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医生 第20节

黄三泰满口答应说:“没问题,这个简单,我马上领你们去。”

在这一带人很熟的黄三泰领着齐日升他们又经过七拐八拐,来到一个诊所,这时候天已经麻麻黑了。

诊所是姐妹两个,牌子上写的也是姊妹诊所。黄三泰告诉齐日升说:“姐妹两个姓来,一个叫来春霞,一个叫来春晓,姐姐来春霞在大学进修过,有行医资格证,妹妹来春晓是护校毕业,两人组合开诊所,在这一带很有人缘,医术也不错。”

齐日升来这儿也不指望姐妹俩能治病,目的就是让她们提供一个场所,挂吊瓶在诊所,还能给诊所增加效益。互惠会利的事。

但是,提起这个事,姐姐来春霞马上摇头拒绝,她认为把病人的骨头捏断重新接上太冒险了,他一个小诊所负不起这个责任。

听到来春霞拒绝,黄三泰就不满意了,威胁说:“这是我的朋友,到你这儿来治病是看的起你,你还推三阻四的,诊所还想不想开了?”

齐日升阻止黄三泰说:“你说话不会和气点,女同志胆小,小心把人家吓着了。”

听见齐日升埋怨他,黄三泰连忙点头说:“怪我,怪我,我这个人就是心直口快,你们姊妹两个不要见怪。”

来春霞就觉得奇怪,黄三泰是这一带的霸王,对谁这么客气过,看来,这个年轻人还是有些来头的,说话就客气多了。

齐日升给她介绍自己是骨科世家,对人身上的骨头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现在又是大医院的医生,这就是个胳膊的骨折错位重接,不会有什么风险,请她放心。然后,他又对来春霞说,他并不是在外面治病挣外快,而是见这个老乡钱不够,住不上院,孩子可怜,这才到小诊所里免费给她治病,不收一分一文钱,纯粹是尽社会义务。

齐日升把话说到这个地步,也不由得来春霞不答应。来春霞问他都需要些什么医疗器械和辅助工具,齐日升说不需要什么仪器,就是要准备点普通的竹板和绳子,用来固定胳膊用。

来春霞说这个简单,东西都是现成的,后院里有一根竹竿,破开就行了。齐日升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黄三泰。

妹妹来春晓领着黄三泰找到竹竿,又给拿了一把刀,让黄三泰在后院里完成这个任务。

然后,齐日升又问来春霞,“你这儿有没有麻醉药?”

第八章 接骨(二)

“只有普鲁卡因,用于局部麻醉,比较好些的麻醉药属于国家管制物品,小诊所没有。”来春霞回答说。

齐日升知道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都属于国家严格管制的药物,这样的小诊所肯定没有,普鲁卡因虽然说效果差点,总比不用好,如果不用麻醉药物,小姑娘肯定疼得受不了。于是说:“我知道麻醉药管的严,普鲁卡因就可以了,你先给做个试验。”

来春霞说:“最好拍个片子,能看见骨折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齐日升说:“片子已经拍了,大叔,你把片子给这位来大夫看看。”

来春霞从中年农民手里接过片子仔细看看,说:“你用手能把这愈合的骨头捏开?难度很大吧?你怎么拿捏得住轻重?我想,就是捏开了,不用仪器,不修整骨茬,你怎么能保证骨头有效地对接上?”

齐日升说:“这就要靠经验了,凭三十多年的经验,我有把握接好这只胳膊。”

“三十多年,你才多大啊,就有了三十多年的经验?还没到娘肚子里就开始学医了?”

齐日升知道说露了嘴,立即补救说:“我二十四,我说的是几十年的经验,十几二十年也是几十年啊,我从小,家里人就给我灌输骨科知识,如果连个胳膊都接不好,那不是白学了。”

黄三泰很快把竹片弄好了,齐日升检查了一下,见黄三泰还刮的光溜溜的,就满意的点点头说:“用竹片固定有柔韧性,胳膊可以稍微活动,利于以后的恢复,用石膏固定,一个是透气性差,再一个就是固定的太死,肌肉容易僵硬,好了后恢复的时间要长些。好了,开始注射麻醉药吧,马上开始手术。”

来春晓给小姑娘胳膊上注射了麻醉药,起作用以后,齐日升对那个中年农民说:“你先出去转一下,我接好后你再进来,你在跟前,只怕要揪心。”

中年农民感激的说:“那就麻烦大兄弟了。”

中年农民出去后,过了会儿,齐日升捉住小姑娘的胳膊,让来春霞把小姑娘另一边身子扶着,怕小姑娘感觉疼了以后挣扎。

没想到小姑娘很坚强,齐日升两手抓住小姑娘胳膊受伤的部位,双手一错一用力,就听见嘎巴一声,长接住的骨头就在这一用力之下断开了,小姑娘一声没吭。齐日升断开胳膊的时候是趁着劲儿的,用的力气大了,断开以后骨头的断茬就可能伤着皮肉,给以后的恢复增加难度。所以,用的力度必须恰到好处。

齐日升把断开的胳膊对接好后放在桌面上,然后开始用竹片固定。

接骨头是个技术活,固定也是个技术活,固定的时候,必须保证在接好的骨头不再错开的情况下固定好,而且还要松紧有度。在医院,手术的医生都有助手,一个扶着一个固定,速度不但快,而且效果好。齐日升却要在这么简陋的条件下,不但接好骨头,还要在没有助手帮助的状态下,靠自己一个人固定,这么高难度的技术,齐日升还是靠自己的双手完成了。

手术完成,齐日升让小姑娘躺在床上休息会,然后吩咐来春晓配消炎的抗生素药,给小姑娘挂吊瓶。

抗生素是人类的重大发明,人类的许多重大疾病都是用抗生素治好的,但是,人类滥用抗生素现在已经引起了重视,一些细菌就是在人类滥用抗生素中产生了抗药性,或者形成了变异,向人类的健康发出挑战,可是,生了病,还是抗生素最见效,用抗生素治病已经成为治病的常识,人们就是在这个矛盾中生活着。

像这种骨折,在没有抗生素之前还不是就用些跌打损伤药,发炎以后靠自身的抗力,抗过去了就过去了,抗不过去,自然就把命送了,而现在用抗生素,就能避免细菌感染,危险性可以忽略到不计,所以,可以这样说,人类永远离不开抗生素,尽管用抗生素有潜在的危险性。

看着小姑娘静静地在床上躺着输液体,齐日升这才松了一口气。

让齐日升想不到的是,今天和黄三泰的一场碰撞,替代了和罗常胜薛鹏程的碰撞。要不然,和罗常胜薛鹏程的碰撞或许更激烈些。

罗常胜和薛鹏程既然决定报复,而且调查清楚齐日升只是一个普通的实习生,就觉得这个报复越早越好,省得把这个事经常惦记着,在脑子里占块地方。本来觉得他们两个就能拾掇得了齐日升,想一想又觉得应该多弄几个人,有点威慑力量,就又叫了三个过去的同伙。

跟踪的人还是由罗常胜担当。并约定,他找到一个好机会后电话联系,薛鹏程这边迅速把人集中起来实施。

估计医院下午快下班了,罗常胜就在医院的大门口等齐日升,当然是躲在一个隐蔽的地方,离大门口远一些,不能让齐日升觉察。

看见齐日升和中年农民一块出大门,罗常胜也能理解,毕竟这个齐日升帮了那个农民的忙,一块出去说不定还有什么事。让他不能理解的是齐日升和那个农民前头有一个引路的穿得花枝招展的妇女,心说他们什么时候和一个妇女搞在一起了?

眼看着他们上公共汽车,猛然悟出妇女是个医托,领着那个农民去什么地方的黑诊所看病了。他知道西阜市的黑诊所多,那些医托和他们市容一样,专骗那些老实巴交的农民,城市里的市民经验多,不会上当不是。

当然,还有一个不能理解的问题,就是齐日升跟着。齐日升是医院里的实习生,肯定知道那些医托的猫腻,既然知道,他还能陪着个一毛不拔的农民去黑诊所,说不定是和黑诊所有默契,从中坐地分赃?那么,他在大街上为那个农民打抱不平就能理解了,是怕被罚了款以后,他分的赃就少了。

哼!现在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人多了,这个涉世未深的小年轻都这样,真是人心不古啊!

罗常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还挺得意自己的猜测,但是,他仍然不能放弃跟踪的机会,要真正证实自己的猜测。所以,在齐日升几个上车以后,他也紧跑几步上了车。

齐日升和中年农民进诊所的时候,罗常胜就在不远处的巷口探头探脑张望。他没想到齐日升他们不长时间就走出了诊所,沿着小巷走过来,想躲避已来不及,就赌齐日升没记住他,打算沿着小巷和齐日升他们走个对面错过去,还没来得急实施,就看见有人把齐日升挡住了,而且挡住他们的还是一伙混混,从装束上就能看出来。

真是现世报,来的快,这个齐日升在他们面前挺横的,现在到了人家地盘上,就该人家横了,五六个拾掇一个,那还不跟抓只小鸡似的,只怕他连还手之力都没有。看样子,人做事还是别做太过了,太过了天罚,躲都躲不过去。

可是就奇怪了,怎么还不打,在理论,还理论什么,那么多人,打呀,拳头就是理,把狗日的屎打出来。哎哟!怎么还说和了,一块往诊所走?不对,这些人手里都拿着家伙,还能善了,看前面那个提砖头的,说不定会搞个突然袭击,在狗日的后脑巴子上拍一砖头,让狗日的死不了也活不旺。

罗常胜心里想着,实际情况还真按着他的想法来了,提砖头的混混果然抡起手里的砖头,向齐日升的后脑巴子拍去。罗常胜的眼一闭,心说,这一砖头够老小子受的,可别给开了瓢了。

谁知道再睁开眼的时候却是另一番模样,那个抡砖头的不知怎么回事,竟然趴下了,难道是砸别人的时候把自己给闪了?哎呀!不好。几个人手里的家伙都朝齐日升招呼,那个大垒球棒眼看着砸到齐日升的背上,这小子的身子难道是铁打的,那么轮圈的一垒球棒砸到身上没事,竟然还抬脚把手拿垒球棒的踹飞了,大垒球棒从高空中落下,仿佛能听见当啷一声响亮,然后人和垒球棒一样,都亲吻着大地,没有再爬起来。

齐日升扭断拿三节鞭的胳膊,踹飞最后两个罗常胜看的清清楚楚,张大了的嘴巴半会合不拢来。倒吸了一口冷气,这他妈的也太强悍了吧,五个拿着家伙的人啊,竟然都被他打趴下了,心里暗暗为自己庆幸,中午的时候,多亏自己见机的早,不然,硬争持下去,双方火气大了一动手,那还不是和眼前五个人一样,弄个灰头土脸的,人就丢大了。回去得和薛鹏程说一下,这个仇,不报也罢。

第九章 平凡的一天

当然,罗常胜只是自己的想法,还需要和薛鹏程商量,不过,罗常胜泄了气,估计薛鹏程也不会手不疼往磨扇子底下塞,闹腾不起来了。罗常胜有这个想法也是自知之明,明知道吃亏,还要义无反顾的往上冲,那是傻子。

齐日升也想不到他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说起来还是战了,只不过战的不是他们,有点杀鸡给猴看的意思在内,杀鸡的人当时却是无意识的,不知道有只猴在偷看,而且被血淋淋的场面吓住了。

夏夜比较短,也不操心天冷会感冒,齐日升这天晚上就住在诊所,和中年农民轮换守着挂吊瓶的小姑娘,第二天早上,见小姑娘没有发烧,病情稳定,叮嘱来春霞注意观察,有问题给他打电话,然后就上班了。

处理完一批病人,齐日升刚松了一口气,门口就出现两个人,手里捧着一面锦旗,上面是鲜艳的八个大字:救命恩人,华佗在世。

首节上一节20/4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