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长歌 第586节

保障性住房也安排在城区,这也和绝大部分城市安排在偏远的城郊不同,真正体现了保障房的公共福利性。

当然,等中央商务区和虚湖区发展起来后,“边湖富人区”的生活环境就远不是现有的城区芙南区和长虹湖区所能比的。

因为“边湖富人区”把城市的中高端居住需求吸引过来了,芙南区和长虹湖区的房价就会受到抑制,中低收入人群的购房压力就能得到减轻。

双方在桌子底下暗暗较着劲,都想压下跷跷板自己的这一端。国土厅的顾副厅长对科学城、中央商务区和虚湖区大加批驳,真实原因就在这里,政协李主席不过是搭顺风车罢了。

考虑再三,苗长刚决定对第一封公函置之不理,采取拖的策略。但第二封公函可容不得他敷衍了事,多年来永达固建工公司在边湖的业务数不胜数,完工的、没完工的都有。

这些工程有什么问题,他可太清楚了,一查一个准,根本就不能碰。

如果闻同执意去查,永达固只会有一个结果,那就是破产,甚至还会牵涉到刑事责任。

硝烟味老百姓自然是一无所觉,但省内高层是能嗅出来的。

晋传秩发现不对后,适时地打住了,没急于趟这口浑水。经他介绍来云缈省考察的九域置地老板邢总,在江映盘桓数日后直接回去了,并没有来边湖。

得知情况的时候,省政协李主席正在政协宾馆和倪正林下棋。同其他人一样,从权力中心退出来之后,他很长时间无法适应。好在至交好友倪正林从边湖到了省人大,两个单位近在咫尺,两人平时没事就凑到一起下下棋,聊聊天。

对闻同的反应,他并不意外,笑对倪正林道:“连发两函,搞永达固,也搞香港的通隆物业,说明他是看出来了的。明知背后有大老虎,还要往上冲,年轻人真是尖锐!”

倪正林见他态度轻描淡写,也笑道:“靠山硬嘛,人家不怕大老虎!”

李主席不紧不慢地落下一子,说道:“你说,他到底想怎么样?这么缠着不放,到底想搞到什么时候?”

倪正林摇头说:“从我的了解,只怕有得缠。”

李主席冷笑说:“哼、哼,那就让他搞去,看能搞出什么名堂来!自以为是,岂不知犯了大忌,惹了众怒!我们是受害者,等被他欺负得没办法的时候,看看大家怎么评价!”

国土厅的异议,并没有妨碍到科学城、中央商务区和虚湖区的筹备,闻灵娇和班俊友仍旧按照原计划开展工作,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在杜子坤的全力支持下,四海有芳经过精心运作,悄无声息地把利川市蒋研究员主持的优质水稻连技术成果带核心团队一起买了过来。

技术专利归属于杳踪农业科技公司,由其开发种业。公司以引进的技术团队为骨干组建优质水稻研究所,另外又从其他途径引进几位博士和硕士,聘任蒋研究员为所长。

技术团队享受的条件十分优厚,除股份外,还有研究经费、技术津贴和住房,家属的工作也得到了妥善安排,比他们在利川那边的艰苦境况强上百倍。

研究经费很充裕,部里和省发改委三建办农业发展基金各给一部分,市里配套一部分,公司再自筹一部分。

技术津贴由市农业发展基金发放,标准参照杳踪区的成例,研究员、博士后每月一千五,副研究员、博士每月一千,助理研究员、硕士每月八百。

边湖市农业发展基金是杜子坤当农业局长的时候推动成立的,其资金来源于市县两级财政。闻同年初到任后,加大了对基金的支持力度。

第836章 树挪死,人挪活

研究所选址在科学城的西南位置,和市水产科学研究院养殖场做邻居,成为第一家入驻的科研机构。

不久水产科学研究院也会搬过来,就设在养殖场。这个地方只是办公和试验场所,技术人员的居住地不在这里。

按照规划,科学城的住宅和商务设施环绕中央公园建造,成放射状向四周扩展。

第一批十五栋住宅楼已经破土动工,全部是十二层,户型在一百到三百平方米之间。

目前他们借住在养殖场的宿舍,等房子盖好后才能搬家。和纯粹的商品住宅稍有不同的是,科学城的住宅统一由管委会注册成立的服务公司开发和管理,采取“以销定产”的方式,也就是根据和购房人签订的预订合同制订开发计划。

另外,购房人拥有房屋产权,但产权转移受到限制,只能向符合购房条件的家庭出售,或者由管委会回购后再行出售。

还有,房屋只能用于自住,不得用于出租、出借。

因为土地成本低廉,开发环节实行微利,政府又减免了部分税费,是以房价每平方米只有一千八百元,实际上就是经济适用房,不过建筑质量、物业服务、居住环境、配套设施等却一点也不“经济”,完全是豪宅标准。

杳踪农业科技公司为研究所举行了简朴但十分热烈的揭牌仪式,闻同亲自出席,杜子坤、闻灵娇、万有芳、林忠轩、市农业局局长等“大腕”云集,真道电气、富铜集团、成光酒业、熊氏食品、海外农业集团等几十家企业派代表送来花篮。

在杜子坤宣读过农业副省长冒平昌发来的贺信后,闻同发表讲话。

“在过去几十年,首要任务是解决温饱。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开始对稻米的营养和口感有要求。需求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近十年来,我们边湖有几个县一直有种植,也找到了市场,见到了效益。可以说,无论从自然条件还是种植基础,我们都已经具备了规模化的条件。我提前透露一条好消息,国家优质水稻基地已经批了,很快就会收到文件。本来应该由杜副市长宣布的,他坚持要我讲,实在是掠人之美……”

等掌声歇下来,他接着道:“我们所做的工作意义无比重大,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民族的健康和未来。可以说,这是国家农业战略的一部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万有芳侧头对身边的闻灵娇道:“你看蒋老师,这回遇到伯乐了,有了用武之地。他就有这个本事,总能唤起别人的激情,跟着他做事!”

受闻同的话感染,蒋研究员、林忠轩和一干科研人员面色微红,表情激动,被强烈的使命感所支配。

闻灵娇认真地道:“他们都是蹋实做事的人,有共同的经历,可惜以前没有好的环境。镇开投的白老师,也是这样。”

蒋研究员和林忠轩一样,大半辈子受制于现实环境,做一点事情受尽掣肘和磨难。

农业科研还不象其他领域,被戴上“大力发展”的帽子,实际是爹不亲娘不疼的弃儿。

农业科技人员的流动性很差,而且到哪里都差不多,你不在一棵树上吊死还不行。

不幸又幸运的是,两人在人生的最后阶段遇上了闻同和杜子坤,明珠总算有了赏识的人,可以大放光芒。

在利川那边,当地政府也没少向上申请经费,但真正用在研究上的少之又少。

蒋研究员带着一批年轻人在艰难的条件下出了不少成果,可痛心的是政府在推广应用上做得很不好,倒是外省有几个地方引进种子后搞得有声有色,可谓墙里开花墙外香。

面对贪腐和不作为,科研人员伤心又无奈,只能在夹缝里求生存。

边湖的人一上门,他们当场就同意过来。这边待遇高,经费充裕,政府励精图治,做事环境好,家属被安排一份体面又有保障的工作,他们以后可以全心地投入研究工作,不再有后顾之忧。

杜子坤还兼着水产科学研究院的院长,他把中午饭安排在养殖场食堂。

饭菜很简单,但颇具匠心,主菜是养殖场刚捞上来的鲜鱼,米饭是当地农家种植的优质稻米。

食堂条件十分简陋,把两张大方桌拼到一起作为主桌,全体科技人员集中到这一桌,由闻同等人作陪。

等酒菜上来,闻同举杯道:“蒋老师,各位,欢迎你们,我敬大家一杯!”

等众人喝干杯中的白酒,他笑道:“我们杜副市长请各位在这里吃这顿饭,看来是有特殊用意的。”

杜子坤身体往后一靠,哈哈笑了几声,没有说话。

搞科研的人思维和搞政治的完全不同,比较理性,没那么多花花草草。见林忠轩、蒋研究员等人一副不解的神情,闻灵娇笑道:“有鱼有米饭,鱼米之乡,都是我们边湖着力打造的拳头农产品,现在做了邻居,杜副市长是决心做到齐头并进。”

这些科技人员以前在利川时,连农业副县长也难得见上一回,别提被请吃饭了,至于市委书记和分管副市长就只能在电视新闻里才能看到。

首节上一节586/84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