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1703节

林平和林荣跟着过去,看着淘气小子们,也是商量一些琐事。

刘氏带了小荷和谷薇拾掇碗筷,单独预备饭盒送去船坞那边。

林大江痴迷造船,一月里有大半都同工匠们混迹在造船厂。

侄女一家到来,他也不过在家住了两日,实在耐不住手痒,白日又跑过去了。

娇娇和夜岚上了楼顶,白日这里晾晒被褥,晚上都收回去,显得有些空旷。

夫妻俩跳上半人高的墙头,悠闲踢蹬着脚,吹着海风。

这会儿天色刚刚暗下来,有农家妇人和孩子拎着篓子,光着脚,追着退潮的海水去抓一种小螃蟹。

这种小螃蟹长不大,味道却特别鲜美,是做蟹酱的绝好选择。

海风不时送来孩子的笑闹声,妇人的吆喝声,热闹中又无比的安宁。

远处的海面慢慢被初升的满月照亮,鱼鳞一样的波光,美的让人恍惚。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夫妻俩心有灵犀,异口同声诵出了这句诗,彼此对望一眼,都是笑了起来。

“这样就好,所有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都过得幸福安宁,我这一辈子再无所求了。”

“我所求更简单,身边有你,就好。”

夫妻俩轻轻一吻,依偎在一处。

夜岚从空间取了一件薄斗篷,轻轻给妻子裹好,慢慢拥她入怀,就像拥有了全世界…

番外林老爷子篇(一)

大元十九年,七月末的京都,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加者近年来,海外各国船队带来太多的番邦商人和冒险者,加上西域各国,草原部落,也纷纷进京开眼界,寻找商机。

京都里人口爆棚,几乎无处不是摩肩接踵一样的拥挤。

大半富贵人家,习惯性的在这样的时候出京避暑。

他们倒也走得不远,不过是去粮囤村的对面望花村小住。

这个望花村是大约十四五年前兴起的,粮囤村因为学院的存在,不可能对外开放,也不可能吸收外来的住户。

很多家在外地的学子父母,就起意在粮囤村附近定居,就近守着孩子,也是看中了京都的商机,随便做点儿什么,只要不懒就够养家糊口了。

而粮囤村外的官路对面,就有那么一片小树林和河滩地,也算适合建房子。

于是,有人买了一块地方做地基,一家两家三家,就形成了规模。

甚至有城里人因为贪看学院后山,一年四季不断的花期,也来这里建了别院。

多年过去,望花村倒是比对面的粮囤村更大了。

往西二里还有个小村子,最开始修建了一个火车站,但凡到京都附近的乘客,都从这里下车。

坐上三轮人力车,进京或者回村都方便。

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啊,何况还是客流量如此大的车站。

所以,车站的大门两边就摆了一些摊子。

有家卖西瓜的,尤其豪气,居然搭建了两间草棚,一间存放西瓜,一间摆了简单的桌椅,供客人小坐。

一个胡子头发都白透了的老汉,穿了一件露胳膊的褂子,粗布的裤子,浅口鞋,笑呵呵的守在门口,不时吆喝两声。

“卖西瓜啊,解暑又解渴啊!”

就有刚下车的客人,抹着汗珠子上前问几句,一般都要买上两块。

老汉手脚麻利,雪亮的西瓜刀砍下去,每块西瓜几乎都是一般大的。

客人们吃的欢喜,也解了一路的疲惫,闲谈起来,就同老人家说说路上见闻,说说他们来处的新鲜事,风俗习惯。

老汉听得眉开眼笑,尤其是喜欢听各处的变化和发展。

有时候高兴了,还不收瓜钱。

这会儿,一个来自秦岭的客人说起边关城墙上的大炮,欢喜的手舞足蹈。

“老爷子,您不知道,我还小的时候,我娘总吓唬我说,关外的胡子杀进来把我抓走。这才多久啊,胡子恨不得都要跪着进门了。有那些大炮在,谁敢犯关,就把他轰成渣渣。哈哈哈!

我们现在睡觉都恨不得不关门,什么都不怕!”

旁边的客人也是听得热闹,附和道,“可不是,听说咱们的新皇最近又犯愁,各处番邦都太乖巧了。新皇想发兵,过过上阵杀敌的瘾头都没机会。”

“哈哈哈,可不是吗,太上皇年轻时候就杀的天下臣服,本来也没给新皇留多少机会啊。”

老汉听得眯起了眼睛,摸出腰侧别着的烟袋锅儿,不等续上烟丝,就听远处一阵汽车的突突声。

很快,一辆红色小汽车停在草棚外边,几个半大小子跳下车,其中最壮实的一个,肩头还扛了个三岁左右的白胖小丫头。

老汉惊得立刻就站了起来,嚷道,“臭小子,你们怎么又把丫丫带出来了!”

几个半大小子,都是十一二岁,被老汉呵斥也不恼,笑嘻嘻讨好,应道。

“太爷爷,姑奶奶一家回村了,家里等您吃饭呢。”

“是啊,姑奶奶答应下次带我们一起出海呢!”

老爷子还要说话,却被小胖丫头儿扯了胡子,疼的他龇牙咧嘴。

小胖丫头特别机灵,赶紧又在老爷子脸上亲了一口,一句“太爷爷回家!”

老爷子就什么脾气都没了,挥挥手招呼道,“上车回家,让你们爹收拾你们。”

小子们上前,搀的搀,扶的扶,眨眼间上了车,一个调头就跑的没了影子。

首节上一节1703/17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