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医生 第136节

第一百一十六章 紧急会议

那个姓高的副局长好像在黑诊所医疗事故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在患者家属的上访中,他竟然说,诊所能不能做人流,是我们说了算的,我们说他们能做就能做,不能做就不能做。你说他们非法行医就非法行医了,他们到底有没有非法行医,我们还要调查,不能由你们说了算。

至于怎么调查,就没有下文了。

岚岚告诉齐日升说,一大早,市政府就打过来电话,询问黑诊所和医疗事故的事,让卫生局迅速查处,把查处情况上报市政府。现在局里正在召开紧急中层会议,这一下就是鸡飞狗跳的了。

齐日升知道后世打击黑诊所的情况,因为医疗机构的不健全,城市社区和农村医疗机构的缺失,再加上一段时间对申请开办医疗机构停止审批,致使黑诊所泛滥起来,打了一茬又一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直到他穿越的时候,黑诊所还在泛滥,这里面有黑诊所利润大的因素,也有各级部门监控不力的因素,更有些管理部门把黑诊所当成培养财源的摇钱树,不定时的去检查,或者收些管理费,或者罚款,嘴上说取缔,实际上是纵容。当然,也有卫生管理部门人员的亲属或者朋友开黑诊所的,卫生部门的执法人员能充当黑诊所的保护伞,为他们说话和开脱,那都是有利益关系的,这个南城区的卫生局估计就是这样。

齐日升不知道的是,市卫生局也有人牵扯了进去。

李日新局长召集中层以上干部开这个紧急会议,心情不是很好,望着围绕会议桌坐着的二十多位中层干部,很严肃的说:“大家都应该看到了西阜日报今天有关南城区医疗事故的报道了吧?在我们卫生局眼皮子底下发生了这样的事,触目惊心啊!这个事我有责任,在座的都有责任,我们下面一个区局的副局长竟然用哪种口吻和上访者说话,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还有,不是已经停止资格证的发放和医疗项目的审批了吗,那个有关人流的审批是怎么出来的,与我们的卫生管理处有没有关系?都要查……曲局长,你负责监督处和管理处,这个记者采访南城区黑诊所的事,你知道不知道,你原来也在南城区工作过,对底子比较了解,说说对这件事的看法。”

被点名的曲副局长五十多岁,脸色熏黑,他是从南城区区委副书记平调回市卫生局任副局长,如果没有特殊变化的话,就要从这个岗位退休了,早上,他看了报纸后,就暗骂那个高副局长没长脑子,怎么能说出那样的话,这不是授人以柄吗。

这个高副局长叫高星,是他任区委副书记的时候提拔的,能力有,就是长期在基层工作,养成了一种骄横的习惯,有时候说话就不注意影响,这样口无遮拦的干部,在仕途上本来就走不远,曲副局长也没有必要为他操心,但是,曲副局长屁股底下不干净,在高星手里有把柄。

当时高星为了提拔,给当时的曲副书记送过五万块钱的现金,又给他在高级酒店安排洗浴,玩过一个高星特意为他找的雏妓,可贵的是哪个雏妓年龄不到十七岁,不但人长得漂亮,竟然还是个处女。

曲副书记调到市卫生局任副局长以后,高星也没少孝敬,逢年过节都是重礼,这种关键时候,他不能不为高星说几句话,开脱一下。

曲副局长咳嗽的一声,然后说:“我想先问一下管理处的映凡处长,那个医疗资格证是通过什么手续办的?”

映凡姓孙,年龄大概在三十和四十岁之间,留个分头,有点像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时的汉奸,这个时候,他也是集中精力,听见曲副局长问他,不慌不忙的回答说:“这个事,我也不大清楚,一会回去查查,给一个准确的答复。”

曲副局长说:“这件事一定要查清楚……发生了这样的事,法制与监督处和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处都有很大的责任,一个是监督的不力,一个是管理方面的疏漏,像人流这种手术,技术要求是很严格的,怎么能在那种黑诊所里做,出了问题一跑了之,谁负赔偿责任……”

李局长插言说:“问题是这些人没跑,还说他们上面有人,让受害者家属随便去告。”

曲副局长说:“对,这些人的表现也太嚣张了,不过,记者有时候采访的范围有限,报道的内容往往与事实有距离,或者也有夸大事实的现象,我们还要派人详细调查,澄清……”

李局长又插言说:“记者既然敢在文章中把高副局长点出来,肯定有证据,这一点,不然,他写的报道就是诽谤罪,我想,法制与监督处在调查的时候不要对这个报什么希望。”

曲副局长说:“最后,形成的材料当然要用事实说话,我相信我们的同志都能秉公执法,拿出一个满意的调查报告,下面,我想说一下为什么我们经过好几次大型的行动打击取缔黑诊所,黑诊所却屡禁不止、死灰复燃能的原因……”

曲副局长对黑诊所存在和非法行医的情况还是很熟悉的,他从黑诊所的生存土壤和条件,群众基础,以及执法者打击手段的不力来论述打击非法行医的难度。

曲副局长说的也确实有道理,2000年打击黑诊所和非法行医的法律依据是1994年颁布实施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只规定了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黑诊所立即停止执业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并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非法行医者不自觉履行处罚义务,卫生行政部门就没有办法实施强制执行,只能等待60天后申请法院执法。

再一个就是非法行医者的高流动性,许多非法行医者把药品匿藏起来,关门走人,执法人员根本无可奈何

所以,每次有这方面行动的时候,卫生部门都要联合公安、监察等部门共同进行,增加对非法行医者的震慑力,但是作用并不明显。公安机关的任务是在现场维护秩序,只要不发生暴力抗法或阻碍执法的情况,公安机关人员不会出面干涉。而且公安机关对案件的移交有法律的规定和条件,非法行医者逃离现场,不配合卫生部门制作完善的执法文书,有效证据拿不到,案件就难以移交。

非法行医者还有群众基础,他们租房子容易,房主不但为他们通风报信,还为他们藏匿药品、器械。甚至有的患者还帮非法行医者阻挠执法,为黑诊所开脱。

还有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黑诊所的成本小,利润比较大,赚钱很容易,有的还是暴利,譬如说,在正规医院里一支先锋霉素是十块钱,黑诊所里给所谓的性病患者用,一支就是一百块。增加十倍。这还算有良心的,心更黑的,甚至有几十倍几百倍的利润,所以,他们为了这些利润,就躲在都市里的村庄里,和执法人员打游击。

曲副局长最后说,这件事的根,就是黑诊所和非法行医,而取缔黑诊所和非法行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是不可能彻底的,这件事的调查只能就事论事,把问题调查清楚,该赔偿的赔偿,该处罚的处罚,让双方满意,也给媒体舆论一个交代就成了。

第一百一十七章 各有心思

因为是紧急会议,曲副局长说完以后,其他两位副局长和副书记及巡视员都先后发言,谈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说到黑诊所黑非法行医的时候,他们自然一致赞同加大气力,打击取消黑诊所。涉及保护伞问题,因为牵扯到具体人,又是行业内部的问题,况且事不关己,所以都说得很谨慎,一谨慎,里面就没有什么内容,偏偏的又冠冕堂皇,至于具体怎么办,有局长最后民主集中,他们显示一下存在就是了。

这件事的主要责任在法制与监督处,所以,李局长开会统一思想之后,让法制与监督处迅速组织人力,曲副局长亲自带队,去南城区查明真相,拿出初步处理意见。至于取缔黑诊所的问题,只能等这件事调查清楚以后再说了。

散会以后,李局长让余主任留下。

余主任跟在后面进了局长办公室,李局长让他坐下,然后对他说:“这次的事件比较重大,市政府很关注,你觉得法制与监督处能不能完成这个查明真相的任务?”

余主任说:“够呛,法制与监督处常年与这些基层单位打交道,难保没有猫腻,这次又针对的主要领导,比较敏感些,查的时候打几个折扣是很可能的。”

李局长说:“有曲局长跟着,他们不敢吧?”

余主任说:“正是有曲局长跟着,才可能出问题,那个高副局长就是曲局长在南城工作的时候提拔起来的,让曲局长带队,只怕什么真相也查不出来。”

李局长说:“没事,曲局长也是组织培养多年的干部,现在快退了,不至于拿自己的政治生命开玩笑。”

余主任说:“拿自己政治生命开玩笑的官员大有人在,官场不是有个五十九岁现象吗,曲局长快到五十九岁了,没有了再上一步的欲望,说话办事就有点随心所欲,他几次在局委会说话的口气不是连你也没放在眼里吗?”

李局长说:“五十九岁现象指的是腐败堕落,临退下的时候狠捞一把,犯案以后晚节不保。曲局长不会搞什么腐败,也没有那个机会,无非就是临退的时候无欲则刚一把,给自己的官场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也不会见他的怪。”

余主任说:“现在没有机会不等于过去没有机会,据说他在南城区当副书记、主管组织工作的时候,有卖官的嫌疑,这个高副局长就是在那时候提起来的,难保没有什么行贿受贿的事,查出高副局长的问题,对他能有什么好处。”

李局长说:“不要轻易怀疑一个老同志的觉悟,有些事情都是以讹传讹……前几天,法制与监督处查处那个驴头餐馆的案子,是谁让齐日升跟去的?”

余主任说:“是法制与监督处提出来的,齐日升是个闲人,他们可能觉得齐日升能打,邀着去镇镇场面。”

李局长说:“这次查案,也让齐日升跟着。他才来,还没有受污染,有锐气,有棱角,一块去查案,无形中也起个监督作用。”

余主任说:“这个主意好,有齐日升跟着,有人玩猫腻就不敢肆无忌惮。你最好把齐日升叫到你办公室来,让人知道是你局长安排的,可能效果更好一些。”

李局长说:“那就这样,你先让齐日升到我办公室来,然后通知法制与监督处,齐日升和他们一块去,上次是他们邀的,这次是我派的。”

余主任说:“没问题,我把你的意思给他们传到。”

李局长比较信任余晓波,所以才在上次提拔办公室主任的时候排除了况新竹和另外几个人选,力挺余晓波,余晓波虽然也很谨慎,但是,和局长谈起局里人事的时候,还是能坦言各人的优缺点,给李局长正确处理人事关系和用人提供了依据,所以,这次查案的事情,局长还是要问一下余晓波。

和齐日升的谈话没有什么实际内容,就是吩咐他随法制与监督处去查案,代表的是办公室,具体听从曲副局长和法制与监督处处长的领导,当然,也吩咐他配合好查案的同时,也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只要把真实的情况拿回来,就算完成了任务。

齐日升没有具体工作,这几天正闲的心慌,听说跟上次一样,随法制与监督处去查案子,心里也很高兴。上次去查案,时间太短,没过足瘾,这次就有过足瘾的条件了,但愿案子能大些,牵扯更复杂些,他好在其中一显身手。

法制与监督处处长薛春主持召开案情分析会,曲副局长和齐日升都过来参加了。

决定由曲副局长带队,并不是说要曲局长身体力行,而是曲局长带队,露一下面,也显得市卫生局对这个案子的重视,至于具体的查案,还得底下的人操作。

薛春先让曲副局长说几句,曲副局长摆摆手说:“大家说,我听听。”

齐日升虽然是从办公室来的,薛春也没把他当回事,一个才进机关的大学生,能有什么经验,跟着体会一下,学一点经验就了不得了,有两下子能打倒是不假,这种类型适合在第一线冲杀,譬如说取缔黑诊所,遇到蛮横不讲理的角色用得上,上层的监督查案子要讲分寸,要体现出水平,不是冲冲杀杀就能把问题解决了。

所以,薛春让了一下曲副局长后,就让大家发言,各抒己见。并强调说:“这次的案子报纸报道出来,局里有压力,我们也有压力,时间很紧,都不要说废话,拿出建设性的意见。”

齐日升用耳朵听,也听出了大概,多数人主张先从外围查,譬如那个记者,还有黑诊所非法行医受害者的家属,掌握了确切证据之后再与南城区卫生局接触,也有认为受害者家属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偏激,弄不好容易出问题,主张直接与区卫生局接触,很快把案子查清的说法,齐日升虽然对查案子不懂,却知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查案子就不能只听一方的说法,要从方方面面取证据,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至于先接触谁,后接触谁,只不过是个顺序问题,没有必要在这上面纠结。

他却不知道,这种内部查案子和公安局检察院查案子不一样,内部查案子,主旨还是维护行业的利益,基层单位在执法的过程中,哪有规规矩矩、一板一眼、一行一动都按法律办事的,要追究,多数都存在问题,一般情况下,只要不是太过份,监督人员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除非太不像话的,才提请组织处理。就算是公安执法,弹性也很大,一般的大酒店里,都有他妈的小姐,公安上去查,就违法,不查,还不就那么回事了。就是查了违法,罚了款,他妈他妈活动依然方兴未艾,因为有利益在里头,卫生基层的罚款也是一笔收入,黑诊所没有了,都遵规守法了,他们罚谁的款去。收入自然也就没有了。

现实也决定了这个查案子的讨论只是走个形式。但是,这个形式还非走不可。

首节上一节136/4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