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241节

赶巧,她的手还不等松开,董氏随后也进来了,立刻就扯了孙女到身后,解救得毫不迟疑。

“打俺家娇娇干什么?”

冯氏被公婆“围攻”,神色讪讪的放下另一手的盘子,“嗯,那个,灶间还有活计,我先下去了。”

说着话儿,她就脚底抹油了,惹得娇娇揉着红耳朵坐在奶奶怀里撒娇说委屈。

不必说,老爷子也被心疼孙女的董氏数落了好几句。

“你是死人啊,娇娇她娘脾气急,好动手,你也不拦着一些。亏得娇娇平日还说你最疼她呢!”

老爷子脸上挂不住,再瞧瞧孙女的红耳朵,也是心疼,就起身道,“我去老二院子转转,正好问问学艺的事。

说着话儿,他就背着手出门了。

留下娇娇躲在奶奶怀里,偷笑不已。家就是这个样子,可能有吵闹,可能勺子碰了锅沿儿,但凑在一起就是热闹又温暖的乐曲…

林大江的院子里,众人坐在热烫的大炕上,对着明亮的大窗子,手里忙碌,嘴里说着闲话儿,很是自在。

特别是刚刚拿了工钱,一个老师傅最少都分了一两多银子,这简直就是一笔巨款了。想着这般忙碌上俩月,说不定回家都能盖座院子,买上十亩地了。

于是,人人手下越发麻利了,脸上的笑更是收也收不住。

林老爷子就是这时候过来的,赵熊赶紧扔下活计迎了上去。

老爷子同众人摆摆手,示意他们不要客气,然后带了赵熊去堂屋坐下,末了把村人想要学艺的事说了,当然重点说明白,村人不抢生意,等到大伙儿回了乡之后,再支摊子卖草编。

赵熊想了想,就答应了下来。

倒不是他要奉承老爷子,实在是这事是个顺水人情。灾民们都回了家乡,这里有没有人卖草编同他们都没关系了。更何况,带有清香味道的稻草是林家提供的,他们回乡之后没有这种稻草,怕是想再做草编的生意也不成。

如今教给林家村人,也算回报一些他们的恩情。两好合一好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老爷子放了心,又问了问众人吃喝用度方面有没有难处,闲话儿了好半晌才离开。

赵熊也是担心众人误会林家挟恩图报,把其中的道理和利弊掰碎了给乡亲们说了。

果然,大伙儿虽然有些担心林家村的人说话不算数,但到底也没说不教。

就像赵熊说的,林家有稻草,他们不教,也会寻到别人教啊。

于是,第二日一早,林老爷子带了狗剩子几个后生过来的时候,几个老师傅一见,居然还都算熟悉。

因为当初他们刚来的时候,狗剩子几个挨个村屯的跑,买了旧被褥袄裤之类的回来,灾民们都看在眼里,多了这几分人情,自然这次拜师也就更顺利了。

老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林老爷子陪了一会儿,见狗剩儿几个也算有天分,行事机灵,不偷懒。老师傅们也是教授的尽心,他就回去了。

走到门口的时候,正好遇到程老大夫上门,于是就接了他一起进屋。

程老大夫最近隔三差五出入林家,村里人见到,也会聚来请老大夫诊断一些小毛病,这么一来一往,相处的都很熟识。

特别是林老爷子,可被他赖上了。

当初他打劫回去的好酒,因为要给伤口消毒,他只尝了一次就舍不得再喝。但身为爷们儿,而且还是苦寒之地的爷们儿,哪有几个不好酒的。

于是,他就把主意打到了老爷子的头上。村人给诊金,他也不要,甚至偶尔还倒贴一些药材,只为了老爷子请他喝酒。

老爷子本就大方,也欢喜多个酒友,于是两人但凡见面,几乎都要喝上一顿。

好在,程老大夫身为医者,很明白贪杯的坏处。两人每次都是一碗酒,喝得微醺又伤身体。

所以,董氏等人也就不拦着他们了。

这不,一见老爷子,程大夫就举了手里的油纸包,笑道,“老哥,我买了城南刘家的烧鸡,喷喷香儿,中午咱俩来一碗?”

“好啊,我家老三以前总买这家的烧鸡回来。结果这小子去了府城,我也好久没吃到了。”

两人一边说笑一边进了屋子,娇娇这几日忙碌,程大夫上次留下的药方没有背诵完,她很是心虚,忙着端茶倒水,殷勤之极。

程大夫猜到原因,就笑道,“行了,娇娇也别忙了。知道你最近忙,下次再来考教你。”

说着话儿,老大夫指了装点心的草编盘子,又道,“我今日来可不是复诊,我是来买草编书箱的。我两个孙儿都在读书,听人家说这箱子千好万好,我也给他们买两个。没想到木香阁还没有存货,我就找来这里了。不管怎么说,咱们也是熟人,匀给我两个。”

老爷子听得好笑,就道,“这算什么大事儿,一会儿回去时候保证让你一起带走。”

第290章 真真假假

“那就太好了,”程老大夫欢喜的眉开眼笑,“你们是不知道,你家这草编生意在城里火了。听说那些过来收购毛皮的行商,走得时候也买了不少呢。说不定没多久就扬名大越了!”

这话有些奉承的成分,但也大半是事实。

老爷子却是不知道,还以为酒友又哄他欢喜,打算多骗些好酒回去。于是就道,“你就是好话一箩筐,我家也没有多余的酒给你带回去。”

众人都是听得笑起来,冯氏下厨做了两个老大夫喜欢的菜,就着那只烧鸡,两个老头儿说笑的热闹。

直到日头西斜,老大夫才带着微微的醉意,又嘱咐娇娇几句,拎了两个书箱子心满意足的回去了。

林家老少都没把程老大夫的话当回事,但有些人却不能不当回事。

那就是先前离开林家,进城讨生活的那一百多人。

原本他们觉得,在林家要卖力气才有饭吃,不如进城寻些轻省活计,加者手里也有些余钱,在城西租个屋子,日子总比在林家好。

主要是自由,想去哪里去哪里,想赌两把也不用偷偷摸摸。

但没想到,他们刚刚离开,林家随后就带着剩下的人做起了新生意。

草编,那是他们刚会拿筷子时候,就学会的本事。

林家不知道用了什么巧计策,居然在城里卖疯了。一个小篮子,居然都要几十文,一个书箱子费些功夫,居然一两银子。

这简直让他们看得眼睛都红了,要知道他们家里的孩儿在林家的铺子里做工,工钱加是赏钱,一个月也不过七八百文,居然不如一个草编箱子。

有人后悔,后悔不该离开林家。特别是在外边的日子,不如他们想象中那么美好的时候。租房子要银钱,粮食要银钱,买菜要银钱,甚至烧柴都要买。他们手里的那点儿微薄积蓄,根本就不够在城里活上一个月。

于是,他们渐渐开始忍饥挨饿的去街市上寻短工,开始在夜里躺在冰冷的炕上苦熬。

首节上一节241/17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