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长歌 第51节

李易秋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说这么多,似乎是想解释刚刚失态的原因,又似乎不完全是。自从离婚后,除了对着自己父母亲,她还从未在他人面前表露过软弱的一面,哪怕是表姐马凤玲。

闻同无法相信,看着李易秋说道:“你这样罕见的好女人,竟然舍得离婚?还是因为这个理由?疯了吗?真不可思议!”

李易秋笑了一下,涩声道:“我是苦命的人,可能不吉利吧。”

闻同笑道:“还不吉利?哪来这种说法!”

自从上次在边湖山庄意外失去童子身后,闻同不时地会想起那个女人,回想着她柔美的面容和忧郁的眼神,还有那些荒唐的片断。眼前的这个女人和那个女人并不相像,要美丽许多,但同样有着温婉柔美的气质和忧郁的眼神,浑身上下散发着女人味,深深地触动了他。他是真的难以置信,她前夫竟然因为生女儿而抛弃她,简直愚蠢之极。

李易秋沉默片刻,说道:“离婚后,逼得我呆不下去,都不知道怎么办。后来是表姐——就是马凤玲——帮了我,让姐夫吴副校长调我来这边。那段时间很难,产后不久……”

闻同就想到自己小时候经历的种种苦难,劝慰道:“有什么我帮得上忙的,不要客气。生活的幸与不幸,全在于一念之间,当你感觉幸福时,也许本身就是不幸,当你不幸时,只要不放弃责任心和勇气,幸福永远不会抛弃你。”话一说完他立即警醒过来,怎么能随便给人承诺?

“生活的幸与不幸,全在于一念之间!”李易秋默念了一遍,柔声说道,“谢谢你,现在还好,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李易秋带来一盆饭,她自己只吃了一小碗,剩下的全被闻同吃光了,盛出来足有三大碗。见闻同放下筷子时还意犹未尽,她美丽的眼睛里饱含着笑意,问道:“没吃饱吧?”

闻同不太敢看她,借着伸手去口袋中拿烟移开目光,自嘲地道:“差不多了,再吃就撑了。好久没这么痛快吃饭,你手艺真不错。”

李易秋笑着说道:“也没准备,就是随随便便的家常菜,比不得饭店。”

“饭店哪能吃到这样可口的东西,我看你不用做老师了,开饭店行。”闻同说。

李易秋很认真地说:“刚离婚那段时间,工作单位没着落,真有人邀我合伙做生意,是高中一个女同学。我没答应,还是愿意当老师,教书,钱少赚一些也没关系。”

“你做生意行,有思路,有管理能力,能发财。”闻同说了一句,站起身动手收拾碗筷。李易秋拦住了他,他也没坚持。

饭后一支烟是很享受的事情。闻同看到办公室门窗大开,反应过来自己上午烟抽得有点多,就起身站到窗前,对着室外点燃一支烟。他吸一口,缓缓吐出烟雾,细细地体味着烟草给感官带来的轻微刺激。

微弱的风把烟雾卷成团,撞击到锈迹斑斑的窗户钢筋条上劈开两半,又不屈地糅合到一起,复又缓缓地四散开来。他每吸一口,就这样来一次,不断地重复着。

窗外小山坡上灌木的叶子受了秋风的浸染,绿得发沉,再有两阵秋风就该落下了。树叶一落净,冬天就到了,距离过年就不远了。

第75章 点石成金

这一会儿,闻同并没有想什么过年的事,而是暗自琢磨建设厅李主任冷漠态度的原因。

闻同的书已经翻过一半多,正放在桌上,用一位老师的教案压着。李易秋瞅着他背朝室内,伸手拿起教案,翻到书的封面看。封面上印着朴素的字体,英文“自然法典”。看清了书名,她立即放好书,再压回教案。

“自然法典”的英文书名李易秋是认识的,但不了解这本经典著作,所以只能直译,实际并不知道是什么书。

她因为不了解,就觉得神秘,又知道闻同耀眼的学历,对闻同十分佩服。如果换一个人,她也许会怀疑是装腔作势,但相信闻同不可能。她是马凤玲的亲表妹,对闻同的了解主要是听马凤玲讲的。

吸完烟,闻同走回到桌前,刚要坐下又停了下来。桌边地上的废纸篓中,一张揉成一团的报纸上醒目地显出“季灵筠”三个字。那三个字旁边沾着一片油渍,上面有一小块茄子。他仔细看了一下,认出那是中午吃饭时垫桌子用的云缈日报。

闻同坐下拿起书,却一时无法看进去,满脑子都是季灵筠热情奔放、开朗大方的动人身影。

下午两点过后,有几个学生结伴过来要求背诵。来的都是女生,她们不敢直接找闻同,先去找的李易秋。在这些农村学生心目中,什么“国立大学”“市政府”“镇长”是那样地高不可攀,让他们既羡慕又沮丧,找不到一丁点自信。

闻同并没有拿课本对照,直接听学生背诵。

第一个站到闻同面前的是全年级英语成绩最好的一位女生,几乎一直低着头,根本不敢看闻同。她背诵的是初一上册、高二下册的课文和单词。初一上册十分简单,在克服了最初的紧张后,她十分顺畅地背了下来。

高二下册上学期刚刚学过,她也背得极为熟练。不过遗憾的是,背到一半时闻同毫不留情地打断了她,指出她刚刚记错了课文中一个单词,要求她下周日整个高二下册重新来过。

这个女生惊异不已,闻同手里没拿课本,居然仅凭听她不太标准的发音就能发现这个细小的错误。这个小错误不是仅凭上下文就能推敲出来的,还要求对课本十分熟悉。

接下来的几个女生情况都差不多,初一上册背得很好,但都在高二下册某处出点小错误,被闻同打回去下周日重新来过。

女生们回到班里一宣扬,就有一些男生不服气,于是随意地挑选一册突击背熟开头的几课,然后找到闻同面前要求背诵,又故意在某处出点小错误。让他们大受打击的是,无论他们玩什么花样,闻同总能第一时间发现错误。

这么一来,闻同在学生们心目中反而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让他们真心佩服,距离拉近了不少。

闻同和李易秋、英语老师商量后,请她们手工绘制了一张包括全年级学生的表格,张贴到墙上,背诵通过一册的就在其名字后实时公布。这一招很奏效,学生们受的刺激不小。

周一工作例会上,周广仁发火了。

事情起因于四海有芳的招工。四海有芳的食品厂还没投产,各路关系就纷纷找到周广仁、闻同和马凤玲,想往厂里介绍亲朋好友。闻同还好点,认识的人不多,有找上门的也好拒绝。老周和马凤玲都是本地人,工作了这么多年,各种关系错综复杂,许多人是不能拒绝或者是不敢拒绝的。每天电话求告甚至直接找上门的络绎不绝,让他们头痛不已。

迫于无奈,闻同和周广仁一合计,趁在江映申请挂钩扶贫点的机会一起找赵达成反映情况,请求以县纪委名义下文禁止各级干部干涉企业自主用工权,禁止向企业乱摊派,禁止搞各种名目的检查评比,真正为招商引资营造一个好的环境。

这时厉坚、吕大可、管立昇正在申请注册真道电气有限责任公司,这是杳踪镇短时间内引入的第三笔投资,全县反响热烈。在这样的背景下,赵达成表现出很高的执政水平,完全赞同周闻二人的要求。回到县里后,他亲自督促县纪委按周闻二人的建议下文,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为期半年的大检查,发现违规违纪的直接报给他,由他签批后从重、从快处罚,这才暂时遏止住这股歪风。

惹得周广仁发火的是在镇干部内部有不少杂音,大部分镇干部对镇党委、镇政府禁止向四海有芳安排亲友一事表示不满。在他们看来,有这样的机会自己人当然要优先照顾,反正企业招别人也是招,招他们的亲友也是招,有何不可,镇里却主动申请县纪委下文禁止。辛苦辛苦招商引资,结果自己人反而无法受益,他们想不通似乎也能理解,现实环境就是如此。

为了安抚干部队伍内部的不满情绪,闻同提出购买杳踪机械厂一幢居民楼作为镇政府家属楼,免费提供给在职干部居住。他先和周广仁商量,告诉周广仁自己的通盘考虑。周广仁听他详细说明后,十分赞赏,完全支持他。

杳踪镇经济落后,又缺少合理的规划、建设,镇上一直没有固定的商业区,商业设施十分落后,还停留在民间原始状态。有的住户就在自己家里开个小店,也有人在繁华点的地方随意支个塑料雨篷卖服装、蔬菜或杂货,早上支起来,傍晚拆除。

在方圆几十里的范围内,只有杳踪镇这一处大集镇。区域内全镇人口七万有余,加上临近乡镇的部分人口,消费需求很大。但是,作为区域人口中心与行政中心,杳踪镇的商业服务能力落后,对周边人口没有足够的商业吸纳力,未能成为区域商业中心,导致其区域中心集镇的功能残缺不全。

对此,闻同已经认识得很清楚,一直想着手改造、重建。

第76章 妙计

在通盘考虑之后,闻同并没有急于启动这项工作,而是优先落实几项招商引资工作。

有了四海有芳、真道电气和王家垄煤矿这几家企业,镇上的经济就会呈现出良好的前景,才会营造出良好的商业氛围,在此背景下开发出来的商业设施才会有良好的盈利预期,也就会有一个相对较高的定价。

为镇里干部购买家属楼就是一个契机。镇政府大院西侧、北侧是联成一排的平房,住着镇干部及其家属,平房朝院内开门,平房后面是高高的院墙。闻同提出一个整体解决方案,把这些平房腾出来开发成商业铺面,以铺面出租收入分期付款购入家属楼,这样既解决了干部住房问题,又开发出一处有相当规模的商业设施,一举两得。

平房后面的院墙全部拆除,原来朝里开的平房门堵上,改为朝外开门,略加改造就是临街店铺。腾空的平房一共改造出三十五间铺面,划分为服装区、餐饮区、日杂区、蔬菜区等对外公开出租。

胡林耍了个小花样,没有直接标出租价,而是采取公开竞价的方式,一间一间地竞租,谁出的价高租给谁。租期一年,租金半年一付,一年期满后重新竞租。广告打出去后,来竞租的络绎不绝,既有本镇的,也有周边乡镇的,还有县城的,甚至还有几个邻县义南的。

这些铺面房全部划入镇开发投资公司名下,首次竞租成果丰硕,共收到预付的半年租金十多万。可以预见,随着镇里经济的发展,租金也会水涨船高。花费极小的代价,却为“镇财政”一年带来超过二十万的收入,又顺带解决了住房问题,大家对闻同的能力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原来住平房还要付租金,现在住上了免费楼房,大家的不满情绪全都烟消云散。镇里企业发展了,镇财政状况才会得到改善,大家的收入也会水涨船高,全镇长远利益和个人长远利益其实是紧密相关的。大家心境一开阔,眼光就会开阔,原来的大道理就能很好地理解和接受。干部队伍的思想得到了统一,各项工作就得以快速、高效地推进。

家属楼是八十年代中后期修建的,还不到十年,户型还算合理,虽然只是五十多平米的小两居,却比县里许多单位的楼房还要好。尽管产权不是自己的,大家还是很兴奋,毕竟有了可以长期居住的房子了。

一些家在乡下的,干脆把老婆、孩子和老人都接过来住到一起。到县里开会时,其他乡镇的干部都羡慕不已,这时镇里干部的满足感是最强烈的。只有和他人比较,才有幸福或不幸的心理体验。

最兴奋的莫过于经贸办的小徐,也分了个两居室,和男朋友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二人世界。住房问题解决了,男朋友正式向她求婚。美中不足的是,她最近工作太忙了,婚期只能往后推。

胡林还特意留了两套房出来,请人粉刷一新,添置上各种生活用具,作为镇政府的招待客房。

首节上一节51/84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