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娇宠之名门闺香 第73节

十二岁的少女在蓄起头发后,那秀丽的容姿就更为出众了,气质文雅,只是这么静静地站在那里就让人无法忽略她的存在。

这个柳锦瑟原本的出身应该还不错。端木绯一边饮茶,一边心想着。

屋子里沉寂了一瞬,端木绯放下茶盅,吩咐道:“碧蝉,你跟着绿萝在府中四处走走,认认人,也认认地方……”

绿萝和碧蝉应声后,就退下了,内室中就只剩下了端木绯和锦瑟。

锦瑟看似从容,心里却并不平静。她们这三个月来都在湛清院里学规矩,除非是跟着张嬷嬷、紫藤她们,否则不敢在府中乱走,现在四姑娘让碧蝉去走走,却没让她一起,这又是什么意思?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端木绯似乎看出了锦瑟心中的疑惑,意味深长地说道,“锦瑟,我记得你识字吧?”

锦瑟眼中闪过一抹迟疑,不知道端木绯这句话是随口说的,还是别有用意。

当初她不得已下跪求了两位姑娘才得以留下,可是大姑娘端木纭其实对她的行径并不满意,不过是看在四姑娘端木绯的面子上勉强应下,也就说,端木绯的喜好决定着她的命运……

锦瑟抿了抿樱唇,心中有了决断,轻声道:“回姑娘,先父生前是个举人,锦瑟以前跟着父亲学过几个字……”说着,她似是回忆起了什么,脸色有些泛白。

这个锦瑟竟然是举人家的姑娘!这一点连端木绯也有些惊讶。她早就看出来以锦瑟的名字与举止,应是读书人家出来的,却没想到她父亲生前竟然是个举人。举人可以当官,可以免税,多的是亲戚邻里奉承,甚至乡绅去送银送屋,是以有穷秀才,却没有穷举人。

锦瑟一个举人家的姑娘,即便是父亲没了,也该有些家底,不至于沦落到卖身为奴的地步才是……

端木绯直接问道:“你家里出了什么事?”

锦瑟身子一颤,唇色惨淡。她咬了咬下唇,才颤声说起了自家的事。

锦瑟本姓柳,柳家是豫州奉贤镇的富户,家中良田千亩,耕读传家。十多年前,她的父亲中了举人,虽然多年没考上进士,但柳举人不过三十几岁,并不着急,干脆就在家中潜心教兄长读书,家中和和美美。

直到去年冬季,柳举人受友人之邀去茶楼品诗论画、谈古论今,没想到灾祸就来了。

那一日,他们说到兴处,偶然提到了以诗画闻名的王寅,为他的死惋惜了一句,谁料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就有人把柳举人的一句感慨告知了豫州镇守太监章安,章安说王寅所著《通鉴论》非议朝政,被今上斥其“悖逆之心,狂肆逆恶”,下旨将其斩杀,柳举人胆敢为王寅辩护,就是对今上不满,冠以“妄议朝政、大逆不道”的罪名,将其抄家。

柳夫人不愿受辱,在官兵抄家前就悬梁自尽,柳举人被押入大牢,不堪重刑丢了性命,其余男丁发配千里,女眷沦为官奴……

不过短短一日,他们柳家就家破人亡了。

她本来也该在抄家那日就随母而去,却被乳娘救下,乳娘悄悄给官兵塞了银子,她才没有入教坊,而是到了官牙手中,阴错阳差地被送入了京中。

少女说话的同时,眼眶已经通红,泪水盈满了眼眶。她微微仰起小脸,不让泪水落下,粉藕般的颈项线条极其柔美。

她闭了闭眼,缓和了一下情绪后,才继续说起来。

她来了京城后,就在钱牙婆那边学规矩,一日钱牙婆从外面回来,似是心情极好,说以后她要享福了,永昌伯府的伯夫人要买两个漂亮的丫头给儿子做通房,她不想做通房,也不想为妾,所以那日来了尚书府才不顾规矩试着一搏……

“……姑娘那日愿意留下锦瑟,对锦瑟而言,是救命之恩!”锦瑟屈膝郑重谢道。

她是柳家人,不能有辱家风,若是那一日端木绯没有收下她,她想她可能也只有死路一条了。

她今年已十二岁了,比四姑娘大了三岁,就算以后四姑娘带着她去陪嫁,以她的年纪,也不会被当作笼络姑爷的通房人选。

想着,锦瑟暗暗松了口气,神态优雅而恭敬。

第77章 表哥(一更)

端木绯心里有些惊讶,没想到会从锦瑟口中听到永昌伯府,再想起那日寿宴上发生的事,她不禁唏嘘地叹了口气。这普通人家若是给府中公子寻通房妾室,那也是从家生子中挑选,可是永昌伯府却要从外头买丫鬟回去,这背后十有八九有不可告人的缘由……

端木绯又捧起了茶盅,眸光闪了闪。

这柳锦瑟委实可怜,能帮一把倒也无妨,只是听她言辞之间透着几分不卑不亢,如非必要不愿自称奴婢,显然心气有些高,以祖母楚太夫人曾经所言,这样的人,心思太重,忠心有限,不适合贴身服侍。

不过,端木绯当日既然决定留下她,也早就料到了这一点。

先用着再说吧。

“那你以后就给我伺候笔墨吧。”端木绯一边说,一边走到了书案前。

锦瑟应了一声,半悬的心总算是放下了,立刻上前给端木绯磨墨铺纸。

淡淡的墨香在屋子里弥漫开来,外头的夕阳在不知不觉中彻底落下,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

夜幕中,月牙如钩,淡淡地散发着幽光,月色朦胧,蝉鸣阵阵……仿佛弹指间,三个夜晚就一下子过去了。

在京中上下的翘首期待中,七月初三终于来临了。

大盛朝已有一百余年,时至今日,早已是重文轻武,因此在武举上也是讲究“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如果参加武科的武举人在答策的笔试中不合格,则不能参加之后的武试。

相比文科会试要在考场中三天三夜方能出来,武举的答策显然轻松多了,千名武举人在当日上午辰时进考场,下午未时就可以出来了,这段时间,考场外头被围得水泄不通,到处都是那些考生的家人或奴仆翘首以待。

隔日也就是七月初五,兵部就贴出了黄榜,五百人榜上有名可以参加接下来七月十三日的武试。

张嬷嬷带着两个小丫鬟一早就去看黄榜,在一片人山人海中,总算在黄榜的倒数几十人中找到了李廷攸的名字。

张嬷嬷又急匆匆地回府告知两位姑娘这个好消息,喜气洋洋地说道:“……几位舅老爷那武艺都是一等一的,虎父无犬子,三表少爷的武艺肯定也是拔尖的,现在只差武试,依奴婢看,今科想必是十拿九稳了。”

端木纭也是含笑附和,但是端木绯却是皱紧了眉头,心里对于这个结果有些惊讶。

她不曾见过李廷攸,却记得祖父楚老太爷曾一再夸赞李家子弟皆是文武双之辈。李廷攸今年才十四岁,照道理说也不急着考功名,李家人既然放他孤身上路来京赶考,想必是有稳拿这一科的信心。

既如此,他的文试又怎会仅堪堪过线?

是发挥失常,还是……

端木绯眸光微闪,再联想李廷攸至今为止都没来过尚书府,不由心念一动。

刀剑无眼,行军打仗难免负伤……会不会李廷攸不是愿意来,而是“来不了”?

“姐姐,”端木绯笑吟吟地对端木纭说道,“我带些礼物去祥云巷恭贺一下攸表哥吧?”姐姐对李家还是挺在乎的,那她就跑一趟亲自去看看吧。

端木纭怔了怔,祥云巷那边没有李家长辈在,她都十三岁了,没有长辈陪同就去拜访表哥到底不太妥当,妹妹年纪小,倒是不妨事。

端木纭揉了揉妹妹的发顶,笑道:“蓁蓁,那就由你代我去恭贺一下表哥吧。”

端木绯脆声应下。

一炷香后,一辆青篷马车从端木府的一侧角门出府,一路飞驰,驶过几条热闹的街道,就转入了一条幽静的巷子里。

巷子里没什么路人,两边郁郁葱葱,茂盛的枝叶从墙后伸出,树荫遮挡住炎炎烈日,路上清幽得仿佛世外桃源。

首节上一节73/23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