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长歌 第59节

“哼、哼,还有好事呢。”熊宝金参与了杳踪镇竞争省建设厅挂钩扶贫点一事,知道这事已经八九不离十。

何嫂子听他轻哼了两声,知道他是反感那些争功出风头的干部,但不了解还有什么好事,好奇地问道:“什么好事?”

“这事也不算秘密,镇里正在申请省建设厅的挂钩扶贫点,给山上的那些村架电线,也是闻镇长搞的。”熊宝金放低声音说。

“哎,山上的路什么时候也能修修就好了,得通上汽车才行。去一趟山上走亲戚,就是一次长征!”何嫂子说。

“就怕闻镇长被调走!”熊宝金丢掉手中的烟屁股,似是而非地冒了一句,又抡起红旗猛劲地舞动起来。

看着台下红旗招展,人山人海,赵达成心潮澎湃。他和周广仁一样,也是从“大生产、大会战”年代闯过来的,对这样的场景怀有特殊的感情。周广仁、闻同搞这一出,可算搔着他的痒处了。

仪式主持人是胡林,他按照事先拟订好的程序,先后请市交通局局长、县委书记赵达成、县长阮洪通、镇党委书记周广仁讲话。

周广仁的讲话一是向上级领导表决心,二是宣布几条规定。规定中最特别的一条是开展生产竞赛,以各行政村为单位,日日通报,周周评比,最后总评分前三名的将由县委书记、县长亲手颁发红旗,并勒石纪念。后三名的将通报批评。

这一手并不新鲜,完全是照抄“大生产、大会战”的做法,在实践中却非常管用。

随后是村民义工代表宣誓。稍显特别的是,各村村支书排成一队,鱼贯登上主席台,面对全场宣布本村的“口号”。

队伍打头的是何嫂子,双手高举着红旗昂首走到话筒前停住脚步,先放下手中的红旗,转身向主席台上的领导们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又回身向全场村民敬礼。

敬完礼,何嫂子伸手把红旗布幅展开,上面三个斗大的金色字体“红岗村”格外醒目。随即她对着话筒高喊:“红岗村村民义工队口号是,‘红岗、红岗,红旗插满山岗’!”

宣读完口号,何嫂子立即高举红旗,大幅度地挥舞了数下,才走下主席台。

台下掌声山呼海啸一般响起。红岗村的村民们更是起劲地鼓噪,“红岗、红岗”之声轰然大作。刚才在台下挥舞红旗时,何支书表现太孬,这回代表全村第一个出场,可算是为村里争大光了。

赵达成笑眯眯地对身边的市交通局局长道:“真是铁娘子呀!”

何嫂子的丈夫老王生性内向,本分怕事,这次也在村民代表队伍中站着。旁边一个村民扯了扯他的袖子,谑笑道:“你老婆在家不这么厉害吧?”

另一位村民也开玩笑说:“他家老婆当家。”

随后是熊宝金,动作程序和何嫂子一样。这是事先规定好的,还统一排练过。他宣读的八里源村村民义工队口号是“饮水思源,一日八里”。

这句口号同样取自村名,是他自己精心设计的,意思是说我们要知恩图报,拿出冲天干劲,力争一天就修八里长的路。口号表达的意思很好,略为美中不足的是对村民们来说含蓄了点。

随后各村一一如此,只是口号各有千秋。有两个村的口号惹得全场轰然大笑,一个是“多挑一担土,少偷一份懒”,还有一个是“好好干活,天天向上”。

这一出好戏是周广仁设计的,目的是鼓舞士气,激起各村争强好胜的斗志。这些口号将张贴在镇政府评比榜上,同时在镇街道公开张贴。

省建设厅那边也传来好消息。

中旬,根据汪副厅长的提议,省建设厅初步决定把未来三年的挂钩扶贫点放在杳踪镇。消息是汪副厅长透过万有芳私下传过来的。

过了几天,建设厅办公室给县扶贫办打来电话,邀请县扶贫办、杳踪镇政府到省城正式洽谈。赵达成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把规格升级,再次由他亲自带队赴建设厅。

由于这次是双方正式会面,金光明没有让扶贫办贾主任随行,他作为县政府分管领导亲自出面。对此赵达成自然没有理由拒绝。

周广仁试图故伎重施,想再次邀请县委办陈主任同行。赵达成没上当,说陈主任是县委的大管家,要留下来主持大局,不宜轻易离开,彻底断绝了老周的企图。周广仁自然不敢追问上次为什么不用陈主任留下主持大局。

汪副厅长亲自接待了赵达成一行。双方会商后约定,由建设厅办公室一位副主任带队到杳踪镇进行现场考察,考察结束后再拟定详细的扶助方案。

建设厅的实地考察并非走过场,考察人员在接受县委、县政府的联合宴请后,次日就开始工作。

第91章 领导突然召见

厅办公室副主任是副处级,县里对等接待,委派分管副县长金光明主持配合工作。

作为对口下级单位,市建设局由办公室主任、县建设局由局长陪同考察。

杳踪镇修路工作繁重,周广仁无法抽身,就由闻同和杜子坤配合考察组工作。

由于人数众多,金光明在征求厅办副主任的意见后,没有安排小车,而是调来望水宾馆的中巴车供考察组使用。

建设厅是大厅,福利待遇很好,考察组成员的优越感就很强,颇为讲究生活质量。金光明是老于世故的人,不但在中巴车上带了几箱矿泉水,还准备了一些纸巾、水果、点心、快餐食品等。

考察组势必要在山上吃午饭,难免有人吃不惯村里的饭菜,带上这些顶顿午饭,免得让客人挨饿。金光明虽然和赵达成、王金生、周广仁等人不对付,但在争取扶贫点上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

车蜿蜒爬到半山,就再也不能前行了,众人下车步行。考察组成员生活在大城市,平时少见山区风景,虽然爬高越低累得气喘吁吁,却兴致极高。

让副主任称奇的是,沿途好几次碰到镇农技站的技术员在给村民集中培训,看情形并非临时作秀。

不日省高速路公司和省建工集团联合派出考察组,实地了解栗子堰石场的情况。他们到达的时候,沿途看到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修路场面。

修路工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县委突然对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进行调整。

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史泽连亲自打电话给闻同,通知他晚上八点到望水宾馆赵达成的专用休息间,有重要事情。

闻同接到通知时已经是下午五点多,本来想和周广仁打个招呼,得知他还在工地现场只好作罢,转而告诉了秦小丽一声。他估计晚上不会有机会和季灵筠堡电话粥了,就给她呼机留言说明原因。

赵达成这么匆忙地召见,他不知道到底什么事,想了半天也猜不透,干脆就不想了。

到县城时已经七点四十了,小周下车买了几袋饼干,闻同就着水杯的茶水啃了起来,先垫垫肚子,晚饭还不知道能不能吃上。

八点差一两分钟,闻同敲开了赵达成在望水宾馆专用休息间的房门。开门的是王秘书,笑容可掬地向他作了个请的手势。

闻同记得第一次见到他时,也是在这间休息室。那次他和周广仁一起陪同万有芳会见赵达成,王秘书一直端着面孔,一脸的严肃。

让闻同意外的是,组织部王金生部长也在屋里,正和赵书记小声地说着话。他迟疑着要不要进门,赵达成向他招了招手道:“小闻,进来、进来,肯定还没吃饭吧?小王,让厨房炒两个菜送来,要辣的。”

赵达成记得闻同爱吃辣,让他很是感动。但两位领导一同召见,闻同事先什么风声也没听到,心中大为忐忑,走进房间时踩在厚厚的地毯上,觉得脚下的失力感比平时强得多。

房间是套间,里面是卧室,外面是会客室兼书房。外间足有三十平米,一侧摆着张大书桌,另一侧呈“U”形摆放着一组沙发和茶几。赵达成穿着黑色的鸡心领羊毛衫,坐在长沙发中间,十分随意地倚在靠背上,王金生则靠坐在他右手边的单人沙发上。

闻同在赵达成的示意下坐到了王金生对面的单人沙发上,双手十指虚扣着搁在腿上,身体端端正正。他这个姿势不卑不亢,既不象有的人那样屁股沾点边似坐非坐,也不敢象王金生那样随意。

王金生抬了抬屁股,调整了一下姿势以便坐得更舒服些,见闻同颇为拘谨,笑道:“小闻不要紧张,放松点。”

听他一说闻同也觉得自己太过拘谨,身体都有些僵硬了,忙笑了笑适当放松了一下坐姿。

“他是紧张你,你是管帽子的嘛!”赵达成少见地在下属面前开起了玩笑。

王金生和赵达成关系密切,私下相处时比较随便,因此没接赵达成的话,对闻同道:“工程进展得还顺利吧?县气象局说今年冬天天气不错,雨水比往年要少。”

闻同答道:“村民们很齐心,进度比计划表要快,只要不下连阴雨,春节前全线完成路基、路肩部分没问题。”

首节上一节59/84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