“当然不会完全不考虑所里的利益,譬如所里可以提点管理费。”

王所长却吃定大户不松口,坚持道:“这个思想工作我做不下来,不好搞!”

他听人说闻同对真正的高级专业人才格外尊重,大方得很,那就不妨趁机要挟一把,大不了不成。如果仅同意提点管理费,他还真嫌少,也的确不好摆平其他人的眼红。

让王所长失望的是,闻同不愿意充当冤大头为农科所和他老王的福利作贡献。

林忠轩是老牌大学生,当年一腔热血扎入基层县,几十年如一日地潜心农业科研,陆续出了一批很有份量的成果。本来凭借这些成果,他有机会调入省农科院,可他放弃了,甘心留在了县里。

当时县里分管领导做他工作,挽留他,许诺了一堆的条件,包括职务提拔、子女工作安排、研究经费配备、分房、待遇改善等。他相信了,结果兑现的不多。

他一门心思搞研究,讷于人际关系,几十年了行政职务上还是一片空白。唯一的儿子没考上大学,被照顾到所里当工人,一家人生活得紧紧巴巴地。

这样的高级专才,却死死地受制于一个无知、无能又贪婪的人手里,想想闻同就气愤。

在回镇的车上,闻同说道:“子坤,你要放宽眼界,统筹全镇农林业的发展,不能再拖累在烦琐的技术细节上。我想聘请林老师为专职顾问,就是想把你从技术上解放出来。马凤玲上了云缈大学经济学院的在职本科班,明显有了进步,你也上一个,镇里承担费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系统、全面地学习经济学课程,是十分有必要的。”

“好,我也感觉到了自己知识结构上的缺陷。——要不周末我来请林老师吧?绕开所里就是了。”杜子坤说。

“那不是长久之计,我们需要大用林老师。”闻同恼怒地说,“哼,这是要逼我出狠招了……”

他正说着,口袋里的呼机“嘀、嘀”地响了起来,取出来一看,是胡林的留言:金副县长明天上午来镇里检查工作。

金光明这个时候到杳踪镇,不用说,肯定是为了棉花种植任务。在全县强制推行种植棉花,是他发动的,得到了阮洪通的全力支持,县委常委会议也形成了决议。但落实时阻力极大,目前粮价还在一定的高度上,农户们根本不愿意弃熟就生改种棉花。

种水稻的利益看得见,又有丰富的种植经验,田间管理也简单。而大面积种植棉花则不同,防渍涝难度大,技术复杂,病虫害防治难度大,费时费事,更关键的是目前价格优势不明显。不过对于最后一点,闻同其实有不同的看法,他判断目前国际、国内棉价已经有上扬的迹象,看好棉市前景。

金光明分管农业,说动了阮洪通,又一起说服常委会形成决议,现在却难以落实,自然着急上火。他明天专程到杳踪镇,用意自然是先从“硬骨头”啃,啃下了杳踪镇,其它乡镇就失去了抵抗力。届时的情况会是,人家环保农业示范点都积极响应,你们还有什么借口?

弄清了金光明的目的,闻同暗暗提醒自己得打起精神来,上次申请省建设厅挂钩扶贫点就被他抓住漏洞,捡了个现成的便宜,这次可不能再吃亏上当。

闻同这台车是新买的,原来的旧车归方正庭用。他和方正庭都不是霸道的人,车不用时其他镇干部有事就调去用。因为是新车,皮革味还很重,窗户没敢关严,不然人坐在车里会受不了。

到了镇政府大门前,孙家祥一打方向盘,正要拐进去,迎面呼啸着驶来一辆小货车,车上几个身染鲜血的男人格外惹眼。孙家祥反应很快,迅即刹车。

杜子坤从半开的车窗里伸出脑袋,大声喊道:“怎么回事?”

“石场的工人……”声音飘过来,货车已经去远了。

闻同心猛地抽紧,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一再强调安全生产,还是出事了,看情形还是好几个人,也不知道有没有生命危险。

首节上一节82/84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