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长歌 第40节

陈照东心底也是泛起一股暖流。面前的年轻人恍如当年的自己,有抱负,怀一腔热血,不畏难,能承受压力,敢于面对挑战。这才下去短短几十天,就几乎脱胎换骨,明显黑瘦了,眉眼间成熟稳重了不少,很有些一方主官的沉稳气度了。

“陈市长!”闻同毕恭毕敬地喊道。

陈照东一点头,抬手指了指桌前的椅子,没有说话。

“您要保重身体!”闻同恭敬地欠身坐下,说道,“娄姨和妮妮都好吧?”

“都好。”陈照东简捷地说道,“说说,找我汇报什么?”

闻同很习惯陈照东的作风,立即收摄心神,先把杳踪镇发展规划书递了过去,又把杜子坤搜集整理的那堆资料放在桌上。发展规划书他作了提示的,把关键内容用铅笔划了出来,以便陈照东快速阅读。

陈照东依着闻同标注的提示,几分钟就看完了规划书,又要过那堆资料粗略地翻了翻,方才抬起头问道:“是不是向我走后门提要求?”

闻同尽管有了心理准备,还是发怵,硬起头皮道:“主要有两条,一个是镇里煤矿开采权,原来市里准备开采,又一直没开采,镇里准备招商合作开矿。国家马上要推行财税体制改革,再由市里开采意义不大。二个是煤矿有中型规模,开采就要先修路,镇里想从市县申请些资金。”

陈照东问道:“招商有眉目了?”

这就是间接同意了,闻同心里一喜,赶紧回道:“富铜集团矿冶项目需要稳定的优质煤燃料。”

陈照东微微一笑,说道:“富铜是市里骨干企业,矿冶是省市龙头项目,作为支持其燃料基地建设,修路市里可以拔一部分资金,你们自己也要积极想办法。”

“我们想到省里申请挂钩扶贫点。”闻同三言两语把申请省建设厅挂钩扶贫点的想法做了汇报。

陈照东点点头,要求道:“说说‘环保农业’的想法吧。”

闻同提纲挈领地把整体构想做了汇报,末了特别强调引进四海有芳在初级农林产品外销和深加工方面合作的想法。

“这个想法很好,有创新性,符合农村现实状况。一方面要注意,不要好高骛远,贪多嚼不烂。另一方面要坚持长期可持续发展,在追求中短期利益的同时,做好谋求长远的基础性工作,抓实抓透。等你做成功了,我一定亲自去参观。”陈照东深知发展农村经济的难度,杳踪镇的搞法如果成功了,无疑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树立了一个样板,当下作出许诺。

“我一定踏踏实实做好,决不辜负您的期望!”闻同激动地保证。

陈照东再次点头,但随即话锋一转,拉下脸道:“煤矿开采权和修路资金的事,我可以答应你们,不过还是要走正常程序打报告。这样的事情,可一不可再,做事要考虑全局,不要总想着投机取巧。”

闻同听得背心渗汗,面色发窘,无暇喜悦。领导肯当面直言批评,说明在意你、看重你,很难得。这个道理他当然懂得,但畏惧担忧心理也无法避免。

陈照东注意到了闻同的反应,缓和了一下语气,说道:“你在镇里的情况我基本了解,你们县委、县政府对你是肯定的。人地两生的环境,能迅速站住脚,把本职工作抓好,不容易。”

陈照东这话是出自真心。闻同在境况艰难的情况下都没有向他求援,坚持没走他的上层路线,独立面对困难,不但顺顺利利地自保,还取得一定的工作成绩,赢取了县委的信任。这对一个参加工作才几年,才从机关下基层的年轻干部来说,是很难得的。这份答卷他比较满意。

闻同异常认真地说道:“我牢牢记着您的教诲,时刻不敢忘记自己的责任!”

“嗯,我看了《云缈决策参要》的那篇文章,写得不错,有思想,有深度。实践出理论,理论指导实践,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继续在实际工作中保持敏锐清醒的头脑,不断学习,一如既往地思考问题、总结问题吧。”陈照东说,“想必你也知道了,文章引起了一定范围的争论,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钟书记评价说,‘位卑未敢忘忧国’。”

闻同之前任陈照东秘书时,陈照东极少表扬他,不过也较少批评,每次批评也是温和的。今天他一反常态,几次公开表扬、激励闻同,总体上肯定了他的表现。表扬的同时,他对闻同的批评指责也是毫不留情的,言辞尖锐。

闻同的心情忽冷忽热,如同坐过山车一般,七上八下。他之前并不知道这篇文章居然引起了省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一时心中颇为得意。这是很荣耀的事,十分难得的,意味着他的人生机遇大增,指不定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就受益。

第56章 送个大人情

陈照东心里直皱眉,心道终究是年轻人,城府不够,以后免不得要吃亏,得好好敲打一番。想到此,他口气一冷,说道:“你是不是认为这对你是一个机缘?如果这样想,就大错特错!钟书记是讲原则、实事求是的领导,注重干部的实际工作成绩,素来不喜欢搞一鸣惊人‘火箭干部’的事。封建帝王时代以一言而平步青云的也有,不过多数是民间演义。在现实中,领导干部是在长期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要想得到更大的施展空间,最终凭借的还是扎扎实实的工作成绩。投机取巧纵然成功,也只能一时,难以持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谦虚谨慎、踏实做事才是正途。”

闻同满面绯红,惶恐地道:“是我太肤浅了!”

陈照东微一点头,心中给了一个评价:“孺子可教。”

从陈照东办公室退出来,闻同微微躬身关门时才察觉到衬衣紧紧地贴在背心上,竟是出了一身透汗。

离午饭时间还早,闻同跑了几位熟悉的中层领导问好,联络一下感情。他之前是陈照东的秘书,和所有的部门都打交道,也和所有的部门领导都熟识,其中自有关系真正亲近的。

他下楼离开时,不再是刚才来的那番情形了,熟悉不熟悉的人都热情有加地和他打着招呼,仿佛才看到他一般。他在市委、市政府机关呆了几年,深知这些机关干部沉湎于人际关系,最会观风,消息传递最是灵通。

他承诺了中午请吃饭,就得早点去安排。他以前在市政府应酬不少,这时候要寻个吃饭的地方自然是轻车熟路。考虑到包青林和陈照东关系密切,和自己也很熟悉,他决定把万有芳也喊过来。他原本还想把詹春云也约过来的,但詹春云中午要陪陈照东参加一个重要宴会,只得作罢。

万有芳还在床上犹豫着要不要把午饭叫到房间吃,接到闻同的电话马上翻身爬起,匆匆地洗漱好赶过来。他赶到时,闻同已经订好了包间,安排好酒席,正守在前台等候。

闻同手里的烟才吸到一半,就看到两台熟悉的小车一前一后驶过来,赶紧把烟摁灭在身边的垃圾箱里,迎出门去。

饭店门前的场地很宽敞,小车驶过来首尾相连停下。车刚停稳,闻同趋前拉开头辆车车门,车内后座上端坐着一位气度不凡的中年男人,正微微笑着看向他。

“司主任,您好!”闻同恭敬地问好。

“小闻,来了市里也不找我喝酒,我不请自来没意见吧?”中年男人是边湖市计委主任司庆春,一边下车一边说着。他本是事先答应包青林这个饭局的,刚刚见面时听包青林说闻同也会来,这会儿顺口一说倒好像专门冲着闻同来的。当然,他和闻同之间也是很亲近的。同包青林一样,他也是陈照东的爱将。

“您工作繁忙,没紧要事我哪敢烦扰。”闻同笑着说道。他说着话,眼角余光瞟向后一辆车,万有芳早已帮包青林打开了车门。

“听说在下面干得不错,加油!”司庆春略略用力地握着闻同的手道,“来向陈市长汇报工作的吧?汇报好了?”

“多谢您关心,刚刚汇报过了。”闻同说。

闻同向陈照东汇报工作,司庆春是猜测的,包青林并没有告诉他。司庆春是了解闻同被选调下基层真实原因的,甚至还知道了闻同在基层的一些情况。他和包青林都是陈照东一手提拔的,十分受陈照东器重,和陈照东关系非常密切。

闻同把万有芳向司包二人作了介绍。大家关系亲近,两人没有反感闻同的引见,对万有芳表现出了必要的尊重。

在酒席上,闻同又寻个机会十分认真地再次介绍了万有芳,特意强调了四海有芳横跨三省、三十多家店的规模。万有芳是个八面玲珑的人,闻弦歌知雅意,迅速地调动起因宿酒眠花还有些混沌的头脑,没一会儿就和司包二人言笑晏晏,好似相识多年的朋友一般。

这个饭局只是平平常常地联络一下感情,中午时间又短促,大家谈谈笑笑地随意吃喝着,也不刻意劝酒。司庆春下午还有重要会议,吃到差不多就走,闻万包三个人一直送他出门坐上车。

大家肚子里已经有了七八分饱,回来不再继续吃。包万二人打算买单,闻同坚决拒绝了。镇里再缺钱,经费再紧,他也不能折这个面子。

得知包青林要回富铜县,闻同不想错过机会,马上邀请他去喝茶,说明有重要事和他商量。刚刚在饭桌上旁边人多,不便谈事,他没向包青林说出合作开矿的事。

刚才在来饭店的路上,闻同就注意到一家装饰得古色古香的茶楼,厚实的黑木匾上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老盖家茶楼”十分惹人注目。从外饰看,这家茶楼和望水县委县政府大院旁边的那家完全一样,他就留上了心,猜想两家是不是连锁店。县里的那家茶楼他上次和丰收乡的陈金光去过,无论店内环境和茶水都很有档次,想着市里的这家应该也差不了,就决定去这家,也存了一探究竟的意思。

一进茶楼,果然和望水的那家一模一样。茶楼装饰并不奢华,清一色的实木用具,洋溢着浓郁的民国风情。包青林一进门就赞不绝口,没想到边湖还有这么个好地方,一问服务员才知道刚开业不久,还真是望水县那家茶楼在市里的连锁店。

万有芳选了个后窗的雅座,十分安静。窗户没有玻璃,竹帘子卷起一半,人坐在位子上可以十分舒服地看向窗外,又不至于光线太明亮。窗外是边湖人民公园,湖面碧波万顷,让人心旷神怡。茶楼对细节考虑得十分周到,很注意客户的体验。

闻同记忆力很好,知道包青林嗜好碧螺春,也不问他就直接点了。包青林嘴上没说什么,心里自是感觉舒坦。

待服务员端来茶叶,包青林搭眼一看,茶叶条索纤细紧结,卷曲如螺,满身披毫,嫩绿隐翠,一股幽雅的清香扑鼻而来,不由得面露喜色。闻同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这绝对是正品。

包青林心痒难搔,赶开了服务员,郑重其事地把衬衣袖口扣上,亲自动手泡茶。

“水以初沸为上。水沸之后,用沸水烫一烫杯子,让茶盅里有热气,先发发茶香……”

“碧螺春的茶叶遍体白毛,要用沸水初泡,泡了白毛就从叶片上分离,浮在水面上,茶水倒去。第二泡茶水才是可口的碧螺春,不过最好的是第三泡……”

首节上一节40/84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