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为什么你的缴获这么多 第31节

  “轰”,在独立支队炮兵重点关注下,鬼子大队的这门步兵炮被炸上天。至于另外一门,早已在炮火急袭中就被摧毁。

  鬼子炮兵,全部消灭!

  看到公路上数以百计的尸体,看到大量伤兵在地上哀嚎,看到他们心目中强大无匹的老鬼子被子弹、弹片击中,血刺啦呼的躺倒在地上,随行的伪军们崩溃了,大喊大叫的向着后方和西侧平地逃去。

  但没等他们逃出伏击圈,斜后方的田地里突然冒出了数百个枪口,10多挺轻机枪突突突的对着跑来的伪军们射出了子弹,将跑得最快的伪军打死在路上。

  丁团长的1营两个连已经摸了上来,堵住了敌人撤退的口子。

  所有1营的战士们气喘吁吁的趴在他们之前临时修建的田垄后,轻机枪压制住了伪军的“冲锋”,而其他战士们则是用双手扒拉着前面的泥土,努力给自己勉前垒砌一面土墙。

  独立支队的炮火太猛,而伪军崩溃的太快。

  在独立支队炮击开始后,丁团长就带着队伍从山上摸了下来,以匍匐的方式隐蔽接近预设阵地。

  但丁团长从来没想到,独立支队的炮火急袭竟然开展的这么快,短短几分钟时间就把日伪军炸的晕头转向,伤亡惨重。

  深知伪军尿性的他立即意识到伪军快崩溃了,必须尽快赶到阵地上。于是所有战士立即借着天色和炮火爆炸火光的掩护(周边太亮时人眼看不到远处,形成暗区),弯着腰小跑进入了阵地。

  “幸好赶上了,不然就丢人丢大了。”丁伟跟着部队来到了阵地上,微微有些庆幸,毕竟他可是保证能封住包围圈的口子的,如果放跑了这些伪军,缴获的战利品可就少了一半了!

  1938年的日军仍然十分精锐,面对独立支队的炮火优势,仍然还在坚持反击。但是随着九二式重机枪、歪把子机枪所在都被迫击炮点名后,日军火力密度已经大大降低。

  “大队长,我们必须马上转进,不然所有人都会留在这里!”大队参谋对着冈田大雄建议到。

  “八嘎,马上转进,向后方平地转进!”冈田大雄也认识到冈田大队危险的处境。经过刚才炮火的洗礼,现在冈田大队别说去支援矿区,就是自己都可能随时覆灭。

  虽然他刚才已经注意到伪军逃跑却被击退的情况, 知道后方退路已经被八路军部队堵上,但也发现了1营所在位置并未建有工事,正是包围圈的薄弱环节。

  在平地上,八路军部队挡不住大日本皇军的冲锋!

  此次前来支援的鬼子足足有700余人,但随着撤退命令的下达,跟上大队部撤退的鬼子连同伤兵在内也仅不足200人,近400多个鬼子魂断这段公路之上。

  眼看鬼子扑向丁团长1营所在的田间阵地,一直趴在地上的伪军们也激发出了凶性,跳起来加入了冲锋,近400日伪军向着1营所在发起了冲击。

  刘长青、王大川都发现了鬼子的意图。

  3连狙击阵地上再次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将跑在最后面暴露出后背的鬼子伪军击倒在地上。

  王大川则是不屑的一笑,对着炮连阵地喊道:“掩护1营阵地,阻断射击,放!”

  “咚咚咚”、“呜呜呜”

  持续不断的迫击炮炮弹落到了一营阵地前方50米的田地上,硬生生在鬼子的冲锋方向搭起了一道弹片组成的“弹幕”。

  1营的战士们都看呆了!

  刚才鬼子冲锋的时候,善于打硬仗的1营战士们已经做好了陷入苦战的准备,甚至有的战士已经将刺刀挂在了枪口上,做好了白刃战的准备。

  但“弹幕”改变了一切!

  鬼子们密集的冲进了弹幕,但更密集的弹片迅速冲进了鬼子的内体,带出了一片片的血花。而能侥幸冲过弹幕的鬼子少之又少,又要面对前方黑洞洞的枪口,被战士们轻松打死在阵地前。

  1营的机枪手们这时候舒服起来,没有鬼子掷弹筒的威胁,对着正在冲锋的鬼子进行了精准的连射,弹幕后的鬼子一片片的被击中倒下。

  冈田大雄眼看自己的冈田大队就要覆灭在此,也不再心存侥幸,他抽出了武士刀,带着剩下的鬼子向着1营冲锋而去,随后就被几枚子弹击中了胸膛。

  他顿了一下,身上噗嗤噗嗤的冒着血柱,然后栽倒在地上,抽搐了几下,再也不动了。

  伪军们眼见鬼子伤亡殆尽,刚刚燃起的凶性就如同火苗遇上冷风,瞬间被吹散无踪,他们再次熟练的举起了双手,跪在了地上……

  战场平静了下来!

第77章 “占领”煤矿,发现化工和冶金人才!

  话回张云这边。

  在丁团长他们迎战鬼子援兵的时候,独立支队的1连、2连已经完全占领了碉堡和矿区,开始了战场清理和解救工作。

  大概10分钟后,张云的缴获加成系统刷出了各种信息流。系统已经确认“占领”了井陉煤矿,并获得了缴获加成。

  本次缴获(攻陷堡垒矿区并“占领”煤矿)

  武器装备:辽十三式步枪152支、毛瑟自动手枪8支、7.92毫米步枪弹85842发、7.63毫米手枪弹5463发。九二式重机枪4挺 、捷克式机枪6挺、手榴弹2458颗、掷弹筒14具、掷弹筒专用榴弹456发、炸药1.4吨……

  金钱:金2kg,银42.52kg, 日元4568元、法币214527元

  粮食:面粉21.2吨、肉类72.4吨、草料45吨。

  金属:铜12吨、铁4578吨、铅2.4吨……

  矿产:煤14.5万吨,硫铁矿石3万吨、石灰岩3.6万吨、白云岩1.2万吨、耐火粘土6258吨……

  建筑材料:水泥3612吨、木材45280方……

  其他:重型机械设备278部(重型掘进机16部、重型运输车25部、重型传送设备4部、重型变压设备12部……),中型设备1245部(通风机42部、提升机128部、输送机25部、转载机35部……),小型设备2458部(压风机26部、泥浆泵25部、小型发电机12部……),电气灯具6586件、电缆2.5万米,电线6万米、电话线1.2万米……

  拥有系统这么久,张云是第一次看到加成了如此巨量的设备和矿产资源,也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多的电线电灯等物资。

  (缴获加成数量为24小时内能获得的物资,不考虑民心、运输问题。井陉煤矿日占期间共挖掘840余万吨煤炭,日产4000余吨,同时还有其他各类矿产。煤矿内部还有大量存储未运走的煤炭及其他矿物,还有发电设备自备的煤炭等,低质不符合需求的褐煤等,缴获14.5万吨不算夸张。)

  看到“缴获”到如此巨量的物资,张云都有点不想破坏这个煤矿了,万一有机会再次“占领”煤矿,说不得还能获得如此巨量的设备和矿产。

  但理智告诉张云,短期内独立支队很难再有机会“占领”井陉煤矿。

  武汉会战后,随着日军把注意力转向占领区,华北地区鬼子兵力会从16万人增加到20余万人,且重点部署在晋冀地区,更编练了大约10万伪军(1941年达到巅峰20余万人)。

  井陉矿区毕竟紧挨着石家庄等鬼子驻兵重地,又有铁路公路相通,各地鬼子支援迅速。在原本抗战历史上,仅百团大战时煤矿被八路军攻陷破坏过一次,之后直到抗战结束前夕才被八路军收复。

  井陉煤矿虽然是国人的资产,但现在却成为日本支撑战争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破坏井陉煤矿,不仅可以降低鬼子的战争潜力,更可以减少日本掠夺中国的矿产资源数量。

  所以破坏煤矿的工作还是要做!

  随着1连、2连相继确认矿区安全,补充2团田副团长随后安排后面的群众队伍跟了上来,军民合力开始拆解起了煤矿。

  大家拿着撬棍、绳索、锤子、扳手等工具,“铛铛铛”的把变压器等小型设备拆下来,然后两人或者四人一组,抬起设备就往回走。

  遇到比较大的设备,大家直接喊起号子,十几个人一起用力搬运起来,也是慢慢的回山去了。

  按照之前安排,这些设备将暂时藏在山里,后续再起运到独立支队驻地。

  至于大型设备,那就没办法了,只能取出其中电机等能拿走的部分,剩下的就用铁锤等工具物理破坏。

  这时候,煤矿里的地下同志也带着矿工代表和几个穿友军军服的汉子走了过来,一块跟张云汇报起了煤矿矿工情况。

  “感谢八路军同志解救了我们!”

  “是啊、是啊,鬼子简直不把我们当人,好多工友都累死在矿井里了!”

  “感谢友军相助!”

  大家围着张云,齐声感谢着。

  张云一一客套回复,也询问了大家后续的打算。

  矿工大都是本地人,他们有些是被强抓来的,并不愿意继续从事挖矿工作,张云安排他们尽快离开煤矿,近期小心躲藏;有些人以挖矿为生,还要想办法养活一家老小,张云动员他们带着老小投奔驻地周边,他打算后期在和顺地区开采煤矿并发放薪酬;还有些矿工打算参军复仇,张云也欣然接受,并安排1连长张苗安排先行编入部队。

  至于被解救的友军战俘,能被关进煤矿的都是不肯投降当伪军的汉子,张云也敬佩他们的为人,特地询问他们后续打算。

  可惜六百多战俘竟然只有一百多原属川军和东北军的战俘加入了张云的独立支队,大部分人(中央军、晋绥军)都要求回归老部队,张云也发放了粮食和路费,妥善的安排了。

  结果一圈下来,张云收获了900多煤矿工人及家眷、五百余新兵(矿工及战俘),也算有不小的收获。特别是这900多煤矿工人,擅长使用掘进机等设备,在推动山体基地建设上可以发挥不小的作用。

  正在张云欣喜的时候,2连长老胡带着一些学生和教授模样的人走了进来。

  “队长,这些是从煤矿地窖救出来的学生和教授。据他们所说,他们本是打算从北平逃往国统区的,但昨天在附近山上被路过的日伪军发现并强抓进来。”

  张云抬起头认真打量下进来的十几个人,大部分人都穿的民国大学生时兴的小西装式样的服饰,脸上还带有青涩,另有几个年长模样的人穿着正式西装,样子虽然有些落魄但也充满着知识分子的气场。

  好吧,既然打算逃亡,还穿的这么板正是个什么意思?

  张云心里默默吐槽了句,然后细声说道:“各位教授和大学生们,我是八路军386旅独立支队队长张云,不知道您们是哪里的师生?要往哪里去?”

  “张队长,你好,我是北平辅仁大学化学系的叶康教授,这位是燕京大学化学系李振华教授、温崖教授。后面是我们的化学系学生。”

  “如今日军占领北平,残暴对待市民,对教育学界也多有打压侵害。很多高校师生都受到了迫害。”

  “北平辅仁大学、燕京大学虽然因为是教会学校而暂时幸免,但师生也多受侵扰。”

  “目前学校里抗日氛围浓厚,大家都相约逃到国统区,用所学知识报效祖国、抗击日寇。”

  “鉴于如此形式,我们这几十个师生才相约一起投奔西北地区。前期我们用高校野外调研的名义一路走到河北石家庄附近。奈何遇到不讲理的伪军部队,被强抓进了煤矿。”

  “多亏你们救了我们!不然煤矿之下,我们恐怕性命难保!”

第78章 阐明利弊,邀请成立化学工作室

  “八路军本就是抗击日寇的队伍,当不得谢。”

  “也是机缘巧合,我们考虑近期周边日军空虚,才奇袭井陉煤矿,没想到正好救了你们。”

  张云笑着客套了两句。

  “不知道诸位教授下一步打算去哪里?我看看能不能顺路护送下。现在人荒马乱,局势不宁,诸位教授和学生单独上路太危险了。”

  “我们打算去西北地区看看,能否找到发挥自身专业,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渠道。”叶教授回答道。

  张云一听,心里咯噔一下,这些都是根据地紧缺的人才啊,要想发展军火工业怎么能没有化学专家呢,可不能放走了!

  (历史上各个抗日根据地军工产业在抗战后期得到了巨大发展,其直接原因就是得到了很多高校化工专家的帮助。他们依据根据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利用现有材料改进替换了很多工艺,成功生产出大量质量不佳但也算堪用的炸药、无烟发射药、雷管等紧缺军工产品,指导生产了肥皂、消毒剂等众多被封锁的民用产品。)

  认真思考了下抗战期间西北地区化学工业发展情况,张云找到了突破口,开始了他的“连哄带骗”工作。

  “你们都是化工专业吧?现在随着日军侵略不断扩大,很多工厂内迁,西南西北化工业确实有所发展。”

  “但不得不说,因为大量化工企业人才的集中,且产品都是成熟工艺,现在西北地区不缺化工专家,缺的是设备和资金甚至是熟练工人。”

  “而且你们目前的研究都是实验室流程吧,成本高、效率低,估计化工厂用不上啊。”

  “你们去那里估计很难有所作为!”

  “更何况国统区各地区人口大量迁入,粮食物资十分不足,高校经费更是紧张,你们去那里很可能连吃饭都是问题。除非你们放下自己的学术研究去当工人或者军人,才有可能生存下去。”

  张云慢慢说着,看着眼前教授和学生们的脸色有些黯淡,随后话题一转。

  “不过,我倒有一条路子,既可以发挥你们的特长,又可以为抗击日寇贡献力量,还可以方便你们继续深造学习。”

  “我们独立支队之前缴获了一批化学实验室设备,很是齐全。同时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战斗,也缴获了大量全国各地的矿石原料等。现在我邀请你们加入我们独立支队成立的化学工作室,专门在实验室内制备一些敌后抗日根据地和国统区缺少的关键化合物,比如工业催化剂五氧化二钒等。”

  (五氧化二钒,是接触法生产硫酸的工业用催化剂,可以大大提高硫酸生产效率和品质,进而大大提高云烟兵工厂炸药产量。后期也可以分享给根据地其他兵工厂五氧化二钒及接触法硫酸生产设备,扩大各根据地的炸药产量。

  主角的缴获加成系统可以按照国际价格调换同种类物资,却不能跨种类。因为催化剂在国内很少见,主角从未缴获过,无法调换出来。但主角获得了大量硫铁矿石,既可以用来生产硫酸,又可以调换为钒钛磁铁矿等其他铁矿石,可在实验室内使用钒钛磁铁矿石等制备五氧化二钒等关键化合物,从而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提升军工厂的产品种类和产量。)

  “这样一来,你们也算学有所用,不仅能利用这些设备和原材料继续开展学术研究,同时也可以助力我们军工生产,帮助抗击日寇。”

  “我们可以保障你们的来去自由、生命安全和经费保障,每个教授月薪可以参照国统区大学发放。”

  “你们看怎么样?”

  张云满怀希冀的看着几个教授和大学生,真心希望他们留下来。

  在驻地军火工业发展过程中,张云深刻感到了全产业链工业化的重要性。不说别的,为什么民国有好几个大型兵工厂,却产量低,质量也差?还不是炮钢等原材料需要进口、工艺流程也落后,各环节相比国外大厂都有问题。

  国内工业特别是军工发展欠缺的东西太多了,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配套的熟练工人、合格的组织管理者等等。

  张云迫切需要这些化工人才制备解决一些根据地紧缺的化合物,帮着完善一些工艺,同时后期在根据地被国民党和日军双重封锁时因地制宜的研究一些生产日常用品的改进工艺。

  叶康、李振华、温崖三位教授面面相觑,拿不定主意。叶教授随后问道:“都有哪些设备?”

  “太多了,烧杯、量筒、漏斗、冷凝管、容量瓶、集气瓶等各类玻璃容器,酒精灯、坩埚等设备,还有类似质谱仪、分析仪、氧化炉等,我不太懂,但是挺齐全的。如果缺什么,我们也想办法搞来!”

首节上一节31/2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