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长歌 第13节

“下一步我还是打算先走其它几个贩上平原的村,山区村靠后安排。贩上平原的这两个村农田水利基本设施维护得很好,村民们对自己承包的田地很经心,生产积极性很高。别的地方已经出现不少农村劳力下南方打工,家里田地抛荒的新问题。”

“农田水利基本设施我来这两年是下了大力气维护的,这是大事,万万不能松。”周广仁显然很受用闻同的话,不过片刻后眼神渐渐转淡。

闻同敏锐地察觉到自己后半句话引起了老周的心思。是呀,村民们生产积极性高,对农田经心,现在却面临着完不成公粮上交任务,缺粮挨饿的局面。

“周书记!”闻同知道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十分谨慎地选择着自己的用辞,“我认真看过镇政府近期的工作计划,这段时间最重要的就是夏粮征缴。昨天下乡,我也是带着这个想法下去的,想先摸摸情况,现在向你汇报一下?”他已经看到周广仁脸色开始严肃起来,就适时地停住。

周广仁坐起身子,浅浅地喝了口茶水,说道:“你说一下吧。以后咱俩不要客气,什么汇报不汇报的,太客气了就会生分。”

“那好,我就简单说一下,不当的地方请你多批评。”闻同又略略理了理思路,说道:“两个村我分别跑了六七个自然村,找一些村民聊了聊,也和一些村主任做了些了解,种的早稻收成情况还是不错的。大家反映的情况是,家里已经没有余粮了,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不少户早两个月就在借粮,有的户已经开始一天三顿吃炒西瓜皮,清煮南瓜和冬瓜。”

“我已经要求两个村立即行动起来,对鳏寡孤老、特困户特别关注,坚决不允许发生意外事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村民有了情绪,公粮上交的难度估计会很大,截止目前两个村还没有一户上交公粮的。”闻同停顿了一下,喝了口水,还不想急着引到西瓜的话题上去。

周广仁听得极为认真,却没有插话,见闻同停下了,就说:“你接着说。”

闻同决定不再绕弯子了,接着道:“我仔细考虑了一下,有些不成熟的想法,我建议,目前我们可以做这几件事”

“第一,马上发动两个村的村民做秋玉米营养钵育苗,以免错过农时。”

“第二,启动对鳏寡孤老、特困户的后续救助措施,绝对不能出任何意外事件。”

“第三,组织引导村民开展互助互救,去外村找亲戚借粮,必要时村镇两级可以提供担保。还有,镇政府出面寻找廉价稻谷和杂粮粮源,组织村民集中购买,降低价格。”

“第四,向县里申请减免公粮任务,包括夏粮、秋粮。”

“第五,镇政府组织人员到周边大城市寻找销售路子,尽量帮瓜农多卖些西瓜,瓜农多卖一分钱,就可以多买一分钱的粮,如果找到好路子,甚至可能交上部分夏粮、秋粮。”

闻同一口气说完,心下有些不安地看着周广仁。

果然,周广仁的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他没有接话,沉默了半晌,尔后伸手抓起桌上的杯子连喝了三大口茶水,呛得咳了起来。闻同分明看见他拿杯子的手轻微地抖着。

如果说周广仁对闻同所提的前两条还能勉强接受的话,后面三条尤其是最后两条,是他绝对无法容忍的,那简直就是要把他“致富工程”的外壳挑破,把臭气扬出来让人闻!

周广仁心里怒不可遏,这个年轻人太过分了,太狂妄了,刚来才几天就要兴风作浪!你不可能不知道西瓜基地是我主持搞的,你这么做是何居心?不就是要借这个西瓜基地发难嘛,还把话说得那么好听!哼,想搞倒我?没那么容易!就是搞倒我,能轮到你这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子上来?笑话!就是我倒了也不会让你得逞,那么多虎视眈眈的眼睛,到时不整死你,阴了你还让人找不到反对的理由!你以为高高在上的陈市长就能护着你?幼稚之极!

第18章 美女妙心

闻同保持着沉默,静静地看着周广仁。

周广仁气得发抖,不能不强烈怀疑闻同的动机。不过愤怒归愤怒,他并没有失去理智,没有失控爆发。他本性并不是一个强横霸道的人,为人还算柔和,也比较讲道理。

他看到闻同一直面色平和地注视着自己,表情真诚,目光并没有躲闪,也开始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再次端起杯子喝了口水,压着火气,方才开口道:“我在基层工作了几十年,情况很熟悉,至于那么严重吗?看问题不能片面,不能偏听偏信,更不能夸大事实,扰乱人心!”

闻同没有气恼。周广仁的反应还算不错,没有大发雷霆,自己预料的最坏情况没有出现,他是一个有涵养、明事理的人。这也说明,他内心其实是认同自己的结论和建议的,只是一时难以接受,最主要的还是对自己起了猜疑之心,这也是人之常情。

想清楚了这些,闻同就不急不躁,说道:“周书记,你是一把手,又是前辈,领导水平、领导能力比我高得多,我是心服的。我考虑问题的确有不周全的地方,你批评得对,我理解和接受。不过,我也要说明白,请你相信我,我是真诚的,并没有任何复杂的想法。我是真的非常担忧出现群体性事件,或者出现人员意外死亡事件!”

闻同知道这个时候是绝不能争执的,那是不理智的行为,只能坦诚沟通,以心换心。

果然,周广仁脸色又好看了一些。他虽是老基层,却有些过于迷信行政力量对于农民的压制力度,认为问题可以在杳踪镇内部解决,只要镇政府出动人员就能有效化解一切矛盾,不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闻同在市委市政府工作过两年,视野宽阔得多,群体性事件见得多,所以警惕性反而比周广仁高。

仔细思量着闻同的话,周广仁也开始警惕起来,心下权衡着利害关系,暗想真要出了那样的事件,盖子怕是很难捂住的。毕竟镇政府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到时就非常被动了,没准自己就要被拿掉。再者说,闻同毕竟曾经是市长秘书,很明显是下来镀金的,在市里方方面面的关系肯定过硬,自己就不能不考虑这些了。这样一想,他的火气小了不少。

闻同决定再加一把火,说道:“周书记,我觉得秋种、寻找西瓜销售路子是急事,得赶紧行动起来。我直接安排李副镇长和两个村的驻村干部、村委会干部去处理,这不是什么大事,也不需要党政班子讨论。至于鳏寡孤老和特困户的后续救助,引导村民借粮买粮自救,申请减免公粮任务,还不是火烧眉毛的事,可以慢慢进行,是不是请你直接安排?”

闻同这是告诉周广仁,做这些工作,只要把握尺度火候,操作手法得当,是不会闹得纷纷扬扬的,自然也不会给人造成是在纠正他“致富工程”的观感,至少表面上不会。

周广仁深深地看了闻同一眼,片刻淡淡地说道:“你安排吧。”

等闻同离开,周广仁久久未动,心头郁郁。他想,现在还不敢说这个小伙子真象他自己说的那样没有什么复杂的想法,但他提出来的这些解决问题的建议还真是思虑周全,切实有效。一念及此,他禁不住英雄气短起来。

闻同回到办公室,静静地坐着,平复着适才急剧起伏的心情。能取得周广仁的勉强同意,这已经是一个很好的结果。老周真要强烈反对,他无奈之下也只能选择放弃,听任事态的发展。一把手不支持,他一个初来乍到的人,能有什么办法调动起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力量?

他接下来要马上着手安排两项着急的工作。这是争分夺钞的事,耽误不得。他提起电话准备通知分管农业的副镇长李远红和农技站站长杜子坤过来商议,举着听筒停顿了片刻,决定还是去李远红办公室谈。

上了几天班,也没人过来汇报工作,闻同知道这些副职们心中不服气,在摆老资格的架子。好在对这些他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也不怎么往心里去,人之常情嘛。一个二十三岁和自己儿子差不多大小的毛头小子,来当顶头上司,换谁谁也不服气。

他刚立起身,响起了敲门声。党政办文书秦小丽进来了,送来一份文件。闻同一看,是县政府夏粮征购进度汇报会的通知,就认真地看起来。通知要求县粮食局、财政局、农业局、工商局的一把手,各乡、镇、场的政府一把手和分管副职到会。

夏粮征购是近段时间镇政府的核心工作,他知道忽视不得,心下琢磨着该如何着手加快征缴进度。想着的时候,他一抬头看到秦小丽还站在桌前,有点诧异,问道:“小秦,还有事?有事坐下说。”

秦小丽家在县城,前两年高中毕业,家里走关系到镇党政办当了文书。她人长得白净苗条,漂漂亮亮,是镇上公认的大美人。下面年轻些的村支书、村长到镇里开会,总喜欢和她开开玩笑,一口一个“秦秘”。秦小丽也不摆美女架子,在镇大院人缘很不错。

年轻镇长身材高大,就是端坐着也比立着的她矮不了多少。过午的太阳从西边穿过窗外繁密的槐树枝叶,洒在镇长的脸上身上,一个光点正好照在他鼻子上,细细的毛孔清晰可辨。

计生办的胡姐说得没错,闻镇长真的很英武帅气,特有男子汉味道。秦小丽心头一时有些迷乱,突然听到闻同的问话,脸不争气地红了起来,有些发慌地回道:“我怕你还有事,要不要我通知李镇长过来?”

“李镇长在吗?”闻同并没注意到秦小丽脸红,径自低头在备忘录上快速地写着刚才的思路。

“刚过来看到他在办公室,我去喊他。”

“算了,一会儿我过去找他吧,谢谢你小秦。”

秦小丽边出门边想,还叫我小秦,你比我大吗?

闻同略略收拾了一下桌面,喝了几口茶水,拿起会议通知去找李远红。李远红和闻同的办公室中间隔着唐良成,唐良成的办公室紧闭着门,不知道屋里有没有人。李远红办公室门敞开着,他正低着头在抽屉里翻着什么,见闻同进来了,赶紧站起身迎过来。

“李镇长,没打扰你吧?县里通知开会,你先看看。”

“那里那里,闻镇客气了,我正准备过去汇报工作,你倒先来了。这事你喊我一声就过去了,还要你送。以后有事你喊我,我去你那里。”

“都一样,你先看,我等你,一会我们议议。”

李远红递过来一枝红塔山,打上火,闻同也没客气,凑上去点上烟。等闻同坐下后,李远红才拿着会议通知看起来,心里却一时静不下来。按说新镇长到任了,大家应该去汇报一下工作,让镇长对自己分管的工作有个大致的了解,可就是没人过去。向一个可以做自己儿子的小伙子汇报工作,毕竟不是什么舒心事。

李远红刚刚还真是想过去汇报一下自己的工作,怎么说人家毕竟是领导嘛。他又一想,自己挑这个头不合适,还是等别人先带这个头吧,就拖着没过去。没想到闻同主动找上门来了,这倒弄得他有些不好意思了。

隔壁唐良成门虽关着,但他对外面的动静却密切关注着,早猜到没有人会先挑头去向新镇长汇报工作的,这几个同僚他早琢磨透了。

闻同自然不会知道这些人心思这么多弯弯绕绕,看着李远红放下了会议通知,他开口道:“李镇长,我对情况不熟悉,只看到粮站报来的进度表。明天就要开会了,你给我介绍一下,好让我有个思想准备。”

“除了刘湖农场,我们镇是县里第一产粮大镇。今年八里源、红岗划为西瓜基地,镇上曾申请减免公粮任务,年初县粮食工作会上金县长不同意,要求两个村的瓜农用钱自行外购粮食交公粮。国家定购粮任务是下达到农户的,必须要完成的。由于今年粮食比前两年减产,7月底县上转发省里通知,要求议购粮任务也必须完成。截止昨天的入库报表,全镇夏粮定购总任务只完成了50%,议购总任务只完成了30%。”李远红的工作还是比较细的,对这些情况了解得很及时,也很详细。

“如果不考虑八里源、红岗这两个村,全镇总任务完成情况如何?”这两个村别说议购粮,就是定购粮也一粒未交,闻同是知道的。

首节上一节13/84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