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为什么你的缴获这么多 第89节

  然后又瑟的笑道:“然后其余的人下午带着剩下的这些烟酒和金银,跟着我去给大旅长送去!嗯,别忘了通知独立团孔团长和772团程瞎子,说我昨天晚上破袭鬼子据点,取得了不小战果,打算下午去旅部汇报!”

  张大彪看着团长的样子,也是呵呵的笑了起来。

  如今386旅各团还在休整训练,新一团却拔了头筹,开始了对鬼子的破袭,还取得了不小的战果,李大团长这是又要去老战友那里瑟去了!

  大旅长这时候没有恭喜发财,自然是因为此次战斗是他批准的,而且他深知,按照李云龙的性子,估计很快就该来显摆了!

  ……

  果然没出大旅长意料,李大团长昨天打了一夜的仗,结果连觉都没补,下午就带着警卫排过来了。

  此时,孔捷和程团长此时已经先来到了旅部,向旅长汇报各自部队训练情况,同时也旁敲侧击着李云龙新一团的动向。

  这时候,就见李云龙大踏步从门外走进来,后面虎子等人则是小心的抱着几个箱子。

  “孔二愣子,程瞎子,”李云龙一边走一边喊着两位团长的外号,然后瑟的说道:“怎么,是知道我这里昨天缴获了好烟好酒,专门过来等我么!”

  孔捷不爽道:“好你个李云龙,谁会惦记你的烟酒,我抽云烟抽的美着呢,喝地瓜烧也不错。要不是想了解下这里鬼子的战斗力,我们才不过来呢!”

  程团长也说道:“就是,劳资收到你的电报就知道你没安好心!你这烟酒还是自个留着吧!”

  大旅长在旁边直接制止了这几个活宝的交锋,随后问道:“昨天你去开展破袭作战,成果怎么样?”

  说罢,旅长又补充了一句道:“刚才收到张云同志的报告,昨天晚上正好独立支队1、2、3营及游击队也开始大规模破袭,鬼子四处分兵处处受制。”

  李大团长听完立即就明白为什么鬼子的援军力量如此薄弱,不过仍然瑟道:“一晚上破袭据点6处,特别是攻克了一个200余人的大据点,消灭了400多日伪军,自身伤亡20余人。”

  “缴获枪支300多支、子弹12万发、粮食物资近4万斤,还缴获了不少好东西。”

  说罢,让虎子搬了上来,一一显摆了老汾酒、大前门香烟和大黄鱼。

  大旅长翻了翻,很是娴熟的打开了大前门香烟,抽出了几根,一一递给了几个团长,随后惬意的抽了起来。

  说起来,大前门香烟之前也是上海地区最畅销的香烟,大旅长在上海待了不少年,没少抽这个品牌烟,不过这五六年确实没抽到。

  “嗯,不错,正宗的大前门!”大旅长说道:“难得你有心了,都放在这里吧,后续我上缴师部!”

  嗯,大旅长也打算有空拿去师部显摆下,毕竟这烟这酒都难得,咱大旅长也不舍得自己糟蹋了!

  其实,这些东西,张云缴获空间不知道有多少,可惜张云这个后世小白领对烟酒不太敏感,白瞎了好东西。不过,也用不到他送这些上级,现在总部那里是有好东西都紧着送他呢。

第202章 旅部的总结和总部的判断

  随后,几个老烟枪们在旅部开始了吐云吞雾,同时李云龙慢慢向旅长和几个老战友介绍了昨天的战斗过程。

  “就跟在冀南平原一样,十几门中口径和重口径迫击炮、4门身管炮一起开火,立即就将鬼子据点炸开一片,顿时楼倒屋塌,火力点基本被摧毁。”

  “然后烟雾弹一打,手持冲锋枪的突击队就靠了上去,战壕内近身贴打,发挥连射火力优势,就很顺利消灭了敌人,且部队损失也不算大。”

  说道这里,李大团长终于感慨的说道:“当年苏区的时候,咱们面对国民党的碉堡炮楼封锁线无可奈何。如今咱们有了山炮和重迫击炮,鬼子的小炮楼已经困不住我们了!”

  “现在最大的麻烦,就是敌人机动太快。”李大团长复盘着昨天的战斗,也是庆幸的说道:“昨天之所以缴获如此丰富,跟敌人支援力量被牵制有关。不然敌人源源不绝援兵之下,恐怕我们只能保留大据点的缴获,其余根本无力带回来!”

  大旅长也认真的倾听着李大团长的总结,听到这里,他才说道:“所以,张云同志,或者说独立支队,才喜欢同一时间大规模出击破袭。”

  “同一时间晋中平原边缘、正太铁路沿线,甚至井陉附近,都有独立支队部队在破袭据点,让鬼子各部队疲于应付,只能被动防守,无法发挥机动优势,从而实现各部队的策应。”

  “看样子,张云同志他们已经摸索出了一套应对鬼子机动性的好办法啊。”

  好办法是好办法,其实说白了,就是欺负鬼子兵力不足。

  鬼子侵华期间,一直饱受兵力不足困扰。虽然1939年-1941年间鬼子已经将其陆军部队的80%,接近230万人投入到中国战场(含盯住苏联的关东军30-100万人,该军人数动态变化),但是仍然无法彻底压制中国人民的反抗,东北、华北、华南、华中处处烽火。

  因此鬼子才高度重视铁路和公路建设,提升部队的机动性,从而实现以较少军队压制大片区域的原因,同时大量编练伪军部队。

  程瞎子不服气的说道:“李云龙,昨天打了半天,你们炮弹没少用吧!说破大天,也不过是用炮弹欺负鬼子,我们772团上去,打的不比你们新一团差!”

  李大团长倒是没有否认,但是也回嘴道:“劳资有炮弹干嘛不用,难道用战士们的性命跟鬼子硬拼。我们新一团练兵最快,打仗最快,缴获也不错,怎么,程瞎子你还不服气!”

  “去,去,去,要吵去外边吵去!”大旅长也习惯了李团长的臭嘴和几个团长间的吵闹,根本懒得搭理这茬,随后补充道:“不过话我可挑明了,目前我部的命令是防守根据地,各部下山破袭前必须向我请示报告。现在你们电台都配发到营里了,不能再用战机难得通讯不便作为借口了!”

  随后,大旅长让后勤部把这些黄金银元收好,准备后续上缴师部,然后叼着烟心情美美的出去溜达了。

  这烟,真不错,怀念十里洋场的青葱岁月啊!

  ……

  独立支队、386旅很快就把作战报告都报告了师部及总部。

  (386旅虽然是129师主力部队,却是被总部调来调去,作为总部机动部队使用,所以很多报告也要抄报给总部)

  总部参谋们拿过来认真看了一下,然后就准备登记存档。

  例行战斗,了无新意,每半个月昔榆军分区都会开展一次大规模破袭,跟鬼子互相拉扯纠缠,如果没有大的变动,总部参谋会汇总成简报,跟其余部队的战报一块报给老总等人。

  毕竟八路军部队现在已经发展到了近40万人(比历史上多了至少五六万人),分布在数个省份,几乎每天都有部队在跟鬼子交战。

  原本正常情况下,大部分部队的战斗都会因为缺少电台而无法告知上级,更别说上报总部了,不过自从张云陆陆续续向总部移交了300多部电台后,总部与各部队之间的联系立即频繁密切起来,很多信息也流向了总部。这让总部在能够更为精准的掌握各部队信息的同时,也使得通讯部、参谋部的任务量大增,因为参谋们必须汇总总结各部的消息,然后形成简报报给老总等研究。

  这时候,副总参谋长走了进来,看到简报后又专门把独立支队的报告从头到尾认真看了一遍,然后仔细揣摩起来。

  这是副总参谋长的习惯,也是对独立支队的重视。

  毕竟张云率领创造了太多奇迹,而他们的报告如何重视都不会过分。更何况作为与鬼子交战最频繁,最规律的部队,独立支队的破袭行动其实也是对鬼子的一种刺激性试探,能反馈出鬼子的部分真实情况。

  “我军分区各部持续对敌人开展破袭,取得了较好战果。破袭正太铁路车站4个,据点8处,消灭鬼子及工程人员432人,缴获枪支300余支、子弹4万余发、迫击炮4门,炮弹120余发;破袭平原山区据点22处,消灭日伪军680余人,缴获枪支500余支,子弹10万余发,迫击炮4门,炮弹100余发。”

  “敌人近期开始收缩兵力,将兵力集中在距离山区2公里外据点内,并试图以暗中伏兵方式试图吸引我部队攻击,并趁机包围打击,但被我地下组织及游击队提前探的。1营、2营专门集中了16门82迫、4门120迫、4门山炮对其进行跨越炮击,据侦察消灭鬼子数量甚多,但具体战果不详。”

  “各部发现,各据点日伪军数量减少,且缴获的子弹炮弹数减少,鬼子疑似降低了据点弹药储备。”

  “正太铁路各车站缴获物资数量也有减少,且战备物资不多。”

  “补充2团破袭井陉县据点,同样发现鬼子弹药储备降低情况。”

  看着独立支队如此细致的报告,副总参谋长猜测这报告应该是邢志国主笔的,毕竟邢志国细致保守,是很好的一个副手领导。

  不过,邢队长的视野还是局限在一隅之地,没有特别关注到鬼子战备物资降低背后的原因,只以为鬼子耐不住损失,不得不降低了据点鬼子的弹药储备。但正常情况下,鬼子作为一个工业国,拥有庞大的军工产量,不至于连几十万发子弹都抠抠搜搜,甚至在列装小钢炮等迫击炮情况下,仍然被独立支队火力压制。

  显然,现在的第一军乃至华北方面军,不是鬼子大本营或者陆军部的重点物资保障单位,甚至可能已经无法得到充足的补给。

  鬼子定然在筹备一次大的攻击计划,大到需要挪用华北方面军的弹药物资。

  问题是,鬼子的进攻方向在哪里?

第203章 梅津美治郎的苦闷

  大本营的目标是苏联,或者说,是试探苏联!

  梅津美治郎作为鬼子部队中深有底蕴的陆军中将,当然知道大本营这段时间的重点进攻方向。

  甚至,他还知道大本营正在筹划着北进计划趁着苏联大清洗造成各地区军队虚弱的空隙,趁机北攻苏联,夺取西伯利亚的广袤领土和丰富资源。

  因此,大本营有意在本月对苏联部队故意制造一起军事摩擦,以试探苏联红军现在的真实战斗力,同时也继续营造日本反苏亲西方的印象。

  之所以是摩擦,是因为鬼子打算利用一块与外蒙古有管理权争议的土地(诺门罕以西,直至哈拉哈河这块呈三角形地区的归属问题,实质上此时国民政府尚未正式承认外蒙古为独立国家,所以也就不存在什么所谓边界线划定问题),对外蒙古及苏军进行一次突然袭击,并将其定义为军事摩擦。

  苏联的体量太大,鬼子还未完全下定决心,自然不敢与苏联直接宣战,只能搞点小聪明。同时也是因为苏联体量太大,鬼子也不敢掉以轻心,不仅抽调了大量关东军精锐,同时也抽调大量东北及华北的战备物资,包括武器弹药、飞机航弹、燃油、运输车辆等,这也造成了华北方面军弹药等物资供给十分不足。

  而冀南地区三个月的持续消耗战,更是消耗了华北地区鬼子的大量弹药物资,这进一步加剧了华北鬼子的物资短缺情况。

  本来依靠鬼子的军工产能,本不至于如此捉襟见肘,奈何苏联体量太大,陆军部不得不慎重对待,而海军部才不会考虑陆军马鹿的情况,争夺起物资经费来毫不手软。

  大本营和陆军部的考虑和安排,梅津美治郎不得不服从,但是梅津美治郎的苦闷,恐怕仅有杉山元大将才能体会一二。

  过去几个月,梅津美治郎一直十分苦闷,独立支队已经成为了持续困扰他的噩梦。

  自侵华战争爆发以来,鬼子在华北横冲直撞,所向披靡,迅速占领了各个大城市,山西太原也是一战而下。随后组建的第一军也是顺利占领了临汾、运城等山西工业城市,压制了周围数十万晋绥军、中央军、八路军等。

  但是从1938年下半年开始,局势就一直有微妙的改变,八路军部队的战斗力似乎在迅速增强,而1939年元旦则是一个巨大的分界点。

  从这一天开始,八路军部队在局面战场上似乎已经能够追平甚至压制住蝗军的攻击,其直接体现就是独立支队已经可以经常性进攻阳泉并截断正太铁路,经常性破袭山区平原交界的据点。

  在大本营眼中,正太铁路一点也不关键,毕竟蝗军连标准轨的平汉铁路都未能完全控制(郑州未失守,还在国民政府控制之下),但不妨碍蝗军在中国战场占据主动权。

  但正太铁路却是第一军的经济大动脉!

  虽然第一军可以通过同蒲铁路北段绕行大同等地获得足够弹药物资,但是该铁路路途遥远,且耗费颇多。相反,正太铁路可以迅速将太原与正定、石门联系起来,对促进太原商贸物资流动,提高太原工业活动和税收十分重要。

  拥有正太铁路,第一军就可以迅速得到华北方面军的补充,发挥出太原地区占领的工厂和矿区的作用;相反,失去了正太铁路,第一军就相当于孤军深入,而且是深入数百里,且太原的工厂企业就发挥不出以战养战的作用!

  这条铁路关系到第一军未来的前途命运。

  4个月里,正太铁路在独立支队袭扰下时断时续,铁路运输受到了极大影响;车站物资连续被劫,失去了大量物资及弹药。而为了保障正太铁路运营,第一军又不得不投入了大量军队、武器弹药、水泥钢筋、钢轨等,不断建设修复沿线据点、车站、铁丝网等等。

  可以说,正太铁路已经成为了第一军持续物资消耗的失血点!

  而独立支队及八路军各部队持续破袭平原据点就不用说了,每一次破袭,不仅造成了蝗军和蝗协军部队的大量损失,更损失了大量亲日人士,造成了控制区域的人心浮动,然后各种地下抗日武装和组织就冒了出来。

  不少自称锄奸队、地下武工队的组织,经常手持毛瑟自动枪袭击蝗军及大日本侨民及心腹,哪怕是太原都是经常风声鹤唳。

  无论怎么看,山区八路军特别是昔阳西侧的独立支队,已经成为了蝗军的心腹大患。

  因此,梅津美治郎已经连续召开了5次第一军高层会议,商议共同消灭独立支队事宜,并连续三次对独立支队进行了攻击。

  近万人攻击集群,半天之内全军覆没!

  三光作战想着彻底消灭山区的老百姓,结果被惨烈报复!

  连续一周的战略轰炸,却毫无进展!

  相反,以独立支队为首的山地八路军,却越战越强。而平原上的八路军,同样也是让蝗军站不稳脚跟。

  梅津美治郎担心再这样下去,说不得以后蝗军再次回到只能控制铁路线的窘境,因此已经制定了趁着常设师团并未回国休整的空档,以2-3个师团的兵力全力对独立支队所在的晋东南进行扫荡的计划。

  而杉山元大将考虑八路军军工厂极有可能在山区之中,已经基本同意了梅津美治郎的计划。

  奈何,人算不如天算。

  大本营突然打算对苏联进行试探,大量弹药燃油等物资优先保障关东军方向,暂时搁置了华北方面军的物资补充计划,其后果就是华北方面军及第一军物资不足,特别是关键的燃油及各口径炮弹。失去了这些补给,常设师团战斗力锐减,暂时不合适投入到山区作战中。

  于是,晋东南扫荡计划不得不暂时搁置。

  更让梅津美治郎苦闷的是,独立支队等八路军部队破袭行动不仅没有停止,反而有更加扩大的趋势,昨天平遥介休交界地区,再次冒出疑似独立支队部队,破袭了一些据点。

  一夜之间,围绕晋东南山区的西部、北部等区域到处都是敌人,到处都是重型迫击炮的轰鸣声,108师团、独立混成第4旅团根本无暇招架,而前去支援正太铁路的109师团部队也因为铁路被截断,被阻击在寿阳附近。

  “八嘎,欺人太甚!”

  梅津美治郎在办公室里继续练起了刀法!

第204章 布局未来

  在总部疑惑鬼子的动向,梅津美治郎苦闷独立支队的难缠时,张云也在思考和布局着未来。

  在八路军发展史上,1941-1943年是最困难的时候,但在抗战史上,1941年才是全国老百姓对抗战胜利最绝望的时候。

  八路军的困难,源于国民政府和鬼子的默契联合封锁,源于鬼子持续的扫荡和破坏,也源于自然灾害。

  (1941年河北水灾,造成冀中冀南根据地减产;1942年的旱灾、1943年的蝗灾,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粮食减产甚至绝收,华北饿死了至少600万人,流离失所1000余万人。但当时国民政府则是贪腐且拒绝承认河南有灾,所以1944年民心反噬,在抗战最后阶段,河南人民群起反抗,缴械了数万国民党部队,并直接打死了很多国民党官兵)

  但1941年全国老百姓对抗战的绝望,在于国际外援特别是苏联援助的断绝,以及国民政府的连续败仗,还有抗日队伍的内耗(皖南事变)。

  诺门坎战役就是苏日中关系变化的一个重要节点。

  诺门坎战役,是鬼子对苏联的试探,而苏联也明白这一点。因此,苏联坚决调用了大量空军和炮兵力量,狠狠的揍了鬼子一顿。从1939年5月至9月,消灭了鬼子至少1.5万人(一说鬼子伤亡6.5万人),击毁了鬼子近200架飞机,摧毁了鬼子唯一一个战车师团。

  从此,鬼子患上了恐苏症,哪怕后来苏德战场上苏军损失严重,鬼子也不敢再次北上,而是选择了南下路线,准备入侵东南亚,这也为后续太平洋战场爆发,奠定了基调。

首节上一节89/2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