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为什么你的缴获这么多 第128节

  孔捷、程瞎子以及补充大队王队长都疾步从屋外走了进来,两位团长怒目而视李大团长。

  程瞎子说道:“好你个李云龙,竟然敢提前跑到旅部争主力。我们772团才是拥有番号的主力团!”

  “有番号就了不起?”孔捷在旁边拆台:“现在八路军部队扩编这么多,早就不论什么番号了。能打的才是主力,不论是总部、师部、旅部,就没有一个说772团或者新一团是主力,旅长,我们独立团打鬼子,也绝不含糊!”

  “我说孔二愣子,现在说的是打鬼子么,我们要去打晋绥军!”

  “我们独立团一样打!”

  ……

  还没开打,几个团长已经为主力位置吵吵闹闹起来,旅长听得一阵头疼,周参谋长等人则是旁边看热闹。

  这可是旅部难得的乐子,大家听得很是乐呵。

  旅部正在热闹时,旁边走进一个参谋,向着旅长和参谋长报告道:“旅长、参谋长,军分区本月的给养运输队已经到了!”

  “这一次,军分区不知道怎么回事,送的物资总量较上月增加了近一倍!。”

  “我们正在组织卸货和入库!”

  “哦,”大旅长惊讶道:“怎么这么多,走,一块去看看!”

第310章 大旅长的惊讶3

  给养到了,几个团长也不闹了,勾肩搭背笑嘻嘻的跟着大旅长、参谋长等人一块走了出去,来到了总部所在的村子外边。

  只见村外的主路上,一水排开了三百余辆运输马车,车队绵延了数里,马嘶人叫间,显得蔚为壮观的样子。

  “报告旅长、政委、参谋长,本月给养送到!这是本月的物资清单。”

  随队组织运输和保护的是正太军分区后勤部的一个姓田的参谋,半年以来,都是这位田参谋负责386旅的给养运输工作,因此跟旅长、各位团长们也算熟悉了。

  “田参谋,辛苦了啊。”大旅长接过清单,笑着对着田参谋说道:“上个月不过120辆马车左右,怎么此次增加了这么多。”

  “报告旅长,”田参谋说道:“司令说今年冬天天气异常,比往年要冷的多,之前发放的棉服恐怕不够厚,战士们冬季作战可能会挨冻,因此专门安排后勤部制造了一批加厚的棉服,正在给各部队派送。咱们386旅此次按照人数人手一件,另有500件备用。”

  “另外,此次我们还送来了部分武器弹药,雨衣、备用电台以及医疗用品。”

  “武器方面,我们兵工厂新制成了反步兵雷,另外仿制了部分德国MP40冲锋枪,此次专门送了一些过来,请咱们部队试用一下,反馈使用效果。”

  “医疗用品方面,我们此次送来了大量的绷带、碘片、消毒片以及创伤药,特别是4000人份的磺胺粉,请旅部安排医护人员接收。”

  田参谋话音一落,周参谋长就走了过来,急忙问道:“磺胺粉,是那种消炎的药物么?”

  “没错,”田参谋回答道,随后看了一眼周围,没看到外人,便小声的说道:“目前咱们已经可以自行生产磺胺粉了,后续会有更多的药品送过来!”

  周参谋长高兴的说道:“好啊,好啊,连磺胺粉这种珍贵的药物都能自产,咱们的战士们可就会少牺牲很多人!”

  “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

  大旅长闻言也非常兴奋。他长征的时候,早就吃够了药品不足的苦,而过去十多年,不知道有多少战士因为没有药品而遗憾牺牲。

  不过,他仍然保持了足够的谨慎,对着左右说道:“这个消息要注意保密,免得咱们的药品厂遭到敌人破坏!”

  随着,他低下头,认真研究着供给物资清单。

  386旅12月份供给物资清单:

  120毫米重型迫击炮炮弹2000发,82毫米迫击炮炮弹1万发,60毫米迫击炮炮弹2万发,7.92毫米圆头弹8万发,7.92毫米尖头弹15万发,6.5毫米有坂步枪弹10万发;反步兵雷50具。

  冲锋枪(仿MP40)200支,子弹8万发;

  电台6具,备用零件若干;

  面粉3吨,小米6吨,肉罐头2吨,猪肉24扇,萝卜4吨、苹果400斤(各团粮食另行配送);

  加厚棉服1.08万件,雨衣1.08万件,子弹袋2000条,手榴弹袋2000条,皮带500条、保温水壶500个;

  碘片120瓶、消毒绷带500米、消毒片400瓶、奎宁50瓶、磺胺粉50瓶、手术刀240副、针管针头240副。

  ……

  大旅长看着这一长溜的清单,脑海中闪过张云那坚毅而平和的面庞,闪过山体工厂内那无数的先进机械设备和热闹的生产场面。

  “先有兵工厂,又有了药品厂,张云同志,果然是能人所不能啊!”

  “恐怕总部那里,又要惊喜了!”

  还没等大旅长思虑清楚,几个团长们又开始闹腾起来。

  “旅长,上次新一团装备的冲锋枪就比我们独立团和772团多,这回,您总不能再偏心了吧!”

  “孔二愣子,程瞎子,还反了你们了。上次那些冲锋枪是旅长为了让我们新一团攻击县城特批的,跟这次的不是一回事!”

  “我们新一团如今是要打主力的,这个新仿制的哎闷屁40冲锋枪啊,还得集中起来使用。旅长,不如都给我们新一团吧!”

  “李云龙,你的脸能不能别这么大!”

  ………………………………

  大旅长说的没错,就在他再次陷入几个团长间的吵闹时,总部也收到了张云送达的给养物资。

  负责对接清点正太军分区每月上交给养物资的八路军总部后勤部部长,李云龙的老乡,张万和带着几个参谋一脸震惊的走进了总部指挥室。

  此时的总部指挥室里,老总、副总参谋长等人都在围着地图研究着晋西的局势。另有几个年轻参谋则是操弄着火盆,试图提升屋里的温度,也拨弄着里面的几个红薯。

  现如今,八路军部队经费还算充足,但是老总等人每月都会将张云送来的大部分精米白面罐头等赠送给周边的百姓,与老百姓们同乐同苦,然后把老百姓回赠的粗粮和白菜萝卜豆腐等物资作为日常用度。虽然总部也会隔三差五的吃顿好的,但红薯就这么成为了大家的常吃口粮。

  “老总,老总,好消息啊,好消息啊!”张部长有些兴奋的说道:

  “刚才,正太军分区张司令那里送来了本月的物资给养。这个月不仅有例行的火炮弹药、粮食罐头白糖等,还有大量的加厚棉服。咱们之前烦恼的御寒问题,可算是有办法了!”

  说罢,他从后面参谋手里拿起一件,给老总们展示了一下。

  老总他们从地图上回过神来,有些兴致的过去摸了摸面料和棉服。

  “不错,不错,这棉服比较贴身,棉花也多,倒也适合行军使用。”副总参谋长点评道:“看样子是加急做出来的,张云同志有心了啊。”

  老总沉稳的点点头,对着张万和说道:“别藏着掖着了,还要什么好消息一块说吧。如果仅仅是棉服,咱们后勤部也不是不能解决,老张你也不至于带着这么多人过来!”

  张万和脸上漏出了明显的笑意。

  他从后面参谋手中接过几个箱子,摆在了桌子上,然后小心翼翼的打开。

  “不仅仅是棉服,张司令他们还送来了大量的药品!”

第311章 看样子,我们又多了一座药品厂!

  总部中间的桌子上,张万和小心翼翼摆放着几个箱子。

  每个箱子里都整齐排布着或大或小的玻璃瓶,瓶中则是药粉、药片或者是药液。

  “这是磺胺粉,每个小瓶中都是一人份;这是奎宁,每瓶200片;这个灰色泛着紫色的是碘片,每瓶200片;至于药液,则是好几种药品,如麻醉药、肾上腺素注射液等等。”

  “张司令一次性送来了大概20多种药品,且数量很大。负责押运护送的军分区参谋说,他们已经实现了部分药品的自产!”

  “自产!”老总和副总参谋长惊道。

  副总参谋长回想了一下,说道:“上个月张云同志在电报中提出,目前他们已经掌握了部分药品工艺,正在研究生产。没想到,仅仅一个多月,就已经可以生产了!”

  “真是不可思议的速度啊,张云同志又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惊喜!”

  “磺胺粉?”旁边的参谋接口道:“是那个消炎神药磺胺粉么!”

  “恐怕是了!”张万和从箱子中拿起了印刷版的使用说明书,里面详细了介绍了药物名称、作用、副作用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我的天啊,这不是那些工业国家才能生产的东西么!咱们八路军也可以生产了么?”

  旁边另一个参谋说道:“其实咱们国家也有上海民族工业曾经试着引进过相关工艺,但是还没成功就爆发了七七事变,不然咱们国内不至于连磺胺都生产不出来……”

  几个参谋七嘴八舌的讨论着,惋惜着民族工业的发展,老总则是认真的看着这些药物瓶子上的信息,随后感慨道:“看样子,我们又多了一座药品厂!”

  “有了这些药品,咱们部队的士兵存活率就能大大提高了,这对部队的意义极为重大!”

  张万和也在旁边附和道:“是啊,之前总部医院的刘院长一直让我们寻找和购买更多药品,但是不说鬼子和国民政府的封锁,如今国内本就缺药,我们也是难为无米之炊啊。”

  “有了这些药品,哦,还有大量的手术机械,恐怕刘院长要乐坏了!”

  …………………………

  张部长留下了部分新送来的罐头、糖果,带着参谋们出去继续接收物资了,老总等人则是继续讨论着这座没见过的医药厂。

  “张云同志这是又给我们惊喜啊,”老总有些欣喜的说道:“之前的云烟厂,让咱们八路军火炮和炮弹数量翻了数十倍,现在的医药厂,恐怕也能让咱们的药品数量翻了数十倍啊。”

  (其实远远不止,医药厂的药品生产成本很低,产量也可以很大,药品的价格贵在研发上,原材料价格其实不高,生物制剂药品除外。)

  副总参谋长从旁边拿起了罐头和糖果打量着,笑着接口道:“恐怕张云带给我们的惊喜不止这些啊!”

  “之前张云送来的给养,不论是罐头还是糖果等,包装上全是日文,基本都是缴获所得。但看看这个罐头,印写着生产单位是昔阳罐头厂;这个糖果,生产单位写的是和顺糖果一厂。”

  “看样子,这段时间正太军分区没少建设工厂,咱们根据地竟然也开始生产罐头和糖果了!”

  说罢,他拨开了糖纸,看了看里面透亮而规整的糖果,顺手递给了老总。

  ……

  老总和副总参谋长等人看到的其实仅仅是张云工业布局的一角。

  一个多月来,张云掏出了大量的机械设备,推动正太军分区持之以恒的发展和建设,也让根据地内部的工业逐步起航发展。后续,会有越来越多的商品出现,填补根据地内部的各种空缺,也慢慢改变着根据地的物资条件。

  …………………………

  晋西局势的变动,不仅震动了YA和总部,让386旅严阵以待,也让张云有所触动。

  作为发生在山西的反顽战役,在后世抗日纪念馆工作的张云自然很是熟悉。姑且不论里面的是非曲直,但是此役八路军指挥下的新军部队因为阎军攻击损失颇大,而且也被晋绥军趁机控制了同蒲铁路以西的灵石、孝义(此时的孝义县含今天交口县北部地区)、中阳等县。后续在谈判中,八路军部队和晋绥军以汾离公路为线,基本退出了这几县区域,仅仅在当地发展地下党员,不再建立抗日政府和部队。

  张云之所以在意这件事,是因为这几个县其实是晋冀豫根据地与YA物资交流最畅通的交通线。虽然有同蒲铁路南段穿过,截断了交通,但是纵横绵延的山区和丘陵连接了陕北以及晋东南地区,只要破袭通过同蒲铁路南段,就可以依靠地形较好掩护人员和物资流通。

  如果能够控制住这几个区域,晋冀豫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就可以比较安全的与YA进行物资和人员交流,不至于出现中断问题。历史上为了维护抗战局面,防止引起晋绥军忌惮,八路军部队不再进入这些区域。但是失去了这些区域后,八路军部队和地下组织又不得不付出了巨大代价,重新构建了几条其他区域的地下交通线,但也仅限于人员和极少量的物资流通。

  (原本的历史中,YA有段时间基本是与晋冀豫、晋察冀中断联系的。作为老家和中心,却失去了对前方部队和根据地的联系,就出现了各种问题。后期老总等人的遭遇,其实和这次中断有很大关系)

  幸好,张云手里还是有不少牌,去提前规避这种局面。

  一方面,张云在刚刚送过去的供给物资中,为386旅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和弹药,这使得386旅可以放开手脚,开展对晋西地区的救援。

  另一方面,张云打算报请总部同意,尽快组织一支较大规模的运输队及护卫队,向YA地区运送一批物资,包括火炮、机枪、弹药和电台、粮食等。运输路线就按照昔阳县--和顺县--辽县--榆社县--灵石县--孝义县--中阳县--柳林县--吴堡县这条线,然后运过黄河,抵达陕北。

  只要运输一次,恐怕总部和YA都会发现这条线的重要意义,自然会在与晋绥军的谈判中有所取舍。

  (历史上,灵石虽然是丘陵地带,但日军兵力强大,可以轻易对其扫荡,无法运输太多物资。但如今独立支队和386旅都不惧与鬼子在山区丘陵地区的夜战,完全可以挡住鬼子的拦截。)

第312章 老阎气倒,张云吃饱

  1939年12月中旬,震惊全国的晋西事变爆发了。

  数万晋绥军向着名义上由老阎统治着但实际由八路军控制的2万多新军决死纵队发起了进攻。

  这是一次同室操戈的悲剧,也是一场周边势力都挺纠结的战斗。

  国民政府方面,因为鬼子依托武汉等地持续对重庆进行轰炸,因此正在积极筹划着对日本发起一次冬季攻势,以期望收复武汉。国民政府11月底就要求全国10个战区一起出击,向日军发起进攻,不愿意此时直接爆发内战,打乱他们的进攻计划(其实此时鬼子获得了国民政府全部的进攻方案,幸好下面各部队执行走样,不然说不得是一场大败);

  YA方面,考虑到全国抗日局面,也不愿意直接与晋绥军对战,八路军总部老总虽然想打,却不得不按捺住自己的愤怒;

  晋绥军方面,此时山西玩家中就它实力最弱,且中央军、八路军还不断侵蚀地盘,更有日军不停的拉拢和恐吓。老阎在3个鸡蛋上跳舞,来回倒腾,事变初期下手很重,但最后关头却也不得不妥协停战。

  正是在这种几方拉扯的情况下,历史上山西新军决死纵队才孤立无援,损失颇重,最后仅有万余人突破重围归入八路军部队。

首节上一节128/231下一节尾节目录