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为什么你的缴获这么多 第228节

  如今,这数百万的百姓因为相信八路军,相信他们可以挡住山外鬼子,才来到山区根据地。他们有的跟着八路军打鬼子,有的帮助八路军裁衣制药,生产弹药,有的配合着抗日政府征粮征税,已经尽了自己应该做的努力,本应该获得应有的保护,而不是再次流离失所。

  百姓已经这么苦了,可不能再让鬼子再来嚯嚯这好不容易经营的良好局面了!

  …………

  用了两天时间,张云才跨越了二百余里的路途,赶到了八路军总部所在的区域。

  等张云赶到总部所在的村子时,遥遥的就看见副总参谋长带着参谋站在村口,向着他迎来。

  张云有些受宠若惊的跳下战马,有些惊异的对着副总参谋长说道:“参谋长,您这是等我么?”

  “没错,张云同志,前面把守路口的特务团战士报告你到了,我就专门从总部过来等你了!”

  “老总今天问了三次你的位置,大家都等着你的到来!”

  张云惊讶的看着副总参谋长,心中顿时有了些许猜测。

  或许,老家和总部已经有了最后的决定,只是这样的战略决策很可能决定着百万八路军的未来命运,决定着华北地区百姓的命运,大家心里也有些没底。

  因此,包括老总在内,大家都想从他这个异数中获得一些底气。

第578章 老家的决策

  张云猜测的没错!

  虽然包括老家大佬、总部老总在内,大家仍然觉得还没有做好和拥有数百万兵员及预备役兵源、拥有大量飞机、大炮的鬼子全面交战的准备,但如今形势已经摆在这里,必须有所决断!

  山区根据地丢不得!

  已经建成的军火基地和数百万群众丢不得!

  来之不易迅速发展壮大的好局面丢不得!

  国民的抗战胜利信心和对八路军、新四军的信赖丢不得!

  既然都丢不得,那就不要丢!

  过去几天,老家大佬和总部老总们频繁电报联系,分析探讨了目前局势,研判决定了后续计划,最终下定了决心,挺身而出对鬼子发起大规模的主动作战。

  已经发展壮大数量超过百万的八路军,在此时刻不能再藏着掖着了,要主动扛起抗日大旗,并努力占据主动局面。

  老家大佬们制定的初步计划主要聚焦于两方面。

  一方面,老家决定突破过去国民政府军和八路军的分界限制,快速抢占长治南部、晋城等地的战略要地,并立即抢挖工事,储备弹药,坚决将攻克中条山后尚未离去的鬼子挡在山外,防止其攻占晋城等地,护住山区根据地的安全;

  另一方面,则是直接在华北各地区特别是平汉铁路周边,发起一次战略性主动攻势,摧毁鬼子目前正在修建的封锁线,并趁机消灭鬼子有机力量,重新贯通山区、平原根据地的物资运输渠道,使得八路军各部队可以互相策应。

  配合这份攻击计划的,还有紧锣密鼓的政治攻势和舆论攻势,要尽可能取得国民政府对抢占晋城等地区的谅解,全力争取国民对八路军的信任,至少不能在此时背负破坏抗日统一战线的责任。

  计划涉及的政治、舆论布局很多,不是张云这个政治小白可以完全理解的,但张云的正太军分区和云烟厂却在整个计划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去年年底,张云率领正太军分区部队以及总部来援部队,以16万人挡住了17万日伪军的晋中攻势,并毙伤日伪军近10万人,取得了一次极为耀眼的胜利。当时消息传来时,举国震惊,虽国民政府百般遮掩,仍没能挡住国民的热议和信赖,正太军分区各部队被国民誉为英雄部队。

  因此,总部打算安排总部直属部队以正太军分区的名义,强行抢占国民政府控制下的晋城等地关键节点。

  值此国民政府军中条山惨败之际,如果之前的英雄部队迎难而上,坚决守住鬼子对晋南的进攻并取得胜利,那想来舆论压力下国民政府也难以发难。

  毕竟,在这个国民悲观绝望的抗战年代,打赢,才是最具说服力的手段。

  而云烟厂此刻的重要性更是无与伦比。

  抗战战场上的鬼子部队,绝对是一个极为强大的对手,不管是兵力总数、装备数量、部队素质、后勤能力等等,均远在目前的八路军之上。

  哪怕是名义上控制中国,拥兵200余万兵力的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上都挡不住鬼子的兵峰,屡屡遭受惨败,4年间损失了接近两百万的军队,丢掉了华北、华中、华南所有的精华地区以及超过2亿的国民,更不用说基本没有大后方,也基本没有得到过外界援助,武器装备基本只能靠自己的八路军了。

  虽然老家大佬研判目前鬼子大本营不愿意继续增加中国战场的投入,但是谁也无法保证鬼子后续不会改变战略,再次专注于尽快解决中国战场的敌人。

  在料敌从宽的基础上,八路军部队需要储备更多的后备兵力、装备给养、经费物资,以备迎战后续恶劣局面。

  虽然目前老家、总部控制的两座现代化兵工厂已经投产,但是老家的经济大佬们早就发现,这样的现代化兵工厂就是巨大的“吞金巨兽”,需要巨量的资源、人力和经费投入才能源源不断的产出武器弹药,而八路军目前其实很难具备这样的条件。

  根据总部统计,目前总部兵工厂每月产量为步枪6500支、机枪120挺、子弹200万发、手榴弹30万枚、82毫米迫击炮4万发,120毫米迫击炮1.5万发、步兵炮和山炮炮弹4000发;老家兵工厂月产量为步枪2400支、机枪60挺、子弹100万发、手榴弹8万枚、82毫米迫击炮迫击炮2万发、120毫米迫击炮1万发,步兵炮和山炮炮弹3000发,105毫米榴弹炮炮弹600发。

  相比云烟厂,两座兵工厂的产量确实差了一个量级。

  不过,这不是两座兵工厂的工人不努力,也不是总部专家业务不行,而是老家和总部没有足够的经费和资源。

  云烟厂的产量爆发,源于张云以缴获加成兑换方式,直接提供枪钢炮钢等各类物资,跳过了大量基础工业生产环节,5万工人可以以最大效率生产武器弹药;而按照老家大佬的布局,总部和老家兵工厂都要尽可能自力更生,掌握所有的生产环节,以免后续出现问题。

  边区和山区根据地之前都是工业荒漠,根本没有什么基础工业。兵工厂生产武器弹药需要的枪钢、炮钢、炸药等,都需要从无到有搭建一套生产体系,这无疑会大大增加兵工厂弹药物资的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

  虽然在张云提供了各类专业设备支撑下,在大量兵工专家协助下,两座兵工厂已经基本实现了全流程生产,但也因此需要分散大量的工人和产能,整体生产效率并不高。

  更何况,虽然当地煤炭资源丰富,但山西陕西地区的铁矿石品相不高,还缺少足够的水源,这无疑会进一步加大生产枪钢、炮钢的难度,降低生产效率。

  总之,哪怕算上各个根据地的军工作坊产量,八路军目前的军工产能相比鬼子仍然相差极大,难以满足后续的作战需求。

  唯一的变量,就是产能不断膨胀的云烟厂!

  目前张云的正太军分区每月向总部提供各类子弹500万发,各类炮弹10万发,手榴弹5万枚,另有重型迫击炮20门、82毫米迫击炮40门、步兵炮山炮10门,以及大概30部电台、4000具防毒面具、10000件雨衣以及数百个帐篷等。

  可以说,正太军分区的云烟厂不仅是总部目前最大的军火来源地,供应了八路军各部门几乎所有的火炮,还供应了绝大部分电台、防毒面具、雨衣、帐篷等物资。

  更难得的是,根据正太军分区的情报,云烟厂这半年来其实一直在扩厂增产,不仅3个厂区的弹药产量在增加,且还在建设第三分厂,产量潜力不容小觑。

第579章 真百团大战3

  等张云随着参谋长走进总部指挥室后,就看到了偌大的指挥室里面人头攒动,很多人正在三五成群的在各个角落里聊天叙旧。

  仅仅是打量了一眼,张云就发现了许多的“熟悉”面孔。

  这里面不仅有之前见过数面的师政委等人,还有很多后世让张云耳熟能详的将帅人物。

  显然,总部老总召集了众多根据地高层,将要召开一次级别层次很高的会议,而张云的级别显然还不够。

  看着这里,张云有些诧异的站定,不知道该不该继续上前。

  副总参谋长看着张云有些拘谨的样子一笑,拉着张云就走过去,直接带到了老总面前。

  眼见张云过来,老总收回正在研究地图的目光,朝着张云点了点头,然后带着副总参谋长和张云走入了指挥部最里面的一个房间。

  这房间面积不大,里面两侧各放一张床铺,中间摆放着一张桌子和4个条凳,桌子上则是摆着几个水杯一个水壶。

  在房间角落里,还搁着一个架子,上面摆放着一些馒头烧饼之类的吃食。

  墙上,则是挂着几个枪袋。

  整个房间里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充满着军人的干练和简约。

  显然,这里应该是值班参谋的临时休息室,供老总、副总参谋长以及总部参谋们临时休息所用。

  老总干脆利索的走了过去,拿起桌上的暖水壶在杯子中倒了些水,然后将杯子递给了张云。

  “张云同志,赶路辛苦,坐下喝点水。”

  张云倒也没客气,道谢之后从老总手中接过杯子喝了几口,但看到老总和副总参谋长还站着,便也站着等待着老总和参谋长的下文。

  副总参谋长笑着直接将张云按坐在椅子上,然后和老总一块坐下。

  “张云同志,快别客气了。我之前骑了两天马赶到你那,同样是腰酸背痛,就想赶紧坐会躺会。”副总参谋长乐呵呵的说道:“你就算比我们年轻几岁,身体想来也耐不住这样的长途跋涉。”

  张云嘿嘿一笑,没有反驳副总参谋长的说法,不过应该是这段时间的锻炼发挥了作用,他其实感觉还好。

  老总的性子直爽,不耐这些客套,直接就询问起了张云军务。

  “张云,之前你电报说要推动独立支队扩编,同时进一步武装正太军分区各县游击部队和民兵部队,不知道现在进行的怎么样了?”

  “老总,参谋长。”张云急忙挺起腰,向着两位老总汇报道:“我们独立支队有完善的新兵训练体系,6团就是新兵训练团,因此进展很顺利。6团之前已经训练出了4000多新兵,这两个月又招收了万余,并完成了初步整训。目前野战1、2、3、4、5、7、8、9团及炮团已经完成了人员扩充和编制调整,其中步兵团每团编制人数6122人,炮团人数6220人,整个独立支队作战人员超过55000人。另外拥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新兵6000余人,可以随时补充前线部队损失。”

  “目前独立支队各部队所需的武器装备已经全部配置到位,随时可以发起作战。”

  “另外,我们针对阳曲县游击队和民兵部队武器装备较差,战斗训练不足的问题,安排新兵训练团派出教官对其进行了技能培训,并补充了部分武器装备和弹药,如今正太军分区各县游击队均超过了2500人,而我们直接管理的昔阳县民兵部队达到了5000人”

  老总点了点头,盘算了一下。

  “独立支队6.1万人,民兵游击队2.5万人,另有386旅一万余人,那就是近10万人了!”

  “发展确实不错!”

  接着又询问道:“你们弹药储备如何?在不影响你们正太军分区战斗力的情况下,你那里可以拿出多少弹药供应总部?”

  看着张云有些“不明所以”,副总参谋长在旁边解释道:“老家那里已经下定了决心,近期将对鬼子发动一次大型攻势,以掌握战略主动。其中晋察冀、晋绥、晋冀豫三个军区为主力,山东、苏北等地则是配合作战。”

  “作战方案已经基本确定。你们独立支队和晋绥军区重点盯防第一军,发起对晋中、忻州、临汾等地作战,牵制住第一军17万日伪军并伺机歼敌一部;总部直属部队则是以你们独立支队的名义,向南抢占晋城等外围要点,挡住鬼子对太行、太岳地区的进攻兵力;晋察冀、晋冀豫的平原根据地则是重点发起京张线、平汉线两条铁路的破袭作战,直接摧毁鬼子近期建立的封锁线,并伺机歼灭鬼子部队有生力量。”

  “考虑到山东、苏北等地根据地发展较晚,新兵部队较多,且接受总部的弹药补给相对困难,此次仅仅以游击作战方式,灵活破袭津蒲线、胶济线,牵制鬼子驻防山东的兵力。”

  说完这些,副总参谋长似乎情绪都有些激昂起来。

  “根据总部统计,连同你们独立支队在内,预计此次仅仅出动的正规部队,其兵力已经超过35万人,超过150个团编制。如果算上动员的民兵部队、游击队部队等,总兵力可能达到60万人,超过250个团参战。”

  “可以说,这将是八路军有史以来主动发起的最大一次攻势,必将极大的震慑华北地区的鬼子,极大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不过,这么大的军事攻势,不仅需要动员部署大量的部队,也需要海量的军事物资和弹药。”

  “张云同志,根据总部统计,除去你们正太军分区外,目前连同总部在内,发起作战部队已经储备了超过5000万发子弹、150万枚手榴弹、90万发炮弹,足够发起战略攻势了。”

  “不过,总部担心随后鬼子会持续发动报复作战,后续作战仍然需要海量的物资,必须未雨绸缪。因此,张云同志,我们需要知道,你那里还能拿出多少弹药,后续每月还能提供多少弹药。”

  “总部这里,也好提前统筹!”

第580章 张云的大撒币模式1

  超过5000万发子弹、150万枚手榴弹、90万发炮弹。

  这就是老家和总部发动此次“百团大战”的底气所在!

  虽然这90万发炮弹里,绝大部分都是不入列强部队法眼的82毫米迫击炮炮弹;手榴弹也大都是仿制的巩式手榴弹,比不过鬼子的91式手榴弹装药量,但这仍然是一个让总部老总和参谋们对作战充满信心的数据。

  要知道真正历史上的百团大战,虽然八路军动员了超过40万人参战,但实际弹药消耗量也不过子弹一百余万发,手榴弹4万余枚、炮弹3600余发,主力部队人均发射子弹仅有不到10发。

  而就是这些可以称为“寒酸”的弹药消耗量,却直接把八路军“打穷了”,弹药储备基本为之一空,后续在鬼子的连续报复作战中难以反击。

  而现在,总部和各根据地八路军部队,却在三座现代化兵工厂、大量军工作坊的弹药供给下,经过这一两年的积累储备,积攒出了如此众多的弹药,确实足够发起一场相当规模的大型战役了。

  听到这个数据,张云确实也感到了些许的惊异。

  虽然这两年张云输送给总部的弹药,仅仅子弹就超过了6000万发,炮弹超过了200万发,且总部兵工厂、各地兵工作坊的弹药生产产量数据也不小,但考虑到八路军全军近百万部队的长期作战消耗,如今总部和各部队能储备起如此巨量的弹药,绝对是着实不容易的。

  从这里就知道,虽然各地八路军虽然普遍富裕了,但是中高层却并没有发飘,而战士们在战斗时仍然保持着严格的弹药消耗纪律,在尽可能降低伤亡的同时,一直节约着弹药的支出。

  …………

  当然了,这个弹药储备数量虽然让张云有些惊异,却也确实算不上多。

  不说欧美列强了,就说鬼子部队,其一个千人大队,作战弹药携带量为10万发子弹、2000余枚手榴弹、576枚掷弹筒炮弹和48枚步兵炮炮弹,人均弹药数量为100余发。

  这还仅仅是鬼子步兵正常作战时的弹药携带量,如果计算其弹药储备量就更夸张了。

  根据鬼子的作战操典,步兵联队在驻守城市、据点后,其弹药储备数量一般要求达到10个基数,大概就是300万子弹、6万枚手榴弹、近两万发掷弹筒榴弹和2000发炮弹。按照这个标准来说,华北方面军近30万鬼子,应该储备了超过3亿发子弹、超过千万枚手榴弹和掷弹筒榴弹,50万发各类炮弹。

  当然,这只是鬼子作战操典的要求,实际上大部分情况达不到这样的标准。

  1941年,没有发动太平洋战争的鬼子政府还算富裕,军火产量也达到了整个侵华战争的顶峰。根据后世记载,1941年鬼子生产了4.92亿发子弹,1100万枚手榴弹以及掷弹筒榴弹,1100万发70毫米以上炮弹、1192辆坦克、11000余架飞机。想来目前的鬼子部队还是可以落实战术操典的,华北方面军的鬼子弹药储备应该没有缩水太多。

  随着鬼子大本营不愿意扩大中国战场投入,以及后期太平洋战争爆发,鬼子部队的实际弹药储备标准和数量将逐年降低。1945年投降时,关内128万投降日军甚至仅仅拥有1.8亿发子弹和200余万发炮弹,其作战能力已经极大降低了。

  顺便说一句,1945年同期的国民政府军已经囤积了至少5亿发子弹和超过1000万发炮弹,列装了35个美装师,整体火力水平已经大幅度超过了鬼子,并在美国空军配合下拥有对鬼子的碾压式空军优势(详见湘西会战),且仅仅是国统区子弹产量、炮弹产量、炸药产量等就已经完全超过了鬼子全部的军工产能,但因为豫湘桂大溃败的阴影,国民政府军根本不敢向鬼子发起一次像样的反击,最终坐等了鬼子投降。

首节上一节228/2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