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长歌 第127节

坐在学校陈旧的会议室里,闻灵娇环视四周,笑道:“你们条件落后,教学成绩却领先于人,很不错!老雷,我看明年基建拨款要适当倾斜一下,我们要改善改善杳踪中学老师们的办公条件。”

雷局长笑道:“行,李校长你提一个方案,盖一座办公楼。”

闻同马上笑道:“马镇长,闻县长、雷局长这么关心镇里的教育事业,支持力度这么大,我们是不是也该表个态?”

马凤玲也笑道:“应该、应该,今年高三学生猛增,达到五百多人,很多是从外乡镇甚至外县来的。目前教室严重短缺,初一、高一不敢扩招。明年九月份前,镇政府可以分期筹集一百万资金,专用于镇中学教学楼建设。”

李易秋插话道:“片外生和高三补习生,一共缴纳额外费用九十多万元,一半用于盖学生宿舍,一半用于盖教师家属楼。”

闻灵娇道:“好,你们这么大方地投入,县里不能落后,要追加,争取在下一个学年开学前把教学六楼、教学七楼建起来。这两年杳踪镇给县财政贡献不小,通过教育来反哺也合情合理。我还可以答应你小李,只要你明年高考再创造出30%以上的录取率,我再给你们新盖一座家属楼,还要向省厅推荐你为省优秀校长!”

本学年高三学生达到五百多人,再想创造30%的录取率谈何容易,这个目标并不容易达成。

李易秋平时柔柔弱弱,骨子里却见事精明,关键时候极有主见,当即道:“好,我们一定竭尽全力,争取完成闻县长交待的光荣任务!”

遵照闻同的意见,杳踪镇镇政府创立了镇教育奖励基金,从今年元旦起正式启动。

截止目前,全镇中小学教师月平均奖金达到工资的24%,实现了闻同“第一年大概是工资的四分之一”的意愿。

教育奖励基金正式成立时,闻同对其用途略作调整。原来计划全部用于教师日常奖励,现在只把其中85%用于日常奖励,10%用于优秀教师的一次性奖励,另外5%用于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

学校今年有四位学生考入国家传统名牌大学,闻同亲手为他们颁发奖状,并各发放四千元奖金。

可以说,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地发放,以及奖励基金的设立,是促进全镇中小学教学成绩出色的重要因素。

谈谈讲讲就到了午饭时间,李易秋笑道:“我们在四季春饭店安排了简餐,请各位领导务必赏光。”

闻灵娇打趣道:“闻县长,到了你的地盘,是你请还是小李校长请?”

闻同毫不含糊,笑道:“当然李校长请!你是不是听到人家说‘简餐’就口淡了?其实我和你的想法一致。”

第194章 设套

老何也少有地开起了玩笑:“李校长最近被学生家长请吃饭请怕了,躲着不敢见他们,咱们可不能跟着她吃清淡的‘简餐’,得请她准备丰盛点。”

闻同、闻灵娇、马凤玲、雷局长一齐大笑,个个称是。

李易秋知道他们是开玩笑,也笑道:“我们条件不好,还请领导包涵。”

闻灵娇道:“听到没?让穷教师请不大合适吧?”

闻同不为所动,一本正经地问马凤玲道:“我记得你昨天还唠叨,上个月招待费超支了,是吧?”

中秋上午,市交通局局长要来杳踪镇视察。之所以赶在周六,是因为局长近期要去省委党校脱岗进修,时间长达三个月。

闻同这次把局长请下来视察,目的是申请资金,把原来的三级公路县道改建为二级公路。

王家垄煤矿已经开始出煤了,运煤的大货车急剧增加,还有栗子堰石场运送石料的大货车和镇上多家企业的货运车辆,这条三级公路上昼夜川流不息,已经难以满足这样的运输需求。

闻同率领马凤玲、于巧英、李良春、孙贤寿、季灵筠等在县道和省道接界处,约摸二十多分钟后,几辆小车驶了过来。

当先一辆帕萨特就是市交通局局长的座驾,他看到镇里的同志迎到了这里,忙吩咐司机停车。

县道开工时,市交通局局长曾来出席过仪式。去年年初竣工时,他又来参加了通车庆典仪式,也就是第一届“欢乐春节”活动——“欢乐春节?感恩一路”,闻同当时还借机请他到栗子堰石场视察了一番。

后来镇开投在局长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地向市交通局主管的诸多工程供应石料。孙贤寿之所以也赶过来迎接,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有这些渊源,局长对杳踪镇自然不会陌生,对闻同就更不会陌生。

见帕萨特停下,闻同立即快步上前,亲手为局长拉开车门。

局长笑呵呵地拖着一身肥肉爬下了车,热情地和闻同握手寒喧。

“潘局长,辛苦了,辛苦了,热烈欢迎您回来作客!”闻同说。

潘局长情绪很好,笑呵呵地道:“闻副县长,咱们是老熟人了,今天下来连你的贺酒一起喝,怎么样?”

“您拨冗屈驾下来,我们感激不尽,自然要竭尽所有、竭尽所能,尽到地主之谊!”闻同知道老潘之所以肯放下架子,牺牲中秋休息时间来视察,很大程度上是看在陈市长面子上。再一个他从镇开投也获益不少,对杳踪镇还是有些感情的。

后面几辆车分别是望水县分管交通和城建的副县长,县交通局局长陈金光,以及县报、县电视台记者。

交通副县长不是县委常委,地位比闻同逊上一筹,但人家来杳踪镇就是客,闻同理应尊重他。

潘局长因为急于赶回市里过中秋,闻同就简化行程,不准备安排他去镇政府听取汇报。

既然是来视察公路的,大家就坐车沿着县道一直往山里开,沿途不停地避让着满载货物的大货车。

快走到镇街道时,前方路段出现拥堵。因为路面有些狭窄,来往两个方向的大货车只能小心翼翼地避让着,通行速度就缓了下来,一长溜货车被塞在了公路上。

闻同下车走到潘局长车前,笑道:“潘局长,您下车透口气吧,看情形一时半会儿散不开。镇里李副镇长已经过去协调了,请司机们暂时闪一闪,让我们先过去。”

老潘坐了一路车,早就受不了,忙拖着一身肥肉爬下车。暑热未退,太阳还毒辣辣的,盖亮连忙给他撑上一把伞。

“哟,堵得这么厉害!平日也这样?”老潘眼睛看着,伸手接过闻同敬上的烟,又指着前方缓慢爬行的货车问道

闻同说:“您这是晴天来,要是下雨,更没法走了。前一阵连雨天,路堵得不象样子,最后实在没法,李副镇长就天天领着人扛着大木方过来,见哪儿路窄车要往下掉,就把木方塞车轱辘底下垫着,不然非得出事不可。”

孙家祥从车后备箱里拎出两只高脚折叠椅,展开后一只塞到潘局长屁股底下,一只给闻同。

马凤玲、孙贤寿的司机也各自从车里取出折叠椅或小马扎,让交通副县长和陈金光等人坐下。

老潘看众人早有准备,诧异地问道:“还准备了这个?”

闻同苦笑道:“您是不知道,我们有经验了,平时车里都捎上几只折叠椅、小马扎什么的,一堵车就拿出来,坐到车外头耐心地等着,比窝在里头强多了。”

于巧英见闻同真诚恳切的样子,实在憋不住,“哧”地笑出声来。李良春反应不慢,赶忙装出一副正在和她小声谈笑的样子。

老潘回头一看,见是于巧英、李良春在小声交谈,也没在意,转回头继续听闻同说话。

其实这一幕都是闻同、马凤玲、李良春策划的,这条县道是交通繁忙,但也没到这么夸张的地步。

李良春协调各家公司,把近几天的货运业务尽量集中到今天,这么一来能不交通拥堵?

闻同说:“潘局长,要不要到前边车旁看看?——马镇长,请通知记者准备好。”

潘局长当然明白他的意思,无非就是请他到“繁忙”的交通一线实地查看,和拥堵的大货车合个影,好放到报纸上发表,或者在电视台播出。

首节上一节127/84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