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为什么你的缴获这么多 第197节

  固然,此次放弃阳泉城后,以后再想从鬼子手里夺回来,仍然需要部队付出不小的代价和牺牲。但这代价和牺牲毕竟是有数的,也是军分区可以承受的。

  阳泉城的地形地要,首在狮脑山。只要坚决阻挡住鬼子在狮脑山上大规模修建山体工事,那驻守阳泉的鬼子无论在城内如何折腾,都必然难逃再次覆灭的结局。

  相反,如果是以需要降低军分区物资补给能力为代价,实现对阳泉城的有效占领,那大家反而一致认为是不值得的。

  经历了红军时期以及八路军初期缺枪少弹的日子,经历了大量精锐老红军为节省弹药而不得不大量牺牲在白刃战中的窘境,这些从战火中趟出来的军事干部们对目前有枪有弹,炮兵火力比鬼子还要强的日子是绝对满意和认可的。

  相比之下,如果能够像现在这样,通过正太铁路源源不断地获得补给物资,那对八路军的发展,对军分区的发展都更为关键。

  大家的思路如此一致,确实有些出乎张云的意料。

  张云还以为大家会有分歧呢,毕竟收复失陷领土这样的名声,在1940年还是很响亮的。

  讨论到到最后,还是刘长青提出了最中肯的建议。

  “这样重要的决策,还是报给老总们研究吧。”

  “相信总部也会支持咱们的建议的。”

  ………………

  大家讨论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下一步进攻方向。

  不管阳泉城是守住还是放弃,对目前的独立支队来说压力都不算太大。特别是现在华北方面军的鬼子受到了连续打击之后,其兵力和装备损失短时间内都难以完全弥补。

  因此,军分区有一定余力向外扩张,增加军分区控制范围,从而压缩鬼子的战略空间。

  问题是,向哪个方向进攻?

  刘长青手持着一个长长的教鞭,对着地图介绍到:

  “咱们正太军分区目前控制范围主要是沿着正太铁路的榆次、寿阳、昔阳、平定、井陉、赞皇等县,由我们独立支队及丁伟团长的冀中22团负责防御和管理。”

  “另外,按照总部的部署,沿着同蒲铁路南段的太谷、平遥、祁县、介休、灵石等县,由军分区双重管理部队386旅负责防御,至此已经一年有余。”

  “现在的问题是,目前我们控制正太铁路沿线地区已经绰绰有余,但是直接向外扩张却有些力有不逮。”

  “向东,是华北平原。脱离群山的掩护,我们的部队难以在白天应对鬼子飞机、坦克等组成的混合攻势,也难以在夜间挡住鬼子以重型压制火炮组成的火力集群。”

  “向西,是晋中和太原。那里同样有这样的问题,失去群山的掩护,我们在晋中盆地、太原周边等难以招架鬼子飞机、坦克、大炮的混合攻势,因此只能趁着夜色出击,且因为机动性问题,出击距离只能控制在几十公里甚至是十几公里。”

  “向南、向北,都是自家的根据地,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大家有什么想法么?”

  听完刘长青的报告,各个团营长们倒是对鬼子的战斗力没有表示什么异议。

  按照目前部队的战斗力,如果部队在平原上强行防守作战,应该有能力在鬼子飞机、坦克、大炮的联合打击下顽抗个几天甚至十几天,但是代价就是经过两年多练成的精锐部队,大片大片的无谓牺牲在鬼子的炮弹和炸弹之下。

  而且,如果在平原上固守应对鬼子的联合混合攻势,后勤线以及后路都有被敌人切断的风险。如果情况向着最糟糕的情况发展,全军也只有扔掉所有重装备强行突围这一条路,且全军都有可能会被鬼子围歼在平原上。

  1940年末的鬼子,战斗力绝对是很强的!

  9团团长孙阳首先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他说道:“司令,我觉得向太原方向发展最好,特别是太原北部。”

  上次持续三天的破袭战中,他带着九团部队在太原北部连续破袭了三天,基本走遍了阳曲县及周边全境,对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情况也算有了真实的了解。

  顺便,也帮助张云点亮了地图页的地图,让张云获得了当地的实景情况。

  他手里指着地图上夹在阳曲县和沂州地区中间的“柏子山”,有些兴奋的说道:“从现在看,咱们部队依靠山区的掩护,就可以进可攻、退可守,不断压缩鬼子的控制区域。而柏子山周边,正好是这样的地形。”

  “柏子山的山体虽然不断太大,纵深也不多,但是该山东连五台山、西通吕梁山,中控同蒲铁路北段,属于太原北部的交通要道。”

  “控制住那里,就可以随时截断鬼子重兵控制的同蒲铁路北段,中断鬼子对太原地区的补给。”

  “只要持续一段时间,那太原的鬼子就会不战自溃!”

  张云看着其他军官对太原北部区域的地形地貌不太熟悉,想了想,便安排大宝去准备了沙盘,并按照实景地区提供的数据,大概摆出了当地的地形。

  随着沙盘的成型,军官们看着柏子山周边的山体和铁路,先是露出了欣喜的神色,但随即又陷入了犹疑。

  柏子山,原名白子山,后以山上柏树茂盛,又因当地“柏”与“白”读音相同故演变为柏子山。该山阳面为土石荒山,阴面有成片松林柏树。主峰海拔1414米,山上建有白龙庙。

  

  红点标注1的位置就是柏子山

  从地形上看,柏子山的位置很不错,可以说是太原北部地区的咽喉险要位置。如果控制住那里,确实可以对太原之敌产生极大的威慑。

  但是柏子山太小了,南北不过3公里,东西也仅有9公里左右,又被铁路公路与周边山脉隔断开。

  更重要的是,山体走势比较一致,曲折不多,不方便部队避炮。如果鬼子从南北两侧都摆上重炮,那山上的人就很难避免被覆盖炮击。

第497章 未来的规划3

  “柏子山不足以成为部队驻守防御的掩护和屏障!”

  过去两年多,部队打惯了阵地战和山地战,这些团营级干部们已经在实战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心得,因此很快就做出了判断。

  不过,孙阳团长关于向太原北部发展的建议却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

  从地形上看,太原城以及曲阳县东侧都有五台山的余脉山落,并与正太军分区控制的寿阳等县相连,部队行动和后勤保障可以得到群山的广泛掩护。

  同时,这些山脉又紧挨着太原北侧的盆地平原地区,是一块非常合适开展破袭和缴获的位置。

  太原周边土地肥沃、厂矿众多,破袭缴获数量必然也是可以保障的。

  如果正太军分区可以将控制区域扩张到那里,不仅可以再一次扩大控制区域,增加破袭选择,还可以对驻守太原的鬼子进行持续的震慑。

  当然,太原是山西省会,是山西第一军驻地所在。面对这样情况,鬼子必然不会善罢甘休,很可能会持续的发动反击攻势,与独立支队爆发连绵的战火。

  但,这又何尝不是趁机削弱鬼子的机会。

  在能够保障弹药和物资供给的情况下,独立支队战士们自然是不怵与鬼子开展连续作战的。

  大家又陆续讨论了相关的细节,最后统一下定了决心----向北部发展,通过北侧山区逐步侵袭太原北部平原,压缩太原鬼子的控制范围,并在太原鬼子的反扑中站稳脚跟并慢慢削弱敌人。

  ………………

  带领着手下的高层干部以及团营长们慢慢讨论出方案后,张云心里也松了口气。

  凭借着缴获加成系统,也凭借着前世的认知,张云带领着独立支队慢慢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但随着部队越来越多,控制区域越来越多,张云也逐渐感觉到如履薄冰。

  自己的每一个决策都有可能关系到数万部队的生死存亡,决定着军分区内近百万群众的安危,因此现在的张云已经不敢轻易凭借自己后世的那点见识,轻易草率的决定部队的发展方向。在这个时候,确实需要大家的群策群力。

  当然,作为军分区最高军事指挥官,该乾纲独断的还是要及时决断,毕竟战场上糟糕的决策是好过没有决策的。

  统一了军分区高层和军事干部的共识之后,张云、刘长青等人又进一步优化了自己的规划报告,然后才郑重的报给了总部。

  ………………

  几个小时后。

  八路军总部指挥室里。

  老总等人已经收到了张云通过电台发来的报告。

  “看样子这次持续一月的激烈攻防战,还没有把张云同志和正太军分区的底子耗干净啊!”

  老总看着张云的报告,有些欣喜的对着周边的参谋们开玩笑的说道:“要不然,军分区怎么还有心思把余力放在控制区域的扩张上!”

  副总参谋长也有些欣喜的说道:“确实啊,仅仅看这份报告,就能感觉到独立支队元气尚在,且更加强大了。”

  “张云同志发来的这份报告,是正太军分区特别是独立支队高层们联合作出的决定,是经过慎重讨论和共同商议的。从这个角度看,报告还是具有很大可行性的,且部队的伤亡和弹药损耗也并没有影响到部队的发展。”

  “张云同志,比我们想象的更有能耐啊!”

  旁边的参谋们闻言,纷纷点头。

  旁边一位老家过来的大佬连声称赞道:“有能耐好啊,有能耐好啊。如今世界,豺狼当道,列强逞威,更有鬼子侵我国土。有能耐,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消灭敌人,把鬼子赶出去啊!”

  “前几天咱们检阅战场上下来的部队,其装备、气势、状态都已经让我们十分振奋了。不知道,咱们部队中最精锐的独立支队又是什么样的光景?”

  副总参谋长闻言,有些骄傲的回答到:“肯定是更好的!有机会带您去正太军分区看看,那边很多气象是总部这边还没有的!”

  旁边,老总又认真研读起了这份规划报告。

  放弃阳泉的选择是对的。

  如今的独立支队,或者说张云,仍然是八路军部队中最核心的物资供给渠道,毕竟目前八路军控制的区域无法提供稳定而庞大的弹药供给,也难以得到如此多的粮食和金银缴获。

  对现阶段的八路军部队来说,更好的物资保障供给远比控制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地区要重要的多。

  从长征过来的经验表明,存人失地,人地皆得;存地失人,人地两失。如果守住阳泉是以降低自身物资供给能力为代价,那必然是宁肯不要。

  至于向北发展,侵袭太原周边山区及平原,从战术上来说自然是毫无问题,但战略上压力却比较大。

  估计,后续第一军的鬼子们不得不把注意力都集中到独立支队的身上,会让独立支队承受不小的压力和战斗。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会为山西地区其他八路军部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掩护和牵制。

  旁边,副总参谋长跟旁边的大佬也在一边看着报告,一边点头。

  逐步控制太原北部的山区,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思路。目前鬼子仍然势大,短时间内八路军部队不具备和鬼子在平原地区的进行大规模战略决战的可能,那尽可能控制更多的山区,尽可能压缩山区外鬼子的势力范围,这也是部队发展的方向。

  “那就这么定吧,告诉张云和正太军分区,我们前线总部对他们的工作计划没有意见,后续也会提供全力支持。我看啊,我们将阳曲县周边的民兵部队也交给正太军分区吧,方便他们管理和发挥作用。”

  副总参谋长闻言,笑着点头说道:“好,后续我会制定命令并统筹晋察冀军区移交这些部队。”

  “等张云将阳曲纳入管理,那以后五台地区的弹药供给也会方便很多。”

  “我看啊,我们也要给晋察冀那里再压一压担子了,冀东那边还是要加把劲的!”

  随后,大家又讨论起了其他军区的发展话题。

第498章 大生产

  没多久,总部的批复电报就传到了正太军分区的指挥室,送到了张云手中。

  看着总部老总的复电,张云内心顿时感觉到安稳了许多。

  1941年,在中国抗战史上属于比较困难的一年。

  国民政府方面,英美等国虽然在政策上转向开始扶持中国压制鬼子政府的扩张,但是仍然处于论证和前期阶段,美援英援物资都尚未大规模到位。而苏联会在几个月后与鬼子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然后正式放弃对国民政府的支持。这样的外援空窗时期,使得依靠国际支持等待国际力量的国民政府十分惶恐。

  同时,国民政府在惶恐应付鬼子进攻的同时,却还积极的持续发动内战,且在政党内部也大搞政治倾轧,党同伐异。这不仅使得抗日统一战线受到了明显动摇,更导致了多条战线中临阵换将。

  后果么,一是与八路军、新四军部队关系紧张,使得双方再也难以开展能够互动起来的联合作战,第二就是5月份时遭遇了中条山战役的惨败。

  中条山防线,是关中外围门户,掩护着后面的关中并策应着河南侧翼,地理和军事位置十分重要。但是,这座20万部队经营三年,号称“东方的马奇诺防线”的山体防御防线,却被鬼子以极微弱代价击溃占领,并毙俘7万余人。

  这一战,不仅使得第二战区的国民政府军队兵力大损,更中国军民丢失了北方重要支撑防线,进而直接影响了河南洛阳等地的防御,为后续鬼子持续进占河南地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而对党领导下的部队而言,1941年更是困难重重,遇到了很多难题。

  先是“千古奇冤”的事变,造成新四军损失8000余人,军部所属主力部队基本损失殆尽;随后就是华北山区和平原大旱,又叠加鬼子多次扫荡根据地,造成八路军部队损失颇重,且根据地的生产生活发生了持续困难。

  虽然目前因为张云和正太军分区的存在,使得八路军部队装备极大增强,面临局面也得到了明显改善,蝴蝶效应下局势演化已经完全脱离了原本历史上的进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尚未发动太平洋作战的鬼子仍然极为强大,而国民政府的政治和军事攻势更是会绵延不绝,华北大旱这个天灾同样会严重制约部队的发展。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张云哪怕拥有后世的一些眼光和预知,也不敢说自己的决策就一定正确,因此才需要总部和老家大佬的指点和把关。

  而既然老总等人没有异议,那至少说明此次规划在方向上是没有大的问题的。

  剩下的,自然是靠军分区部队自己打拼,以及自己如何善用缴获加成系统这个金手指了。就看自己能否带着部队,从第一军鬼子驻地太原周边,狠狠的咬下一块肉来,并逐步改变北方抗战的这个局面。

  ………………

  确定了后续发展方向后,张云自然干劲满满。

  他随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排军分区组织开展了一次大生产运动。

首节上一节197/2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